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河道除淤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62564阅读:40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河道除淤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河道除淤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河道中由于长时间的积累或者生活垃圾的排放导致河道中积存了大量的淤泥,使得河道越来越浅且水质越来越差。为了处理河道中的淤泥,现有的处理方式为截留河道的一段,通过水泵抽水,将水底的淤泥带出河道,将淤泥抽出到河边。而这种处理方式费时费力费电,尤其是在下雨的时候,更是艰难重重。

【发明内容】

[0003]由于现有技术存在着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河道除淤结构,其可以有效的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
[0004]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上述问题:
[0005]一种河道除淤结构,在河道上间隔设置若干沉淀井。
[0006]每一沉淀井处均设有一突出水面的标志物。
[0007]所述沉淀井的深度为8至10米。
[0008]所述沉淀井为混凝土浇筑而成。
[0009]所述沉淀井为一圆柱体状。
[0010]由于本发明在河道上设置有多个沉淀井,可以通过水流的作用将淤泥集中堆积在沉淀井中,再通过定时的将沉淀井中的淤泥抽出即可。该沉淀井一次开挖即可永久的使用,节约时间和财力。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发明的一沉淀井在河道中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本发明。
[0013]参见图1所示,图1是本发明的一沉淀井在河道中的截面示意图。
[0014]本实施例中在河道上间隔设置若干沉淀井1。通过水流的作用将淤泥集中堆积在沉淀井中,再通过定时的将沉淀井中的淤泥抽出即可。每一沉淀井处均设有一突出水面的标志物2,标志物2的设置便于在抽淤泥时找准沉淀井的位置,节省人力和时间。沉淀井之间的间距在实际施工中一般200米左右一个井较为合适。但是考虑到不同的河段情况不同,有的河段,必须要50米打一个或者200米甚至300米打一个才够。即,具体的沉淀井之间的间距要根据河道所在河床的具体的情况确定。
[0015]所述沉淀井的深度一般为8至10米,但是考虑到国内某些城市,河床厚度较薄,沉淀井的深度也可以相应的减少。为了防止塌方,所述沉淀井为混凝土浇筑而成。
[0016]所述沉淀井为一圆柱体状,圆柱体的造型井在工程学上力度稳定,受力均匀,不容易塌方,有利于抵抗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且相对而言圆柱体容积率最大。
[0017]工作模式:
[0018]第一步,当井内沉淀物到一定程度,可以先用专业打捞设备打扰不易抽取的杂物,比如树枝等;
[0019]第二步,再用水泵等设备抽取淤泥,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效果。
[0020]应理解,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河道除淤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河道上间隔设置若干沉淀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除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沉淀井处均设有一突出水面的标志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除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井的深度为8至10米。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河道除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井为混凝土浇筑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河道除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沉淀井为一圆柱体状。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河道除淤结构,在河道上每隔50至100米距离设置一沉淀井。由于本发明在河道上设置有多个沉淀井,可以通过水流的作用将淤泥集中堆积在沉淀井中,再通过定时的将沉淀井中的淤泥抽出即可。该沉淀井一次开挖即可永久的使用,节约时间和财力。
【IPC分类】E02B3/02
【公开号】CN105421285
【申请号】CN201410476447
【发明人】曹建成
【申请人】曹建成
【公开日】2016年3月23日
【申请日】2014年9月18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