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排水管通气旋流器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13980阅读:17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建筑排水管通气旋流器接头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建筑给排水技术领域。
在建筑排水系统中,要能保持排水管道中的气压平衡、防止水封破坏,是设通气(管)系统的主要原因,亦是保正室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方面。传统的作法是,通气(管)系统在低层及多层建筑采用排水立管伸顶通气,在高层建筑则采用专用通气(包括专用通气立管,互补湿通气,共用通气等方式)。其传统做法在高层建筑中带来设计施工管理复杂、管道多占用面积大、投资高等不足。近几十年为解决以上问题而出现的单立管系统(如苏维托系统、旋流式系统、高奇马系统等),可以取消传统做法的专用通气立管,使系统简化,其起作用的是联结横管和立管的特殊接头(如混合器、环流器、旋流器等),它既能排水,又能保证立管内气压平衡,保护水封。但上述单立管系统的缺点是接头尺寸大、结构特殊复杂、加工复杂造价昂贵、占用较大建筑面积、安装不便。虽在瑞士、日本等国试用(如苏维托系统),但尚未大面积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设计制作建筑排水管通气旋流器接头,是为了克服现有的单立管系统的重大缺点和不足(如尺寸大、结构复杂、造价昂贵等),同时又能确保通气顺畅、气压平衡,保护水封,并大幅度降低排水系统的造价和复杂程度。
本实用新型是在三通(1)或四通管接头内设置1个通气旋流器(2)组成,其通气旋流器(2)由腹板(3)、肢板(4)及挡水帽(5)构成,将通气旋流器(2)通过卡固或粘接于三通(1)或四通的内壁上,构成建筑排水管通气旋流器接头产品。其通气旋流器(2)的总高H=35~75厘米,其中挡水帽高H1=5~10厘米,直段高H2=10~25厘米,旋转段高H3=20~40厘米,其腹板(3)宽B=(1/3~3/5)×DN,DN为三通或四通内径,腹板(3)与肢板(4)的夹角β=100°~180°,两个肢板(4)的夹角α=80°~120°,腹板及肢板的厚度δ=0.5~1.5厘米,肢端宽b=(2~3)×δ。其通气旋流器(2)的气道面积F=(1/5~1/3)×π(DN)2,旋转段的旋转倾角θ=30°~60°。其通气旋流器(2)的直段H2的肢板上和旋转段H3之背水面的肢板上设有均匀开孔(10)、(11),孔径为0.5~1.0厘米,孔中心间距为1.0~2.0厘米。通气旋流器②采用耐腐蚀的铸铁浇铸而成,或采用耐腐蚀的硬质塑料注塑而成。
通气旋流器接头的工作原理及性能附图3为通气旋流器横截面示意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通气旋流器将三通或四通直径为DN的管断面一分为四,其中二个水-气道(6)(既可通气,又可排水),二个气道7)(专用于通气)。挡水帽(5)将水挡开并分流从上部排下的水,使其进入水-气道(6),H1使挡水帽的两个倾斜面的倾角为45°至60°,即H1=5~10厘米,直段H2使横管排水被挡在一个水-气道(6)中流动,使三通(1)(或四通)处的水流不至于形成覆盖全管断面的水舌(8),在直段H2的肢板上开孔(11),孔径为0.5~1.0厘米,孔中心间距为1~2厘米。在旋转段H3的背水一面的肢板上均匀开孔(10),孔径为0.5~1.0厘米,孔中心距为1~2厘米。从H2段挡下的水沿水-气道(6)旋流而下,受离心力作用,使水流形成稳定的附壁流(9),降低水流在管道中的流速,而气体则从水-气混合旋流中分离,并经背水面的肢板上的开孔(10)而流至气道(7),然后再经直段H2上的开孔(11)逸出至上部。当四通的两个方向均有排水时,气体亦能顺利逸至上部,从而达到平衡气压的作用。由于形成了稳定的附壁流,还可以较大程度地降低排水过程中所产生的噪音。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及效果1.与传统的排水立管系统相比,本实用新型取消专用通气立管,降低造价。
2.与现有的单立管系统相比,则通气旋流器接头的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占用建筑面积小,造价低。
