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料仓及沥青厂拌热再生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9712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料仓及沥青厂拌热再生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浙青再生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ー种料仓。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ー种包括上述料仓的浙青厂拌热再生设备。
背景技术
浙青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黒褐色复杂混合物,呈液态、半固态或固态,是ー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常用于涂料、塑料、橡胶等エ业以及铺筑路面等。浙青厂拌热再生设备是利用再生技术将失效浙青路面刨削下来的旧浙青混合料,经筛分、加热、存储、计量后按不同配比加入各型号浙青搅拌站之搅拌器中,与搅拌器的原 生料均匀混合,生产出优良的浙青混合料。浙青厂拌热再生设备主要包括提升机、干燥滚筒、热料仓、计量斗等部件,再生混合料从干燥滚筒出来后要进入热料仓,然后经由计量斗进行计量,再生混合料在热料仓和计量仓内温度很容易下降,使得再生混合料的粘度増加乃至结块,影响再生混合料的品质。目前ー种典型的对料仓加热的方式是采用导热油加热,在料仓外侧设置可供油液循环流动的导热油装置,对油液进行加热,油液在料仓外侧循环流动与料仓产生热交換,导热油装置能够使料仓保持高温,能够保证浙青再生混合料的品质。但是,导热油装置结构复杂,油液很容易泄漏,维护起来很不方便,维护时需要停止使用料仓,为浙青再生混合料的生产过程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如何使浙青厂拌热再生设备的料仓既能保持高温又结构简单便于维护,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继续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料仓,该料仓既能保持高温又结构简单便于维护。本实用新型的另ー目的是提供ー种包括上述料仓的浙青厂拌热再生设备。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料仓,包括仓体,所述仓体外部设置加热保温装置,所述加热保温装置包括电加热装置和保温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均匀设于所述仓体的外表面,所述保温装置覆盖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外側。优选地,所述电加热装置为均匀环绕所述仓体外表面的电加热元件。优选地,所述电加热元件为电加热丝或电加热带。 优选地,所述保温装置为覆盖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外侧的保温层。优选地,所述保温层包括覆盖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外侧的保温岩棉。优选地,所述保温层还包括覆盖在所述保温岩棉外侧的保温钢板。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浙青厂拌热再生设备,包括料仓,所述料仓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料仓。优选地,所述浙青厂拌热再生设备的热料仓或计量仓为所述料仓。[001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料仓,包括仓体,所述仓体外部设置加热保温装置,所述加热保温装置包括电加热装置和保温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均匀设于所述仓体的外表面,所述保温装置覆盖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外侧。仓体外表面设置的加热保温装置,既可以为仓体加热,也可以在仓体加热之后保持仓体的高温。电加热装置通电即可为仓体加热,与现有技术相比,电加热装置不但加热速度快,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而且便于维护,安全可靠。仓体的电加热装置加热后,仓体的保温装置有助于仓体保持高温,能够避免仓体的温度下降过快。加热保温装置在电加热装置和保温装置的配合下能够使仓体保持高温,此加热保温装置的结构比较简单,且便于维护。料仓在加热保温装置的作用下能够保持高温,同时料仓的结构简单也便于维护。ー种具体的方式中,所述电加热装置为均匀环绕所述仓体外表面的电加热元件。电加热装置的电加热元件均匀环绕在仓体外表面,占用空间小,加热速度快。加热 时,仓体整体受热均匀,能够保证仓体内的物料也受热均匀。进ー步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温装置为覆盖在所述电加热装置外侧的保温层。保温装置的保温层覆盖在电加热装置外側,电加热装置为仓体加热后,保温层有助于仓体保持高温。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浙青厂拌热再生设备,包括上述料仓,该浙青厂拌热再生设备的料仓既能保持高温又结构简单便于维护。

图I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料仓ー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提供的料仓的侧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是提供一种料仓,该料仓既能保持高温又结构简单便于维护。本实用新型的另ー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料仓的浙青厂拌热再生设备。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实用新型作进ー步的详细说明。请參考图I和图2,图I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料仓ー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所提供的料仓的侧视剖视图。