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盖支撑装置及下水井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662556阅读:来源:国知局
于井壁的直径,井盖支撑装置的短轴边22的长度小于井壁直径。上述卡接凹槽包括第一卡接凹槽41和第二卡接凹槽42,在井壁40的径向上,第一卡接凹槽41的深度大于第二卡接凹槽42的深度。
[0041]使第一卡接凹槽41的深度大于第二卡接凹槽42的深度,目的是在安装过程中,可以将井盖支撑装置的一条长轴边21倾斜插入到第一卡接凹槽41内,从而使井盖支撑装置的另一条长轴边能够沿竖直方向移动至第二卡接凹槽42的入口处。此时,井盖支撑装置的下支撑面20与水平面平行,工作人员使井盖支撑装置的另一条长轴边21向最近的第二卡接凹槽42处移动,并卡接到第二卡接凹槽42内部后,将井盖支撑装置旋转90°,使井盖支撑装置的两条长轴边21均卡接于第二卡接凹槽42内部,从而完成井盖支撑装置的安装操作。
[0042]当井盖支撑装置的两条长轴边21均卡接到对应的第二卡接凹槽42内时,井盖支撑装置被固定,井盖支撑装置不会因为竖直方向受力而脱离其安装位置,可以有效防止因下水井雨水倒灌而将井盖冲走的隐患,保证行人的安全。
[0043]具体地,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接凹槽4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底壁411、第一侧立壁412和第一倾斜壁413。第一底壁411与水平面平行,第一侧立壁412位于第一卡接凹槽41的底部,第一倾斜壁413位于第一底壁411的上方,当井盖支撑装置与第一卡接凹槽41配合卡接时,井盖支撑装置的一个长轴边21与第一侧立壁412抵接。
[0044]将第一底壁411设置成与水平面平行的结构,目的是为了在安装过程中使第一底壁411能够与下支撑面20抵接,使下支撑面20能够保持水平。
[0045]将第一侧立壁412设置成上述结构,目的是为了在一条长轴边21安装于第一卡接凹槽41内时,可以通过第一侧立壁412对井盖支撑装置的安装极限位置进行限位。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侧立壁412与对应部分的侧壁30垂直,目的是保证限位的稳固性。
[0046]将第一倾斜壁413设置在第一侧立壁412的上方,并使第一倾斜壁413与第一侧立壁412之间具有夹角,目的是为了便于具有倾斜设置的侧壁30的井盖支撑装置安装到上述第一卡接凹槽41内部,同时,第一倾斜壁413还能在安装过程中对井盖支撑装置起到引导作用。
[0047]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二卡接凹槽42包括依次连接第二底壁421、第二侧立壁422和第二倾斜壁423。第二底壁421与第一底壁411位于同一平面,第二侧立壁422位于第二卡接凹槽42的底部。第二倾斜壁423位于第二底壁421的上方。当井盖支撑装置与第二卡接凹槽42配合卡接时,井盖支撑装置的另一个长轴边21与第二侧立壁422抵接。且第二卡接凹槽42的槽口 424小于第一卡接凹槽41的槽口 414。
[0048]将第二卡接凹槽42的第二槽口 424设置成小于第一^^接凹槽41的第一槽口 414的结构,目的是为了在安装过程中使井盖支撑装置的长轴边21容易插入到第一卡接凹槽41内,并且在两条长轴边21均插入到第二卡接凹槽42内部时,井盖支撑装置不容易由第二卡接凹槽42内拔出。从而既使安装更加便捷,也能够保证安装后的稳固性。
[0049]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第一卡接凹槽41所对应的圆心角大小为90°,第二卡接凹槽42所对应的圆心角大小为270°。
[0050]进一步地,上述第一倾斜壁413和第二倾斜壁423与水平面的夹角均应略大于井盖支撑装置的侧壁30与水平面的夹角。上述第一卡接凹槽41的深度等于两长轴边21之间的最大距离减去井壁40的内径,第二卡接凹槽42的深度为第一卡接凹槽41深度的一半。
[0051]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设置井盖支撑装置能够分散井盖上方的载荷,而且当井盖损毁或者丢失时,井盖支撑装置能够防止行人或者车辆坠落至下水井中,从而降低人身安全隐患,达到提高下水井眼防护安全性的目的。
