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混凝土桥梁钢丝绳受力托吊模架代替地面支撑模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937阅读:4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现浇混凝土桥梁钢丝绳受力托吊模架代替地面支撑模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项发明涉及建筑领域,大型桥梁及城市立交桥,两桥蹬跨度间现场浇灌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在建筑桥梁现浇施工中,除现浇大跨度桥梁是采用绳拉式结构方法外,对于引桥部分两桥梁桥蹬的跨度在40左右的现浇钢筋混凝土施工中,目前都是采用地面达架受力支撑模架体及浇灌混凝土的全部桥梁重量,支撑方法是采用0.8米左右的铁管为主要支撑支柱,然后再进行结构模架体及铺设模板,另一种是采用0.06米的铁管来组合成整个主架和模架体,目前这二种方法都存在不同的缺陷,一、施工方法不太科学、浪费人力大、工期慢;二、特别是采用0.06米的铁管达构主架体稳定性和安全性差,构制模架和拆解繁琐,待于改进。

发明内容
此项发明主要目的是将地平面受力支撑模架现浇桥梁混凝土的重量,改替为已桥梁跨度相距的两个桥蹬为受力基点,用钢丝绳将两桥蹬距离之间浇灌钢筋混凝土的模架和模板托吊在浇灌混凝土桥梁的位置,该装置技术先进,操作方便,施工安全,结构和拆解模架都能节约很多人工,此方法能解决桥平面与地平面落差距离高,桥体平面和城市立交桥垂直下端有障碍物不能从桥梁下面垂直支撑的施工地段,其目的就是在桥蹬厚度的两侧地平面处与桥蹬地基处厚度两侧各加厚0.4米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如图6所示,采用多根钢丝绳将A型模架和B型模架的底面下端搂起形成一套35米长,4米宽的大型模架体,每一根托吊钢丝绳连接扣处设置有微调螺丝杆和螺丝帽,当每一套模架在施工中需要调整位置可采用螺丝杆和螺丝帽进行调整。根据现在建筑桥梁及立交桥的施工特点,一般的施工顺序都是先将桥蹬的混凝土浇灌至能浇灌桥梁时才开始结构桥梁的模架体,设计原理就是利用桥梁跨度之间的两个桥蹬,在两桥蹬上端相对称处,离桥梁底平面接触的位置处留出几个0.8米高和0.8米宽能按装滑轮底坐的位置,(因引桥的桥蹬平面一般都有1/2的桥蹬面积没有接触桥梁底平面),所以就利用桥蹬上端没有接触桥梁平面的空位用来安装滑轮底坐,每一个滑轮底坐由2个
0.6米直径的滚动滑轮和一个滑轮底坐架组成,如:桥蹬上端没有安装滑轮底坐的位置,应采用桥蹬上端横梁面处的空位将起吊滚动滑轮用钢丝绳配合受力滑轮将模架体起吊至浇灌钢筋混凝土桥梁的位置,该发明的技术主要分别为两类,一是起吊技术,二是托吊技术,起吊技术主要是将承重模架体起吊至浇灌桥梁钢筋混凝土的位置,起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卷扬机两台同步受力将模架起吊至浇灌位置,另一种是采用吊车,采用吊车就要考虑桥面与地平面的落差高度,如吊车的提升高度能满足需要,那么就采用2台吊车同步起吊,托吊技术主要是将已起吊至浇灌桥梁混凝土的模架用钢丝绳从模架体底部受力,采用几十根钢丝绳同时均匀的受力承担起模架体及钢筋混凝土的总重量。
