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桥梁等比例调坡整体顶升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29661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桥梁等比例调坡整体顶升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桥梁等比例调坡整体顶升的装置,位于待顶升桥梁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液压顶升油缸、随动千斤顶以及PLC同步控制系统,所述液压顶升油缸和所述随动千斤顶分别与所述PLC同步控制系统连接,其中所述液压顶升油缸顶推端具有角度可变化的球头结构。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利用PLC同步控制系统控制随动千斤顶与液压顶升油缸的顶升速度,可避免当液压顶升油缸出现故障时所引发的桥梁坍塌事故,提高安全性,并使桥梁实现等比例整体顶升;设置于液压顶升油缸顶部的角度可变化的球头结构,在顶升过程中可始终与桥梁保持垂直关系,避免由于液压顶升油缸与桥梁之间的不垂直关系所引起的局部应力。
【专利说明】—种用于桥梁等比例调坡整体顶升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顶升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桥梁等比例调坡整体顶升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桥梁顶升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铁路桥梁架设、移位,在90年代由于建筑物移物移位技术的飞速发展,开始用于桥梁整体同步顶升。随着计算机的发展和普及,桥梁顶升技术也得到飞速发展,应用广泛,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但桥梁顶升等高度顶升的案例较多,顶升高度不同的调坡顶升,特别是连续箱梁的调坡顶升案例较少。国内桥梁调坡工程连续箱梁多为20米跨径或总长度不超过150米,顶升高度不超过4米。单墩顶升重量约为1000吨,较轻。其托换方式多为箱梁底部增设钢分配梁,托换受力传递不明确,造价高,托换安全系数低。顶升过程中,主要靠液压千斤顶。无安全保障措施,一旦千斤顶泄露,后果不可想象。顶升控制多为同步顶升,由于抄垫支撑高度不能做成较细的分级,调坡多为逐墩反复进行,不能达到等比例同步顶升,同时到位。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用于桥梁等比例调坡整体顶升的装置,该装置通过在液压顶升油缸顶部设置角度可变化的球头结构,以解决顶升过程中由于坡度变化引起的液压顶升油缸与上部桥梁不垂直对结构产生的局部应力,同时通过在液压顶升油缸旁设置隧洞千斤顶,以避免液压顶升油缸出现故障而发生顶升桥梁坍塌的事故。
[0004]本实用新型目的实现由以下技术方案完成:
[0005]一种用于桥梁等比例调坡整体顶升的装置,位于待顶升桥梁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液压顶升油缸、随动千斤顶以及PLC同步控制系统,所述液压顶升油缸和所述随动千斤顶分别与所述PLC同步控制系统连接,其中所述液压顶升油缸顶推端具有角度可变化的球头结构。
[0006]所述球头结构包括球头及顶盘,所述球头呈半球形,所述球头上表面与所述顶盘连接固定,所述液压顶升油缸的顶杆顶部具有与所述球头的球面部分形状相匹配的凹槽,所述球头与所述顶杆由螺栓连接固定,所述螺栓与位于所述球头上的螺栓孔间隙配合。
[0007]所述顶盘固定于所述球头之上,其上表面为水平面。
[0008]所述间隙配合的间隙大小以实现所述球头的转角不大于5°为准。
[0009]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利用PLC同步控制系统控制随动千斤顶与液压顶升油缸的顶升速度,可避免当液压顶升油缸出现故障时所引发的桥梁坍塌事故,提高安全性,并使桥梁实现等比例整体顶升;设置于液压顶升油缸顶部的角度可变化的球头结构,在顶升过程中可始终与桥梁保持垂直关系,避免由于液压顶升油缸与桥梁之间的不垂直关系所引起的局部应力。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顶升装置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液压顶升油缸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其它相关特征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以便于同行业技术人员的理解:
[0013]如图1-2,图中标记1-10分别为:桥梁1、液压顶升油缸2、随动千斤顶3、下部结构
4、PLC同步控制系统5、孔洞6、顶盖7、螺栓8、球头9、顶杆10。
