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排尘高效能道路清扫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5196阅读:1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排尘高效能道路清扫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改装车辆,具体说是一种道路清扫车。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道路的清扫广泛使用一种采用二类汽车底盘改装的清扫车。其优点为设计、制造工作量小,成本低,行驶性能好,操作简单易普及。
其共同特点为有一组与地面接触的刷具,一可产生真空吸力的离心式风机,一套通风管路,一可自动卸料的垃圾箱及滤尘器、喷水降尘装置。
根据垃圾载入垃圾箱的方式可分为机械传送式和真空吸入式。
机械传送式有套机械传送装置,对吸尘风流量要求不高,因此对滤尘器要求不高,滤尘效果较好。但结构复杂,易卡阻,易磨损,传送效果差。目前采用较少。
真空吸入式有一个落地的吸盘,依靠真空吸力将垃圾吸入垃圾箱,传送效果好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因此被广泛采用。
但真空吸入式对真空度要求高。为提高吸入率,落地吸盘的宽度往往较大,因此吸入口面积较大,吸尘风流量也较大。如此,不仅增加了风机对驱动功率的要求,增加了油耗,更增加了除尘的难度。传统的过滤式除尘法已无法满足大风流量的需要。
为保障有大的吸尘风流量,现有吸入式清扫车普遍采取水喷淋的方法除尘。但这种方法需携带和消耗大量的水,对缺水地区来说浪费了资源,对轻型车辆来说降低了车辆的有效承载力。且除尘效果并不理想。目前,主要采取排风回馈的方法加以改善。将部分排风引入吸盘(如航天晨光和长沙中标的清扫车)。如图1所示,排风管6位于吸尘管5的后方,与吸盘1相通。排风管6的排风排入吸盘后即被吸尘管5吸收。这种方法有效的减少了排尘。但由于是部分回馈,仍存在较大的排尘,不能彻底解决排尘问题。
综上所述,降低油耗水耗和消除排尘是目前吸入式清扫车急需解决的问题。减小吸尘风流量,满足滤尘和低油耗需要,或排风全吸收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清扫车使用的刷具主要有碗形刷和长圆柱形滚刷。对于不平整的路面,碗形刷能自动适应路面状况,但对于粉尘较大的路面,刷扫不均匀,效果差。对于平整的路面即使粉尘大,长圆柱形滚刷都有良好的刷扫效果。对于不太平整的路面,长圆柱形滚刷如能自动适度调节与水平面的角度,适应路面的倾斜,并能适时增大压力,产生变形,适应路面的畸曲不平,就能有效贴合路面,在各种路面状况下都能取得良好的刷扫效果。
目前,采用长圆柱形滚刷的清扫车,滚刷为固定式安装,不能自动适应路面的状况,清扫效果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改进滚刷的安装驱动方式,是提高清扫车清扫效果的有效途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无排尘高效能道路清扫车采取一系列全新的技术方案,克服了现有清扫车排尘污染大,油耗大,水耗大;圆柱形滚刷安装驱动方式不能满足各种路面状况清扫的需要等问题,提供了一种全吸收无排尘、低扬尘、低油耗、低水耗、清扫效果好、使用方便的道路清扫车。
本实用新型无排尘高效能道路清扫车包括汽车底盘,碗形边刷,圆柱形滚刷,吸尘管,垃圾箱,垃圾斗,滤尘器,真空吸管,真空风机,排风管,刷座,滚刷安装驱动装置,动力和驱动装置,降尘装置等,也可包括一落地吸盘。
