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沉降的地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78878发布日期:2023-03-24 17:36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沉降的地基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地基施工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防沉降的地基结构。


背景技术:

2.地基指的是承受上部结构载荷影响的那一部分土体,用于承受建筑物或这路面上行走的车辆的全部荷载,地基不属于建筑或路面的组成部分,但是它对保证建筑物和路面的坚固耐久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地基又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天然地基是自然状态下即可满足基础全部荷载要求,人工地基是在地址状况不佳的条件下,为使地基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则要采用人工加固地基。
3.人工加固地基常采用的方法是换土法,此法是先将基础底下一定深度的软弱土层挖出,回填砂、碎石、素土或灰土等,逐层夯实,便成为承载能力较高的垫层,但是这种方法地基的承载能力也相对不高,在长时间高载荷工作情况在也容易发生沉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有效降低地基的沉降,本技术提供一种防沉降的地基结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防沉降的地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防沉降的地基结构,包括从下而上依次布置的泥土层、砂垫层和路基层,所述泥土层内设置有用于排放积水的排水管,所述路基层内竖直设置有多个穿过所述砂垫层并嵌入所述泥土层内的支撑柱,且所述砂垫层和所述路基层的交界处水平设置有钢筋架层,所述支撑柱穿过所述钢筋架层,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路基层内的一端下侧沿其周向方向均匀且倾斜向下设置有多个与所述钢筋架层相连接的支杆。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支撑柱并将其嵌入泥土层内,对泥土层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有效增强了泥土层的结构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钢筋架层对路基层进行承载,并通过支杆对支撑柱和钢筋架层进行连接,增强了支撑柱的结构稳定性,进而实现了对路基层的稳定支撑,有效降低了地基的沉降。
8.可选的,所述钢筋架层包括多个相互平行布置且间距相同的竖钢筋和多个相互平行布置且间距相同的横钢筋,所述横钢筋和所述竖钢筋交叉设置,且所述横钢筋或所述竖钢筋上可设置有用于连接所述支杆的连接板。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由多个横钢筋和竖钢筋组成的钢筋架层,实现了对路基层的均匀支撑,使得路基层受力时钢筋架层可均匀承受载荷。
10.可选的,所述支撑柱位于所述路基层内的一端的上侧沿其周向方向均匀且倾斜向上设置有多个辅助杆。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辅助杆,进一步增强了支撑柱对路基层的支撑稳定性,同时有助于增强支撑柱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强支撑柱的载荷承受力。
12.可选的,相邻的所述辅助杆和所述支杆之间竖直设置有加强杆,所述加强杆与所述辅助杆和所述支杆固定连接。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加强杆,实现了辅助杆和支杆的连接,有助于增强支撑柱的结构稳定性。
14.可选的,所述支撑柱的顶部沿其周向方向均匀且水平设置有多个连接杆,多个所述连接杆依次与多个所述辅助杆相连接。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杆,实现了支撑柱和连接杆的连接,有助于提升辅助杆的结构强度,进而有助于提升支撑柱的结构强度。
16.可选的,所述排水管包括多个相互平行布置且间距相同的竖支管和多个相互平行布置且间距相同的横支管,所述竖支管和所述横支管交错设置并相互连通,所述竖支管和所述横支管上均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圈排水孔。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分布均匀的排水管,实现了泥土层积水的便捷排放,有助于减少泥土层的积水量,进而有效避免了泥土层的塌陷。
