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狭窄区域地下建筑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513078发布日期:2024-04-01 14:20阅读:19来源:国知局
一种狭窄区域地下建筑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建筑施工,尤其涉及一种狭窄区域地下建筑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城市用地的价值增长,城市地下空间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开发,各种地下管廊和地铁隧道的建设如雨后春笋般展开。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工程建设朝着更高、更深的空间形态布局,但随着国家政策出台,建筑高度受限,加之地下空间不计容积率,又加速了地下空间的开发。

2、随着城市更新的不断推进,各级政府对城市空间进行新的规划,原有的老旧厂房和狭窄区域得到更进一步的利用,此区域新建建筑错综复杂、地下室构筑物和管线等年久失修、记忆模糊,更缺少可查资料,在此环境下利用城市空白区域搞城市开发建设,对周边建筑的扰动不可避免,如何实现城市更新建设的微扰动、微污染,又能具有很强的经济性和可行性,是目前工程界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公开了一种狭窄区域地下建筑施工方法,本发明狭窄区域地下建筑施工方法采用分块分区域施工,先施工核心筒底部区域,预留反压土保证基坑和周边建筑环境稳定,核心筒施工在先周边跟进,中心与周边相互配合,相互穿插实现快速施工。

2、本发明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

3、一种狭窄区域地下建筑施工方法,所述狭窄区域地下建筑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s1:于待施工区域边界施工支护结构,所述支护结构包括支护桩和/或地下连续墙,从而完成待施工区域与外部隔离支护;

5、s2:待支护结构施工完毕后,进行施工区域土方开挖,在顶部区域沿外围支护结构开挖,向内时以缓于1:1的坡度放坡开挖,并以护坡结构支护;

6、s3:待基坑挖至预设深度时,以钢板桩进行二次支护,形成挡水挡土结构,并以钢板桩为边界进行拟建建筑物构筑区挖方,形成核心筒地下施工区域;

7、s4:于核心筒地下施工区域完成拟建建筑物核心筒地下部分施工,然后,进行核心筒上部结构和地下结构周边区域施工;

8、s5:在拟建建筑物核心筒地施工至±0.00时,进行拟建建筑物部分地下室顶板施工,并完成地下室顶板封闭;

9、s6:利用核心筒作为出土通道,逐步完成地下空间的挖土作业,从而完成地下室一层直至地下室底板挖土作业,并在地下空间挖土作业完成后,由地下室底板向上构建地下建筑。

10、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1中,根据待施工区域地下水和周边环境的沉降位移变形完成支护桩和/或地下连续墙选择。

11、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当地下水含量低于阈值、土体渗透系数小于阈值时采用双排桩支护;当地下水位高于预制,采用地下连续墙完成支护防水一体化。

12、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2中护坡结构为放坡土钉,所述放坡土钉采用倒刺结构设置。

13、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3中钢板桩打入地下岩土层或若透水层。

14、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3中,各钢板桩顶端经横向设置的围檩完成顶部支护,从而避免各钢板桩出现内倾。

15、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4中,进行核心筒上部结构周边区域施工包括:于核心筒上完成垂直输送设备的依附安装,所述垂直输送设备至少包括施工塔机和施工升降机。

16、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5还包括构筑支撑柱完成地下室顶板支撑。

17、根据一个优选的实施方式,步骤s6中,进行地下室空间内反压土挖土过程中,一边挖土一边进行锚杆施工,以保证地下施工区域周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18、前述本发明主方案及其各进一步选择方案可以自由组合以形成多个方案,均为本发明可采用并要求保护的方案。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了解本发明方案后根据现有技术和公知常识可明了有多种组合,均为本发明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在此不做穷举。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0、本发明狭窄区域地下建筑施工方法采用分块分区域施工,先施工核心筒底部区域,预留反压土保证基坑和周边建筑环境稳定,核心筒施工在先周边跟进,中心与周边相互配合,相互穿插实现快速施工。



技术特征:

1.一种狭窄区域地下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狭窄区域地下建筑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窄区域地下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根据待施工区域地下水和周边环境的沉降位移变形完成支护桩和/或地下连续墙选择。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狭窄区域地下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地下水含量低于阈值、土体渗透系数小于阈值时采用双排桩支护;当地下水位高于预制,采用地下连续墙完成支护防水一体化。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窄区域地下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护坡结构为放坡土钉,所述放坡土钉采用倒刺结构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窄区域地下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钢板桩打入地下岩土层或若透水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窄区域地下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各钢板桩顶端经横向设置的围檩完成顶部支护,从而避免各钢板桩出现内倾。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窄区域地下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进行核心筒上部结构周边区域施工包括:于核心筒上完成垂直输送设备的依附安装,所述垂直输送设备至少包括施工塔机和施工升降机。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窄区域地下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5还包括构筑支撑柱完成地下室顶板支撑。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狭窄区域地下建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6中,进行地下室空间内反压土挖土过程中,一边挖土一边进行锚杆施工,以保证地下施工区域周边支护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狭窄区域地下建筑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于待施工区域边界施工支护结构;S2:待支护结构施工完毕后,进行施工区域土方开挖;S3:待基坑挖至预设深度时,以钢板桩进行二次支护,形成核心筒地下施工区域;S4:于核心筒地下施工区域完成拟建建筑物核心筒地下部分施工,然后,进行核心筒上部结构和地下结构周边区域施工;S5:在拟建建筑物核心筒地施工至±0.00时,进行拟建建筑物部分地下室顶板施工,并完成地下室顶板封闭;S6:利用核心筒作为出土通道,逐步完成地下空间的挖土作业,从而完成地下室一层直至地下室底板挖土作业,并在地下空间挖土作业完成后,由地下室底板向上构建地下建筑。

技术研发人员:何冬东,李坤,李胜任,邹桃杰,唐滔,胡常安,罗建波,江毅,彭正炜,兰贵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3/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