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重量轻量化的隔水幕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039832发布日期:2023-08-05 22:45阅读:36来源:国知局
基于重量轻量化的隔水幕布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一种隔水幕布装置,尤其是一种适基于重量轻量化的隔水幕布装置。


背景技术:

1、水电站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天然河流的水温分布,导致水库蓄水后库区水温呈现明显的沿深度变化的特点,底层水温和表层水温相差较大。常规水电站大多采用底层取水方式,下泄水温较低,容易对下游河道的生态环境、两岸农业生产及生物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隔水幕墙取水是改善电站下泄低温水的新措施,隔水幕墙下放安装到距发电机组200米至300米处,距离水面20至30米处,可显著阻挡水库底部冷水下泻,有效改善水电站下游水生生态环境,隔水幕布放置到深水区,可以显著限制深水层冷水流动,避免冷水下泄造成下游水生态环境问题,

2、在现有的隔水幕布装置中,还没有一种适基于重量轻量化的隔水幕布装置,还都是使用双层网体夹持布体的三层幕布,由于隔水幕布重量增大,增加了在水库中的固定连接强度的难度,

3、本实用新型通过进行单布或单布和单网设置的技术特征,对使用双层网体夹持布体的三层幕布从而增加隔水幕布在水中重量增大的技术问题进行了在技术层面上进行有效的探索研究,

4、基于申请人于2022年7月16日提供的具有工作过程中解决实际技术问题的技术交底书、通过检索得到相近的专利文献和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技术问题、技术特征和技术效果,做出本发明的申请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基于重量轻量化的隔水幕布装置。

2、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重量轻量化的隔水幕布装置,因此优化了对隔水幕布的连接强度参数、保证了与隔水幕布的连接强度需要。

3、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厚度为0.3-10mm的隔水幕布装置本体、设置在隔水幕布装置本体的包边绳。

4、由于设计了包边绳和隔水幕布装置本体,通过隔水幕布装置本体,实现了对隔水幕布进行单布或单布和单网设置,通过包边绳,实现了对隔水幕布装置本体进行边缘加固设置,解决了使用双层网体夹持布体的三层幕布从而增加隔水幕布在水中重量增大的技术问题,因此优化了对隔水幕布的连接强度参数、保证了与隔水幕布的连接强度需要。

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进行单布或单布和单网设置的方式把包边绳和隔水幕布装置本体相互联接。

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通过纺织布作为单布或经编布作为单布和单网设置的方式把隔水幕布装置本体与包边绳联接。

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隔水幕布装置本体设置为包含有呈纺织布分布的隔离布或呈经编布分布的隔离布和网片。

8、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凸显了进行单布或单布和单网设置的技术特征,引入了在基于重量轻量化的隔水幕布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应用。

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隔水幕布装置本体上,第一附件装置设置为衬布。

1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隔水幕布装置本体上,第二附件装置设置为绳条。

1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三附件装置并且第三附件装置设置在隔水幕布装置本体上,第三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拉绳和筒壳。

1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四附件装置并且第四附件装置设置在隔水幕布装置本体与第三附件装置之间,第四附件装置设置为中间绳。

1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五附件装置并且第五附件装置设置在隔水幕布装置本体上,第五附件装置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和中间螺杆螺母。

1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六附件装置并且第六附件装置设置在隔水幕布装置本体上,第六附件装置设置为胶条。

1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第七附件装置并且第七附件装置设置在隔水幕布装置本体上,第七附件装置设置为裙边条。

16、以上七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其它部件的集成安装,扩展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

1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隔离布上分别设置有网片、包边绳和筒壳,在筒壳与包边绳之间设置有中间绳并且在筒壳中设置有拉绳,在隔离布之间设置有第一夹具、第二夹具、胶条和裙边条并且在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之间设置有中间螺杆螺母。

18、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通过隔离布、网片、包边绳、中间绳、拉绳、筒壳、第一夹具、第二夹具、中间螺杆螺母、胶条和裙边条,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解决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

1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隔离布设置为经编布并且隔离布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网片接触式联接,隔离布设置为通过缝纫线与网片联接并且隔离布的边缘部设置为通过缝纫线与隔离布的边缘内侧部联接,在隔离布的边缘部设置有容纳通道体并且隔离布的容纳通道体设置为与网片、包边绳、中间绳和筒壳容纳式联接,隔离布的边缘部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夹具接触式联接并且隔离布的边缘部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夹具接触式联接,隔离布的边缘部外端面部设置为与胶条联接并且隔离布的边缘内侧部分别设置为通过缝纫线与裙边条联接。

2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网片设置为经编网状体并且网片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隔离布接触式联接,网片设置为通过缝纫线与隔离布联接并且网片的边缘部分别设置为与隔离布、包边绳、中间绳和筒壳接触式联接。

2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隔离布和网片的复合部的厚度设置为0.3-10mm。

22、以上三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单布和单网的复合隔水幕布设置。

2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包边绳设置为绳索并且包边绳分别设置为与隔离布和网片接触式联接,包边绳设置为沿隔离布的边缘部分布并且包边绳设置为通过缝纫线与隔离布联接,包边绳设置为与中间绳贯串式联接。

2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中间绳设置为绳索并且包边绳分别设置为与隔离布和网片接触式联接,中间绳设置为沿隔离布的边缘部分布并且中间绳设置为通过缝纫线与隔离布联接,中间绳分别设置为与包边绳和筒壳环绕式联接。

25、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在隔离布边缘部设置加固部,防止出现边缘撕裂现象发生。