针对现有吸扫车除尘耗水量大,除尘不彻底。采取排风全吸收的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在汽车底盘的下部设置一集尘罩,工作时集尘罩通过橡皮裙边与地面接触,形成一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空间,使灰尘不能外泄。该密闭空间通过排风口、吸尘风口或落地吸盘同时与排风管和吸尘管相联通。且排风管、吸尘管只与该密闭空间连通。因此,排风从排风管排入罩内的同时又等量的被落地吸盘或吸尘风口全部吸收。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清扫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无灰尘排放之有益效果。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使上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并使其多种性能得以提高。
在落地吸盘的外侧,增加一集尘罩,集尘罩可随落地吸盘一道起落。集尘罩的顶部与排风管相联通,落下时底部可由橡皮裙边与地面接触形成一密闭空间。因此排风被落地吸盘全部吸收。可达到改进现有道路清扫车落地吸盘结构,实现无灰尘排放之目的。
针对现有吸扫车吸尘风流量大,对风机驱动功率要求高,油耗大,除尘难,采取减小吸风口的方法。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在汽车底盘下部设置一圆柱形滚刷,轴线垂直于汽车底盘直线行驶运动的方向,长度与车身宽度贴近。圆柱形滚刷的前部设有一物料输送装置。物料输送装置工作部位运动方向平行于圆柱形滚刷的轴线。物料输送装置工作部位的长度大于或等于圆柱形滚刷的长度。圆柱形滚刷工作时贴合地面,逆车轮前进方向转动,可将地面的垃圾全部扫到位于其前方的物料输送装置工作部位上。物料输送装置工作部位将收集的垃圾运送到工作运动的终点处。吸尘管及其吸口位于物料输送装置工作部位工作运动的终点处。该区域相对较小。所需吸口面积和吸尘管直径较小。因此吸尘风流量也相应较小,可采取过滤式除尘,不使用水。风机驱动功率相应降低。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道路清扫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无水耗、低油耗之有益效果。
针对汽车底盘下部空间紧张难以设罩,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当集尘罩内有一横贯车身的长圆柱形滚刷,且清扫车带有一可垂直升降的刷座和一物料输送装置时,集尘罩可为一组合式结构,由刷座、物料输送装置等部分共同组成。组合式集尘罩由上罩、带有橡皮裙边的下罩组成。上罩位置固定,顶部两侧各有一排风入口,分别与排风管相联通。顶部中间沿底盘后轮驱动轴处采用一“V”形槽状结构,与底盘后轮驱动轴保持一适当距离。并在滚刷的上方设有一弧形弯板,其形状和位置与滚刷的形状和收起时的位置相适应。弯板靠近底盘后轮驱动轴处开有一可避让底盘后轮驱动轴的“U”形槽状缺口,弧形弯板内恻覆有一橡胶板,将该缺口封闭。由于橡胶板和滚刷皆为柔性部件,因此不会因间隔距离不足而受底盘后轮驱动轴的撞击而损坏。解决了底盘下部空间紧张难以设罩的问题。下罩贴合于上罩的外侧,由刷座、送料装置、两个侧门、一个后挡板和一组橡皮裙边组成。后挡板通过可拆分的连接件装于两侧门上,两侧门铰接于刷座两侧。橡皮裙边分别安装于送料装置、侧门和后挡板的下部。因此下罩可以升降,提高了车辆行驶的通过性能。并且侧门可以打开,为维修保养和刷具的更换提供了方便。
针对汽车底盘下部空间紧张,改装后往往通过性能较差,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在汽车底盘的下部设有一带有驱动装置可垂直升降的刷座,物料输送装置装于刷座底部。圆柱形滚刷通过刷臂等装置安装于刷座上,可随刷座一道升降。因此,非清扫状态下,可提升物料输送装置和滚刷等装置距离地面的高度,改善车辆的通过性能。
