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高架站台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0894阅读:432来源:国知局
铁路高架站台梁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铁路高架站台梁,它包括第一垂向腹板、第二垂向腹板、水平固定在第一垂向腹板顶部与第二垂向腹板顶部之间的顶板,其中,所述顶板的一侧设有垂直伸入第一垂向腹板的雨棚柱基础,上述顶板开设有站顶板楼梯留洞,所述站顶板楼梯留洞位于雨棚柱基础与第二垂向腹板之间。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主要由第一垂向腹板、第二垂向腹板和顶板构成的Π形站台梁,并在该Π形站台梁上设置雨棚柱基础和站顶板楼梯留洞,实现了在不影响台梁整体结构的前提下安装雨棚柱和楼梯,并且,本实用新型中雨棚柱和楼梯没有在台梁外单独设置,提高了铁路高架站的场地利用率。
【专利说明】铁路高架站台梁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结构【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铁路高架站台梁。
技术背景
[0002]常规的铁路高架站一般为32.6m标准跨度的预应力混凝土整孔箱梁站台。这种预应力混凝土整孔箱梁站台的整体性较强,不能随意在其上安设雨棚基础和楼梯(楼扶梯、电梯)安装孔,所以常规的预应力混凝土整孔箱梁站台梁需要单独设置雨棚柱基础,以及在上述站台的侧面安装楼梯(楼梯不能穿梁而上),这样的设计形式一方面增加了雨棚和楼梯的安装成本,另一方面单独设置的雨棚安装基础和设在站台侧面的楼梯还造成了站台空间上的浪费,限制了铁路高架站场地的应用。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种铁路高架站台梁,该站台梁既能满足较大跨度的需求,又能方便雨棚柱、楼梯的安装,同时,安装在其上的雨棚柱和楼梯结构紧凑,提高了铁路闻架站的场地利用率。
[0004]为实现此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铁路高架站台梁,它包括第一垂向腹板、第二垂向腹板、水平固定在第一垂向腹板顶部与第二垂向腹板顶部之间的顶板,其中,所述顶板的一侧设有垂直伸入第一垂向腹板的雨棚柱基础,上述顶板开设有站顶板楼梯留洞,所述站顶板楼梯留洞位于雨棚柱基础与第二垂向腹板之间。
[0005]所述第一垂向腹板两端的厚度大于第一垂向腹板中部的厚度;所述第二垂向腹板两端的厚度大于第二垂向腹板中部的厚度。
[0006]所述第一垂向腹板的内侧面和第二垂向腹板的内侧面之间设有中横隔板,所述中横隔板与第一垂向腹板垂直布置,所述雨棚柱基础位于中横隔板与第一垂向腹板的垂足处。
[0007]所述顶板的另一侧设有向外伸出的站台面。
[0008]所述顶板的一侧设有均匀布置的三个雨棚柱基础和与三个雨棚柱基础一一对应的三个中横隔板,所述站顶板楼梯留洞下方的中横隔板由第一横隔板块和第二横隔板块组成,所述第一横隔板块的一端连接第一垂向腹板的内侧面,第二横隔板块的一端连接第二垂向腹板的内侧面,第一横隔板块的另一端与第二横隔板块的另一端之间设有间隙,该间隙等于站顶板楼梯留洞的宽度。
[0009]所述相邻两个雨棚柱基础之间的距离为10?11m。
[0010]所述第一垂向腹板和第二垂向腹板的厚度由两端至中部均匀变小。
[0011]所述第一垂向腹板一端的内侧面与第二垂向腹板一端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端横隔板,所述第一垂向腹板另一端的内侧面与第二垂向腹板另一端的内侧面之间也设有端横隔板,所述端横隔板的厚度大于中横隔板的厚度。
[001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计主要由第一垂向腹板、第二垂向腹板和顶板构成的Π形站台梁,并在该Π形站台梁上设置雨棚柱基础和站顶板楼梯留洞,实现了在不影响台梁整体结构的前提下安装雨棚柱和楼梯,并且,本实用新型中雨棚柱和楼梯没有在台梁外单独设置,提高了铁路高架站的场地利用率。
[0013]说明书附图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6]图3为图2的A-A向截面图;
[0017]图4为图2的B-B向截面图;
[0018]图5为图2的C-C向截面图;
[0019]图6为本实用新型与其他轨道梁及桥墩组合的立面示意图。
[0020]其中,1一第一垂向腹板、2—第二垂向腹板、3—顶板、3.1一站台面、4一雨棚柱基础、5—站顶板楼梯留洞、6—中横隔板、6.1一第一横隔板块、6.2一第二横隔板块、7—端横隔板、8—雨棚柱、9一楼扶梯、10—电梯、11一间隙、12—桥墩、13一到发线箱梁、14一正线箱梁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2]如图1~6所示的铁路高架站台梁,它包括第一垂向腹板1、第二垂向腹板2、水平固定在第一垂向腹板I顶部与第二垂向腹板2顶部之间的顶板3,其中,所述顶板3的一侧设有垂直伸入第一垂向腹板I的雨棚柱基础4,上述顶板3开设有站顶板楼梯留洞5,所述站顶板楼梯留洞5位于雨棚柱基础4与第二垂向腹板2之间。站台建设时上述雨棚柱基础4内设置雨棚柱8,上述站顶板楼梯留洞5内设置楼扶梯9、电梯10。上述第一垂向腹板1、第二垂向腹板2和顶板3均为钢筋板。上述顶板3与第一垂向腹板I和第二垂向腹板2均为垂直布置。
[0023]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垂向腹板I两端的厚度大于第一垂向腹板I中部的厚度;所述第二垂向腹板2两端的厚度大于第二垂向腹板2中部的厚度。上述设计形式能适应站台受力上的要求。
[0024]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垂向腹板I的内侧面和第二垂向腹板2的内侧面之间设有中横隔板6,所述中横隔板6与第一垂向腹板I垂直布置,所述雨棚柱基础4位于中横隔板6与第一垂向腹板I的垂足处。上述设计中中横隔板6能形成对雨棚柱基础4的有效支撑,提高了雨棚柱8的安装强度。
[0025]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顶板3的另一侧设有向外伸出的站台面3.1。上述站台面