滑轮底坐架体的大小强度应根据桥蹬的厚度和起吊桥梁模架的重量而定,一般形状为高0.7米,宽0.8米,长度在1.8米,具体设置根据桥蹬的厚度而定,如图1所示,每一套起吊装置由4个滑轮底坐,16个滚动滑轮,3个承重浇灌钢筋混凝土桥梁的模架体,如桥梁底端是平板形状的,可以把承重模架和模板结构成一个整体,便于安装和拆解,3个承重模架体分别为I个A型承重模架,如图2所示,A型承重模架长度两端设置有与B型模架配合的挂钩配件,2个B型承重模架,如图3所示,B型承重模架在连接A型承重模架下端处设置有钩挂配件,另外还设置有配合起吊模架体时使用的滚动滑轮4个,如图3所示,起吊装置的设计结构,当起吊钢丝绳将A型承重模架和2个B型承重模架的底部下端受力,钢丝绳搂起两个B型承重模架体受力向上起吊,A型承重模架是依长度的顺式形态,卡在两个B型承重模架的中间,A型承重模架底部下端与B型承重模架设置的配合钩挂处,就自动相互配合钩挂牢固,同时,A型承重模架和两个B型承重模架的上端位置及两种型号模架体的接触处在起吊钢丝绳向上提升时,而两种型号的模架体的自重又会向下沉坠,所以形成A型承重模架卡在2个B型承重模架中间,由此A型模架和2个B型模架顺式形成一套整体模架,如图4所示,此状态形成2个B型承重模架把A型承重钩挂起并卡在2个B型承重模架中间,当要浇灌钢筋混凝土桥梁时,因混凝土桥梁的上千吨重量,所以在设计托吊模架时,就要把整个模架体沉重后的抗压强度变形因素考虑在内,A型承重模架体的上端平面中间段应适当设计高于A型模架体两端平面,模架的强度应根据托吊混凝土桥梁的重量而定,配件有连接扣、螺丝杆、螺丝帽、钢丝绳,紧固钢丝绳的紧固件,钢丝绳的长短及粗细和根数应根据施工托吊浇灌钢筋混凝土的总重量决定。为了便于理解,现举例描述,假设该施工的桥面宽是28米,桥蹬不包括在内,两桥蹬之间的跨度距离是35米,施工要求整体采用现浇混凝土桥梁一次性浇灌,桥梁下端底平面形状是平面没有凹形状体,桥平面与地平面落差距离为80米,根据施工需要我们将采用7套托吊承重模架体配合组构成两桥蹬距离间的整个模架体形状,前面已介绍I套承重模架体是I个A型和2个B型模架结构而成,A型模架现设定为20米长,4米宽,3.5米高的形状,如图2所示,B型模架现设定7.4米长,4米宽,连接A型模架处的模架高设定为3.5米,另外一端设定为1.5米高,如图3所示,然后将B型模架顺桥体形状摆在两桥蹬的旁边,再将A型模架顺桥长度形状卡在两个B型长度模架的中间,如图4所示,模架摆好后,在两桥蹬距离之间长度就组合成了一个34.8米,4米宽的浇灌混凝土桥梁的模架体,如图5所示,在摆放模架的同时,将用于托吊模架和桥梁钢筋混凝土重量的钢丝绳,按A型和B型模架体锁定的位置顺式桥梁长度的方向,用活动铁件将钢丝绳卡在规定的各个受力点,目的就用多根钢丝绳,从2个B型模架锁定的位置把A型模架夹在中间,当托吊钢丝绳受力时,A型和B型模架就形成一套34.8米长,4米宽的模架体,在施工中,起吊和托吊分别为两种操作程序,起吊的过程,利用两个桥蹬的高度和桥蹬平于地平面的钢筋混凝土,采用该托吊施工方法,在浇灌桥蹬混凝土时,平于地平面处,应在桥蹬厚度的两侧各增加0.4米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加的0.4米钢筋混凝土厚度部分主要用于托吊连接钢丝绳的铁质挂钩配件,如图6所示,每一根托吊钢丝绳的连接扣处都设置有调整螺丝杆和螺丝帽,当每一套模架体在施工中需要调整结构时,都能满足调整要求,起吊钢丝绳的功能主要是拆解和安装模架体时使用,起吊模架的顺序是将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I号桥蹬,(为了便于理解我们把桥蹬简称为I号桥蹬和2号桥蹬),平于地平面的混凝土预埋受力铁件上固定,再将钢丝绳随I号桥蹬牵引至桥蹬顶端,(在桥蹬顶端钢丝绳接触处应设置一个铁质半圆形架体,使托吊钢丝绳受力于半圆形的架体时,钢丝绳与铁质半圆形架体没有直角),形成圆周形,钢丝绳穿过I号桥蹬受力于该桥蹬滑轮底坐上的两个滚动滑轮,钢丝绳穿过滑轮后随桥蹬向下再穿入第一个B型模架上的两个滚动滑轮,钢丝绳经过A型模架底部再穿入第二个B型模架的两个滚动滑轮槽口中再经过2号桥蹬上端滑轮底坐,如图8所示,受力于滑轮底坐上的滚动滑轮,再经过2号桥蹬平于地平面的受力滚动滑轮,最后连接卷扬机,由卷扬机把34.8米长4米宽的承重模架体起吊至锁定的位置,一套起吊模架装置要使用2台卷扬机,卷扬机要同步同时受力将承重模架起吊至平于桥蹬平面。