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机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38900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风机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风机系统。



背景技术:

电池包作为便携电动工具的动力来源一直是制约便携电动工具发展的主要环节,以往的电池包输出电压往往较低,它们在驱动大功率的电动工具时,往往会造成动力不足续航能力差的问题。

但是通过增加电芯数目,提高电池包的输出电压时,其外形尺寸和重量相应增加,使电动工具难以与之适配或者给用户的操作造成困扰,尤其是重量的增加使用户难以灵活的使用电动工具。

风机是吹风机和吹吸机两种气流设备的统称,其是一种常见的动力工具,能被用于园艺工作中清理或收集植物的碎屑。

现有的风机按照被驱动的方式分为电动和引擎两种,其中电动的风机采用电机作为动力设备,使用电能作为动力源,引擎的风机采用燃油发动机作为动力设备,使用燃油作为动力来源。

电动的风机由于其节能环保的优点正逐步取代引擎式的风机。现有的采用电池包的电动风机往往使电池包直接结合至风机本体,为了保证用户能够灵活操作电动风机并提供较好的操作体验,电池包不能过重,所以现有的风机往往不能适应长时间工作的需要。

另外现有的吹风机,为手持式吹风机,用户单手手提吹风机进行操作。在一段长时间的使用后,用户手部容易发生疲劳。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风机系统,包括:风扇,用于产生气流;电机,用于驱动风扇转动;风道装置,设有一个风道以导向风扇产生的气流;电源装置,用于为电机供电;腰带,用于穿戴于用户的腰部;肩带,用于穿戴于用户的肩部;连接装置,用于将风道装置可拆卸的连接至腰带;第二连接装置,用于将电源装置连接至腰带;其中,风道装置包括:进风管,形成风道的进风口;出风管,形成风道的出风口;软管,使进风管和出风管柔性的连接;进风管被连接装置连接至腰带以使进风管大致位于用户的腰部的位置;风扇设置于进风管中;电源装置电连接至电机。

进一步地,腰带连接至肩带。

进一步地,腰带和肩带均连接至第二连接装置。

进一步地,电机被支撑在进风管中。

进一步地,电源装置可拆卸的连接至第二连接装置。

一种风机系统,包括:风扇,用于产生气流;电机,用于驱动风扇转动;风道装置,设有一个风道以导向风扇产生的气流;电源装置,用于为电机供电;腰带,用于穿戴于用户的躯干;肩带,用于穿戴于用户的肩部;连接装置,用于将风道装置连接至腰带;第二连接装置,用于将电源装置连接至腰带;其中,风扇设置于风道装置的风道中,电源装置电连接至电机。

进一步地,风道装置包括:进风管,形成风道的进风口;出风管,形成风道的出风口;软管,使进风管和出风管柔性的连接。

进一步地,进风管通过连接装置可转动的连接至腰带。

进一步地,进风管通过连接装置可滑动的连接至腰带。

进一步地,风机系统包括:把手,用于供用户操作风机系统;把手连接至出风管。

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穿戴装备能够帮助用户减轻电池包的重量对操作风机装置带来的影响,减轻了用户的操作负担,提高了用户操作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作为实施例的风机系统的示意图;

图2是一种穿戴装备与电源装置结合的示意图;

图3是另一种穿戴装备与电源装置结合的示意图;

图4是风机系统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是一种风机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风机系统的第三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风机系统的爆炸图;

图8是图6中风机装置的剖视图;

图9是图6中风机系统的局部放大图;

图10是风机系统的第四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11是图10中风机系统的爆炸图;

图12是图10中风机系统的风机装置的爆炸图;

图13是图10中风机系统的风机装置的示意图;

图14是图13中风机装置的立体局部剖视图;

图15是图13中风机装置的平面局部剖视图;

图16是图13中风机装置的另一平面局部剖视图;

图17是图10中风机系统的穿戴装备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风机系统的穿戴装备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19是图17中电源装置与穿戴装备分离的示意图;

图20是图17中电源装置与穿戴装备分离的另一视角的示意图;

图21是图10中风机系统的连接装置的示意图

图22是一种穿戴装备的背带与肩带结合的示意图;

