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电缆沟的配筋及构造

文档序号:32677858发布日期:2022-12-24 04:15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电缆沟的配筋及构造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施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电缆沟的配筋及构造。


背景技术:

2.电缆沟主要用于敷设高等级电压的电缆线路,随着城市供电需求量的增大高等级电压线路开始进入城市中心地区,并由空中架设转为地下敷设,电缆沟由于土建施工简单、造价低、空间宽大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城市内的电缆敷设。目前电缆沟通常采用现场混凝土浇筑完成基体的搭建,再完成电缆支架的打孔安装等工序,存在施工作业面大、施工周期长、现场污染严重等缺点,尤其在市政电缆线路敷设的过程中,会造成城市道路封堵,现场浇筑混凝土污染环境,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不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需求。
3.但是装配式电缆沟采用混凝土和钢模板施工技术,在工厂对电缆沟结构进行分段预制,然后运抵现场拼装而成,使变电站的建设从传统的土建设计和施工模式开始向“设计标准化、加工工厂化、安装机械化、施工专业化”的模式转变,有利于变电站建设向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建设精细化的方向发展。
4.中国专利cn112271687a公开了一种增强复合型免支模电缆沟,其方案是,包括至少一个壳体单元,壳体单元拼接组成电缆沟外壳,且相邻壳体单元间采用连接装置拼接组成;壳体单元由水平设置的u型管框架及增强钢筋组成,且u型管框架设为双u型结构,双u型结构由内u型板和外u型板组成,内u型板置于外u型板内侧并与外u型板之间留有间隙形成腔体,而腔体之间还间隔固设有若干支撑柱,支撑柱上开设有用于支撑增强钢筋的支撑通孔,且支撑通孔沿同一水平线设置;连接装置包括设于壳体单元拼接处的连接板,且连接板上开设有至少两列螺纹孔并均配设有固定螺栓;壳体单元拼接时,将连接板置于壳体单元拼接处,并采用固定螺栓依次穿过外u型板、连接板的螺纹孔以及内u型板进行固定,进而实现相邻壳体单元的拼接固定,随后将增强钢筋插入支撑柱的支撑通孔中。
5.预制装配式电缆沟构件存在明显的分段连接问题,因此预制电缆沟单体与单体之间的连接性能对整体电缆沟的长期承载能力有很大影响,所以装配式电缆沟连接的设计极其重要,然而其方案并未考虑电缆沟相互连接时产生的应力集中问题,此种布筋结构在拆模时容易导致连接处混凝土破损,影响结构的整体性,同时在连接处同高位置受力会明显大于其他位置,容易因外力作用造成应力集中产生破坏。而且在荷载作用下,若不对连接处进行钢筋的特殊处理,将会使连接处成为结构的薄弱处,进而发生不必要的弯剪破坏。这些问题将直接决定了装配化预制电缆沟工程的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电缆沟的配筋及构造,提升电缆沟各节连接位置的结构强度。
7.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8.一种装配式电缆沟的配筋及构造,包括一个用于连接电缆井的过渡沟节和多个首
尾相连的主体沟节,所述过渡沟节远离电缆井的一端与主体沟节的一端构成可拆式连接;
9.所述过渡沟节和主体沟节均为槽状结构,所述过渡沟节和主体沟节的槽口处设置有用于封闭电缆沟的沟盖板,所述过渡沟节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弧形孔,所述第一弧形孔的一端开口位于过渡沟节远离电缆井的一端的端面上,所述第一弧形孔的另一端开口位于槽壁的内侧面上,所述主体沟节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弧形孔,所述第一弧形孔和第二弧形孔关于过渡沟节远离电缆井一端的端面镜像布置,一组所述第一弧形孔和第二弧形孔的孔心方向位于同一水平面,一组所述第一弧形孔和第二弧形孔内穿置有弯螺栓,弯螺栓的两端设置有锁紧螺母,所述主体沟节远离过渡沟节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弧形孔,所述过渡沟节和主体沟节之间的连接结构与两个主体沟节之间的连接结构相同;