所述刷座驱动装置,采用一同步垂直升降、自锁装置驱动。该装置可由一双端输出的液压驱动油缸、四个复合式杠杆、两个提杆、两个支架、两组连杆和四个滚轮等组成。复合式杠杆的中心线以中部支点为顶点相交135度角。提杆分布于底盘梁架两侧,下端与刷座联接,上端两侧通过支架对称地与两个复合式杠杆的支点铰接。其一侧复合式杠杆的上端与驱动油缸一端的活塞杆铰接。另一侧复合式杠杆的上端通过连杆与驱动油缸缸体相应端铰接。两提杆同侧复合式杠杆与驱动油缸的联接方式完全相同,各相关部件结构尺寸完全相同。因此,油缸驱动两侧提杆的效果也完全相同,实现刷座两侧提杆的同步升降。复合式杠杆下端有滚轮。滚轮沿其它部件表面滚动。在提升状态下复合式杠杆下端与水平面呈垂直状态,相对提杆下落运动形成一死点位置状态,实现了刷座提升后的自锁。该升降装置特点是仅用一个油缸和几个简单的杠杆、连杆就实现了刷座的同步升降和机械自锁。机械自锁避免了液压锁的慢性泄漏问题,因此更加可靠,能确保车辆的行驶安全。因此与传统的液压装置相比,其结构简单,成本低,工作可靠。
针对现有清扫车圆柱形滚刷安装驱动方式为固定式,不能满足各种路面状况清扫的需要,采取滚刷浮动安装的方法予以解决。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圆柱形滚刷由滚刷驱动装置和滚刷固定装置联接于位于其两端的刷臂上,轴线可相对刷臂自由转动,刷臂一端铰接于刷座下端。因此,刷臂另一端可自由地上下摆动。圆柱形滚刷两端可随之独立自由地上下运动,轴线可随地面角度的变化而变化。弹性撑杆一端铰接于刷座上端,另一端与刷臂的自由端铰接。因此,在弹性撑杆弹簧推力作用下,圆柱形滚刷轴线能自动适应地面角度变化,可靠贴合地面。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这类道路清扫车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清扫均匀、完整、干净的有益效果。
针对现有滚刷安装驱动方式不能满足上述工作方式要求,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所述滚刷驱动装置驱动部件输出轴上有一万向驱动头。万向驱动头上有两个轴线与驱动部件输出轴的轴线分别垂直相交,并且相互垂直相交的圆柱面。万向驱动头位于滚刷轴心的方孔内。在所有工作状态下万向驱动头沿滚刷轴线方向的投影图形可形成一近似正方形。圆柱面的直径略小于滚刷轴心正方形方孔的边长。因此,在各工作状态下万向驱动头都可适应滚刷轴线的变化,驱动滚刷一道转动。
所述滚刷固定装置,有一芯轴。芯轴的一端带有弹性夹紧装置。弹性夹紧装置由芯轴、锥形螺母,夹紧螺杆,复位弹簧等组成。弹性夹紧装置内锥形螺母由夹紧螺杆拉动,产生膨胀夹紧力,可实现滚刷的轴向固定。螺纹拉杆位于芯轴的轴心,头部位于芯轴的外端,便于夹紧放松操作。芯轴外端的轴端装有一向心球轴承。向心球轴承装于一有外球面的球形轴承座中。轴承座通过外球面由定位法兰固定与刷臂相连。因此,滚刷轴线可相对刷臂自由转动,满足适应地面角度变化的需要。
所述弹性撑杆可由一柱塞式油缸,一套管和一缓冲弹簧等组成。柱塞式油缸推力可由液压装置调节。缓冲弹簧位于柱塞式油缸缸体外侧,套管的内侧。柱塞式油缸进油口位于活塞杆的外端靠近顶端处。活塞杆的中部,缸套一端向外,套管一端向内各有一环形凸肩,柱塞式油缸缸套及活塞杆自环形凸肩部分起位于缸套一侧的部分及缓冲弹簧由套管顶端向内的环形凸肩封装于套管内。当柱塞式油缸通入压力油后,缸体通过其端部的环形凸肩向缓冲弹簧施加压力,缓冲弹簧则向外套管施加压力。活塞杆的顶端和外套管上分别有一铰销孔,可分别与刷座及刷臂铰接。因而可以将压力传向刷臂及滚刷。通过调节油压可实现滚刷对地压力的调节。满足平坦路面低压力减少滚刷磨损,不平坦路面高压力提高清扫效果的需要。通过活塞杆上和套管顶端的环形凸起,在非清扫状态时,还可使滚刷随刷座一道收离地面。


图1为现有清扫车落地吸盘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清扫车带有集尘罩的落地吸盘结构示意图。
图3为刷座结构及其与物料输送装置相对位置关系、滚刷安装驱动装置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滚刷与物料输送装置相对位置关系及物料输送装置传动结构示意图。
