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落区生态治理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19538发布日期:2022-06-07 22:09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落区生态治理护岸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消落区护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落区生态治理护岸结构。


背景技术:

2.消落区又称为水位涨落带、消涨带、消落带等,是指河流、湖泊、水库中由于季节性水位涨落,而使被水淹没的土地周期性出露水面,成为陆地的一段特殊区域,属于湿地范畴。消落区可以是天然的,也可以是人工形成的。一般而言,山区性河流洪水过程具有峰高量大,陡涨陡落,过程尖瘦,历时短的特点;洪水流速大,含沙量大,其悬、推移质含量高,对河床、河岸侵蚀性强。因此,山区性河流消落区范围也大,洪水破坏性强,需要有针对性的分区防护。
3.一般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水库都会在库区形成一定规模的水库消落区,具有逆反自然枯洪规律的特点。对于消落区的治理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环境修复重建以及华南地区水库消涨带的岸坡生态修复的研究上。三峡水库消落区是鉴于三峡水库调度运行方式而在水库两岸形成两条平行的、水位涨落高差达30米,且逆反自然枯洪规律的水陆交替区域带,消落区夏季出露为陆、秋季由陆域迅速向水域转变、冬季全部成为水域、春季由水域渐次转变为陆域。
4.关于消落区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方面的研究多见于消落区生态恢复领域,还有进行河流回归自然的生态修复。
5.目前,消落区利用保护模式主要有:直接利用模式、湿地生态保护区模式、生态试验示范区建设模式、消落区护理建设模式等。
6.硬质消落区边坡可以有效解决边坡冲刷问题,防止边坡坍塌,保持边坡稳定,但不能提供植物的生长空间,在水位消落期形成大片的硬质裸露带,影响美观;而纯植物方法的消落区修复可以满足绿化功能,但易发生冲刷,引起边坡坍塌。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落区生态治理护岸结构,可改善消落区生态环境,同时有效解决消落区的防护问题。
8.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9.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落区生态治理护岸结构,包括在边坡水流冲刷的坡脚设置有混凝土护脚;在混凝土护脚上方的边坡设置有混凝土面板护坡,所述混凝土面板护坡设置在护脚高程至常年水位高程间的边坡;在所述混凝土面板护坡下方设置有第一砂砾石垫层;在所述混凝土面板护坡上方边坡的常年水位至常年洪水位之间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框格梁,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格梁的框格内铺设有雷诺护垫,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格梁上方的岸坡常年洪水位处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封顶,所述钢筋混凝土封顶旁设置有亲水平台,所述亲水平台上方的边坡设置有生态护坡。
10.根据上述技术,设置混凝土护脚进行底部防冲,提高护岸基础的稳定,在护脚高程
至常年水位高程间的边坡设置有混凝土面板护坡,抵抗常年水流冲击;混凝土面板护坡下方设置有第一砂砾石垫层增加混凝土面板护坡的稳定性;常年水位至常年洪水位之间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框格梁,框格内铺设有雷诺护垫植草的生态护坡,实现消落区的生态综合治理,实现岸坡稳定,改善消落区生态环境,提升景观效果,有效解决消落区的防护问题。
11.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雷诺护垫下方设置有土工布层,所述土工布层下方设置有第二砂砾石垫层。
12.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雷诺护垫所在的边坡表面铺设有10~20cm厚的种植土,用于种植植物,构建稳定的生态边坡,实现消落区的生态综合治理,实现岸坡稳定,改善消落区生态环境,提升景观效果。
13.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混凝土护脚的上方设置有大块石护脚。结合大块石护脚提升防冲效果。
14.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边坡的坡度为1:2~1:3。
15.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混凝土面板护坡顶部高程位于常年平均水位或水库汛限水位以上0.5~1m,所述混凝土面板护坡的厚度为15~30cm。
16.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混凝土面板护坡设置有多个排水孔,排水孔设置有多排,排距为1.5m~2.5m,同一排中每相邻的两个排水孔的间距为1.5m~2.5m,所述排水孔的直径为4~10cm,排水孔倾斜5
°
~10
°

