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堤坝迎水面用平面联锁砌块

文档序号:32719294发布日期:2022-12-28 03:11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堤坝迎水面用平面联锁砌块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堤坝砌块,具体涉及一种堤坝迎水面用平面联锁砌块。


背景技术:

2.由于堤防的迎水面经常受波浪冲刷、水位变化和水流作用侵蚀的影响,需采取工程措施加以保护确保堤坝安全,同时限制水土流失。随着混凝土砌块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适应机械化施工和环境保护需要,混凝土砌块护坡得到了广泛应用,已成为海岸、河道、湖泊、水库、渠道等护砌工程的主要护坡形式。
3.但如今传统砌块有许多弊端,被水流长时间冲刷后滋生藓类表面过于光滑,而每年都会发生大量的意外落水事故,落水人员无法顺利沿护坡堤坝爬上河岸。为了解决这一弊端,需要设计一种能为落水者提供良好手脚着力点的联锁砌块。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堤坝迎水面用平面联锁砌块,该砌块结构设计精巧合理,成本低廉,通过斜面凸起在拼接后形成楔形凹槽供落水者手脚着力攀爬,为落水者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加工制作方便快捷,拼装简单,可推广使用。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堤坝迎水面用平面联锁砌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方形板状的砌块本体,所述砌块本体一侧面设置第一凸块,砌块本体的另一相对侧面对称设置两个第二凸块,两个凸块之间形成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均为梯形台,且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与砌块本体一体成型,两个并排的平面联锁砌块上相邻两个第二凸块拼接形成插块,与另一排所述平面联锁砌块的安装槽插接,两个并排拼接的平面联锁砌块的两个第一凸块之间形成第二安装槽,与另一排的所述平面联锁砌块的第一凸块插接,多个砌块本体之间依照所述插接方式联锁拼接形成堤坝迎水面。
6.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块上的四个侧面分别是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所述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均为倾斜面,第四侧面为直角面,所述第二凸块上的四个侧面分别为第五侧面、第六侧面、第七侧面和第八侧面,所述第五侧面和第八侧面均为倾斜面,第六侧面和第七侧面均为直角面;所述两个第二凸块的第八侧面的倾斜角度相对设置。
7.优选地,所述第一凸块设置在砌块本体的一侧面中间位置,且第一凸块的顶面长度为砌块本体侧面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二凸块的顶面长度为砌块本体侧面长度的四分之一。在拼装时,多个砌块本体无凸块的两个侧面依次首尾拼接形成纵向拼接结构,纵向同一列的砌块本体上的第一凸块位于同侧,相邻两列砌块本体拼装时,第一凸块插接在相邻列两个第一凸块之间形成的凹槽内,两个拼接后的第二凸块插接在一块砌块本体上两个第二凸块之间的凹槽内,最终以此类推拼接将迎水面铺砌完成。拼接后的相邻两列砌块本体的
拼接处均形成了楔形的凹槽,方便手脚着力。
8.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9.1、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简单合理,实用性强,加工成本低廉,安装方便,在限制堤坝水土流失的基础上为落水者提供良好的着力点,可推广使用。
10.2、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梯形台状的凸块相互拼接配合形成楔形凹槽,在迎水面上形成多个可供落水者手脚攀爬着力的点,方便落水者及时自救上岸。
1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2.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主体砌块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13.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主体砌块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14.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多个主体砌块拼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15.附图标记说明:
16.1—砌块本体;
ꢀꢀꢀꢀꢀꢀꢀꢀꢀꢀꢀ
2—第一凸块;
ꢀꢀꢀꢀꢀꢀꢀꢀꢀꢀꢀ
3—第二凸块;
17.2-1—第一侧面;
ꢀꢀꢀꢀꢀꢀꢀꢀꢀ
2-2—第二侧面;
ꢀꢀꢀꢀꢀꢀꢀꢀꢀ
2-3—第三侧面;
18.2-4—第四侧面;
ꢀꢀꢀꢀꢀꢀꢀꢀꢀ
3-1—第五侧面;
ꢀꢀꢀꢀꢀꢀꢀꢀꢀ
3-2—第六侧面;
19.3-3—第七侧面;
ꢀꢀꢀꢀꢀꢀꢀꢀꢀ
