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防眩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405阅读:37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道路防眩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眩板,特别是指一种安装于道路的道路防眩板。
背景技术
参阅图1所示,显示普通的道路防眩板10,其主要是由一座部11及一竖立设置于该座部11的立部12所组成,该道路防眩板10的座部11藉由螺丝固设于道路中央分隔岛或装设于道路两侧护栏上,该道路防眩板10藉由该立部12降低对向来车前灯所产生眩光的影响,以达到提升行车安全的目的,然而,该普通道路防眩板10于实际使用情形仍具有下述需立即改善的缺陷。其一、由于该道路防眩板10的立部12的两侧面121、122均设呈平整面而直接受力,该受力的来源最主要是由车辆经过时所产生的风压、或强风、台风所造成,因此,该道路防眩板10长期遭受风力的迎面冲击震动下,容易造成螺丝松脱或立部扭曲变形等受损现象,凸显出使用寿命短的缺陷,又,进行更换该道路防眩板10的作业,主要是由政府机关来进行,不仅浪费资金亦会造成更换该道路防眩板10时所带来交通絮乱的问题。其二、由于该道路防眩板10是固设在道路中央分隔岛或道路两侧护栏而曝露在室外,因此,当该道路防眩板10长期处于高温、潮湿及酸雨等环境时,不仅会造成会该道路防眩板10的受损,更会造成该道路防眩板10的退色,而降低该道路防眩板10的防眩效果,又,每个道路防眩板10在同一路段上因设置的位置不同,所造成的受损及退色程度亦不同,进而凸显出不美观又不实用的缺陷。其三、该道路防眩板10在设置时,必须考虑到其结构强度,以避免遭受车辆撞击时,对驾驶及乘客造成二次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道路防眩板,其主要增加使用寿命、节省财政开支、及避免造成交通的絮乱。本实用新型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道路防眩板,其主要提升公共景观的美观性。本实用新型另一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道路防眩板,其主要降低被冲撞后对驾驶及乘客的伤害。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道路防眩板,包含:一座部单元;一立部单元,一体成形地垂直设置于该座部单元,并包括一具有一第一弧口的第一弧形立部、及一接设该第一弧形立部且具有一第二弧口的第二弧形立部,该第二弧口与第一弧口的朝向呈相反方向。较佳地,令该立部单元的第一、二弧形立部相接处为一假想中心线,该假想中心线是垂直于该座部单元。 较佳地,所述立部单元更包含多个风口,各该风口同时设于该第一、二弧形立部且位于该假想中心线上。较佳地,所述立部单元的风口数量为五个。较佳地,所述立部单元的该第一、二弧形立部皆由一铝层及一包覆该铝层的珐琅层所组成。较佳地,所述座部单元包含二锁孔,该二锁孔分别位于该立部单元的两侧。本实用新型道路防眩板,藉由立部单元的特殊曲线型态设计,当车辆经过时所产生的风压、或强风、台风所造成的风力冲击至该立部单元时,该立部单元得以有效地进行导流,降低该道路防眩板的受力,至少可以达到增加该道路防眩板使用寿命的目的,进而节省财政开支、及避免更换道路防眩板时所造成交通絮乱的问题。

图1是普通道路防眩板的立体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视图。图5是图3线段5-5的剖面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状态的立体图,显示立部单元未设置风口的状态。附图标记说明10是道路防眩板11是座部12是立部121、122 是侧面20是座部单元21是锁孔30是立部单元31是第一弧形立部311 是第一弧口32是第二弧形立部321 是第二弧口33是假想中心线34 是风 口35是铝层36是珐琅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2、3、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道路防眩板,其主要是由一座部单元20与一立部单元30所一体成形而成,其中:所述座部单元20,具有二锁孔21,以锁固在道路中央分隔岛或装设于道路两侧护栏。[0040]所述立部单元30,一体成形地垂直设置于该座部单元20且位于该二锁孔21之间,该立部单元30并包括一具有一第一弧口 311的第一弧形立部31、及一接设该第一弧形立部31 一侧且具有一第二弧口 321的第二弧形立部32,该第二弧口 321与第一弧口 311的朝向呈相反方向;本实施例中令该立部单元30的第一、二弧形立部31、32相接处为一假想中心线33,该假想中心线33是垂直于该座部单元20,且该立部单元30更包含五个风口 34,各该风口 34同时设于该第一、二弧形立部31、32且位于该假想中心线33上,当然,参阅图6所示,于实际设计上,各该风口 34亦可省略,另外,参阅图5所示,该立部单元30的该第一、二弧形立部31、32皆由一铝层35及一包覆该铝层35的珐琅层36所组成,同样的,由于该立部单元30与座部单元20是为一体成形,故该座部单元20同样是由一铝层及一包覆该铝层的珐琅层所组成。