(建议,如:吊车的提升高度能将承重模架起吊至平于桥蹬平面,可采用2台吊车同时同步将承重模架起吊的施工方法。托吊施工方法,当起吊的模架到达规定位置时,托吊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I号桥蹬地平面处混凝土预埋受力铁件扣上固定,然后每根钢丝绳按顺序和排列对称受力于两个B型模架下端底部,如图7所示,在托吊钢丝绳接触B型承重模架处,因托吊受力处基本上没有旋转滚动过程,建议B型模架接触托吊钢丝绳处应设置铁质半圆形结构,施工中两个桥蹬托吊受力钢丝绳处没有采用滚动滑轮,只采用一个铁架,铁架接触桥蹬处只需将铁件卡牢固定在桥蹬上即可,如图9所示,但在接触钢丝绳处必须设置半圆形状结构,目的就是当钢丝绳绕过铁架时能有一定的圆周度。如图9所示,在2号桥蹬平于地面托吊钢丝绳连接扣处设置有微调装置,当受力托吊的桥梁模架体未达到要求,或每一根钢丝绳受力不平均,或由于钢丝绳的抗拉强度预计不准(因钢丝绳在承受重量后,钢丝绳承重的整个负荷都要向下沉坠,所以结构模架要将整个模架体向上提高一定的尺寸,当钢丝绳在抗拉强度范围向下沉坠时,整个模架体才能平于桥蹬满足浇灌钢筋混凝土的规定位置),由此在设置托吊模架位置时,就应将钢丝绳受力后沉坠重力的抗拉强度和下坠量因素考虑在内。由于每一套托吊模架只有4米宽度,所以要采用相同方法把7套4米宽的模架组合在一起才能结构成一个35米长,28米宽的整体模架,当起吊好一套35米长模架时,就把起吊钢丝绳和卷扬机再去起吊另外的模架,起吊钢丝绳只需要配合两台卷扬机的钢丝绳即可。拆解时,可在混凝土桥梁上在浇灌混凝土时就留出拆解模架的孔洞直径在0.1米,方法可采用卷扬机或吊车,钢丝绳穿过桥梁留出的孔洞将钢丝绳受力于模架体,然后将托吊模架的钢丝绳及坚固件松开,拆解时,模架应一套一套的进行拆解。


:图1、表示滑轮底坐图2、表示A型承重模架图3、表示B型承重模架图4、表示A型承重模架和2个B型承重模架相配合时,模架体摆放在I号桥蹬和2号桥蹬的跨度之间的地平面形状。图5、表示A型承重模架和2个B型承重模架配合钩挂时的形状。图6、表示平于地平面桥蹬厚度两侧增加的0.4米钢筋混凝土及预埋铁件连接托吊钢丝绳的连接扣。图7、表示托吊钢丝绳受力绕过B型承重模架钢丝绳排列顺序形状。图8、表示A型模架体和B型模架体在钩挂配合状态过程中,起吊至浇灌钢筋混凝土桥梁的位置形状。图9、表示托吊钢丝绳受力绕过桥蹬上的半圆形铁架形状图中(I)表示滚动滑轮,⑵表示滑轮底坐,(3)表示A型承重模架与B型承重模架相挂钩受力点,(4)表示B型承重模架相钩挂受力点,(5)表示安装在B型承重模架体上的滚动滑轮,(7)表示桥蹬,(8)表示预埋在混凝土中露出表面的钢丝绳连接扣,(9)表示托吊钢丝绳的排列顺序形状,(10)表示安装在桥蹬上半圆形状的铁架,(11)表示被起吊到浇灌钢筋混凝土桥梁位置的B型承重模架体,(12)表示被起吊到浇灌钢筋混凝土桥梁位置A型承重模架体,(13)表示被起吊和托吊的钢丝绳,(14)表示平于地平面预埋连接扣和铁件的混凝土,(15)表示起吊和托吊钢丝绳的连接扣徽调装置,(16)表示托吊连接扣和起吊时使用的滚动滑轮及紧固装置,(17)表示卷扬机,(18)表示托吊钢丝绳,(19)表示安装在桥蹬上托吊钢丝绳的半圆形铁件。
具体实施例方式当该施工要使用此项装置时,首先将两套起吊钢丝绳(13)的端头连接在I号桥蹬
(7)的连接扣(8)上固牢,再将钢丝绳(13)穿入I号桥蹬(7)上的滑轮底坐(2),钢丝绳
