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盖挖逆做地铁车站侧墙上部施工缝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139308发布日期:2022-08-16 20:15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盖挖逆做地铁车站侧墙上部施工缝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地铁车站主体结构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盖挖逆做地铁车站侧墙上部施工缝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2.盖挖逆做地铁车站侧墙逆做施工缝处防水是最重要也是最难处理的;目前的盖挖逆做车站车站多采用两道止水胶条配合注浆管进行防水,不设置止水钢板,后期浇筑过程中易出现渗漏水;采用注浆管注浆,注浆效果差,多需配合人工打孔注双液浆注浆管;同时注浆管伸出结构侧墙,处理不好,还易形成水的通路造成渗漏水。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盖挖逆做地铁车站侧墙上部施工缝防水结构,可有效解决侧墙逆做施工缝防水困难的问题。
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基土和开挖的沟槽,沟槽的底部设置上下两个砌块,形成台阶;上下两个砌块之间放置有止水钢板,沿台阶和基土铺设模板;模板外侧浇筑侧墙,侧墙朝向台阶一侧的阴阳角处设置有止水条。
5.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进行逆做施工缝设置的时候,将逆做施工缝改变为台阶形式,从而增加止水钢板,将其水平放置施工缝中间位置处,从而消除止水钢板竖向放置时,背后形成密闭空间,无法浇筑密实的问题,同时增加逆做施工缝长度,人为加长水渗流路径的长度。在逆做施工缝阴阳角处放置遇水膨胀止水条,以加强拐角处的防水效果。
6.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常规盖挖逆做侧墙逆做施工缝中防水效果差、渗漏水严重的问题,从而有效保证了侧墙接缝的质量问题,降低渗漏水的风险,提高结构质量。
附图说明
7.图1为侧墙逆做施工缝结构布置图。
8.图2为侧墙逆做施工缝施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9.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10.由图1至图2给出,本实用新型包括基土和开挖的沟槽,沟槽的底部设置上下两个砌块7,形成台阶;上下两个砌块7之间放置有止水钢板5,沿台阶和基土铺设模板6;模板6外侧浇筑侧墙1,侧墙1朝向台阶一侧的阴阳角处设置有止水条4。
11.本装置施工方法如下:
12.1.底模铺设:侧墙1处沟槽开挖,开挖深度应比逆做施工缝3位置低50cm,并采用砂回填至逆做施工缝3下方,以方便预留侧墙1钢筋接头,最下方施工缝3处可直接采用砂作为
底模;预留台阶处设置砌块7加模板6,以方便后期砌块7的重复利用。
13.2.止水钢板5的固定:将止水钢板5夹两砌块7之间,同采用上下两块模板6进行加固固定,保证期固定牢靠,浇筑混凝土时,不发生偏移,从而杜绝了钢筋焊接固定时对止水钢板5造成的损伤。
14.3.逆做施工缝3处凿毛:混凝土浇筑并按规定养护完成后,向下开挖土方过程中,控制开挖速度及力度,防止对砌块7及侧墙1造成破坏,回收砌块7方便下次继续使用;开挖完成后,采用人工配合电镐进行施工缝3凿毛,凿毛时,注意将侧墙1内侧多凿除一部分,使施工缝3凿形成一定的角度,从而方便后期侧墙1混凝土浇筑时空气的排出降低空洞形成的几率。
15.4.逆做施工缝3防水结构的布置及处理:及时清除止水钢板5表面混凝土及垃圾,保证其表面清洁干净;在逆做施工缝3的阴阳角处布置遇水膨胀止水条4,以加强拐角处的防水效果;混凝土浇筑前在逆做施工缝3表面刷一层水泥基,加强新旧混凝土的结合。
16.5.侧墙1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至逆做施工缝3最下方台阶及止水钢板5处,应暂停浇筑,保证充分振捣完全,振捣过程中混凝土面不再下降,方可继续浇筑;浇筑过程中,严谨振捣棒触碰到止水钢板5及遇水膨胀止水条4,防止止水钢板5变形及遇水膨胀止水条4发生位置偏移。
17.本发明通过将盖挖逆做车站侧墙1逆做施工缝3改变为台阶式,人为加长水渗流路径的长度,同时将水平缝形成一定的角度,增加了止水钢板5,并将止水钢板5水平放置,有效解决了地铁盖挖逆做车站侧墙1逆做施工缝3布置止水钢板5,浇筑时空气不易排出,背后易形成空洞,从而大大增加逆做施工缝3处渗漏风险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盖挖逆做地铁车站侧墙上部施工缝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土和开挖的沟槽,沟槽的底部设置上下两个砌块(7),形成台阶;上下两个砌块(7)之间放置有止水钢板(5),沿台阶和基土铺设模板(6);模板(6)外侧浇筑侧墙(1),侧墙(1)朝向台阶一侧的阴阳角处设置有止水条(4)。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盖挖逆做地铁车站侧墙上部施工缝防水结构,有效解决侧墙逆做施工缝防水困难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基土和开挖的沟槽,沟槽的底部设置上下两个砌块,形成台阶;上下两个砌块之间放置有止水钢板,沿台阶和基土铺设模板;模板外侧浇筑侧墙,侧墙朝向台阶一侧的阴阳角处设置有止水条;本实用新型有效解决了常规盖挖逆做侧墙逆做施工缝中防水效果差、渗漏水严重的问题,从而有效保证了侧墙接缝的质量问题,降低渗漏水的风险,提高结构质量。提高结构质量。提高结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张鹏 徐桃 姚争 吴靖江 陈小羊 王涛 张永 刘腾飞 王剑安 尹贺军 袁金波 曲红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4.27
技术公布日:2022/8/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