10.所述主体沟节内预埋有u形筋或v形筋,等高位置的一组第二弧形孔与第三弧形孔之间以及第一弧形孔与过渡沟节靠近电缆井的一端之间均匀间隔布置有u形筋或v形筋。
11.上述方案中,装配时,过渡沟节远离电缆井的一端的弧形孔和主体沟节靠近电缆井的一端的弧形孔对准,然后将弯螺栓穿过弧形孔,再在弯螺栓的两端套上螺帽拧紧螺帽即可实现两节的装配,主体沟节之间的装配方式相同。弯螺栓连接保证了钢筋网架的完整性,不会截断钢筋网架,使构件有充分的承载力。同时在弧形孔处一定保护层厚度内布置u形筋或v形筋,锚固端与钢筋网架连接,提高弧形孔处的承载力,防止因外力作用破坏。
12.作为优选,所述u形筋或v形筋所在平面位于竖直方向上,所述u形筋或v形筋的开口水平朝外。
13.作为优选,所述过渡沟节和主体沟节内预埋有多个螺旋筋,所述螺旋筋分别布置在第一弧形孔、第二弧形孔和第三弧形孔的周向。
14.作为优选,所述螺旋筋的螺旋轴轴心与其对应的弧形孔的孔心一致。
15.作为优选,所述电缆沟内预埋有钢筋网架,所述钢筋网架包括“凵”形筋,所述“凵”形筋包括预埋入槽壁内的两条竖边和预埋入槽底内的横边,所述槽底内的横边上方预埋有长横筋,所述槽壁内的竖边内侧预埋有长竖筋。
16.作为优选,同一个所述槽壁内的竖边与长竖筋之间连接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横腰筋,所述横边与长横筋之间连接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竖腰筋。
17.作为优选,所述横边与竖边之间连接有斜筋,所述斜筋包括一条斜筋段,所述斜筋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凵”形筋相连的竖筋段和横筋段。
18.作为优选,所述钢筋网架包括沿槽长方向布置的纵向筋,所述纵向筋两端分别设置有斜弯钩,所述“凵”形筋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半圆弯钩,所述长竖筋的下端设置有与横边位置处连接的斜弯钩,所述长竖筋的上端设置有直弯钩且该直弯钩端部设置有与竖边位置处连接的斜弯钩,所述横腰筋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竖边和长竖筋位置处的斜弯钩,所述竖腰筋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横边和长横筋位置处的斜弯钩,所述u形筋或v形筋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竖边位置处连接的直弯钩,所述斜筋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凵”形筋的斜弯钩。
附图说明
19.图1为电缆沟布筋示意图;
20.图2为电缆沟内钢筋形状示意图;
21.图3为电缆沟布筋俯视图;
22.图4为电缆沟布筋侧视图;
23.图5为过渡沟节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主体沟节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过渡沟节和主体沟节连接关系示意图;
26.图8为主体沟节和主体沟节连接关系示意图;
27.图9为凹榫斜面结构示意图;