图5为刷座、物料输送装置、滚刷安装驱动装置、滚刷总体安装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6为刷座升降装置刷座提升后各部件空间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7为刷座升降装置刷座降落后各部件空间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8为组合式集尘罩上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组合式集尘罩上罩、下罩装配前相关部位结构形状示意图。
图10为组合式集尘罩上罩、下罩装配后相对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11为组合式集尘罩下罩结构示意图。
图12为组合式集尘罩上罩、下罩装配后空间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排风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排风管与组合式集尘罩装配后相对位置关系结构示意图。
图15、图16为整车结构示意图。
图18(a)为清扫工作状态时底盘后轮传动轴、组合式集尘罩、滚刷空间位置关系局部剖视示意图。(b)为非清扫状态时底盘后轮传动轴、组合式集尘罩、滚刷空间位置关系局部剖视示意图。
图19为弹性撑杆各工作状态下内部结构示意图。(a)为弹性撑杆长度最短、推力最大状态。(b)为弹性撑杆长度最短、推力最小状态。(c)为弹性撑杆长度最长、推力最大状态。(d)为弹性撑杆长度最长、推力最小状态。
图20为滚刷与刷臂的驱动安装结构示意图。(a)为主视图剖视图。(b)为俯视图剖视图。(c)为(a)中C处的局部放大视图。(d)为(b)中D处的局部放大视图。(e)为(a)中E处的局部放大视图。(f)为(b)中F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21为滚刷轴线处于最大倾角状态时滚刷与刷臂的驱动安装结构示意图。(a)为主视图剖视图。(b)为(a)中B处的局部放大视图。(c)为(a)中C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22为万向驱动头的三视图。(a)为主视图剖视图。(b)为俯视图剖视图。(c)为侧视图。
图23为图20中A-A处的剖视图的放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一。在本实例中,落地吸盘1位于由集尘罩2、橡皮裙边3及地面4形成的密闭空间内,与吸尘管5相联通。集尘罩2的上部与排风管6相联通。排风管6与吸尘管5截面积相等。集尘罩2与落地吸盘1相对位置固定,同时起落。本实例可用于改进现有各种带有落地吸盘的清扫车落地吸盘的结构,达到消除排尘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之二,是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除实施例之一所含部分技术特征外,包括了本实用新型的其它全部技术特征。下面以江铃JK1040DL2型轻型汽车底盘为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图16所示汽车底盘7的下部有一可垂直升降的刷座8。图3所示刷座8的下部装有物料输送装置9。下吸尘管10及下吸尘管吸风口11位于刷座8上。物料输送装置9的输送带位于上部的部分沿箭头A所示方向直线运动,因此可将落在其上的杂物送往下吸尘管吸风口11处。图4所示物料输送装置9位于圆柱形滚刷12的前方,沿箭头B所示方向转动,因此可将地面的杂物扫到物料输送装置9上。物料输送装置9由油马达13经齿轮14、15、16驱动。
