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沟生态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7327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护构件20以及在沟底排列的第三防护构件30 ;在所述坡面与所述坡脚的交界处,所述第一防护构件与第二防护构件的通过嵌入的方式排列。
[003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护构件包括界面为正多边形的柱状结构的主体,在所述主体的中心具有第一通孔,在所述主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主体结构相同的凸台,所述凸台的边长小于所述主体的边长,所述凸台的中心具有与所述主体的中心相同的第一通孔。
[0035]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防护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6]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一防护构件10的主体11的截面为正六边形,并且其凸台12为边长较小的正六边形,在第一防护构件10的中心位置设置有第一通孔13。
[0037]图3A和3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防护构件的具体实施例的尺寸示意图。
[003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3A和3B所示为第一防护构件的主视图和左视图的尺寸示意图,主体11的正六边形的边长可以设置为558mm,其上下凸台12的正六边形的边长为500mm,凸台的高度为100mm,并且第一防护构件的整体的高度,即从上凸台到下凸台的高度为400mm,第一防护构件的最大宽度可以1115mm,第一通孔13为贯穿上下端面的圆柱,截面圆形的直径为700mmo
[0039]上述为第一防护构件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根据切沟的大小,可以相对应地设置第一防护构件的具体大小,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0040]此外,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防护构件,在主体的上下均设置有凸台,其下部的凸台在施工时嵌入到坡面的土壤中,从而将该第一防护构件固定在坡面上,其上部的凸台的边缘小于主体的边缘,在铺设完成后,在坡面的上方通过相邻的第一防护构件形成了凹槽,从而可以在雨水充沛时便于雨水沿着凹槽流到切沟的底部。
[0041]另外,本实施例的第一防护构件采用渗水性强的材料制成,原材料采用水泥、砂、矿渣、粉煤灰等环保材料为主高压成形状,属于绿色环保新型材料,自然降雨能够迅速透过地表,适时补充土壤和地下水,透气、透水性好,不仅能够防止水土流失,且可以发挥调节土壤温度和湿度作用,具有保护地表、涵养水土的作用。
[0042]本实用新型中,铺设在坡脚的第二防护构件包括与地面平行的第一部件和与坡面平行的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的顶端具有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一防护构件的主体的边缘相配合,所述第一部件在垂直方向上具有第二通孔。
[0043]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防护构件的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4]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第二防护构件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的夹角为为120°,并且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为一体结构,如图4中,第二防护构件的第二部件的顶部具有可以容纳第一防护构件的一个凹部,其凹部的结构与第一防护构件的主体的边缘相匹配。另夕卜,在第二部件上设置竖直方向的第二通孔,如可以设置两个第二通孔,在第二通孔中插入柳庄,可以增加第二构件的稳定性。
[0045]另外,第二防护构件的上表面可以设置成弧形结构,便于雨水从第一防护构件形成的凹槽流到第二防护构件并最后流到切沟的沟底,但是第二防护构件的上表面的结构并不做具体限定,阶梯结构或是斜坡结构等便于水流的结构同样适用于本申请。
[0046]进一步地,第二防护构件的第一部件的顶部的厚度与第一防护构件的主体的厚度相同,从而使得设置在其顶端的凹部的厚度与第一防护构件的主体的厚度相同。
[0047]当第一防护构件设置成正六边形结构时,第二防护构件的凹部的结构为可以容纳第一防护构件的相邻的三个边的倒梯形结构,使得在铺设时,靠近坡脚的第一防护构件的三个边嵌入到第二防护构件的凹部,通过第二防护构件来加固第一防护构件的铺设。
[0048]图5A-5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防护构件的具体实施例的尺寸示意图。
[004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如图5A-5B所示的正视图和左视图,第二防护构件的正视图为一个长为1600mm宽为1000mm的长方形,其截面为近三角型结构,并且在构件的顶端切开1个倒梯形的凹槽切口,即为凹部,每一个第二防护构件上设有1个凹部,凹部规格尺度与二分之一个第一防护构件相同,用于与坡面最底层的横排坡面第一防护构件镶嵌组合;由左视图5B可以看出,第二防护构件的平行于地面的第一部件的长为1000mm,平行于坡面的第二部件长为1100mm,第二部件的顶宽为200mm,另外,在第二部件上设置有通孔,用于插入柳粧,采用这种设计的目的是,增加构件底部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减小构件底部受力压强,提高坡脚防护构件承重能力,增大排水槽的汇流表面积,最终提升坡面防护构件与坡脚防护构件组合后的整体稳定性,改善整体排水性。
[0050]此外,第二防护构件安置在坡脚,紧贴坡面最底层的横排坡面第一防护构件底边,目的是加固组装后的坡面防护构件组装,另外起到收集和疏导坡面降雨汇流的作用。另外,第二防护构件采用渗水性强的材料制成,原材料采用水泥、砂、矿渣、粉煤灰等环保材料为主高压成形状,属于绿色环保新型材料。
[0051]第三防护构件设置在切沟的沟底,用于固定沟底的泥土 ;
[0052]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沟底宽度为1?3m的切沟,沟底铺设的第三防护构件为排水基石构件,既能够起到排水作用,又可以增加坡脚防护构件和坡面防护构件的稳定性。
[0053]图6A和6B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排水基石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6A为俯视图,6B为左视图。
[0054]如图6A和6B所示,排水基石构件铺设于切沟沟底,保持与两侧沟坡的坡脚防护构件下端排水槽在同一水平高度,共同形成“U”型槽,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沟底排水基石构件长为1600mm,宽为500mm,厚度为200mm,在基石左、右位置各开一个直径为100mm的第三通孔,孔内楔入柳粧,增加基石的稳定性。柳粧应新活、笔直,直径3?5cm,柳粧的长度为1.5m,柳粧插入土中0.5m。
[0055]另外,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切沟的沟底宽度大于3m时,由于沟底宽度较大,在降雨量大的区域,沟底应采用铺设排水基石的方式,增加沟底排水能力,减小排水对沟底的冲刷,增强护坡构件的稳定性,由于沟底需铺设大量基石,工程量和成本都会增大,而对于降雨量小的区域,选用沟底楔入柳粧的方式对沟底进行治理,即第三防护构件为楔入的柳粧,柳粧不仅具备拦截泥沙、滞洪滤水的作用,而且具有绿色生态特点。
[0056]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在沟底楔入柳粧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L为沟底3排柳粧的间距,当切沟长度小于50m时,沟底柳粧间距参考值为5m ;当切沟长度在50?100m范围时,沟底柳粧间距参考值为10m ;当切沟长度大于100m时,沟底柳粧间距参考值为20m。柳粧应新活、笔直,直径3?5cm,柳粧的长度为1.5m,柳粧的行间距为lm,每行柳粧的栽植株距为20?25cm,柳粧插入土中0.5m。
[0057]在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实施例中,第一防护构件上的第一通孔中用于放置植生袋。
[0058]图8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植生
当前第2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