28.图10为凸榫斜面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沟盖板安装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20、电缆沟;21、过渡沟节;211、螺纹盲孔;22、主体沟节;23、槽底;24、槽壁;25、沟盖板;27、楔形开口;28、橡胶密封管;29、弯螺栓;30、钢筋网架;31、螺旋筋;32、“凵”形筋;321、竖边;322、横边;33、长竖筋;34、长横筋;35、横腰筋;36、竖腰筋;37、斜筋;38、纵向筋;39、v形筋;41、凸榫斜面;42、凹榫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3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底部”、“外侧”、“前后”“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状态下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一种装配式电缆沟的配筋及构造,包括一个用于连接电缆井的过渡沟节21和多个首尾相连的主体沟节22,所述过渡沟节21远离电缆井的一端与主体沟节22的一端构成可拆式连接。
35.装配式的电缆沟同样能够方便施工,避免现场浇筑电缆沟,费时费力。
36.作为优选,所述过渡沟节21和主体沟节22均为槽状结构,所述过渡沟节21和主体沟节22的槽口处设置有用于封闭电缆沟20的沟盖板25。这样槽状结构便能和沟盖板25共同构成一个管腔结构,以便于容纳电缆线束。
37.作为优选,所述过渡沟节21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弧形孔212,所述第一弧形孔212的一端开口位于过渡沟节21远离电缆井的一端的端面上,所述弧形孔的另一端开口位于槽壁24的内侧面上,所述主体沟节22上设置有多个第二弧形孔221,所述第一弧形孔212和第二弧形孔221关于过渡沟节21远离电缆井一端的端面镜像布置,一组所述第一弧形孔212和第二弧形孔221的孔心方向位于同一水平面,一组所述第一弧形孔212和第二弧形孔221内穿置有弯螺栓29,弯螺栓29的两端设置有锁紧螺母,所述主体沟节22远离过渡沟节21的一端设置有第三弧形孔222,所述过渡沟节21和主体沟节22之间的连接结构与两个主体沟节22之间的连接结构相同。装配时,过渡沟节21远离电缆井的一端的弧形孔和主体沟节22靠近
电缆井的一端的弧形孔对准,然后将弯螺栓穿过弧形孔,再在弯螺栓的两端套上螺帽拧紧螺帽即可实现两节的装配,主体沟节22之间的装配方式相同。弯螺栓29连接保证了钢筋网架的完整性,不会截断钢筋网架30,使构件有充分的承载力。
38.作为优选,所述过渡沟节21和主体沟节22内预埋有多个螺旋筋31,所述螺旋筋31分别布置在第一弧形孔212、第二弧形孔221和第三弧形孔222的周向。所述螺旋筋31的螺旋轴轴心与其对应的弧形孔的孔心一致。螺旋筋31能够提高构件连接处的承载力及抗破坏能力,放置螺旋筋31简单方便,可大量节省工时及用工,螺旋筋31在混凝土浇捣过程中,均能确保其经受剧烈扰动碰撞踩踏而不走样不变形。
39.作为优选,所述主体沟节22内预埋有u形筋或v形筋39,等高位置的一组第二弧形孔221与第三弧形孔222之间以及第一弧形孔212与过渡沟节21靠近电缆井的一端之间均匀间隔布置有u形筋或v形筋39。所述u形筋或v形筋39所在平面位于竖直方向上,所述u形筋或v形筋39的开口水平朝外。在弧形孔处一定保护层厚度内布置u形筋或v形筋39,锚固端与钢筋网架连接,提高弧形孔处的承载力,防止因外力作用破坏。
40.作为优选,所述钢筋网架30包括“凵”形筋32,所述“凵”形筋32包括预埋入槽壁24内的两条竖边321和预埋入槽底23内的横边322,所述槽底23内的横边322上方预埋有长横筋34,所述槽壁24内的竖边321内侧预埋有长竖筋33。“凵”形筋32作为主框架结构,起到主体支撑的作用。
41.作为优选,同一个所述槽壁24内的竖边321与长竖筋33之间连接有多个间隔布置的横腰筋35,所述横边322与长横筋34之间连接有多个间隔布置的竖腰筋36。横腰筋35、长竖筋33、竖腰筋36、长横筋34以及“凵”形筋32共同构成形状网架结构,提高整体支撑力。
42.作为优选,所述横边322与竖边321之间连接有斜筋37,所述斜筋37包括一条斜筋段,所述斜筋段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凵”形筋32相连的竖筋段和横筋段。对于电缆沟20来说槽壁24与槽底23的衔接位置为应力集中区,该处受力强度最大,因此设置斜筋37以提升该处的结构强度。
