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便道沿河冲刷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64187发布日期:2023-01-25 02:59阅读:36来源:国知局
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便道沿河冲刷防护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山岭地区高陡边坡便道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便道沿河冲刷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2.山岭地区地质环境极为复杂,在山岭地区进行基础设施施工时,施工便道作为施工重要的大型临时设施,是制约工程施工方案部署和进度计划的决定性因素。山岭地区复杂的外部环境条件,例如沿河地区、高陡边坡路段,给施工便道的设计及施工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在施工便道过程中,山岭地区的沿河地区的冲刷对施工便道会造成破坏或损坏,因此需要在沿河地区的施工便道外设置沿河冲刷防护结构,以避免河道冲刷严重对施工便道的破坏或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便道沿河冲刷防护结构,其对施工便道的沿河地区进行冲刷防护施工,以保证施工便道的安全可靠。
4.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便道沿河冲刷防护结构,包括沿河床至便道路肩依次设置的基础、加固桩和护坡,所述基础为混凝土结构且沿河道流向设置,所述加固桩间隔插打于所述河床内,所述加固桩与所述基础连接为一体,所述加固桩位于靠近便道路肩的一侧,所述护坡设置于河道坡面上,所述护坡由多块生态砖依次铺设于坡面上形成,所述生态砖中心具有空槽,其内种植有植被。
5.优选的是,多块生态砖连接为一体形成一个正方形的单元且单元正中心不设置生态砖,所述坡面上还垂直插打有固定桩,其插入至坡面土体内,所述固定桩与所述生态砖的平面结构相同,一个单元恰好通过其中心对应套设于一个固定桩上并固定,多个单元依次铺设形成所述护坡。
6.优选的是,所述生态砖为框架结构且底面设置多根钢筋并插入至坡面土体内。
7.优选的是,所述基础上依次设置有石笼,其内填充石块,相邻的石笼绑扎连接为一体且石笼也与加强桩绑扎为一体。
8.优选的是,所述基础沿河道的流向呈多段设置,相邻段的基础之间设置沉降缝,沉降缝之间填充有沥青密封膏。
9.优选的是,所述坡面上铺设一层防护网,所述生态砖铺设于防护网上。
10.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的冲刷防护结构安全可靠且施工方便,保证了施工便道的安全可靠,为山岭地区基础设施施工提供了强有力的临时通道。
12.2、本实用新型的冲刷防护结构通过依次设置的三层结构对河道进行冲刷防护,且各结构均设置有加固措施,保证了整体结构的稳固性。
13.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础、石笼及加固桩的俯视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生态砖及固定桩的平面示意图。
17.附图标记说明:
18.1、基础,2、石笼,3、加固桩,4、护坡,5、生态砖,6、固定桩,7、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20.需要说明的是,下述实施方案中所述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所述试剂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获得;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术语“横向”、“纵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并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1.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山岭地区高陡边坡地段的便道沿河冲刷防护结构,包括沿河床至便道路肩依次设置的基础1、加固桩3和护坡4,所述基础1为混凝土结构且沿河道流向设置,所述加固桩3间隔插打于所述河床内,所述加固桩3与所述基础1连接为一体,所述加固桩3位于靠近便道路肩的一侧,所述护坡4设置于河道坡面上,所述护坡4由多块生态砖5依次铺设于坡面上形成,所述生态砖5中心具有空槽,其内种植有植被。
22.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加固桩3与基础1连接为一体,形成两部分且整体的防护结构,加固桩3一方面连接固定基础1,另一方面对坡面的下滑起到防护作用,整个护坡4位于常规水位线以上,便道路肩比汛期最高水位线高至少1m。先插打加固桩3至河床内,形成稳定的支撑防护结构,然后再依靠加固桩3,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形成基础1,从而将基础1与加固桩3连接为一体。护坡4由多块生态砖5内种植植被铺设形成,一方面起到防冲刷防护作用,另一方面形成生态防护结构,对环境友好。
23.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如图3所示,多块生态砖5连接为一体形成一个正方形的单元且单元正中心不设置生态砖5,所述坡面上还垂直插打有固定桩6,其插入至坡面土体内,所述固定桩6与所述生态砖5的平面结构相同,一个单元恰好通过其中心对应套设于一个固定桩6上并固定,多个单元依次铺设形成所述护坡4。
24.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提前预制好一个单元结构,然后按照设计的图纸,插打固定桩6,并依次将单元套设于固定桩6上,形成护坡4,再在生态砖5内种植植被,或提前种植好再铺设也可以。单元套设于固定桩6上后,将单元向坡面内按压固定于土体内形成一定的固定。
25.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生态砖5为框架结构且底面设置多根钢筋7并插入至坡
面土体内。
26.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通过底部设置的钢筋7将生态砖5在小范围内固定于坡面土体内,与固定桩6更深入的插打形成同步的稳定支撑。生态砖5为框架结构以形成足够的植被种植空间,且底部也为空的,植被向下深入至坡面土体内,通过植被进一步防止坡面的滑坡。
27.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基础1上依次设置有石笼2,其内填充石块,相邻的石笼2绑扎连接为一体且石笼2也与加强桩绑扎为一体。
28.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石笼2的设置进一步增强防护结构,石笼2依次放置于基础1上,沿河道流向的石笼2依次绑扎为一体,且石笼2还与加强桩绑扎为一体,从而保证石笼2的稳定性,石笼2放置时,其中心一般位于其中一个加强桩处。石笼2内再依次通过填充石块形成防护结构。
29.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基础1沿河道的流向呈多段设置,相邻段的基础1之间设置沉降缝,沉降缝之间填充有沥青密封膏。基础1分段浇筑形成多段。
30.在另一种技术方案中,所述坡面上铺设一层防护网,所述生态砖5铺设于防护网上。防护网的设置进一步增强了坡面的防护。生态砖5通过固定桩6及钢筋7的插打铺设于防护网上。植被沿防护网的网孔深入至坡面土体内。
31.本技术的具体施工方案为:
32.步骤一、于枯水期沿河道流向的河床上按照设定的间距插打加强桩,加强桩凸出于河床面的高度为基础1高度加上石笼2的高度;
33.步骤二、以加强桩为侧边,进行混凝土的多段浇筑,形成基础1,相邻段基础1之间预留沉降缝并填充沥青密封膏,待基础1强度满足要求时,依次绑扎石笼2,再填充石块;
34.步骤三、提前将生态砖5形成多个单元,生态砖5内提前种植好植被,待步骤一和步骤二施工完成后,铺设防护网,在防护网上按照设计插打固定桩6,然后再依次铺设单元,在铺设过程中通过钢筋7插入至坡面土体内,实现生态砖5的定位固定,单元之间如果存在缝隙则铺设植被。
35.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