3.1方便乘客由站台上下车。上述第一垂向腹板1、第二垂向腹板2、顶板3和站台面3.1构成的Π形站台梁。
[0026]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顶板3的一侧设有均匀布置的三个雨棚柱基础4和与三个雨棚柱基础4 对应的三个中横隔板6,所述站顶板楼梯留洞5下方的中横隔板6由第一横隔板块6.1和第二横隔板块6.2组成,所述第一横隔板块6.1的一端连接第一垂向腹板I的内侧面,第二横隔板块6.2的一端连接第二垂向腹板2的内侧面,第一横隔板块6.1的另一端与第二横隔板块6.2的另一端之间设有间隙11,该间隙11等于站顶板楼梯留洞5的宽度。
[0027]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相邻两个雨棚柱基础4之间的距离为10?11m,优选为10.9m。
[0028]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垂向腹板I和第二垂向腹板2的厚度由两端至中部均匀变小。
[0029]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垂向腹板I 一端的内侧面与第二垂向腹板2 —端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端横隔板7,所述第一垂向腹板I另一端的内侧面与第二垂向腹板2另一端的内侧面之间也设有端横隔板7,所述端横隔板7的厚度大于中横隔板6的厚度。
[0030]上述方案在具体实施时,顶板3的厚度为0.3m,每个垂向腹板两端的厚度为1.0m,每个垂向腹板中部的厚度为0.6m。端横隔板7的厚度为0.85m,中横隔板6的厚度为0.5m。上述顶板3和站台面3.1上铺设花岗岩。图6为本实用新型与其他轨道梁及桥墩组合的立面示意图,其中,楼扶梯9、电梯10、桥墩12、到发线箱梁13和正线箱梁14的结构也被反映出来。
[003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Π形站台梁结构,能较好的满足站台面的高度需求、满足站台下楼梯、扶梯上站台的需求、满足站台上布设雨棚柱的需求,同时受力明确、构造合理、经济性好、施工便捷、施工周期短。本实用新型Π形站台梁结构,首创分离式的站台设计结构,对高速铁路的高架车站站台设置,不论是侧式站台,还是中间站台,均具有参考和借鉴意义。
[0032]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权利要求】
1.一种铁路高架站台梁,其特征在于:它包括第一垂向腹板(I)、第二垂向腹板(2)、水平固定在第一垂向腹板(I)顶部与第二垂向腹板(2)顶部之间的顶板(3),其中,所述顶板(3)的一侧设有垂直伸入第一垂向腹板(I)的雨棚柱基础(4),上述顶板(3)开设有站顶板楼梯留洞(5),所述站顶板楼梯留洞(5)位于雨棚柱基础(4)与第二垂向腹板(2)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高架站台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垂向腹板(I)两端的厚度大于第一垂向腹板(I)中部的厚度;所述第二垂向腹板(2)两端的厚度大于第二垂向腹板(2)中部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高架站台梁,其特征在于:第一垂向腹板(I)的内侧面和第二垂向腹板(2)的内侧面之间设有中横隔板(6),所述中横隔板(6)与第一垂向腹板(I)垂直布置,所述雨棚柱基础(4)位于中横隔板(6)与第一垂向腹板(I)的垂足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铁路高架站台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的另一侧设有向外伸出的站台面(3.1)。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高架站台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3)的一侧设有均匀布置的三个雨棚柱基础(4)和与三个雨棚柱基础(4) 对应的三个中横隔板(6),所述站顶板楼梯留洞(5)下方的中横隔板(6)由第一横隔板块(6.1)和第二横隔板块(6.2)组成,所述第一横隔板块(6.1)的一端连接第一垂向腹板(I)的内侧面,第二横隔板块(6.2)的一端连接第二垂向腹板(2)的内侧面,第一横隔板块(6.1)的另一端与第二横隔板块(6.2)的另一端之间设有间隙(11),该间隙(11)等于站顶板楼梯留洞(5 )的宽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铁路高架站台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个雨棚柱基础(4)之间的距离为10?Ilm0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铁路高架站台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垂向腹板(I)和第二垂向腹板(2)的厚度由两端至中部均匀变小。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铁路高架站台梁,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垂向腹板(I)一端的内侧面与第二垂向腹板(2)—端的内侧面之间设有端横隔板(7),所述第一垂向腹板(I)另一端的内侧面与第二垂向腹板(2)另一端的内侧面之间也设有端横隔板(7),所述端横隔板(7)的厚度大于中横隔板(6)的厚度。
【文档编号】E01D19/00GK203569470SQ201320723159
【公开日】2014年4月30日 申请日期:2013年1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1月15日
【发明者】严爱国, 杨利卫, 王德志 申请人: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