图23是图22中穿戴装备的背带与肩带分离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具体的介绍。

作为风机系统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风机系统101包括穿戴装备102、风机装置103和连接装置104。风机装置103通过连接装置104连接至穿戴装备102。具体而言,风机装置103包括:风扇、电机、风道装置1031和把手1032。风扇用于产生气流。电机用于驱动风扇转动。风道装置1031设有一个风道以导向风扇产生的气流。风扇位于风道中。同样电机也位于风道中。把手1032连接至风道装置1031,供用户操作风机装置103。穿戴装备102包括腰带1021。腰带1021用于穿戴于用户的腰部。风道装置1031被连接装置104连接至腰带1021,风道装置1031的重力穿戴至腰带1021。连接装置104将风道装置1031的重力传递至腰带1021。腰带1021将风道装置1031的重量传递至用户的腰部。用户的腰部至少部分承担风道装置1031的重量减小用户手部需要施加的作用力。便于用户单手操作风机装置103。

为了给电机提供电力,风机系统101还可以包括电源装置。电源装置可以是直流电源例如电池包,也可以是交流电源。电源装置可以固定至风机装置103也可以固定至腰带1021,也可以采用独立于风机装置103和腰带1021的结构,利用缆线将电能传递至电机。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2所示,电源装置205为电机提供电能,具体而言,穿戴装备202包括腰带2021,电源装置205固定至腰带2021。腰带2021承担电源装置205的重量,具体而言,电源装置205包括电池包2051,电池包2051通过第二连接装置206连接至腰带2021。第二连接装置206为电池支架。电池包2051可拆卸连接至第二连接装置206。从而实现电池包2051与腰带2021的结合和分离。或者,电源装置205与腰带2021可拆卸的连接。第二连接装置206可以构造成盒体的形式,也可以构成滑轨等能够使电源装置205连接到穿戴装备202的结构。

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穿戴装置302包括腰带3021和肩带3022。第二连接装置306为电池支架,电源装置305包括电池包3051,电源装置305可拆卸连接至第二连接装置306,也可以说电池包3051可拆卸连接至第二连接装置306,从而实现电池包3051连接至腰带3021。肩带3022用于供用户穿戴于肩部,使用户的肩部能够承担电源装置305的重量。减小用户腰部承受的力。避免电池包3051重量较重,对腰部产生较大的负担。电源装置305可以设置多个或者电池包3051可以设置多个,多个电源装置305或多个电池包3051固定至腰带3021上。其相对于腰带3021的位置可调,具体而言,电源装置305可以相对于腰带3021沿箭头所示的方向滑动。从而可以将电源装置305设置在用户身体的前侧、后侧或左右两侧。

作为风机系统的第二个具体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一种风机系统401包括穿戴装备402、风机装置403和连接装置404。风机装置403通过连接装置404连接至穿戴装备402。具体而言,风机装置403包括:风扇、电机、风道装置4031和把手4032。风扇用于产生气流。电机用于驱动风扇转动。风道装置4031设有一个风道以导向风扇产生的气流。风扇位于风道中。同样电机也位于风道中。把手4032连接至风道装置4031,供用户操作风机装置403。穿戴装备402包括腰带4021和肩带4022。腰带4021用于穿戴于用户的腰部。肩带4022用于供用户穿戴于肩部。风道装置4031被连接装置404连接至腰带4021,风道装置4031的重力穿戴至腰带4021。连接装置404将风道装置4031的重力传递至腰带4021。腰带4021将风道装置4031的重量传递至用户的腰部。用户的腰部至少部分承担风道装置4031的重量减小用户手部需要施加的作用力。穿戴装备402还包括辅助带4023。辅助带4023连接肩带4022和风机装置403具体而言 ,辅助带4023连接肩带4022和把手4032。电源装置405为电机供电,具体而言,电源装置405包括电池包4051。电源装置405或电池包4051被设置在用户的后背,由用户背负电源装置405。而风道装置4031则设置在用户的前方。电源装置405和风道装置4031位于用户身体的两侧。第二连接装置406用于连接电源装置405和穿戴装备402。电源装置405可拆卸连接至第二连接装置406。第二连接装置406将电源装置405连接至腰带4021。第二连接装置406还将电源装置405连接至肩带4022。腰带4021和肩带4022均连接至第二连接装置406。