图3所示刷臂17、18铰接于刷座8的下端。弹性撑杆19、20铰接于刷座8的上端。弹性撑杆19、20另一端铰接于刷臂17、18的另一端。图5所示为刷座8、物料输送装置9、刷臂17、18、弹性撑杆19、20、滚刷12等总体安装结构示意图。图20所示圆柱形滚刷12一端由固定于刷臂17上的油马达21经万向驱动头22驱动,另一端由联接于刷臂18上的滚刷固定装置23固定。因此,刷臂17、18的悬伸端可各自独立的上下自由摆动。图21所示万向驱动头22和滚刷固定装置23中的球形轴承座98在圆柱形滚刷12轴线相对刷臂17、18处于最大倾斜角度下仍然可以正常工作。因此,在所有工作状态下,圆柱形滚刷12的轴线都可相对地面自由转动,满足自动适应地面角度变化,有效贴合地面的需要。
图6、图7所示刷座8由提杆24、25驱动,垂直升降。图6所示刷座8处于升起状态,图7所示刷座8处于落下状态。刷座升降装置由提杆24、25、支架26、27、复合式杠杆28、29、30、31、滚轮32、33、34、35、连杆36、37、驱动油缸38、等部件组成。复合式杠杆上三个铰销孔中心连线以位于中部的铰销孔中心为顶点相交135度角,位于中部的铰销孔分别铰接于支架26、27的两端。支架26、27中部的铰销孔铰接于提杆24、25的上端。复合式杠杆28、29、30、31分布于提杆24、25的两侧,上端由驱动油缸38驱动,下端有滚轮32、33、34、35,滚轮沿排风管43的上端面滚动。提杆24、25分布于底盘梁架的左右两侧,位于排风管43的左右两处安装孔内。驱动油缸38为双端输出的液压油缸,其左端的活塞杆与位于左提杆24右侧的复合式杠杆29铰接,其右端的活塞杆与位于右提杆25右侧的复合式杠杆31铰接。位于左提杆24左侧的复合式杠杆28,通过连杆36与驱动油缸38缸体左端铰接。位于右提杆25左侧的复合式杠杆30,通过连杆37与驱动油缸38缸体右端铰接。提杆24、25的下端与刷座8联接。图7所示刷座8为落下状态时,复合式杠杆中间的铰销孔中心与滚轮中心间的连线呈水平状态。图6所示刷座8为升起状态时,复合式杠杆中间的铰销孔中心与滚轮中心间的连线呈垂立状态,对刷座8的下落运动形成一死点位置状态。刷座8提升高度等于复合式杠杆中间的铰销孔中心与滚轮中心间的距离。由于两侧提升装置相关结构尺寸完全相同,并由同一油缸驱动,因此能实现刷座8两侧同步升降和刷座8提升后自锁的功能。
图12所示本实施例有一组合式集尘罩。组合式集尘罩由上罩44、带有橡皮裙边46的下罩45组合而成。下罩45贴合于上罩44的外侧。图8所示为上罩44的结构示意图。图中47处为一“V”形槽结构,48处为一弧形弯板结构,49处有一“U”形槽状缺口,由贴合于弧形弯板内侧的橡胶板封闭,50、51处为排风入口。图11所示为下罩45的结构示意图。由图可见下罩由刷座8、物料输送装置9、左侧门52、右侧门53、后挡板54和橡皮裙边46组成。左侧门52、右侧门53分别铰接于刷座8的两侧。后挡板54两端通过可拆分的连接件分别与左侧门52、右侧门53的自由端下部连接。橡皮裙边46分别固定于左侧门52、右侧门53、后挡板54和物料输送装置9的底部。因此维护时左侧门52、右侧门53可以打开。由于刷座8可上下升降,因此下罩45的其它部件也能随之上下升降。图18(a)显示了清扫工作状态时上罩44、下罩45、圆柱形滚刷12的空间位置关系。由图可见组合式集尘罩通过软质裙边与地面形成了一密闭空间。圆柱形滚刷12、下吸尘管吸风口11位于该集尘罩内。图18(b)显示了正常行驶状态时下罩45、圆柱形滚刷12的空间位置状态及上罩44的弧形弯板结构与圆柱形滚刷12的空间位置形状关系。由图可见下罩45、圆柱形滚刷12、物料输送装置9的刚性部件下部与地面保持一较大的距离,提高了车辆的行驶通过性能。图9为上罩44、下罩45装配前各零部件配合部位的形状特征。图10为上罩44、下罩45装配后的位置关系示意图。由图可见上述配合部位配合严密,能使灰尘不外泄。图16、图18所示该组合式集尘罩位于汽车底盘7的下部。圆柱形滚刷12位于该集尘罩内。图18还显示了汽车底盘7的后轮驱动轴55与上罩44的空间位置关系。由图可见上罩44与后轮驱动轴55间有一定距离。设计时应保证该距离在弧形弯板处应尽可能保证车辆正常行驶时上罩44与后轮驱动轴55为非接触状态,其它部位应保证后轮负荷为零时后轮驱动轴55所处位置状态下上罩44与后轮驱动轴55为非接触状态。图13为排风管43的结构示意图。