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富水堆积体滑坡治理的应急及永久加固体系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6169181发布日期:2023-11-24 01:01阅读:64来源:国知局
用于富水堆积体滑坡治理的应急及永久加固体系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溶蚀,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富水堆积体滑坡治理的应急及永久加固体系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在中国西南地区,特别是四川等丘陵山区,最基本的地形地貌特征就是山体众多,山势陡峻,土壤结构疏松,易积水,沟谷河流遍布于山体之中,与之相互切割,因而形成众多的具有足够滑动空间的斜坡体和切割面。广泛存在滑坡发生的基本条件,滑坡灾害相当频繁。历史上以及现在均发生了大量的滑坡灾害,造成了严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在雨季,由于降水导致滑坡体富水加重,土体抗剪强度等物理力学指标降低,使得滑坡灾害发生尤其频繁,直接威胁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可直接埋没车站、公路、摧毁路基、桥涵等设施,致使交通中断。

2、目前对于富水地区的滑坡处理,大都采用抗滑桩的结构体系进行滑坡治理,例如申请号为2013102799796公开了一种富水滑坡加固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1)沿道路方向在滑坡上开钻锚索安装孔和抗滑桩安装孔;(2)将钢筋笼放入抗滑桩安装孔内,然后在锚索安装孔中安装锚索,将锚索的一端与钢筋笼顶端绑扎,将锚索的另一端锚固于滑坡床内;再灌注抗滑桩;(3)在滑坡床内开挖排水廊道,排水廊道的开挖方向与道路方向相同。

3、又例如申请号为2013106999058公开了一种坡率平缓的富水滑坡支挡结构及施工方法,多个竖向开设在滑坡体、滑动面和滑坡床上的抗滑桩安装孔,每个抗滑桩安装孔同时穿过滑坡体、滑动面,且孔底置于滑坡床内;多排抗滑桩,每排抗滑桩沿着横坡向x轴方向布置,每排抗滑桩由多根抗滑桩组成;相邻两根抗滑桩的顶部通过连接梁固定相连,而使各抗滑桩连接形成刚性抗滑体;竖向布置的每根抗滑桩置于相应的抗滑桩安装孔内;—排水廊道,整体沿着横坡向x轴方向布置,设置在相邻两排抗滑桩之间,且位于相邻两排抗滑桩之间的连接梁下方。虽然建立抗滑桩体系能够用于滑坡的治理,但是由于抗滑桩的施工周期较长,而在丘陵地区,山区道路本身比较狭窄并且很多地区有且只有一条通道,施工周期较长的抗滑桩只能用于永久加固体系,但是长时间的交通中断会带来较大的问题。对于丘陵地带的富水地区的滑坡处理需要兼顾时间周期,以便于快速恢复中断的交通。

4、因此,需要一种既能够作为应急(临时)加固体系,又能够作为永久加固体系的施工方法,以便于快速恢复交通,同时能够对滑坡得到很好的治理。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为了解决采用抗滑桩来治理边坡导致施工周期长的问题,而提供用于富水堆积体滑坡治理的应急及永久加固体系施工方法,能够快速的对山区富水滑坡进行处理,以便于快速的恢复山区道路交通,降低滑坡对山区交通道路的影响。同时本发明既能够作为应急(临时)加固,同时又能够用作永久加固体系,确保山区富水边坡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后续滑坡风险,提高山区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2、为解决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用于富水堆积体滑坡治理的应急及永久加固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4、(1)对滑坡的边坡以及垮塌的道路分区块清除淤泥,并对边坡和道路进行土方回填并分区分层夯实;

5、(2)钢管桩制作以及第一工序钢管桩的成孔,所述成孔的深度至少伸入到岩土体的基岩层中;其中,所述第一工序钢管桩的成孔沿着道路及边坡的顶面竖直向下进行布置;

6、(3)第一工序钢管桩中的钢管桩的植入(即将第一工序钢管桩中的各个钢管植入到成孔中)、注浆和养护;

7、(4)在第一工序钢管桩中的钢管桩进行养护的时候,进行锚杆制作以及锚杆施工;

