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立体式路口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2488阅读:38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螺旋立体式路口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的立体交叉,具体说,涉及一种螺旋立体式路口。
背景技术
土地面积有限,人口确不断增加,城市不断扩大,市内车辆日益增多,十字路口相对狭窄,已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故十字路口的拓宽改建已成为必要的发展趋势,而拆迁路口,商场及居民住宅国家又需花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尽量缩小占地面积和资金的原则下,出现了各种十字路口的立交桥。
路口立交桥的出现极大地解决了十字口交通拥挤的情况,但现有的立交桥仍然没有解决十字路口堵塞现象,其原因是,现有的十字路口立交桥还不能取消红绿灯或交通警,在十字路口,当车需要直行或左转弯时,仍然要停车等候。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占地面积小、无需设置红绿灯指挥的螺旋立体式路口。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螺旋立体式路口,包括中心转盘,行人、非机动车道,右转弯车道,直行车道和左转弯、调头车道。所述中心转盘具有上、中和下三段,其中段的直径大于上、下两段的直径;所述行人、非机动车道围绕中心转盘的中段设置,其路面与入口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右转弯车道从入口处逐渐升高至转弯处,右转弯后,逐渐降回零高度;所述直行道从入口处逐渐降低到立交桥需要的深度,围绕中心转盘的下段逐渐升高,穿过转盘的中段,然后围绕转盘的上段盘旋至顶面,到直行出口处,然后逐渐降至零高度;所述左转弯、调头道从入口处逐渐降低到立交桥需要的深度,围绕中心转盘的下段逐渐升高,穿过转盘的中段,然后围绕转盘的上段盘旋至顶面,到左转弯出口处,然后逐渐降至零高度。
在各个直行道和左转弯、调头道入口的上方设置有事故停车场,停车场高于道路入口,其边缘具有栏杆。
各车道的路边设置有醒目的边缘栏杆。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螺旋立体式路口使不同方向行驶的车和人不在同一个平面道路上行驶,因此车与车之间及车与人之间各行其道,不会交叉相撞,无需设置红绿灯或交通警,车辆不必停车等候、不必减速,可按正常行驶速度行驶,完全解决十字路口车辆堵塞的现象,并且该设计占地面积小,可节省大量资金。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螺旋立体式路口结构示意图,图中右手路口去掉了上层和中层路面,表示直行和左转弯车道;图2是图1所示的螺旋立体式路口去掉上层路面的示意图,表示行人及非机动车道;图3是图1的A-R-A剖面图,表示右转弯车道路面的坡度变化;图4是图1的B-S′-R′-B剖面图,表示直行车道路面的坡度变化;图5是图1的C-S″-R″-C剖面图,表示左转弯车道路面的坡度变化。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螺旋立体式路口,包括中心转盘,行人、非机动车道,右转弯车道A,直行车道B和左转弯、调头车道C。所述中心转盘具有上、中和下三段,其中段7的直径大于上、下两段8的直径。为方便叙述,设各个道路的入口F高度为零,并以十字路口为例。
参见图2,所述行人、非机动车道围绕中心转盘的中段设置,无论是右转弯、直行、左转弯或过马路都保持在入口F零高度平面上,并具有位于车行道两边、伸向各个方向的分枝路,这样,对行人和骑自行车者极其方便。
参见图1、图2和图3,所述右转弯车道A从入口F零高度逐渐升高至转弯处R,假设升高4米,右转弯后,逐渐降回零高度。
参见图1、2和图4,所述直行道B从入口F零高度逐渐降低到立交桥需要的深度S′,假设-4米深,围绕中心转盘的下段,逐渐升高到需要的高度,如+4米,转到直行路的出口处R′,然后降至入口零F高度,该直行车道首先围绕中心转盘的下段盘旋,穿过中段,然后围绕转盘的上段盘旋至顶面,再逐渐降至入口F零高度。
参见图1、2和图5,所述左转弯、调头道C从入口F零高度逐渐降低到立交桥需要的深度S″,假设-4米深,围绕中心转盘的下段逐渐升高,穿过转盘的中段,然后围绕转盘的上段盘旋至顶面,到左转弯出口处R″,然后逐渐降至入口F零高度。
由上面所述可以看出,由于各车道行驶的路面是设置在不同的高度,其中直行和左转弯均围绕中心转盘逐渐下降或上升,四个路口的直行和左转弯路线由如四条螺旋线分别以各自的路口为起点,围绕中心转盘盘旋,各车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螺旋立体式路口可以用于三叉路口、四叉路口及更多的交叉路口。
在各个直行道B和左转弯、调头道C入口的上方设置有事故停车场6,停车场高于道路入口,其边缘具有栏杆1。各车道的路边设置有醒目的边缘栏杆2、3、4、5,以提醒驾驶员安全行驶。
权利要求1.螺旋立体式路口,包括中心转盘,行人、非机动车道,右转弯车道(A),直行车道(B)和左转弯、调头车道(C),其特征是所述中心转盘具有上、中和下三段,其中段(7)的直径大于上、下两段(8)的直径;所述行人、非机动车道围绕中心转盘的中段设置,其路面与入口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所述右转弯车道(A)从入口(F)处逐渐升高至转弯处(R),右转弯后,逐渐降回零高度;所述直行道(B)从入口(F)处逐渐降低到立交桥需要的深度(S′),围绕中心转盘的下段逐渐升高,穿过转盘的中段,然后围绕转盘的上段盘旋至顶面,到直行出口处(R′),然后逐渐降至零高度;所述左转弯、调头道(C)从入口(F)处逐渐降低到立交桥需要的深度(S″),围绕中心转盘的下段逐渐升高,穿过转盘的中段,然后围绕转盘的上段盘旋至顶面,到左转弯出口处(R″),然后逐渐降至零高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在各个直行道(B)和左转弯、调头道(C)入口的上方设置有事故停车场(6),停车场高于道路入口,其边缘具有栏杆(1)。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是各车道的路边设置有醒目的边缘栏杆(2、3、4、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螺旋立体式路口,包括中心转盘,行人、自行车道,右转弯车道,直行车道和左转弯、调头车道。中心转盘具有上、中和下三段,其中段的直径大于上、下两段的直径;行人、自行车道围绕中心转盘的中段设置,其路面与入口路面在同一水平面上;右转弯车道和左转弯、调头道从入口F处逐渐升高至转弯处,右转弯后,逐渐降回零高度;直行道从入口处逐渐降低到立交桥需要的深度,围绕中心转盘的下段逐渐升高,穿过转盘的中段,然后围绕转盘的上段盘旋至顶面到各自的出口,然后逐渐降至路面。该路口使不同方向行驶的车和人不在同一个平面道路上行驶,无需设置红绿灯或交通警,完全解决十字路口车辆堵塞的现象。该设计占地面积小,节省大量资金。
文档编号E01C1/00GK2761677SQ200520022758
公开日2006年3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月21日
发明者刘兴志, 经士琦 申请人:刘兴志, 经士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