43.作为优选,所述钢筋网架30包括沿槽长方向布置的纵向筋38,所述纵向筋38两端分别设置有斜弯钩,所述“凵”形筋3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半圆弯钩,所述长竖筋33的下端设置有与横边322位置处连接的斜弯钩,所述长竖筋33的上端设置有直弯钩且该直弯钩端部设置有与竖边321位置处连接的斜弯钩,所述横腰筋35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竖边321和长竖筋33位置处的斜弯钩,所述竖腰筋36两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横边322和长横筋34位置处的斜弯钩,所述u形筋或v形筋39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与竖边321位置处连接的直弯钩,所述斜筋37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凵”形筋32的斜弯钩。1级光圆受力钢筋网架末端做180度的弯钩,即半圆弯钩。这是最可靠,最常见的弯钩形式。半圆弯钩的弯心直径不得小于钢筋网架直径的2.5倍,其平直部分长度等于钢筋网架直径的3倍。对轻混凝土弯心直径为3.5倍。钢筋网架弯曲时,内边缘缩短,外边缘伸长,中心轴不变。直弯钩一般应用于板中细钢筋网架末端和柱筋的下部以及螺纹受力钢筋网架的末端。直弯钩为90度弯曲,弯起长度不小于钢筋网架直径的3倍。斜弯钩通常用于直径10毫米以下的受拉光圆钢筋网架或箍筋。斜弯钩为135度弯曲。弯心直径为钢筋网架直径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等于钢筋网架直径的3倍。
44.作为优选,所述过渡沟节21靠近电缆井的一端端面上设置有垂直于所在端面的螺纹盲孔211,所述靠近电缆井的一端螺纹盲孔211设置有多个并沿其所在的端面长度方向均
匀间隔布置,所述电缆通口周边的板面上设置有多个用于穿置连接螺栓的垂直于所在板面的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与靠近电缆井的一端螺纹盲孔211一一对应布置。这样装配时,先将连接通孔与靠近电缆井的一端螺纹盲孔211对准然后操作人员在电缆井的内部将螺栓穿过连接通孔拧入靠近电缆井的一端螺纹盲孔211内完成装配。
4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弧形孔212、第二弧形孔221和第三弧形孔222位于电缆沟20内侧的一端分别开设有用于容纳螺帽的楔形开口27,所述楔形开口27的开口方向朝内。楔形开口27用于容纳螺帽避免螺帽显露干涉划伤电缆,同时楔形开口27能够便于扳手伸入拧动。采用带有一定弧度的楔形开口27,此楔形开口27尺寸小,不会影响钢筋网架的布置,并且可以保证手孔两边钢筋网架30的保护层厚度,弧度与预留螺栓孔弧度相同,有利于弯螺栓的安装,楔形开口27的具有一定斜度,能更好的布置螺帽。
4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弧形孔212、第二弧形孔221和第三弧形孔222内设置有橡胶密封管28,所述橡胶密封管28套设在弯螺栓29上。由于电缆沟20埋于地下,地下水容易透过接缝处侵蚀弯螺栓29,因此设置橡胶密封管28,防止地下水进入弯弧孔内侵蚀弯螺栓29和钢筋网架30。
47.作为优选,所述过渡沟节21和主体沟节22的槽宽从下至上逐渐增大,所述过渡沟节21和主体沟节22的上端槽口处设置有内低外高的用于放置沟盖板25的台阶结构。过渡沟节21和主体沟节22的槽宽设置便于预制浇筑脱模,而台阶结构则能对沟盖板25进行限位固定。
48.作为优选,所述过渡沟节21和主体沟节22的远离电缆井的一端设置有内侧凸起的凸榫斜面41,所述主体沟节22的靠近电缆井的一端设置有内侧凹陷的凹榫斜面42,所述凹榫斜面42与凸榫斜面41构成插接配合。凹榫斜面42与凸榫斜面41便于前远离电缆井的一端形成限位便于对准各孔。此连接较凹凸平截面连接在施工安装中更方便,加快施工进度。
49.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