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凹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6491阅读:4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凸凹立交桥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凸凹立交桥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凹曲折面、凸曲折面、原路平面相结合构成的立交桥,占地面积不大,能在原有路面的基础上就可以建成,能达到多方向行驶的车辆互不相交的目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公知的立交桥构造需要很大的占地面积,这在城市中心有很多高楼的地方不现实,不能有效解决城区交通拥堵。发明内容[0003]为了解决城市交通日益拥堵的问题,提高一个城市的竞争力和生活幸福指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立交桥,该立交桥能充分发挥城区多种形式的十字路、Y字路(T字路是Y 字路的一种特殊形式)的交通结构的优势,让道路利用率得到提高。[0004]技术方案[000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方案是[0006]1.在十字交叉路和Y字路来说,通过凹曲折面与凸曲折面相结合、凹曲折面与原路面的结合、凸曲折面与原路面的结合、凹曲折面与凸曲折面及原路面的结合四种方式中一种来解决因行驶方向不同出现的直行与直行之间、直行与左转向之间、左转向与左转向之间交叉矛盾。[0007]①对于路A和路B组成的十字路,路A的宽度可以分出8车道以上,而路B的宽度只能分出2或4车道,这种情况可以把四个左转向所用的凹(凸)曲折面桥建在路A中。 或者路A与路B都足够宽,但是路B不适合建凹(凸)曲折面桥的,也可以把四个左转向所用的凹(凸)曲折面桥建在路A中。根据实际情况,路A或路B上可以建0至4个左转向所用的凹(凸)曲折面桥,可以缺建某左转向的凹(凸)曲折面桥,而通过别的十字路或T 字路实现左转。[0008]②对于地势不利于消除积水的情况,可以使用深度不大的浅凹曲折面与凸曲折面及原路面相结合,甚至可以只用凸曲折面与原路面相结合就可以实现;而对地势高不利于建较高凸曲折面的,可以使用高度不大的凸曲折面与凹曲折面及原路平面相结合,甚至可以只用凹曲折面与原路面相结合就可以实现。[0009]2:对于Y字形路来说,只要解决其中的三条左转向就可以了,这三条左转向中一条通过凹曲折面桥,另一条通过凸曲折面桥,最后一条就在原路面上实现。[0010]3 对于不规范的十字路或Y字路,都可以通过相应的连接,等效为规范的十字路或Y字路处理。[0011]有益效果[00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建适合地势的凸凹立交桥,从而全面的解决交通堵塞的问题。3

[0013]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十字路形的一般情况说明。[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Y字路形的一般情况说明。[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成十字路的两条路的宽度不一样,或者某路不适合建曲折面桥的情况说明。[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以方便左转向车流量较大的十字路的情况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在图1中,设路A和路B相交成十字路,路A和路B都分别划分成八个车道,设W 到G为路A来向的直行,则χ到f为路A去向的直行。设k到R为路B去向的直行,则ζ到 1为路B来向的直行。路A或路B的来去向分别有四车道,其中,一车道为去向中的右转向所用,一车道为去向中的左转向所用,一车道为去向中的直行所用,最后一车道为路B来向中的左转向所用,其余同理可推。][0019](1)在实行右转向LMN路段中,从L到M到N在原路面实现。[0020](2)在实行左转向OPQRSwvut路段中,从0到P到Q逐渐向下斜行,从Q到R到S 到W水平行驶,从W到V逐渐向上斜行,从V到U水平行驶,从U到t逐渐向上斜行至路平面(也可以从W到V到U到t逐渐向上斜行至路平面)。[0021 ] (3)在实行直行WXTvYG路段中,从W到X逐渐向上斜行,从X到T到ν到Y水平行驶(XTvY路段也可以是凸弧路段),从Y到G逐渐向下斜行至路平面。[0022](4)在实行右转向Zab路段中,从Z到a到b在原路面上行驶实现。