作为风机装置的一种具体实施例,如图5所示,风机装置503包括:风扇、电机、风道装置5031和把手5032。风扇用于产生气流。电机用于驱动风扇转动。风道装置5031设有一个风道以导向风扇产生的气流。风扇位于风道中。同样电机也位于风道中。把手5032连接至风道装置5031,供用户操作风机装置503。风道装置5031形成的风道包括可相互转动的两部分构成。具体而言,风道装置5031包括进风管5033、出风管5035和连接管5034,由进风管5033、出风管5035和连接管5034共同形成风道。进风管5033形成有进风口5036,出风管5035形成有出风口5037。连接管5034连接进风管5033和出风管5035,从而使得进风管5033形成的风道部分和出风管5035形成的风道部分能够相互转动。连接管5035为软管,具体有一定柔性,使得进风管5033和出风管5035柔性的连接,进而能够实现风道两部分之间的转动。把手5032连接至出风管5035。

作为风机系统的第三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6、图7和图8所示,一种风机系统600,包括:穿戴装备610和风机装置620。

穿戴装备610用于供用户穿戴。穿戴装备610包括腰带611,腰带611用于穿戴于用户的腰部。穿戴装备610还包括有锁扣612。锁扣612用于连接腰带611的端部,锁扣612还能调整腰带611松紧的。具体而言,腰带611包括两个相对的端部。锁扣612使腰带611两个相对的端部构成连接。更具体而言,锁扣612设有释放按键613,能够快速打开腰带611,使腰带611与人体脱离。

风机装置620用于进行工具作业;风机装置620包括:电机622和风扇621。风扇621用于产生气流。电机622驱动风扇621转动。由于电机622的种类不同,例如电机622为直流电机622时,风机装置620也可以称之为直流式吹风机。电机622为交流电机622时,风机装置620也可以称之为交流式吹风机。由于风扇621种类的不同,风机装置620也可以称之为轴流式吹风机或离心式吹风机。由于风机装置620连接至腰带611,因此该风机系统600也可以称之为腰挂式吹风机。具体而言,风扇621为轴流风扇。电机622为直流电机且电机622为无刷电机。

风机装置620通过连接装置650连接至穿戴装备610。风机装置620定义有风道6281。风机装置620包括风道装置628,风道装置628设有一个风道6281以导向风扇621产生的气流。风道装置628通过连接装置650连接至腰带611。具体而言,连接装置650用于将风道装置628可拆卸连接至腰带611。在用户穿着穿戴装备610时,由穿戴装备610承担风机装置620的部分重力或工作时产生的反作用力。风机装置620可拆卸式或固定连接至所述腰带611。具体而言,如图6和图7所示,风机装置620可拆卸连接至所述腰带611。如图7和图8所示,电机622和风扇621位于风道6281内。风道装置628形成有风道6281。风道6281定义有进风口626和出风口627。出风口627位于前端,而进风口626位于后端。风机装置620工作时,电机622带动风扇621旋转,引起气流从进风口626进入风道6281由出风口627排出。如图7所示,风机装置620的风道6281由可相对运动的两部分构成。具体而言,风机装置620包括进风管623、出风管624和软管625。进风管623用于容纳电机622,进风管623还容纳有风扇621,风扇621连接至电机622,电机622被支撑在进风管623中。进风管623形成有进风口626,出风管624用于导向风扇621产生的气流。出风管624形成有出风口627。软管625连接进风管623和出风管624。软管625使进风管623和出风管624柔性的连接。软管625具有一定柔性能够使得进风管623和出风管624能够相互运动。

进风管623可拆卸连接至腰带611。进风管623可动的连接至腰带611。进风管623可以相对于腰带611滑动,进风管623相对于腰带611滑动能够调节风机装置620的相对位置。进风管623还能够相对于腰带611转动。具体而言,进风管623被连接装置650连接至穿戴装备610以使进风管623大致位于用户的腰部的位置。进风管623被连接装置650连接至腰带611。进风管623位于用户身体的左侧或右侧。

风机装置620还包括把手631,把手631供用户握持以操作风机装置620。用户可以单手握持把手631以控制风机装置620的摆动方向。把手631连接至出风管624。具体而言,把手631活动连接至出风管624。把手631能够相对于出风管624滑动,以适应不同臂长的操作者。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把手631能够相对于出风管624转动。当然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把手631也可以固定至所述工具壳体。

