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灌草结合的裂隙性土质边坡浅层稳定性植物生态控制结构及方法

文档序号:37541927发布日期:2024-04-08 13:4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基于灌草结合的裂隙性土质边坡浅层稳定性植物生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灌草结合的裂隙性土质边坡浅层稳定性植物生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土工格室结构(6)包括若干六边形的蜂窝状本体(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灌草结合的裂隙性土质边坡浅层稳定性植物生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状本体(7)的每个侧壁的两片料片(9)呈一定角度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灌草结合的裂隙性土质边坡浅层稳定性植物生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状本体(7)的每个侧壁呈一定角度连接的两片料片(9)中,位于外部的料片(9)垂直设置,位于内部的料片(9)向蜂窝状本体(7)的中心倾斜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灌草结合的裂隙性土质边坡浅层稳定性植物生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蜂窝状本体(7)的每个侧壁的两片料片(9)呈15°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5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灌草结合的裂隙性土质边坡浅层稳定性植物生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料片(9)采用透水料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灌草结合的裂隙性土质边坡浅层稳定性植物生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料片采用低渗透率的复合型纳米材料制得,原料包括:高密度聚乙烯50~80份、尼龙20~35份、玻璃纤维3~6份、红黏土10~15份、纳米sio21~3份、橡胶颗粒5~10份、脂环族类环氧树脂5~8份。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于灌草结合的裂隙性土质边坡浅层稳定性植物生态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蜂窝状本体(7)的每个侧壁的两片料片(9)中,位于内部的料片(9)上均匀开设有透水孔,且该位于内部的料片(9)的一侧设置有毛细渗水膜,形成透水料片。

9.基于灌草结合的裂隙性土质边坡浅层稳定性植物生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灌草结合的裂隙性土质边坡浅层稳定性植物生态控制结构,包括以下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基于灌草结合的裂隙性土质边坡浅层稳定性植物生态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的填料选择以红黏土或边坡(1)的种植土为主,河砂、建筑固废、草木灰、腐殖质为辅的生态环保材料;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灌草结合的裂隙性土质边坡浅层稳定性植物生态控制结构及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基于灌草结合的裂隙性土质边坡浅层稳定性植物生态控制结构;所述控制结构包括:生态土工格室结构,生态土工格室结构安装在边坡上,在下雨时,通过生态土工格室结构收集雨水,在干旱时,通过生态土工格室结构向边坡补水;灌草混植结构,灌草混植结构设置在生态土工格室结构的格室单元内部。生态土工格室结构与灌草混植相结合,克服干湿循环作用下坡表开裂变形问题,保证了对裂隙性土质边坡浅层稳定性的有效控制。

技术研发人员:高乾丰,石薛可,曾铃,张锐,李美男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沙理工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4/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