[005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井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支撑装置为锥台状,所述井盖支撑装置包括: 上支撑面(10),上支撑面(10)与水平面平行,且上支撑面(10)能够抵接于井盖的下表面; 下支撑面(20),下支撑面(20)为鼓形,具有两个长轴边(21)和两个短轴边(22),长轴边(21)能够与井壁卡接,短轴边(22)与井壁之间具有间隙; 侧壁(30),连接于上支撑面(10)和下支撑面(20)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支撑装置为筒形,所述井盖支撑装置的内通孔(11)的轴线沿竖直方向设置,在内通孔(11)的中心线所在平面内,内通孔(11)的截面形状为梯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侧壁(30)上开设有用于排液的排水孔(3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井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排水孔(31)为条形,排水孔(31)设置在长轴边(21)与所述井盖支撑装置的上开口(12)之间的侧壁(30)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支撑装置的高度为300mm-400mm,两条长轴边(21)之间的最大距离为700mm-900mm,两条短轴边(22)之间的最大距离为300mm-500mm。
6.一种下水井,包括井壁(40)、井盖(50)和井盖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井盖支撑装置为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井盖支撑装置,井壁(40)上开设有卡接凹槽,所述井盖支撑装置的下支撑面(20)的长轴边(21)插接于卡接凹槽,上支撑面(10)与井盖(50)的下表面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水井,其特征在于,卡接凹槽包括第一卡接凹槽(41)和第二卡接凹槽(42),在井壁(40)的径向上,第一卡接凹槽(41)的深度大于第二卡接凹槽(42)的深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水井,其特征在于,第一卡接凹槽(4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底壁(411)、第一侧立壁(412)和第一倾斜壁(413),第一底壁(411)与水平面平行,第一侧立壁(412)位于第一卡接凹槽(41)的底部,第一倾斜壁(413)位于第一底壁(411)的上方,当所述井盖支撑装置与第一卡接凹槽(41)配合卡接时,所述井盖支撑装置的一个长轴边(21)与第一侧立壁(412)抵接。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水井,其特征在于,第二卡接凹槽(42)包括依次连接第二底壁(421)、第二侧立壁(422)和第二倾斜壁(423),第二底壁(421)与第一底壁(411)位于同一平面,第二侧立壁(422)位于第二卡接凹槽(42)的底部,第二倾斜壁(423)位于第二底壁(421)的上方,当所述井盖支撑装置与第二卡接凹槽(42)配合卡接时,所述井盖支撑装置的另一个长轴边(21)与第二侧立壁(422)抵接,第二卡接凹槽(42)的槽口(424)小于第一卡接凹槽(41)的槽口(414)。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水井,其特征在于,第一卡接凹槽(41)所对应的圆心角大小为90°,第二卡接凹槽(42)所对应的圆心角大小为270°。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井盖支撑装置及下水井,所述井盖支撑装置为锥台状,所述井盖支撑装置包括:上支撑面,上支撑面与水平面平行,且上支撑面能够抵接于井盖的下表面;下支撑面,下支撑面为鼓形,具有两个长轴边和两个短轴边,长轴边能够与井壁卡接,短轴边与井壁之间具有间隙;侧壁,连接于上支撑面和下支撑面之间。设置井盖支撑装置能够分散井盖上方的载荷,而且当井盖损毁或者丢失时,井盖支撑装置能够防止行人或者车辆坠落至下水井中,从而降低人身安全隐患,达到提高下水井眼防护安全性的目的。
【IPC分类】E03F5-04
【公开号】CN204370547
【申请号】CN201420791226
【发明人】郝美微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6月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2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