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切沟生态护坡结构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10073272阅读:来源:国知局
袋的结构示意图。
[0059]如图8所示,植生袋采用无毒、环保可降解的塑料,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抗紫外线、透水性与透气性好等特点,首先将土壤与基质混合后填装在植生袋中,形成基质层,填装深度约20cm,再将植物种子与土壤混合后填装到植生袋中,形成种子土壤层,填装高度约10cm,装满后植生袋呈圆柱形,高度约30cm,直径约70cm。
[0060]上述的切沟生态护坡结构,其具体施工过程为:
[0061](1)施工准备工作:适当整平沟坡,削除局部明显凸凹的土块,清除石块、杂草,并按沟坡主体坡降形成相对平整的斜坡,对于小于60度的沟坡可保持原整体坡降,超过60度以上的沟坡则需通过平整使坡度控制在60度以内。整平形成的多余土方,平行沟道方向均匀堆填于沟坡脚,并夯实形成平顺的坡脚防护构件安置地基。
[0062](2)铺设坡脚的第二防护构件和沟底的第三防护构件,所述三防护构件根据沟底的位置以及当地的地理环境选择是铺设排水基石构件还是楔入柳粧。如铺设排水基石构件,则沿坡脚连续放置一排第二防护构件,再沿沟底排水方向铺设沟底排水基石构件,根据沟的长度可以估算出应铺设排水基石的数量,便于汇入沟槽的降雨沿沟底排出。如在沟底楔入柳粧时,注意防止损伤柳粧外皮,并使牙眼向上。
[0063](3)安装坡面防护构件:安装坡面的第一防护构件时,从沟坡底部向沟坡顶部沟缘线逐层安装铺设,单个第一防护构件插入土壤中的深度为100mm,相邻构件连接紧密并保持平行,由相邻的第一防护构件组合形成的凹槽深度应保持一致,铺设单个第一防护构件所占的面积已知,由整个坡面的面积除以单个第一防护构件所占面积就可以估算出第一防护构件的数量。
[0064](4)装填植生袋:在每个第一防护构件的中空圆柱内,装填植生袋,植生袋应完整的装入构件圆孔内,圆孔外边缘应略高于植生袋的顶部,防止降雨冲毁植生袋。植生袋中选用的植物种子以草本为主,如多年生黑麦草、紫花苜蓿等。
[0065]本实用新型的切沟生态护坡结构,在切沟的两个坡面铺设第一防护构件,在坡脚铺设第二防护构件,并根据沟底的尺寸以及当地的地理环境,选择合适的第三防护构件,如图9所示为在沟底铺设排水基石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10为在沟底嵌入柳粧的结构示意图,通过设置护坡结构,可以实现稳固沟坡土壤,减少侵蚀滑塌,增加植被覆盖,同时疏导沟坡汇流为降水资源利用提供条件,快速控制切沟沟坡发育扩展、改善生态植被环境。
[006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切沟生态护坡结构,针对东北黑土区大中型切沟沟坡侵蚀防治和植被恢复,铺设了护坡结构,包括坡面的第一防护构件、坡脚的第二防护构件和沿沟底方向的第三防护构件,以解决现有工程措施为主的治理技术工程造价相对较高,对土壤生态功能具有较强影响与破坏,无法满足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生物措施为主的治理技术整地扰动剧烈,后期植被恢复效果较差,雨洪抗御能力较弱,无法满足快速治理和持续稳定的生态建设要求的问题,通过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有机结合,实现稳固沟坡土壤,减少侵蚀滑塌,增加植被覆盖,同时疏导沟坡汇流为降水资源利用提供条件,快速控制切沟沟坡发育扩展、改善生态植被环境。
[0067]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0068]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主权项】
1.一种切沟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切沟的坡面铺设的第一防护构件、在坡脚铺设的第二防护构件以及在沟底铺设的第三防护构件;所述坡面与所述坡脚的交界处,所述第一防护构件与第二防护构件通过嵌入的方式铺设; 其中,所述第一防护构件包括截面为正多边形的柱状结构的主体,在所述主体的中心具有第一通孔,在所述主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与所述主体结构相同的凸台,所述凸台的外切圆的直径小于所述主体的外切圆的直径,所述凸台的中心具有与所述主体的中心相同的第一通孔; 所述第二防护构件包括与地面平行的第一部件和与坡面平行的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的顶端具有凹部,所述凹部与所述第一防护构件的主体的边缘相配合,所述第一部件在垂直方向上具有两个第二通孔; 所述第三防护构件铺设在所述切沟的沟底,用于固定所述沟底的泥土; 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防护构件的主体边缘紧密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防护构件的两个上部凸台之间形成凹槽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沟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构件的主体的截面为正六边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沟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防护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通孔中的植生袋,用于种植植被。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沟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构件的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为一体结构,并且所述第一部件与第二部件呈120°角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沟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构件的本体的厚度与所述第二防护构件的凹部的厚度相同。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沟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护构件为排水基石构件,所述排水基石构件为长方体结构,所述排水基石构件在垂直方向上具有第三通孔。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切沟生态护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护构件的第二通孔与所述第三防护构件的第三通孔用于插入柳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切沟生态护坡结构,该护坡结构包括:在切沟的坡面铺设的第一防护构件、在坡脚铺设的第二防护构件以及在沟底铺设的第三防护构件;所述坡面与所述坡脚的交界处,所述第一防护构件与第二防护构件通过嵌入的方式铺设;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防护构件的主体边缘紧密接触,并通过所述第一防护构件的两个上部凸台之间形成凹槽结构。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切沟上铺设坡面防护构件、坡脚防护构件和沿沟底方向的防护构件,以解决现有技术措施护坡稳定性差、透水性差、施工复杂且成本高、植被恢复效果差等问题。
【IPC分类】A01G9/02, E02D17/20
【公开号】CN204982919
【申请号】CN201520780776
【发明人】秦伟, 殷哲, 左长清, 曹文洪, 单志杰, 王昭艳, 燕楠, 郭乾坤, 李柏, 秦俊桃, 杜鹏飞, 王党伟
【申请人】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9日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