18.可选的,所述竖支管和所述横支管的外侧均包裹有滤网。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滤网,有效保证了滤水孔的正常工作状态,进而保证了泥土层积水的正常排放。
20.可选的,所述钢筋架层上浇筑有混凝土层。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浇筑混凝土层,有助于增强钢筋组件的结构强度,且可对泥土层和砂垫层起到加压的作用,有助于减少泥土层的沉降。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通过设置支撑柱并将其嵌入泥土层内,对泥土层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有效增强了泥土层的结构稳定性,同时通过设置钢筋架层对路基层进行承载,并通过支杆对支撑柱和钢筋架层进行连接,增强了支撑柱的结构稳定性,进而实现了对路基层的稳定支撑,有效降低了地基的沉降;
24.通过设置由多个横钢筋和竖钢筋组成的钢筋架层,实现了对路基层的均匀支撑,使得路基层受力时钢筋架层可均匀承受载荷,同时通过浇筑混凝土层,有助于增强钢筋组件的结构强度,且可对泥土层和砂垫层起到加压的作用,有助于减少泥土层的沉降;
25.通过设置辅助杆,进一步增强了支撑柱对路基层的支撑稳定性,同时有助于增强支撑柱的结构强度,从而增强支撑柱的载荷承受力,通过设置加强杆,实现了辅助杆和支杆的连接,有助于增强支撑柱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柱和钢筋架层的连接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29.附图标记说明:1、路基层;2、砂垫层;3、泥土层;4、支撑柱;41、支杆;42、辅助杆;43、连接杆;5、钢筋架层;51、竖钢筋;52、横钢筋;6、连接板;7、加强杆;8、混凝土层;9、排水管;91、竖支管;92、横支管;93、排水孔;10、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防沉降的地基结构。
32.参照图1,一种防沉降的地基结构,包括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的路基层1、砂垫层2和泥土层3。
33.参照图1,路基层1内均匀且竖直设置有多个支撑柱4,支撑柱4下端穿过砂垫层2并嵌入泥土层3内,以通过支撑柱4对路基层1和泥土层3进行支撑,进而增强路基层1和泥土层3的结构稳定性,有效防止地基发生沉降。
34.参照图1、图2,砂垫层2和路基层1的交界处铺设有钢筋架层5,钢筋架层5包括多个相互平行设置且间距相同的竖钢筋51和多个相互平行设置且间距相同的横钢筋52,竖钢筋51和横钢筋52交叉设置,以对路基层1进行均匀支撑。
35.参照图1、图2,支撑柱4位于路基层1内的一端下侧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支杆41,支杆41倾斜向下设置,且竖钢筋51和横钢筋52上可设置有用于连接支杆41的连接板6,以通过支杆41增强支撑柱4的结构强度,进而有效提高支撑柱4的承载能力,从而对路基层1进行稳定支撑,有效降低地基的沉降。
36.参照图1、图2,支撑柱4位于路基层1内的一端上侧沿其周向方向均设置有多个辅助杆42,辅助杆42倾斜向上设置,辅助杆42和支杆41数目相对应,且相邻的辅助杆42和支杆41之间竖直设置有加强杆7,加强杆7与辅助杆42和支杆41固定连接,以实现辅助杆42和支杆41的稳定连接,进而进一步增强支撑柱4的结构强度。
37.参照图1、图2,支撑柱4顶部沿其周向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连接杆43,连接杆43水平设置,连接杆43和辅助杆42数目相对应,且多个连接杆43依次与多个辅助杆42相连接,以实现连接杆43和辅助杆42连接,进而进一步增强支撑柱4的结构强度。
38.参照图1,钢筋架层5上浇筑有混凝土层8,以增强钢筋组件的结构强度,同时可对泥土层3和砂垫层2起到加压的作用,有助于减少泥土层3的沉降。
39.参照图1、图3,泥土层3内设置有用于排放泥土层3内积水的排水管9,排水管9水平设置,且排水管9包括多个相互平行布置的竖支管91和多个相互平行布置的横支管92,竖支管91之间的间距相同,横支管92之间的间距相同,且竖支管91和横支管92交叉设置并相互连通,同时竖支管91和横支管92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圈排水孔93,以对泥土层3内的积水进行收集排放,以有效减少泥土层3的积水量,进而有效避免泥土层3的塌陷,从而有效避免地基的沉降。
40.参照图1、图3,竖支管91和横支管92外侧均包裹有滤网10,以保证滤水孔正常工作状态,进而保证排水管9的正常工作状态。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