3.本实用新型具有可靠的平衡气压和保护水封的效果,及减噪作用。



图1.——建筑排水管通气旋流器接头装置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4的B-B剖视图。
图4.——通气旋流器部件正视示意图。
图5.——通气旋流器部件侧视示意图。
图中序号(1)三通(或四通)、(2)通气旋流器、(3)腹板、(4)肢板、(5)挡水帽、(6)水-气道、(7)气道、(8)水舌、(9)附壁流、(10)旋流段背水面的肢板开孔、(11)直段H2上的胺板开孔、(12)旋转方向(可以左旋、亦可右旋)。
图中序号说明序号(8)水舌(实际不会出现在结构中),序号(9)附壁流(旋流必然形成的一种流态),为叙述通气旋流器接头的工艺流程,表述清楚通气旋流器接头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增设此序号。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1.三通或四通管接头,及防水粘接剂均为市售产品。
2.通气旋流器的材质采用铸铁,只需具有铸造车间即能浇铸成型,如能利用外协件亦可;或采用耐腐蚀的硬质塑料,只需具有注塑设备即能注塑成型,即能完成通气旋流器的制作。
3.由建筑施工队根据建筑施工图于现场组装,或采用工厂化组装,将通气旋流器卡固(主要是铸铁部件)或粘接(主要是塑料部件)在三通或四通管接头的内壁上,即完成建筑排水管通气旋流器接头的组装,再运至现场与其它管件连接组成排水管系统。
一般技术工人均能完成加工制作及组装。
权利要求1.一种建筑排水管通气旋流器接头,其特征是在三通(1)或四通管接头内设置1个通气旋流器(2)组成,其通气旋流器(2)由腹板(3)、肢板(4)及挡水帽(5)构成,将通气旋流器(2)通过卡固或粘接于三通或四通的内壁上,构成建筑排水管通气旋流器接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水管通气旋流器接头,其特征是通气旋流器(2)的总高H=35~75厘米,其中挡水帽高H1=5~10厘米,直段高H2=10~25厘米,旋转段高H3=30~40厘米。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水管通气旋流器接头,其特征是通气旋流器(2)的腹板宽B=(1/3~3/5)×DN,DN为三通或四通内径,腹板(3)与肢板(4)的夹角β=100°~180°,两个肢板(4)的夹角α=80°~120°腹板及肢板的厚度δ=0.5~1.5厘米,肢端宽b=(2~3)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水管通气旋流器接头,其特征是通气旋流器②的气道面积F=(1/5~1/3)×π(DN)2,旋转段的旋转倾角θ=30°~6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水管通气旋流器接头,其特征是旋流器②的直段H2的肢板上和旋转段H3之背水面的肢板上设有均匀开孔(10)、(11),孔径为0.5~1.0厘米,孔中心间距为1.0~2.0厘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水管通气旋流器接头,其特征是通气旋流器②采用耐腐蚀的铸铁浇铸而成。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排水管通气旋流器接头,其特征是通气旋流器②采用耐腐蚀的硬质塑料注塑而成。
专利摘要建筑排水管通气旋流器接头属建筑给水排水技术领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排水立管系统中的气压波动及水封破坏问题。主要技术特征是在排水立管系统的三通或四通管接头内设置通气旋流器,横管排水在通气旋流器的水-气道中形成旋流的水流,并形成稳定的附壁流,气体从通气旋流器的气道中向上逸出,使横立管接头处的气压平衡,具有良好的稳定排水系统的气压和保护水封作用及减低噪音作用。其结构简单、造价低,适用于建筑排水工程。
文档编号E03C1/12GK2238856SQ9524268
公开日1996年10月30日 申请日期1995年1月19日 优先权日1995年1月19日
发明者廖足良, 张勤 申请人:重庆建筑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