(13)受力于滑轮(I)的滑轮糟口,钢丝绳(13)再穿入预先摆放在两桥蹬跨度间的A型(12)和B型(11)模架体底部的滑轮(I)糟口中,钢丝绳(13)再牵引进2号桥蹬顶端的滑轮底坐⑵的滑轮糟口中,钢丝绳(13)再受力于滑轮(2)糟口中,钢丝绳(13)穿入连接扣处的滚动滑轮(16),再由2台卷扬机(17)同时同步将模架体吊至规定的位置,然后将预先在摆放模架时就卡在B型模架(11)锁定位置的托吊钢丝绳(18)牵引至各个连接扣(15)处,托吊顺序,首先将托吊钢丝绳(18)的一端头连接在连接扣(15)处坚固,托吊钢丝绳(18)绕过I号桥蹬(7)受力于半圆形铁架(19)再牵引B型模架(11)各个受力处,最后托吊钢丝绳(18)绕过连接扣(16)处,受力于连接扣处的紧固装置,采用连接扣处的紧固装置及螺丝杆、螺丝帽调整每套独立模架间的平整度,当每一套模架起吊就位,托吊钢丝绳(18)受力后,应把起吊模架的钢丝绳(13)松开拆解,再去起吊另外的一套模架,如:采用吊车进行起吊模架体就位,可采用两台吊车同时同步将模架体一套一套的起吊就位后,然后再进行托吊模架体。
权利要求
1.一种现浇混凝土桥梁钢丝绳受力托吊模架代替地面支撑模架,模架、模板,其特征是:此项发明主要目的是将地平面受力支撑模架现浇桥梁混凝土的重量,改替为以桥梁跨度相距的两个桥蹬为受力基点,每一套起吊装置由4个滑轮底坐,当起吊钢丝绳将A型承重模架和2个B型承重模架的底部下端受力,钢丝绳搂起两个B型承重模架体受力向上起吊,将用于托吊模架和桥梁钢筋混凝土重量的钢丝绳按A型和B型模架体锁定的位置顺式桥梁长度的方向,利用两个桥蹬的高度和桥蹬平于地平面的钢筋混凝土,起吊模架的程序是将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I号桥蹬平于地平面的混凝土预埋受力铁件扣上固定,再将钢丝绳随I号桥蹬牵引至桥蹬的顶端,穿过I号桥蹬受力于该桥蹬滑轮底坐上的两个滚动滑轮,钢丝绳穿过滑轮后随桥蹬向下再穿入第一个B型模架上的两个滚动滑轮,钢丝绳经过A型模架底部再穿入第二个B型模架的两个滚动滑轮糟口中,再经过2号桥蹬上端滑轮底坐,受力于滑轮底坐上的滚动滑轮,再经过2号桥蹬平于地平面的受力滚动滑轮,最后连接卷扬机,由卷扬机把34.8米长的承重模架体起吊至锁定的位置,一套起吊模架装置要使用2台卷扬机,卷扬机要同步受力将承重模架起吊至平于桥蹬平面,托吊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I号桥蹬地平面处混凝土预埋受力铁件扣上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桥梁钢丝绳受力托吊模架代替地面支撑模架,其特征是:改替为以桥梁跨度相距的两个桥蹬为受力基点,用钢丝绳将两桥蹬距离之间浇灌钢筋混凝土的模架和模板托吊在浇灌混凝土桥梁的位置,所以就利用桥蹬上端没有接触桥梁底平面的空位用来安装滑轮底坐,桥蹬上端没有安装滑轮底坐的位置应采用桥蹬横梁面处的空位将起吊滚动滑轮用钢丝绳配合托起受力滑轮将模架起吊至浇灌桥梁混凝土的位置,每一个滑轮底坐由2个0.6米直径的滚动滑轮和I个滑轮底坐架组成,高0.7米,宽0.8/米,长度在1.8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桥梁钢丝绳受力托吊模架代替地面支撑模架,其特征是:每一套起吊装置由 