在ー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料仓,包括仓体1,所述仓体I外部设置加热保温装置2,所述加热保温装置2包括电加热装置21和保温装置22,所述电加热装置21均匀设于所述仓体I的外表面,所述保温装置22覆盖在所述电加热装置21外侦れ仓体I外表面设置的加热保温装置2,既可以为仓体I加热,也可以在仓体I加热之后保持仓体I的高温。加热保温装置2的电加热装置21通电即可为仓体I加热,与现有技术相比,电加热装置21不但加热速度快,结构简単,占用空间小,而且便于维护,安全可靠。仓体I的电加热装置21加热后,仓体I的保温装置22有助于仓体I保持高温,减少仓体I的热损失,能够避免仓体I的温度下降过快。加热保温装置2在电加热装置21和保温装置22的配合下能够使仓体I保持高温,此加热保温装置2的结构比较简单,且便于维护。料仓在加热保温装置2的作用下能够保持高温,同时料仓的结构简单便于维护。进ー步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加热装置21为均匀环绕所述仓体I外表面的电加热元件211。电加热装置21的电加热元件211均匀环绕在仓体I外表面,加大了仓体I的加热面积,并且电加热装置21占用的空间较小,加热速度快。电加热元件211加热时,仓体I整体受热均匀,能够保证仓体I内的物料也受热均匀,物料能够获得很好的加热效果。 更进ー步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加热元件211为电加热丝或电加热带。电加热元件211均匀环绕在仓体I外表面,电加热元件211可以为电加热丝或电加热带,当然,电加热元件211不仅局限于上述情况,能够环绕在仓体I外侧为仓体I加热的其他电气元件也可以应用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加热装置21。另ー种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温装置22为覆盖在所述电加热装置21外侧的
保温层。保温装置22的保温层覆盖在电加热装置21外側,电加热装置21为仓体I加热后,保温板有助于仓体I保持高温。进ー步具体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温层包括覆盖在所述电加热装置21外侧的保温岩棉221。保温岩棉221是由岩棉制成的一种用于保温的板状结构,岩棉是ー种矿物棉,以天然岩石及矿物等为原料制成的蓬松状短细纤维,广泛的应用于绝热,隔音和其它产品的生产中。保温岩棉221可以对于仓体I保持高温起到很大的作用,可以在仓体I的外表面设置保温岩棉221。当然,保温层不仅仅局限于保温岩棉221,其他能够为仓体I保持高温的保温材料也可以用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温装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保温层还包括覆盖在所述保温岩棉221外侧的保温钢板222。保温岩棉221外侧覆盖保温钢板222,此结构的保温层能够进ー步减少仓体I的热损失,从而有助于仓体I保持高温。显然,保温板的结构不仅限于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情况,其他能够有助于仓体I保持高温的结构或方式也可以应用在本实用新型中。除了上述料仓,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料仓的浙青厂拌热再生设备,该浙青厂拌热再生设备其他各部分的结构请參考现有技术,本文不再赘述。具体的,所述浙青厂拌热再生设备的热料仓或计量仓为所述料仓。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浙青厂拌热再生设备及其料仓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 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料仓,包括仓体(I),其特征在于,所述仓体(I)外部设置加热保温装置(2),所述加热保温装置⑵包括电加热装置(21)和保温装置(22),所述电加热装置(21)均匀设于所述仓体⑴的外表面,所述保温装置(22)覆盖在所述电加热装置(21)外侧。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装置(21)为均匀环绕所述仓体(I)外表面的电加热元件(211)。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加热元件(211)为电加热丝或电加热带。
4.如权利要求I至3任一项所述的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装置(22)为覆盖在所述电加热装置(21)外侧的保温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包括覆盖在所述电加热装置(21)外侧的保温岩棉(221)。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还包括覆盖在所述保温岩棉(221)外侧的保温钢板(222)。
7.一种浙青厂拌热再生设备,包括料仓,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为权利要求I至6任一项所述的料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浙青厂拌热再生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浙青厂拌热再生设备的热料仓或计量仓为所述料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料仓,包括仓体,所述仓体外部设置加热保温装置,加热保温装置包括电加热装置和保温装置,电加热装置均匀设于仓体的外表面,保温装置覆盖在电加热装置外侧。仓体外表面设置的加热保温装置,既可以为仓体加热,也可以在仓体加热之后保持仓体的高温。加热保温装置的电加热装置通电即可为仓体加热,与现有技术相比,电加热装置不但加热速度快,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而且便于维护,安全可靠。仓体的电加热装置加热后,加热保温装置的保温装置有助于仓体保持高温,能够避免仓体的温度下降过快。料仓在加热保温装置的作用下能够保持高温,同时料仓的结构简单便于维护。
文档编号E01C19/10GK202543770SQ20122016050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6日
发明者何建, 李友腾, 李家春, 杜文涛, 杨文浩, 王庆先, 王朝飞 申请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科技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