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1061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属于沥青混合料应用于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路面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还涉及所述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的应用。賴狀在我国的一些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中,车辙己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特别是近年来,在大交通量、高比例重载车以及高胎压的作用下,在重载交通道路、道路交叉口、公交停靠站、公交专用车道等路段,路面车S^损坏较为突出。路面的车辙病害严重影响了道路的服务质量和行车安全,并直接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最近,在部分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中开始应用沥青路面抗车辙技术。沥青路面抗车辙技术是在室内外试验研究、试验路验证和工程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根据道路所处的气候、交通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设计、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的成套技术。沥青路面抗车辙技术的特点是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交通量和行车模式及发生车辙的位置,遵循厚度合理、沥青混合料类型与厚度匹配、整体结构经济合理等原则进行设计,在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范围内进行调整,使混合料形成骨架密实型结构并满足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严格按照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技术要求进行施工作业。
发明内容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其应用独特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成套技术,解决重载交通道路、道路交叉口、公交停靠站、公交专用车道等路段路面的车辙问题,提高路面行车的安全性、舒适性,保障道路的顺畅通行。本发明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可以应用于公路、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车辙处理工程中。本发明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是一种用于控制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套技术,包括抗车辙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原材料设计、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抗车辙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设计以及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根据本发明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其中,设计所述抗车辙沥青路面的结构为表面层4cmKAC-13C或5cmKAC-16C,中面层6cmKAC-20C或7cmKAC-25C,下面层5cmKAC-16C、6cmKAC-20C或78cmKAC-25C,上述材料中的KAC是指抗车辙沥青混合料(Rut-resistantAsphaltMixtures),即通过调整矿料合成级配、采用改性沥青、外掺剂等手段,提高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同时保证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水稳定性以及耐久性的沥青混合料。根据本发明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其中,设计所述原材料,原材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的物理性能应当分别满足下列指标-(1)粗集料洛杉矶磨耗值《28%,表观相对密度》2.60g/cm3,软弱颗粒含量《3%,对沥青的粘附性》4级;石料压碎值《26%,吸水率《2.0%,针片状含量《15%,坚固性《12%,(2)细集料表观相对密度》2.50g/cm3,棱角性(流动时间)》30,小于0.075mm颗粒含量《3.0。/o;(3)填料表观相对密度^2.50g/cm3,亲水系数<1,坚固性《12%,砂当量》60%,含水量《1%,塑性指数<4%.根据本发明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其中,设计所述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如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5</column></row><table>申请人根据无数次的工程试验,分析试验数据并总结经验,提出了本发明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对于不同气候条件、不同交通组成提出了有针对性的结构设计,根据实际工程经验提出了原材料的质量要求、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该方法具有以下优点1.从技术性能讲,通过应用沥青路面抗车辙技术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同时保证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水稳定性以及耐久性。2.从经济角度看,经沥青路面抗车辙技术处理后的路面使用寿命延长,大大降低了路面日常养护及维修费用。3.从环境方面分析,车辙的产生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影响了行车的舒适性,降低了车辆的行车速度延长了车辆通行时间,影响车辆操纵的稳定性,是交通隐患的因素。合理有效地利用沥青路面抗车辙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并可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具体实施例方式根据道路交通组成及发生车辙的位置,分为道路交叉口进口、公交车站和快速公交车站三大类。本发明提出的抗车辙沥青路面的结构如下表l。对于重载路段、长上坡路段和停车场、站,可以根据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要求参考下表的推荐结构。表1抗车辙沥青路面的结构类型<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在抗车辙沥青路面的路面结构中,应当注意层间的粘结。沥青层与半刚性基层间应采用高渗透性透层油,沥青层之间应采用SBS改性乳化沥青粘层油。必要时,还可在沥青层与半刚性基层、上面层与中面层之间设置橡胶沥青防水粘结层或热SBS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沥青结合料可以根据所选择的类型、品种,满足现行规范规定的相应技术要求。根据本发明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对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原材料进行设计,其中,粗集料的物理性能指标见表2,细集料的物理性能指标见表3,填料的物理性能指标见表4。此外,外掺剂必须是经实体工程验证的、能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同时保证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水稳定性能和耐久性的材料,未经工程验证的材料不得使用。外掺剂掺加量应经试验论证后确定。