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549010发布日期:2023-06-27 23:32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排水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建筑排水,特别涉及一种智能排水系统。


背景技术:

1、同层排水技术是建筑排水系统中的一个新颖技术,排水管道在建筑物的同一层铺设,采用一个共同的水封管配件代替诸多的p弯、s弯,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不易发生堵塞,而且,容易清理和疏通。同层排水系统主要包括总管、多通道接头、支管、座便接入器、多功能地漏、多功能顺水三通等等。

2、一般的,在建筑物的同层排水管网中,地漏、存水弯等排水配件均连接于汇集器,汇集器与建筑物的排放立管连接,以完成室内污水集中排放。然而,存水弯可能会因存水量过少而导致臭味从存水弯处散发,而地漏或汇集器可能会发生堵塞,导致排水功能失效而无法正常排水,从而会造成排水系统出现水倒灌的问题。若排水系统的至少一个排水配件发生故障时,人们需要逐一进行仔细排查,花费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不利于提高排水系统的维护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排水系统,智能程度高,能实时监测排水系统中的各个排水配件的情况,并及时告知人们排水系统的故障处,节省故障排除的时间,从而提升维护检修效率。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3、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智能排水系统,包括:

4、汇集器,其具有集水腔,所述汇集器设有用于检测所述集水腔的水位的第一水位探针;

5、地漏,其具有排水腔,所述排水腔的出口与所述集水腔连通,所述地漏设有用于检测所述排水腔的水位的第二水位探针;

6、存水弯,其具有存水腔,所述存水腔的出口与所述集水腔连通,所述存水弯设有用于检测所述存水腔的水位的第三水位探针;

7、补水管道,其设有电动阀,所述补水管道的出口与所述存水腔连通;

8、报警器;

9、控制器,所述第三水位探针和所述电动阀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水位探针和所述报警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水位探针和所述报警器分别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10、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在该智能排水系统中,地漏和存水弯的污水统统流向汇集器,便于汇集器进行集中排放;若存水弯出现存水量过少情况,第三水位探针会受触发,控制器便会控制电动阀开启,让补充管道给存水腔补充足够的水量,防止异味从存水弯处溢出;若地漏出现堵塞情况,第二水位探针会受触发,控制器便会控制相应的报警器工作,及时通知用户;若汇集器发生堵塞情况,第一水位探针会受触发,报警器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启用,并及时告知用户;该智能排水系统采用如此设置,能实时监测各个排水配件的情况,并能及时处理存水弯的水封不足问题以及告知排水系统中的故障排水配件,避免人们逐一排查故障而导致维护效率下降。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补水管道的出口与所述存水弯的进口连接。如此设置,可以避免补水管道受到存水腔内的污水污染,有利于延长电动阀的使用寿命。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水位探针位于所述存水腔远离所述存水弯的进口的一端。如此设置,在给存水弯进行补水时,可以避免第三水位探针因与流下的水接触而出现错误触发的情况。

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地漏设有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排水腔的底面设有第一出口,所述排水腔的侧壁面设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一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水腔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水腔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设有单向阀门,所述单向阀门的流动方向是由所述排水腔流向所述集水腔。

14、在地漏正常排水时,排水腔内的水经第一出口和第一排水管排走;若地漏的第一出口出现堵塞时,排水腔内的水会经第二出口和第二排水管排放,避免排水腔内的水积累过多而出现水倒灌情况;单向阀门的设置,在第二排水管排放水时,单向阀门会受到水的冲击作用而开启;在第一排水管正常排水时,单向阀门因未受到水冲击作用而关闭,有效隔绝第二排水管的臭味,避免虫子从第二排水管爬出。

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另一端连接。如此设置,能减少第二排水管的长度,节省材料和成本,而且,地漏的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只会占用汇集器的一个排放进口,促使汇集器能够与更多的排水配件连接。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向阀门包括壳体和阀板;所述壳体设有排水通孔,所述阀板位于所述排水通孔的出口,所述阀板的上端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阀板能遮挡所述排水通孔的出口。

17、如此设置,在第二排水管对排水腔内的水进行排放时,阀板会受到水的冲击作用而向上摆动,令排水通孔的出口打开,水能够流入第二排水管;在第二排水管排水完毕后,阀板便会因自身重力作用而自动往下摆动,对排水通孔的出口施以遮挡作用,能避免第二排水管内的异味从排水通孔处散发。

1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单向阀门还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设在所述壳体的上部;所述第二磁体位于所述阀板的上方,并与所述阀板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相互靠近的一端为磁性相同的磁极。如此设置,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之间产生一定的磁性相斥作用,令阀板在磁力和重力的双重作用下能够快速、自动地向下摆动,并使阀板能紧紧贴合于壳体,确保排水通孔的出口被完全封闭,防止出现回流,从而保证室内空间的卫生干净。

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水腔的底面呈由上向下倾斜向所述第一出口。如此设置,排水腔内的水能因重力作用自动往下流向第一出口,以将排水腔内的水统统排走。

2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地漏包括地漏盖和地漏壳体,所述地漏盖盖合设于所述地漏壳体,所述地漏盖和所述地漏壳体共同围成所述排水腔。如此设置,在地漏发生堵塞时,方便快速拆卸地漏盖,对地漏壳体进行疏通。

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水位探针与所述地漏盖可拆连接。如此设置,在第二水位探针出现故障而需要维护更换时,便于将第二水位探针从地漏盖上拆除,不影响地漏盖的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补水管道的出口与所述存水弯的进口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水位探针位于所述存水腔远离所述存水弯的进口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设有第一排水管和第二排水管,所述排水腔的底面设有第一出口,所述排水腔的侧壁面设有第二出口,所述第一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出口连接,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水腔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出口连接,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集水腔连通,所述第二排水管设有单向阀门,所述单向阀门的流动方向是由所述排水腔流向所述集水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排水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排水管的另一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门包括壳体和阀板;所述壳体设有排水通孔,所述阀板位于所述排水通孔的出口,所述阀板的上端与所述壳体铰接,所述阀板能遮挡所述排水通孔的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阀门还包括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所述第一磁体设在所述壳体的上部;所述第二磁体位于所述阀板的上方,并与所述阀板的上端连接,所述第一磁体和所述第二磁体相互靠近的一端为磁性相同的磁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腔的底面呈由上向下倾斜向所述第一出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地漏包括地漏盖和地漏壳体,所述地漏盖盖合设于所述地漏壳体,所述地漏盖和所述地漏壳体共同围成所述排水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智能排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水位探针与所述地漏盖可拆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智能排水系统,属于建筑排水技术领域,其包括:汇集器,其具有集水腔,汇集器设有用于检测集水腔水位的第一水位探针;地漏,其具有排水腔,排水腔的出口与集水腔连通,地漏设有用于检测排水腔水位的第二水位探针;存水弯,其具有存水腔,存水腔的出口与集水腔连通,存水弯设有用于检测存水腔水位的第三水位探针;补水管道,其设有电动阀,补水管道的出口与存水腔连通;报警器;控制器,第三水位探针和电动阀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一水位探针和报警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第二水位探针和报警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本发明能实时监测排水系统的各个排水配件情况,及时告知人们排水系统的故障处,节省故障排除时间,提升维护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向延群,杨怀青,杨金柱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淇特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