17.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格梁间距为5~6m,钢筋混凝土框格梁的断面宽30~50cm。
18.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雷诺护垫厚度位25~35cm。
19.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所述亲水平台宽2.5~5m,亲水平台的高程设置于常年洪水位或常水位以上1~1.5m。
20.有益效果:
2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落区生态治理护岸结构,设置混凝土护脚进行底部防冲,提高护岸基础的稳定,在护脚高程至常年水位高程间的边坡设置有混凝土面板护坡,抵抗常年水流冲击;混凝土面板护坡下方设置有第一砂砾石垫层增加混凝土面板护坡的稳定性;常年水位至常年洪水位之间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框格梁、雷诺护垫,种植植草的生态护坡实现消落区的生态综合治理,实现岸坡稳定,改善消落区生态环境,提升景观效果,有效解决消落区的防护问题;
2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落区生态治理护岸结构,结合消落区及河流水文特性,对不同区域采用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将生态护岸技术运用在山区性河道、水库水位消落区,实现消落区的生态综合治理,实现岸坡稳定,改善消落区生态环境,提升景观效果。相对传统单一护岸型式,有利于河流生态修复,保护消落区生态环境;
23.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落区生态治理护岸结构,对消落区不同区域采用适宜的护岸结构,构建稳定的生态边坡,实现持久的生态修复。
附图说明
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落区生态治理护岸结构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消落区生态治理护岸结构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附图标记为:
28.1-混凝土护脚,2-大块石护脚,3-混凝土面板护坡,4-第一砂砾石垫层,5-钢筋混凝土框格梁,6-种植土,7-雷诺护垫,8-土工布层,9-第二砂砾石垫层,10-钢筋混凝土封顶,11-亲水平台,12-生态护坡,13-排水孔。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虽然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应当理解,尽管本文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种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单元和另一个单元。例如可以将第一单元称作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单元称作第一单元,同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的范围。
30.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提供的所述消落区生态治理护岸结构,包括在边坡水流冲刷的坡脚设置有混凝土护脚1;在混凝土护脚1上方的边坡设置有混凝土面板护坡3,所述混凝土面板护坡3设置在护脚高程至常年水位高程间的边坡;在所述混凝土面板护坡3下方设置有第一砂砾石垫层4;在所述混凝土面板护坡3上方边坡的常年水位至常年洪水位之间设置有钢筋混凝土框格梁5,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格梁5的框格内铺设有雷诺护垫7,在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格梁5上方的岸坡常年洪水位处设置有钢筋混凝土封顶10,所述钢筋混凝土封顶10旁设置有亲水平台11,所述亲水平台11上方的边坡设置有用于种植植草的生态护坡12。
3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格梁5下方设置有土工布层8,所述土工布层8下方设置有第二砂砾石垫层9。
32.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格梁5所在的边坡表面铺设有10~20cm厚的种植土6。具体的,选用耐淹草种,如狗牙根、牛鞭草、李氏禾、香根草等种植在种植土6中。
33.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凝土护脚1的上方设置有大块石护脚2。
34.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边坡的坡度为1:2~1:3。
35.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凝土面板护坡3顶部高程位于常年平均水位或水库汛限水位以上0.5~1m,所述混凝土面板护坡3的厚度为15~30cm。
36.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混凝土面板护坡3设置有多个排水孔13,排水孔13设置有多排,排距为1.5m~2.5m,同一排中每相邻的两个排水孔13的间距为1.5m~2.5m,所述排水孔13的直径为4~10cm,排水孔13倾斜5
°
~10
°

37.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钢筋混凝土框格梁5间距为5~6m,钢筋混凝土框格梁5的断面宽30~50cm。
38.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雷诺护垫7厚度位25~35cm。
39.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亲水平台11宽2.5~5m,亲水平台11的高程设置于常年洪水位或常水位以上1~1.5m。
40.具体示例的,上述提供的一种消落区生态治理护岸结构,具体实施包括如下步骤:
41.1)消落区边坡坡脚开挖及边坡修整;
42.2)消落区边坡混凝土护脚浇筑;
43.3)消落区护脚~常年水位附近高程间混凝土面板护坡浇筑;
44.4)消落区常年水位~常年洪水位间钢筋混凝土框格梁浇筑,梁内铺设雷诺护垫铺设;
45.5)亲水平台及其以上生态护坡施工;
46.6)常年水位~常年洪水位护坡表面铺设10~20cm厚种植土,播草籽;
47.7)养护:喷(撒)播草籽完成之后,在边坡表面覆盖无纺布,以保持坡面水分并减少降雨对种子的冲刷,促使种子生长;消落区边坡在第一年水位回落期,需密切观察复绿情况,及时浇水养护。
48.步骤1)所述的边坡坡度一般为1:2~1:3,表面杂石碎物清理干净并夯实。
49.步骤2)所述的混凝土护脚应根据水流冲刷情况计算冲刷深度,满足埋深要求,为护坡稳定提供支撑,并结合大块石护脚等其他防冲措施。
50.步骤3)所述的混凝土面板护坡顶部高程一般位于多年平均水位以上0.5~1m,对于水库消落区,可取汛限水位以上0.5~1m。混凝土面板护坡厚度应根据水流冲刷情况计算确定,一般可取15~30cm,护坡设φ5排水孔,间排距2
×
2m,孔斜5
°

51.步骤4)所述的钢筋混凝土框格梁间距为5~6m,框格梁断面一般30~50cm。雷诺护垫厚度应根据水流冲刷情况选定,一般可取30cm。
52.步骤5)亲水平台宽度结合有关规划、地形情况确定,一般2.5~5m,平台高程可设置于常年洪水位或常水位以上1~1.5m,平台与下部护坡间设混凝土封顶。平台以上主要受小频率洪水影响,该范围结合景观格局,按植被型生态护岸方式进行设计,采用植草护坡、生态袋护岸、加筋麦克垫、三维植物网等多种型式,坡比根据地形及景观塑造取1:2.5~1:4.0不等。
53.步骤6)所述的草籽应选用耐淹草种,如狗牙根、牛鞭草、李氏禾、香根草等。
5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有效实现消落区的生态综合治理,实现库岸稳定,改善消落区生态环境,提升景观效果。
55.本实用新型结合消落区及河流水文特性,对不同区域采用有针对性的工程措施,将生态护岸技术运用在山区性河道、水库水位消落区,实现消落区的生态综合治理,实现岸坡稳定,改善消落区生态环境,提升景观效果。相对传统单一护岸型式,有利于河流生态修复,保护消落区生态环境。消落区具有保育土壤和维持栖息地多样性的作用,并且对动物和水域生态系统、草地、疏林、湿地甚至无植被覆盖的区域有重要影响。本实用新型对消落区不同区域采用适宜的护岸结构,构建稳定的生态边坡,实现持久的生态修复。
5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