表2粗集料的物理性能指标<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表3细集料的物理性能指标<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表4填料的物理性能指标<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根据本发明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对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设计。应该遵循现行规范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以及试拌试铺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矿料级配及最佳油石比。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要求见表5,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技术标准见表6,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见表7。<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column></row><table><table>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8</column></row><table>其中,(1)当路面结构为两层时,下面层混合料车辙试验(6(TC)动稳定度的技术要求应>6000;(2)对于抗车辙要求较高的路段,在进行车辙试验时可适当提高试验温度、增加试验荷载或增大试件的尺寸。根据本发明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对抗车辙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进行设计。其中,最低气温应不低于15。C,路表温度不低于10'C。当最低温度低于该温度时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寒冷季节、大风降温天气应当严禁施工。如在抗车辙沥青混合料中掺加外掺剂,应在混合料的拌合过程中准确称量所需外掺剂的剂量,延长干拌时间,一般干拌1015秒左右,以保证矿料与外掺剂的均匀拌和。并应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在施工中按规定频率、项目进行抽检。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为180190°C,废弃温度为195"C,混合料到场温度应在170'C以上。沥青混合料的碾压采用胶轮碾加钢轮压路机联合作业,初压采用钢轮压路机,然后采用胶轮压路机和钢轮压路机复压,复压遍数经试验段验证后确定,最后终压采钢轮压路机静压。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做到"紧跟、有序、慢压、高频、低幅",应尽量保证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条件下完成碾压,要求初压温度160170T:,终压温度11012(TC。沥青路面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TC方可开放交通,尽量保持24小时后开放交通。权利要求1.一种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包括抗车辙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原材料设计、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抗车辙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设计以及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其中,(1)设计所述抗车辙沥青路面的结构为表面层4cmKAC-13C或5cmKAC-16C,中面层6cmKAC-20C或7cmKAC-25C,下面层5cmKAC-16C、6cmKAC-20C或7~8cmKAC-25C,上述材料中的KAC是指抗车辙沥青混合料;(2)设计所述原材料,原材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的物理性能分别满足下列指标①粗集料石料压碎值≤26%,洛杉矶磨耗值≤28%,吸水率≤2.0%,表观相对密度≥2.60g/cm3,针片状含量≤15%,软弱颗粒含量≤3%,坚固性≤12%,对沥青的粘附性≥4级;②细集料表观相对密度≥2.50g/cm3,坚固性≤12%,棱角性(流动时间)≥30,砂当量≥60%,小于0.075mm颗粒含量≤3.0%;③填料表观相对密度≥2.50g/cm3,含水量≤1%,亲水系数<1,塑性指数<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计所述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对应于筛孔尺寸分别为31.5、26.5、19.0、16.0、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mm,对于KAC-25C,其配合比通过率依次为100、卯~磨、75-90、64~80、5371、43~58、29~42、1830、12~22、8~16、6~12、4~9、3~7;对于KAC-20C,其配合比通过率依次为无、100、90~100、76~92、64~80、54~68、3448、21~33、1224、8~18、6~13、5~10、3~7;对于KAC-16C,其配合比通过率依次为无、无、100、90-100、7890、64~76、4252、27~37、1727、11~20、815、6~11、48;对于KAC-13C,其配合比通过率依次为无、无、无、无、90100、6880、4353、28~38、1828、1220、815、611、48。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车辙沥青混合料调整形成骨架密实型结构,并且满足如下的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6(TC车辙试验动稳定度上面层>7000次/mm、中面层>6000次/mm、下面层>5000次/mm,残留马歇尔稳定度>85%,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80%。4.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其特征在于设计抗车辙沥青路面的施工工艺,包括所述抗车辙沥青路面施工的最低气温应不低于15'C,路表温度不低于1(TC;为了保证沥青路面各结构层间的连续,沥青层与半刚性基层间应喷洒透层油,各沥青层间均应喷洒粘层油;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出厂温度为180190°C,废弃温度为195'C,混合料到场温度应在170'C以上,混合料摊铺温度控制在165175。C;摊铺速度控制在l3m/min,保证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条件下完成碾压,要求初压温度160170°C,终压温度11012(TC,沥青路面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50'C方可开放交通。5.上述任何一项权利要求所述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的应用,可应用于公路、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车辙处理工程中。全文摘要沥青路面抗车辙方法是用于控制沥青路面车辙的成套技术,包括抗车辙沥青路面的结构设计、原材料设计、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设计以及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根据对工程所在地的气候、交通情况调查分析提出有针对性的路面结构组合形式,通过选取符合技术质量要求的原材料进行配合比设计,根据实际经验总结出的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内调整混合料级配组成以使混合料形成密实骨架结构并满足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严格按照抗车辙技术的施工工艺要求进行施工作业和质量管理。本发明的技术可应用于公路、公路、城市道路沥青路面的车辙处理工程中。其路用性能优良,既可延长路面寿命,又能降低日常养护费用,并可有效提高行车舒适性、安全性和操空稳定性,缩短车辆通行时间。文档编号E01C7/00GK101550670SQ20081008886公开日2009年10月7日申请日期2008年4月2日优先权日2008年4月2日发明者李宝生,李恩光,杨丽英,浩柳,武昊翔,王宝新,王建国,董雨明申请人:柳浩;杨丽英;王宝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