4个滑轮底坐,16个滚动滑轮,3个承重浇灌钢筋混凝土的模架体,3个承重模架体分别为I个A型承重模架,A型承重模架长度两端设置有与B型承重模架配合的挂钩配件,B型承重模架在连接A型承重模架下端处设置有钩挂配件,另外还设置有配合起吊模架体时使用的滚动滑轮4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桥梁钢丝绳受力托吊模架代替地面支撑模架,其特征是,当起吊钢丝绳将A型承重模架和2个B型承重模架的底部下端受力,钢丝绳搂起两个B型承重模架体受力向上起吊A型承重模架是依长度顺式形态卡在两个B型承重模架的中间,A型承重模架底部下端与B型承重模架设置的配合钩挂处就自动相互配合钩挂牢固,在起吊钢丝绳向上提升时,由此A型模架和2个B型承重模架形成一套模架整体,此状态形成2个B型模架把A型承重模架钩挂起并且卡在2个B型承重模架中间A型承重模架体的上端平面中间段应适当设计高于A型模架体两端平面,配件有连接扣,螺丝杆、螺丝帽、钢丝绳,紧固钢丝绳的紧固件。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桥梁钢丝绳受力托吊模架代替地面支撑模架,其特征是:将用于托吊模架和桥梁钢筋混凝土重量的钢丝绳按A型和B型模架体锁定的位置顺式桥梁长度的方向,用活动铁件卡将钢丝绳卡在锁定的各个受力点,目的就用多根钢丝绳从2个B型模架锁定的位置把A型模架夹在中间,当托吊钢丝绳受力时,A型和B型模架就形成一套34.8米长,4米宽的模架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桥梁钢丝绳受力托吊模架代替地面支撑模架,其特征是:利用两个桥蹬的高度和桥蹬平于地面的钢筋混凝土,采用该托吊施工方法,在浇灌桥蹬混凝土时,桥蹬平于地平面处,应在桥蹬厚度的两侧各增加0.4米宽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增加的0.4米钢筋混凝土厚度部分主要用于托吊连接钢丝绳的铁质挂钩配件,每一根托吊钢丝绳的连接扣处都设置有调整螺丝杆和螺丝帽,采用多根钢丝绳将A型模架和B型模架的底面下端搂起形成一套35米长,4米宽的大型模架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现浇混凝土桥梁钢丝绳受力托吊模架代替地面支撑模架,其特征是:托吊钢丝绳的一端固定在I号桥蹬地平面处混凝土预埋受力铁件扣上固定,然后每根钢丝绳按顺序和排列对称受力于两个模架下端底部,在2号桥蹬平于地面托吊钢丝绳连接扣处 设置有微调装置,在钢丝绳受力托起B型承重模架的每一个点处,是设置的圆管体形状,便于与钢丝绳配合起吊有两种方法,一种是采用卷扬机两台同步受力将模架起吊至浇灌位置,另一种是采用吊车,吊车的提升高度能满足需要,那么就采用2台吊车同步起吊O
全文摘要
一种现浇混凝土桥梁钢丝绳受力托吊模架代替地面支撑模架,利用两桥蹬平于地面处原厚度的基础上再增加0.4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将钢筋铁件预埋此结构处后再露出表面0.2米高作连接扣件,用卷扬机或吊车用钢丝绳将模架体起吊至浇灌混凝土桥梁的位置,用几十根排列均匀的钢丝绳从模架底面按锁定的位置将模架托吊在两桥蹬跨度之间形成两桥蹬跨度间的模架体,托吊模架时,钢丝绳连接1号桥蹬预埋铁件连接扣,穿过1号桥蹬顶端的半圆形铁架,再搂起模架体受力于2号桥蹬半圆形铁架再连接2号桥蹬的连接扣,由连接扣的螺丝帽调整好模架体的高矮位置,一套独立模架为1个A型和2个B型模架组成,桥梁混凝土的宽度是由几套独立模架组合而成,A型模架长度为两桥蹬跨度的60%,两个B型模架为两桥蹬跨度的40%,宽为4米。
文档编号E01D21/00GK103103922SQ20111035859
公开日2013年5月1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9日 优先权日2011年11月9日
发明者陈永生 申请人:陈永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