26、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筒壳设置为管状体并且筒壳分别设置为与隔离布和网片接触式联接,筒壳设置为与中间绳贯串式联接并且筒壳设置为与拉绳套装式联接,筒壳设置为沿隔离布的上下边缘部间隔排列分布。

2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拉绳设置为绳索并且拉绳设置为与筒壳贯串式联接,拉绳的端头设置为与隔离布的边缘部呈外露出段体分布。

28、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隔离布进行整体边缘部进行拉紧处理设置,提高隔离布的稳定性能。

2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第一夹具的座部和第二夹具和座部中设置有贯串孔体,在座部的内端端面部分别设置有包容槽体和盲孔体并且在座部的左有端端面中间部设置有缺口体, 包容槽体分别设置为与隔离布的边缘部、网片的边缘部、包边绳、中间绳、拉绳和筒壳容纳式联接并且座部的内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胶条接触式联接,座部的外端端面中间部设置为与裙边条接触式联接并且贯串孔体的收缩部设置为与中间螺杆螺母的螺杆联接,位于第一夹具的贯串孔体的扩展部设置为与中间螺杆螺母的螺母联接并且位于第二夹具的贯串孔体的扩展部设置为与中间螺杆螺母的螺杆的凸缘体联接,座部设置为矩形块状体并且贯串孔体设置为凸字形孔状体,盲孔体设置为圆球壳的一部分并且缺口体设置为v字形开口体。

3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包容槽体的底端端面部设置为包含有第一弧面部、中间平直部和第二弧面部并且第一弧面部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包容槽体的其中一个竖直部联接,第一弧面部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中间平直部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联接,中间平直部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二弧面部的其中一个侧面部联接,第二弧面部的其中另一个侧面部设置为与包容槽体的其中另一个竖直部联接并且第一弧面部和第二弧面部分别设置为圆形管的一部分,中间平直部设置为斜面体。

3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包容槽体设置为m字形槽状体并且包容槽体的其中一个槽体设置为与包边绳联接,包容槽体的其中另一个槽体设置为与筒壳联接。

32、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中间螺杆螺母的螺杆设置为六角螺栓并且中间螺杆螺母的螺母设置为具有透漏孔体的六角螺母,中间螺杆螺母的螺杆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联接并且中间螺杆螺母的螺杆的凸缘体设置为与第二夹具沉入式联接,中间螺杆螺母的螺母设置为与第一夹具沉入式联接。

33、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对隔离布进行夹持相互连接,实现整片隔水幕布设置。

34、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胶条设置为上下端面部具有凹槽体的橡胶条状体并且胶条的凹槽体设置为与隔离布联接,胶条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接触式联接并且胶条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裙边条接触式联接。

35、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裙边条设置为经编布并且裙边条的内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第一夹具、第二夹具、中间螺杆螺母和胶条接触式联接。

36、以上两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对隔离布之间进行缝隙密封设置,提高了阻水性能。

37、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隔离布和网片与包边绳设置为按照单侧面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隔离布、网片和包边绳与中间绳、拉绳和筒壳设置为按照贯串绳的方式分布,隔离布、网片和包边绳与第一夹具、第二夹具和中间螺杆螺母设置为按照压紧连接的方式分布并且隔离布、网片和包边绳与胶条和裙边条设置为按照无缝对接的方式分布,一个包边绳、一个中间绳、一个拉绳和多个筒壳设置为组成一组贯串绳部件,两组贯串绳部件分别设置在网片与隔离布之间,一个第一夹具、一个第二夹具和一个中间螺杆螺母设置为组成一组压紧连接部件,多组压紧连接部件设置为沿相邻的两个隔离布的对接部间隔排列分布。

38、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隔离布上分别设置有衬布、包边绳和筒壳。

39、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隔离布设置为纺织布并且隔离布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衬布接触式联接,隔离布设置为通过缝纫线与衬布联接并且隔离布的边缘部设置为通过缝纫线与隔离布的边缘内侧部联接,在隔离布的边缘部设置有容纳通道体并且隔离布的容纳通道体设置为与衬布、包边绳、中间绳和筒壳容纳式联接,隔离布的边缘部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夹具接触式联接并且隔离布的边缘部的其中另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夹具接触式联接,隔离布的边缘部外端面部设置为与胶条联接并且隔离布的边缘内侧部分别设置为通过缝纫线与裙边条联接。

40、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衬布设置为布状体并且衬布的其中一个端面部设置为与隔离布接触式联接,衬布设置为通过缝纫线与隔离布联接并且衬布的边缘部分别设置为与隔离布、包边绳、中间绳和筒壳接触式联接。

4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隔离布的厚度设置为0.3-10mm。

42、以上四个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了单布的隔水幕布设置。

43、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绳条设置为通过缝纫线与隔离布联接,在隔离布的其中一个侧面上设置有绳条并且绳条设置为沿隔离布的横向中心线和竖向中心线间隔排列分布,绳条设置为矩形绳索。

44、以上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于:实现对隔离布的凸凹部设置,提高阻水效果和隔离布的稳定性能。

45、在本技术方案中,包边绳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隔离布、网片、中间绳、拉绳、筒壳、第一夹具、第二夹具、中间螺杆螺母、胶条、裙边条、衬布和绳条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座部、贯串孔体、包容槽体、盲孔体、缺口体、第一弧面部、中间平直部和第二弧面部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46、在本技术方案中,进行单布或单布和单网设置的包边绳和隔水幕布装置本体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重量轻量化的隔水幕布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