8、(5)第一工序钢管桩中的钢管桩冠梁的施工;

9、(6)道路路面施工;

10、(7)第二工序钢管桩的成孔,以及第二工序钢管桩中的钢管桩的安装、注浆和养护;其中,所述第二工序钢管桩的成孔沿着垂直于修复后边坡坡面布置;

11、(8)第二工序钢管桩的冠梁的施工;

12、(9)边坡坡面绿植的种植。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序钢管桩至少包括沿着道路和边坡顶面宽度方向布置的第一排钢管桩、第二排钢管桩和第三排钢管桩,第一排钢管桩、第二排钢管桩和第三排钢管桩中的各个钢管桩均开设有若干注浆孔;所述第三排钢管桩布置在第一排钢管桩和第二排钢管桩中的中间,并且第三排钢管桩的布置间距大于第一排钢管桩、第二排钢管桩中各个钢管桩的步骤间距;所述第三排钢管桩的上端连通有外接注浆管,所述外接注浆管沿着水平方向延伸出边坡。

14、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步骤(3)中的注浆是对第一排钢管桩和第二排钢管桩进行注浆;当第三排钢管桩植入到成孔之后,采用封堵物对第三排钢管桩的顶部进行封堵,以防止杂物掉入到第三排钢管桩中的各个钢管桩的内部。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工序钢管桩中的钢管桩植入在成孔中之后与第一工序钢管桩中的第三排钢管桩相互紧贴,并且所述第三排钢管桩与第二工序钢管桩中的钢管桩上开设有注浆喷口普通注浆孔,所述注浆喷口的开口尺寸大于普通注浆孔的直径,并且所述注浆喷口沿着圆周面上均匀布置,所述注浆喷口与第三排钢管桩、第二工序钢管桩中的钢管桩的交错位置相互适配。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当对第二工序钢管桩中的钢管桩进行注浆的时候,同步对第一工序钢管桩中的第三排钢管桩通过外接注浆管进行注浆,从而在第三排钢管桩与第二工序钢管桩中的钢管桩通过水泥浆浇筑连接在一起。

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序钢管桩中的第三排钢管桩的注浆压力大于第一、第二排钢管桩中的压力,并且第三排钢管桩的注浆压力与第二工序钢管桩中的钢管桩的注浆压力相同。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工序钢管桩中的第一排钢管桩和第二排钢管桩中植入有钢筋笼。以便于通过钢筋笼来增加第一排钢管桩和第二排钢管桩的单桩抗弯、抗拉能力。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本发明的用于富水堆积体滑坡治理的应急及永久加固体系施工方法,能够快速的对山区富水滑坡进行处理(即利用第一排钢管桩、第二排钢管桩和锚杆形成临时支撑体系),以便于快速的恢复山区道路交通,降低滑坡对山区交通道路的影响。同时本发明既能够作为,同时又能够用作永久加固体系(第一工序钢管桩和第二工序钢管桩以及锚杆共同形成),确保山区富水边坡结构的稳定性,降低后续滑坡风险,提高山区道路交通的安全性。

21、本发明通过设置第三排钢管桩,并且第三排钢管桩先不进行注浆稳固,利用第一排钢管桩和第二排钢管桩已经能够对边坡以道路起到临时支撑作用,因此,第三排钢管桩既能够保持一定的加固和支撑作用,同时还对边破的内部进行引水、排水作用,降低边坡内部的水分含量。因此本发明利用暂时不注浆的第三排钢管桩能够提高第一排钢管桩、第二排钢管桩和锚索与岩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22、利用第三排钢管桩与第二工序钢管桩相互结合在一起,从而与第二工序钢管桩连接为一个整体,进而大大提高边坡支护的强度,进而实现边坡的永久加固(即长期使用)。并且本发明利用第一排钢管桩和第二钢管桩的支撑能够快速施工完成作为应急(临时)支撑,以便于恢复山区道路的交通的顺通,以降低滑坡带来的影响。因此,本发明兼顾了应急(临时)支撑的快速性,同时又兼顾了永久加固(长期使用)的稳定性。特别适用于山区道路滑坡的处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