一种测斜水位共用管密实填砂方法及辅助填砂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3559936发布日期:2023-03-22 13:4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测斜水位共用管密实填砂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利用钻机在边坡设计位置打设安装孔,打孔过程中同步安装护筒(1);s2:将共用管(3)插设于护筒(1)内,并通过环向灌砂顶座(4)将灌砂管(2)与共用管(3)连接,将灌砂填实器(5)与灌砂管(2)相连接;s3:利用高压水泵(6)抽出共用管(3)内的水,并利用灌砂填实器(5)将抽出的水与砂混合形成流态混合物,并通过灌砂管(2)灌入护筒(1)与共用管(3)之间的空隙;s4:灌入1~2m高的流态混合物后,停止灌入,不停止抽水,将护筒(1)向上拔出此次灌入流态混合物的高度,将灌砂管(2)向上拔出此次灌入流态混合物两倍的高度,然后转动环向灌砂顶座(4)带动灌砂管(2)转动,继续灌入流态混合物;s5:重复s4,直至流态混合物填充满全部空隙;s6:拆除高压水泵(6)、灌砂管(2)、环向灌砂顶座(4)和灌砂填实器(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斜水位共用管密实填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管(3)上设置有预留孔,且其外表面粘贴有涤纶过滤土工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斜水位共用管密实填砂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灌砂管(2)和共用管(3)采用分段组装式结构,所述共用管(3)包括共用管封盖(301)、共用管组件(302)和共用管连接件(303),所述灌砂管(2)包括灌砂管组件以及用于连接相邻两节灌砂管组件的灌砂管连接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斜水位共用管密实填砂方法,其特征在于,s4中,向上拔出护筒(1)前,需等待流态混合物沉淀密实。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测斜水位共用管密实填砂方法,其特征在于,s1中,安装孔打设完毕后,其中下部应存在地下水。6.一种辅助填砂装置,用于实现权利要求1-5所述测斜水位共用管密实填砂方法,包括设置于安装孔内的共用管(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护筒(1),其设置于安装孔与共用管(3)之间,用于防止打设安装孔及灌砂过程中安装孔塌孔;环向灌砂顶座(4),其设置于共用管(3)的顶部;灌砂管(2),其通过环向灌砂顶座(4)固定于共用管(3)的一侧;灌砂填实器(5),其设置于灌砂管(2)的上方;高压水泵(6),其设置于灌砂填实器(5)的一侧,用于抽出共用管(3)内的水,并输送至灌砂填实器(5)。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辅助填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向灌砂顶座(4)包括灌砂管固定口(401)、环向旋转顶座(402)和灌砂顶座本体(403),所述灌砂顶座本体(403)设置于灌砂管(2)的顶部,所述环向旋转顶座(402)与灌砂顶座本体(403)的上部转动连接,环向旋转顶座(402)上设置有进水管固定口(404),所述灌砂管固定口(401)设置于环向旋转顶座(402)的一侧。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辅助填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砂填实器(5)包括灌砂漏斗(501)以及用于支撑灌砂漏斗(501)的支架(502)。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辅助填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砂漏斗(501)的底部设置于灌砂管(2)的正上方或延伸入灌砂管(2)内。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辅助填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水泵(6)包括抽水泵(601)、进水管(602)和出水管(603);所述进水管(602)的一端与抽水泵(601)的一端连接,其另一端延伸入共用管(3)内;所述出水管(603)的一端与抽水泵(601)的另一端连接,其另一端与灌砂填实器(5)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基本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斜水位共用管密实填砂方法及辅助填砂装置,所述密实填砂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打设安装孔,打孔过程中同步安装护筒;将共用管插设于护筒内,并通过环向灌砂顶座将灌砂管与共用管连接,将灌砂填实器与灌砂管相连接;通过高压水泵抽出共用管内的水,并输送至灌砂填实器内,与砂混合后通过灌砂管分多次灌入共用管于护筒之间之间的空隙,直至砂与水所形成的流态混合物填充满全部空隙。本发明可使填砂过程更加便捷,保证安装孔内的砂填充密实。保证安装孔内的砂填充密实。保证安装孔内的砂填充密实。


技术研发人员:李清 刘浩 冯青山 黄迎军 祝志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交科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15
技术公布日:2023/3/21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