[0023](5)在实行左转向cdefgKJIH路段中,从c到d到e逐渐向上斜行,从e到f到g 到K水平行驶,从K到J逐渐向下斜行,从J到I水平行驶,从I到H逐渐向下斜行至原路平面(也可以从K到J到I到H逐渐向下斜行至路平面)。[0024](6)在实行直行kmhJXR路段中,从k到m逐渐向下斜行,从m到h到J到X水平行驶(mhJX路段也可以是凹弧路段),从X到R逐渐向上斜行到原路面。[0025](7)在实行右转向nop路段中,从11到0到ρ在原路面上实现。[0026](8)在实行左转向qrsItVUTS路段中,从q到r到s逐渐向下斜行,从s到1到t 到V水平行驶,从V到U逐渐向上斜行,从U到T水平行驶,从T到S逐渐向上斜行到原路面(也可以从V到U到T到S逐渐向上斜行到原路面)。[0027](9)在实行直行xyutof路段中,从χ到y逐渐向上斜行,从y到u到U到m水平行驶(yuto路段也可以是凸弧路段),从m到f逐渐向下斜行至原路平面。[0028](10)在实行右转向ABC路段中,从A到B到C在原路面上实现。[0029](根据实际需要,以曲折面桥原理,四条左转向所用的曲折面桥可以建成1至4条是凹曲折面桥或者凸曲折面桥)[0030]在图2中,(1)在实行左转向JOF路段中,从J到0逐渐向上斜行,从0到F逐渐向下斜行到原路面。[0031](2)在实行左转向GOB路段中,从G到0逐渐向下斜行,从0到B逐渐向上斜行到原路面。)在实行左转向COK咱段中,从C到0到K在路平面上行驶。[0033](4)在实行右转向DE、HL、IA路段中,在原路平面上行驶。[0034]在图3中,组成十字路的一条比较窄,另一条比较宽,4条左转向车道都在宽的一条上实现。[0035](1)在实行左转向Drjstop路段中,从D逐渐向上斜行到R,从R到j到s到t水平行驶,从t逐渐向下斜行到ο到原路面。[0036](2)在实行左转向XWNMSky路段中,从X水平行驶到W,从W逐渐向下斜行到N,从 N水平行驶到M,从M逐渐向上斜行到S,从S水平行驶到k,从k逐渐向下行驶到y到原路[0037]其余两条的实现同理可推。[0038]在图4中,(1)在实行直行AHorqlZg路段中,从A逐渐向上斜行到H,从H水平行驶到O,从ο逐渐向上斜行到r,从r水平行驶到q,从q逐渐向下斜行到1,从1水平行驶到 Z,从Z逐渐向上斜行到g到原路面。同理,直行jcTQRWKD的实现过程与此相同。[0039](2)在实行直行SkYefdSM路段中,从s逐渐向下斜行到k,从k水平行驶到Y,从 Y逐渐向下斜行到e,从e水平行驶到f,从f逐渐向上斜行到d,从d水平行驶到S,从S逐渐向下斜行到M到原路面。同理,直行PXLFEGpv的实现过程与此相同。[0040](3)在实行左转向BInu路段中,从B逐渐向上斜行到I,从I水平行驶到n,从η 逐渐向下斜行到u到原路面。同理,左转向ibUN的实现过程与此相同。[0041](4)在实行左转向tmah路段中,从t逐渐向下斜行到m,从m水平行驶到a,从a 逐渐向上斜行到h到原路面。同理,左转向OVJC的实现过程与此相同。[0042](注,①所有右转向都在原路面实现,由于字母使用数量的有限,未在图中标出。[0043]②以上路段111、!10、6 、(15、(;1\汕可以在同一凸面上,而路段11^、12、1^、乂1^、職、 VJ可以在同一凹面上。[0044]③根据实际需要,路段LFEG、orqt、Yefd, TQRW可以建成凹曲折面桥或者是凸曲折面桥中和任意一种,或者全为原路面,而在JKLklmnopdcAaZYXWVUTSGHI范围内同向行驶中实现相应的变道也很容易的。[0045]④附图中的字母代表一个从垂直于路面的视角看上去的一个位置点)。
权利要求1.一种立交桥,主要以十字结构或Y字结构为建立基础,其特征是具有一定程度进入地平面以下的凹曲折面、具有一定程度相对地平面隆起的凸曲折面、原路面此三种路面的纟口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是任意两行驶方向构成的任意一次相交矛盾的解决都采用凹曲折面与凸曲折面、凹曲折面与原路面、凸曲折面与原路面三种方式中的一种来解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交桥,其特征是所有右转向都在原路面实现。
专利摘要凸凹立交桥是一种立交桥,它使用了凹曲折面、凸曲折面、原路面相给合的方法,解决了任意直行与直行之间,直行与左转向之间,左转向与左转向之间的相交矛盾,主要以十字结构或Y字结构为建立基础,充分发挥了城市各种十字路或Y字路相连在一起的优势,灵活的构建特点为各种特殊情况解决了问题。为更加全面适应和加速城市的发展需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文档编号E01C1/04GK202247568SQ20112024564
公开日2012年5月30日 申请日期2011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7月13日
发明者廖敢云 申请人:廖敢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