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能压差排涝抗洪阀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859645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水能压差排涝抗洪阀门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所属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创造是涉及一种水能压差排涝抗洪阀门,应用于各地方的村镇、城市区域范围内,通向大海、大江、湖泊、主干道河流;以及泄洪支流渠道的堤岸周围边界,地下排水管道出水口利用水能压差来自动控制排涝抗洪的一种自动开启和关闭的节能省心阀门装置。
[0002]水能压差排涝抗洪阀门的工作原理:某区域范围内,洪涝时阀门内外产生的洪水水力势能压强差,来自动开启和关闭阀门的开闭凹面端盖,达到排涝抗洪的目的。
【背景技术】
[0003]目前广泛使用中的阀门,例如:通常的闸阀、蝶阀、球阀等等阀门,它们存在的不足是:在实施例中,开启和关闭时都必须通过人工手动操作来运行;安装和维护又不方便或容易被损坏;造价尚,等等。
[0004]又例如目前广泛使用中的所有智能电动阀门,它们存在的不足是:在实施例中,开启和关闭时都必须通过智能控制器来电动运行和人工维护管理;安装和维修很不方便或容易被损坏;投资经费大,等等。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创造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是:在各地方区域排涝抗洪边界的地下管道出口水能压差阀门装置中,包括带若干个加强筋板的带颈突面管法兰和阀门开闭凹面端盖;以及用于固定带颈突面管法兰和阀门开闭凹面端盖的活页铰链;分别采用铆固与焊接固定而成的成套产品。
[0006]本发明创造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二)是:在各地方区域排涝抗洪边界的地下管道出口水能压差阀门装置中,包括管道的一端带管法兰;管道另一端带若干个加强筋板的突面管法兰和阀门开闭凹面端盖;以及用于固定突面管法兰和阀门开闭凹面端盖的活页铰链;分别采用焊接与铆固固定而成的成套产品。
[0007]本发明创造的第I成套产品,实施例中其基本设计特征是:包括带若干个加强筋板的带颈突面管法兰和阀门开闭大凹面端盖;以及用于固定带颈突面管法兰和阀门开闭大凹面端盖的活页铰链;并采用若干个铆钉分别铆固与焊接固定而成的第I套件产品。
[0008]本发明创造的第I成套产品,其基本设计特征又在于:实施例中活页铰链的构造有两个端帽螺钉和中间分别间隔两个轴套管;通过铰链左叶片和轴芯棒与铰链右叶片分别铆制组合而成的活页铰链结构形式。
[0009]本发明创造第2成套产品,实施例中其基本设计特征是:包括带若干个加强筋板的带颈突面管法兰和阀门开闭大凹面端盖;以及用于固定带颈突面管法兰和阀门开闭大凹面端盖的活页铰链;并分别采用焊接固定而成的第2套件产品。
[0010]本发明创造的第2成套产品,其基本设计特征又在于:实施例中活页铰链的构造有两个端帽螺钉和中间分别间隔两个轴套管;通过铰链左叶片和轴芯棒与铰链右叶片分别铆制组合而成的活页铰链结构形式。
[0011]本发明创造第3成套产品,实施例中其基本设计特征是:包括管道的一端带管法兰;管道另一端带若干个加强筋板的突面管法兰和阀门开闭凹面端盖;以及用于固定突面管法兰和阀门开闭凹面端盖的活页铰链;并分别采用焊接固定而成的第3套件产品。
[0012]本发明创造的第3成套产品,其基本设计特征又在于:实施例中活页铰链的构造分别有通过铰链左页片和铰链右页片分别与双头长铆钉铆制组合而成的活页铰链结构形式。
[0013]本发明创造第4成套产品,实施例中其基本设计特征是:包括管道的一端带管法兰;管道另一端带若干个加强筋板的突面管法兰和阀门开闭凹面端盖;以及用于固定突面管法兰和阀门开闭凹面端盖的活页铰链;并分别采用若干个铆钉铆制与焊接固定而成的第4套件产品。
[0014]本发明创造的第4成套产品,其基本设计特征又在于:实施例中活页铰链的构造分别有通过铰链左页片和铰链右页片与双头长铆钉铆制组合而成活页铰链的结构形式。
【附图说明】
[001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创造进一步说明。
[0016]图1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I成套件主视图。
[0017]图2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I成套件后视图。
[0018]图3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I成套件仰视图。
[0019]图4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I成套件俯视图。
[0020]图5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I成套件左视图。
[0021 ]图6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I成套件右视图。
[0022]图7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图5的变化状态A-A剖视参考图1。
[0023]图8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图5的变化状态A-A剖视参考图2。
[0024]图9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2成套件主视图。
[0025]图10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2成套件后视图。
[0026]图11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2成套件仰视图。
[0027]图12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2成套件俯视图。
[0028]图13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2成套件左视图。
[0029]图14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2成套件右视图。
[0030 ]图15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图13的变化状态B-B剖视参考图1。
[0031]图16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图13的变化状态B-B剖视参考图2。
[0032]图17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3成套件主视图。
[0033]图18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3成套件后视图。
[0034]图19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3成套件仰视图。
[0035]图20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3成套件俯视图。
[0036]图21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3成套件左视图。
[0037]图22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3成套件右视图。
[0038]图23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图21的变化状态C-C剖视参考图1。
[0039]图24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图21的变化状态C-C剖视参考图2。
[0040]图25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4成套件主视图。
[0041 ]图26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4成套件后视图。
[0042]图27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4成套件仰视图。
[0043]图28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4成套件俯视图。
[0044]图29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4成套件左视图。
[0045]图30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第4成套件右视图。
[0046]图31是本发明创造实施例的图29的变化状态D-D剖视参考图1。
[0047 ]图32是本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