3-4—第八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20.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呈方形板状的砌块本体1,所述砌块本体1右侧面设置第一凸块2,砌块本体1的左侧面对称设置两个第二凸块3,两个凸块3之间形成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凸块2和第二凸块3均为梯形台,且第一凸块2和第二凸块3与砌块本体1一体成型,两个并排的平面联锁砌块上相邻两个第二凸块3拼接形成插块,与另一排所述平面联锁砌块的安装槽插接,两个并排拼接的平面联锁砌块的两个第一凸块2之间形成第二安装槽,与另一排的所述平面联锁砌块的第一凸块2插接,多个砌块本体1之间依照所述插接方式联锁拼接形成堤坝迎水面。
21.如图2所示,从右往左看,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块2上的四个侧面分别为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第三侧面2-3和第四侧面2-4,第一侧面2-1为第一凸块2的右侧面,第二侧面2-2为上侧面,第三侧面2-3为左侧面,第四侧面2-4为下侧面,所述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和第三侧面2-3为倾斜面,第四侧面2-4为直角面,所述第二凸块3上的四个侧面分别为第五侧面3-1、第六侧面3-2、第七侧面3-3和第八侧面3-4,第五侧面3-1为第二凸块3的上侧面,第六侧面3-2为左侧面,第七侧面3-3为下侧面,第八斜面3-4为右侧面,所述第五侧面3-1和第八侧面3-4为倾斜面,第六侧面3-2和第七侧面3-3为直角面,两个第二凸块3上的第八侧面3-4的倾斜角度相对设置。
22.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块2设置在砌块本体1的侧面中间位置,且第一凸块2的顶面长度为砌块本体1右侧面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二凸块3的顶面长度为砌块本体1侧面长度的四分之一。
23.如图3所示,以左右方向为横向,在拼装时,多个砌块本体1上无凸块的前后侧面依次首尾拼接形成纵向拼接结构,纵向同一列的砌块本体1上的第一凸块2位于同侧,不同列
相邻两列砌块本体1拼装时,第一凸块2插接在相邻列平面联锁砌块上的第二安装槽两个第一凸块2之间形成的凹槽内,两个拼接后的第二凸块3插接相邻列平面联锁砌块上的第一安装槽在一块砌块本体1上两个第二凸块3之间的凹槽内,第一凸块2第二凸块3最终以此类推拼接将堤坝迎水面铺砌完成,其中堤坝的水平方向为上述拼装砌块的纵向方向。上述插接的位置由于第一凸块2和第二凸块3为梯形台,在砌块本体1的上表面上形成楔形凹槽,用于救人者和落水者上岸时手脚抓地的着力点,便于救人者和落水者上岸拼接后的相邻两列砌块本体1的拼接处均形成了楔形的凹槽,方便手脚着力。
2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变化,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堤坝迎水面用平面联锁砌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呈方形板状的砌块本体(1),所述砌块本体(1)一侧面设置第一凸块(2),砌块本体(1)的另一相对侧面对称设置两个第二凸块(3),两个凸块(3)之间形成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凸块(2)和第二凸块(3)均为梯形台,且第一凸块(2)和第二凸块(3)与砌块本体(1)一体成型,两个并排的平面联锁砌块上相邻两个第二凸块(3)拼接形成插块,与另一排所述平面联锁砌块的安装槽插接,两个并排拼接的平面联锁砌块的两个第一凸块(2)之间形成第二安装槽,与另一排的所述平面联锁砌块的第一凸块(2)插接,多个砌块本体(1)之间依照所述插接方式联锁拼接形成堤坝迎水面;所述第一凸块(2)上的四个侧面分别是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第三侧面(2-3)和第四侧面(2-4),所述第一侧面(2-1)、第二侧面(2-2)和第三侧面(2-3)均为倾斜面,第四侧面(2-4)为直角面,所述第二凸块(3)上的四个侧面分别为第五侧面(3-1)、第六侧面(3-2)、第七侧面(3-3)和第八侧面(3-4),所述第五侧面(3-1)和第八侧面(3-4)均为倾斜面,第六侧面(3-2)和第七侧面(3-3)均为直角面;所述两个第二凸块(3)的第八侧面(3-4)的倾斜角度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凸块(2)设置在砌块本体(1)的一侧面中间位置,且第一凸块(2)的顶面长度为砌块本体(1)侧面长度的一半,所述第二凸块(3)的顶面长度为砌块本体(1)侧面长度的四分之一。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堤坝迎水面用平面联锁砌块,包括呈方形板状的砌块本体,砌块本体一侧面设置第一凸块,砌块本体的另一相对侧面对称设置两个第二凸块,两个凸块之间形成第一安装槽,第一凸块和第二凸块均为梯形台,两个并排的平面联锁砌块上相邻两个第二凸块拼接形成插块,与另一排平面联锁砌块的安装槽插接,两个并排拼接的平面联锁砌块的两个第一凸块之间形成第二安装槽,与另一排的所述平面联锁砌块的第一凸块插接,多个砌块本体之间依照所述插接方式联锁拼接形成堤坝迎水面。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实用性强,造价低廉,施工方便,拼装后在砌块本体之间形成可供脚踩手抓的着力点,为失足落水者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为失足落水者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为失足落水者提供一定的安全保障。


技术研发人员:姜磊 刘经强 丁一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2.07.21
技术公布日:2022/12/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