其中56为排风入口,57、58为排风出口,59为下吸尘管出风口,60、61处为提杆安装孔。图14为排风管43与组合式集尘罩的上罩44装配后的位置关系示意图。由图可知排风管43的排风出口57、58与组合式集尘罩上罩44的排风入口50、51相联通。由图15可见真空风机62位于排风管43的上部,其排风出口与排风管43的排风入口相联通。其吸风口上装有真空吸管63。垃圾箱64上装有上吸尘管65。在清扫工作状态下,真空吸管63上部吸风口与垃圾箱64上部对应位置的开口接合,与垃圾箱64内位于顶部的空气过滤装置相联通。上吸尘管65下端吸风口与下吸尘管出风口59接合,下吸尘管通过上吸尘管65与垃圾箱64相联通。图18所示下吸尘管吸风口11位于组合式集尘罩的密闭空间内。因此,排风由组合式集尘罩的上罩44顶部排风入口处排入,由下吸尘管吸风口等量吸收,达到了全吸收无排尘的目的。
图19所示弹性撑杆由活塞杆89、油缸90、缓冲弹簧91和套管92组成。油缸90的进油口93位于活塞杆89左端。活塞杆89顶端、套管92上各有一铰接孔。活塞杆89中部有一环形凸肩。套管92左端向内、油缸90左端向外也有一环形凸肩。活塞杆89自中部环形凸肩起右侧部分、油缸90、缓冲弹簧91位于套管92内。缓冲弹簧91位于油缸90的外侧,由油缸90左端的环形凸肩推动,在套管92上产生推力。调节油缸90内液压油的压力,即可调节套管92的推力,最终达到调节圆柱形滚刷对地压力、调节刷力的作用。图19(a)所示为圆柱形滚刷位于最上端,弹性撑杆处于最短状态,刷力最大时弹性撑杆的内部结构状态。图19(b)所示为圆柱形滚刷位于最上端,弹性撑杆处于最短状态,刷力最小时弹性撑杆的内部结构状态。。图19(c)所示为圆柱形滚刷位于最下端,弹性撑杆处于最长状态,刷力最大时弹性撑杆的内部结构状态。图19(d)所示为圆柱形滚刷位于最下端,弹性撑杆处于最长状态,刷力最小时弹性撑杆的内部结构状态。由图可见,在各种状态下,刷力调节杆都能有效调节刷力,满足工作需要。
图20(c)中万向驱动头22形状如图22所示。由图22(a)、(b)可见,万向驱动头有两个轴线垂直相交,且与中心孔轴线垂直相交的直径相等的圆柱形表面。由图23可见,在图20所示状态下,两圆柱形表面沿圆柱形滚刷12轴线方向投影图形外边直线垂直相交可形成一正方形。在其它状态下为一近似正方形,其最大误差W约为W=b×(h÷L)×(h÷L)(b为滚刷中心方孔边长,h为滚刷两端最大落差,L为滚刷的长度)。因此,当万向驱动头22上圆柱形表面直径d小于b-W时,万向驱动头22在各种工作状态下都能正常驱动圆柱形滚刷12一起转动。如图21(b)、所示,万向驱动头22上的圆柱形表面可以满足圆柱形滚刷12轴线相对驱动轴轴线自由转动,适应地面角度变化的需要。
如图20(e)、图20(f)所示弹性夹紧装置由芯轴93、锥形螺母94、复位弹簧95、夹紧螺杆96、轴承97、球形轴承座98、定位法兰99、100等组成。夹紧时,旋转夹紧螺杆96,使夹紧螺杆96拉动锥形螺母94向右移动,芯轴93相应部位弹性膨胀变形压迫圆柱形滚刷12中心方孔,形成夹紧力。放松时,反向旋转夹紧螺杆96,锥形螺母94在复位弹簧95的作用下向左移动,芯轴相应部位弹性膨胀变形消失,夹紧力随之消失。由图21(c)可见,球形轴承座98有一个球形外表面,通过定位法兰99、100上内球面与刷臂18固定联接。因此,弹性夹紧装置可相对刷臂18自由转动。图示结构在圆柱形滚刷12轴线相对刷臂18处于最大偏转角度下仍能满足圆柱形滚刷12中心轴线适应地面角度变化的需要。
权利要求1.一种无排尘高效能道路清扫车,包括汽车底盘、刷具、落地吸盘、吸尘管、垃圾箱、滤尘器、真空吸管、真空风机、排风管、动力装置、降尘装置,其特征为所述汽车底盘的下部有一集尘罩;工作时集尘罩通过软质裙边与地面接触,形成一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空间;排风管和吸尘管同时且只与该密闭空间相联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道路清扫车,其特征为;所述集尘罩罩内有一落地吸盘,落地吸盘与吸尘管相连通;集尘罩可随落地吸盘一道起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