[0014]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桥梁等比例调坡整体顶升的装置,该顶升装置位于桥梁I与下部结构4之间,主要由液压顶升油缸2、随动千斤顶3以及PLC同步控制系统5组成,液压顶升油缸2与随动千斤顶3分别同PLC同步控制系统5连接,PLC同步控制系统5用于控制随动千斤顶3随液压顶升油缸2的顶升速度。
[0015]如图1、2所示,液压顶升油缸2为主动顶升设备,整个主动顶升体系由若干液压顶升油缸2组成,以提供强大的顶升力。该主动顶升体系由油管连接,故在顶升时各液压顶升油缸2可共同发挥作用。在布置液压顶升油缸2时必须左右对称布置,以保证上部桥梁I受力均匀,防止上部混凝土局部受力产生裂缝。液压顶升油缸2的顶杆10顶部带有可转动的球头结构,该球头结构包括与顶杆10连接固定的球头9以及固定于球头9上的顶盖7,该球头9呈半球状,在顶杆10顶部具有与球头9形状相匹配的半球形凹槽,球头9设置于顶杆10的半球形凹槽中,并经螺栓8连接固定,螺栓8贯穿球头9上的螺孔6进入顶杆10的半球形凹槽中并拧紧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球头9上的螺孔6孔径略大于螺栓8的直径,即螺栓8与球头9之间为间隙配合,以使球头9具有一定的角度变换空间,该间隙配合的间隙大小以实现球头9的转角不大于5度为准。顶升时随着坡度的变化,液压顶升油缸2与上部桥梁I由垂直变成不垂直,此时液压顶升油缸2顶部的球头结构随着桥梁I坡度的变化自动调整缸顶的球头9的角度,使球头9上的顶盖7始终与桥梁I相垂直。采用此带球头结构的液压顶升油缸2解决了顶升过程中由于坡度变化引起的千斤顶与上部结构不垂直对结构产生的局部应力。
[0016]如图1所示,液压顶升油缸2在顶升桥梁时,可能会出现液压内泄、油管爆裂等意夕卜,将会造成不可估量的安全事故,甚至是桥梁I会发生坍塌事故。故在本实施例中在桥梁I与下部结构4之间还设置有随动千斤顶3,用以在液压顶升油缸2的油压突然消失时仍能有效支撑上部顶升桥梁1、避免上部桥梁I滑落。该随动千斤顶3是由液压驱动机械承载的,行程可以有Omm?150_无极旋转,可以满足等比例调坡顶升行程不等的支撑需要。随动千斤顶3内部也可以采用机械螺纹的方式承载,通过机械螺纹的弹性变形来承受上部的荷载,假设液压千斤顶出现问题时,可以提供可靠的机械支撑。
[0017]如图1所示,PLC同步控制系统5同时与液压顶升油缸2和随动千斤顶3连接,其主要由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机、计算机软件、操作台、电控箱等)、检测传感器(位移传感器、力传感器)等几个部分组成。PLC同步控制系统5通过安装在液压顶升油缸2和随动千斤顶3上的检测传感器来采集顶升数据并通过网络传输,经计算机控制系统计算分析后控制两者同步顶升。
[0018]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装置具体是用于桥梁等比例调坡整体顶升的,因此在桥梁I的两端下方均设置有本装置,通过PLC同步控制系统5控制桥梁I两端的液压顶升油缸2顶升,顶升过程中采用角速度一致的控制原则,按照各墩顶升量的不同,等比例设置各墩的顶升速度值,达到所有墩柱同步顶升的目的。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桥梁等比例调坡整体顶升的装置,位于待顶升桥梁下部,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液压顶升油缸、随动千斤顶以及PLC同步控制系统,所述液压顶升油缸和所述随动千斤顶分别与所述PLC同步控制系统连接,其中所述液压顶升油缸顶推端具有角度可变化的球头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等比例调坡整体顶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球头结构包括球头及顶盘,所述球头呈半球形,所述球头上表面与所述顶盘连接固定,所述液压顶升油缸的顶杆顶部具有与所述球头的球面部分形状相匹配的凹槽,所述球头与所述顶杆由螺栓连接固定,所述螺栓与位于所述球头上的螺栓孔间隙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等比例调坡整体顶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盘固定于所述球头之上,其上表面为水平面。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桥梁等比例调坡整体顶升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间隙配合的间隙大小以实现所述球头的转角不大于5°为准。
【文档编号】E01D21/00GK203977296SQ201420354812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发明者】柳明佳, 杜伟, 朱克宏, 胡小忠, 刘杨 申请人: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路桥分公司, 中铁二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