以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主要构件的结构及其组态说明。据此,由于本实用新型将该立部单元30 —体成形设有该第一、二弧形立部31、32,且该第一弧形立部31的的第一弧口 311与该第二弧形立部32的第二弧口 321的朝向呈相反方向,使得该立部单元30的横截面概呈” S ”曲线型态,因此,本实用新型通过特殊曲线型态的立部单元30结构设计,当车辆经过时所产生的风压、或强风、台风所造成的风力冲击至该立部单元30时,该立部单元30得以有效地进行导流,降低该道路防眩板的受力,以达到增加该道路防眩板使用寿命的目的,进而节省财政开支、及避免更换道路防眩板时所造成交通絮乱的问题。此外,由于本实用新型更于该立部单元30设有多个风口 34,因此,当车辆经过时所产生的风压、或强风、台风所造成的风力冲击至该立部单元30时,通过该风口 34设计更能降低该道路防眩板的受力,以延长该道路防眩板的使用寿命。值得说明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将该道路防眩板的立部单元30由一铝层35及一包覆该铝层35的珐琅层36所组成,因此,通过该珐琅层36可使该道路防眩板具有耐高温、耐潮湿、耐酸碱、耐磨损、抗紫外线、且不易退色的功效,据此,本实用新型得以延长该道路防眩板的使用寿命及防眩效果,避免同一路段上所设置的该道路防眩板产生过大的色差,以达到提升公共景观美观性的目的。另外,由于该道路防眩板是由一座部单元20与一立部单元30所一体成形而成,且该立部单元30与该座部单元部20皆由一铝层35及一包覆该铝层35的珐琅层36所组成,因此具有质量较轻而强度较高的特性,当发生交通事故而撞击该道路防眩板时,该道路防眩板立即产生变形,以避免对驾驶及乘客造成二次伤害。综上所述,上述各实施例及图示仅为本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不能以之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即大凡依本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道路防眩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座部单元; 一立部单元,一体成形地垂直设置于该座部单元,并包括一具有一第一弧口的第一弧形立部、及一接设该第一弧形立部且具有一第二弧口的第二弧形立部,该第二弧口与第一弧口的朝向呈相反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防眩板,其特征在于:令所述立部单元的第一、二弧形立部相接处为一假想中心线,该 假想中心线是垂直于该座部单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道路防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部单元更包含多个风口,各该风口同时设于该第一、二弧形立部且位于该假想中心线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道路防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部单元的风口数量为五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防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立部单元的该第一、二弧形立部皆由一铝层及一包覆该铝层的珐琅层所组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道路防眩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座部单元包含二锁孔,该二锁孔分别位于该立部单元的两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道路防眩板,包含一座部单元;一立部单元,一体成形地垂直设置于该座部单元,并包括一具有一第一弧口的第一弧形立部、及一接设该第一弧形立部且具有一第二弧口的第二弧形立部,该第二弧口与第一弧口的朝向呈相反方向,据此,藉由该立部单元的特殊曲线型态设计,当车辆经过时所产生的风压、或强风、台风所造成的风力冲击至该立部单元时,该立部单元得以有效地进行导流,降低该道路防眩板的受力,至少可以达到增加该道路防眩板使用寿命的目的,进而节省财政开支、及避免更换道路防眩板时所造成交通絮乱的问题。
文档编号E01F7/06GK203080434SQ20132003404
公开日2013年7月2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3日
发明者王义顺 申请人:佶鑫珐琅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