道路清扫车,其特征为所述刷具中有一圆柱形滚刷,位于汽车底盘下部的集尘罩内,轴线垂直于汽车底盘直线行驶运动的方向,长度与车身宽度贴近;圆柱形滚刷的前部有一物料输送装置;物料输送装置工作部位运动方向平行于圆柱形滚刷的轴线;物料输送装置工作部位的长度与圆柱形滚刷的长度相适应;圆柱形滚刷工作时贴合地面,逆车轮前进方向转动;吸尘管及其吸口位于物料输送装置工作部位工作运动的终点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道路清扫车,其特征为集尘罩由上罩和带有软质裙边的下罩组成;上罩固定,与排风管相联通;沿汽车底盘后轮驱动轴处有一“V”形凹槽,在滚刷上方有一圆弧形弯板,半径和位置与滚刷和滚刷收起时的位置相适应,圆弧形弯板靠近汽车底盘后轮驱动轴处有一“U”形槽形缺口,槽口宽度大于通用汽车底盘后轮驱动轴的直径,弧形弯板内侧覆有簿橡胶板,将“U”形槽形缺口封闭;下罩由多个部件组成,部分部件可拆分,下罩贴合于上罩外侧;下罩可垂直升降,工作时下罩下降,通过软质裙边与地面接触,配合上罩形成一与外界隔绝的密闭空间。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道路清扫车,其特征为汽车底盘的下部有一带有驱动装置可垂直升降的刷座;物料输送装置装于刷座底部;圆柱形滚刷可随刷座一道升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道路清扫车,其特征为所述驱动装置包括一驱动油缸,四个中心线以支点为顶点相交135度角的复合式杠杆,两个分布于车架两侧的提杆,提杆顶端两侧对称地与两个复合式杠杆的支点铰接,其一侧复合式杠杆的上端与驱动油缸一端的活塞杆铰接,另一侧复合式杠杆的上端通过连杆与驱动油缸缸体一端铰接,两提杆同侧复合式杠杆与驱动油缸的联接方式完全相同,复合式杠杆下端有滚轮,滚轮沿一固定端面滚动,在提升状态下复合式杠杆下端与地面呈垂直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道路清扫车,其特征为所述圆柱形滚刷由滚刷驱动装置和滚刷固定装置联接于位于其两端的刷臂上,轴线可相对刷臂自由转动;刷臂一端铰接于刷座下端;弹性撑杆一端铰接于刷座上端,另一端与刷臂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道路清扫车,其特征为滚刷固定装置驱动端驱动轴上有一万向驱动头,万向驱动头上有两个轴线与驱动轴轴线相垂直相交,并且自身相互垂直相交的圆柱面,驱动头位于滚刷轴心的方孔内,支承端有一带弹性夹紧装置的轴,有弹性夹紧装置的一端位于滚刷轴心的孔内,另一端轴心有一螺纹夹紧拉杆,轴端装有轴承,轴承通过一有外球面的轴套装于轴承座中,轴承座装于刷臂上,带弹性夹紧装置的轴、轴承、有外球面的轴套、轴承座为一组合体,可整体从刷臂上拆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道路清扫车,其特征为;所述弹性撑杆,其特征为内设液压油缸。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道路清扫车,旨在提供一种适于二类汽车底盘改装的无排尘、低扬尘、低水耗、低油耗、清扫效果好的真空吸入式道路清扫车。通过在底盘下设置一罩,罩下部的裙边接触地面形成一密闭空间,该空间同时与排风管、吸尘管相通,排风、排尘全部被吸尘管吸收,因此无排尘。通过在罩内设置一长圆柱形滚刷,扬尘仅由两边刷产生,因此低扬尘、低水耗。通过在滚刷前部设置一输送带,使垃圾集中吸收,具有吸口小,风量低,除尘易,无需水,功耗低之特点。滚刷浮动,刷力可调,因此清扫效果好。
文档编号E01H1/08GK2692201SQ03259120
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3年6月23日 优先权日2003年6月23日
发明者王五一 申请人:王五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