风机系统600还包括:电源装置640。电源装置640为电机622供电。第二连接装置670用于连接电源装置640和穿戴装备610。具体而言,第二连接装置670用于连接电源装置640和腰带611。电源装置640可拆卸连接至第二连接装置670。第二连接装置670可拆卸的连接到腰带611。用户穿戴腰带611时,锁扣612和电源装置640分别位于用户身体的前侧和后侧。电源装置640可以通过外置的电缆线660与电机622构成电连接。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电源装置640也可以通过内置电线与电机622构成电连接。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电源装置640包括电池包。电池包可以固定至腰带611或由用户背负至后背,当然其也可以连接至风机装置620。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电源装置640为交流电源。

如图6和图7所述,为了对风机装置620进行控制,风机装置620还包括控制装置630。控制装置630包括控制元件。控制元件电连接至电机622,对电机622进行控制。具体而言,控制元件位于所述把手631内。控制元件可以是对电机622进行控制的开关也可以是电路板。控制装置630还包括启动扳机632和调速扳机633。启动扳机632用于控制电机622的启动或停止。调速扳机633用于控制电机622或风扇621的旋转速度。启动扳机632和调速扳机633可以构成为扳机的形式,也可以构成为按键或触摸键等方式。用户在握持把手631时,能够很方便的对启动扳机632和调速扳机633进行控制。

风机装置620和穿戴装备610之间的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如图7和图9所示,作为一种实施方式,风机系统600还包括连接装置650,连接装置650连接穿戴装备610和风机装置620。连接装置650包括连接件651,连接件651一端固定至腰带611,另一端固定至工具壳体。连接件651可以通过铆接的方式固定至腰带611,也可以套接在腰带611上。当然连接件651也可以通过扣压或束缚等方式固定至腰带611。

具体而言,连接件651靠近人体一侧设为曲面结构,可以贴合人体的腰部。可以起到安全防护的作业。更具体地,连接件651至少靠近人体的一侧为软性材料,为了便于热量散发,优选的,软性材料为蓬松、透气结构。当然腰带611也可以采用软性透气材料。

如图7和图9所示,连接件651的另一侧设有T型槽652,对应T型槽652的结构,工具壳体上设有T型键653,T型键653装配于T型槽652内将腰带611与工具壳体可拆卸式连接。风机系统600还包括释放件,用于释放进风管623和所述连接件651之间连接的释放键654;释放键654触发时,进风管623与连接件651能够脱离。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风机装置通过铆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连接至腰带。用于连接的铆钉或螺栓等作为连接装置。

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风机装置和穿戴装备通过挂钩连接。具体而言,腰带上设有挂钩,风机装置上设有用于与挂钩连接的吊环。进一步,吊环设置于风机装置的重心附近。

作为风机系统的第四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10和图11所示的风机系统100包括电源装置10,穿戴装备20和风机装置30。

其中,电源装置10用于为风机系统100供电;具体而言,电源装置10为电机31供电。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电源装置10可拆卸结合至穿戴装备20,从而使用户能在使用穿戴装备20时将电源装置10背负在背部。作为可选方案,电源装置10至少具有56V的输出电压。

如图12至图16所示,风机装置30用于产生和导向气流;具体而言,风机装置30包括电机31,主风扇32和风道装置33。

电机31驱动主风扇32绕轴线301转动,主风扇32能在转动时产生气流。作为一种可选方案,主风扇32为一个轴流风扇。

风道装置33形成有一个风道330,该风道330用于导向主风扇32产生气流,该风道330至少由一段可以弯曲的软管332构成;并且电机31和主风扇32均设置在风道330中。

作为一种实施方案,风道装置33包括进风管331、软管332和出风管333,其中软管332设置在进风管331和出风管333之间,软管332使进风管331和出风管333柔性的连接。风道330还至少由一个进风管331和一个出风管333构成,风道330具有一个设置于进风管331的进风口331a和一个设置于出风管333的出风口333a,软管332设置在进风管331和出风管333之间。进风口331a处的风道330由外向内逐渐收缩。出风管333包括框架333e,框架333e设置在出风管333与软管332对接的一端用于支撑出风管333。

主风扇32设置在进风管331中,电机31至少部分设置进风管332中,电机31被支撑在进风管331中。

作为可选方案,出风管333包括多个可伸缩的单元管333b、333c和333d。用户可以通过旋转的操作方式使单元管333b、333c和333d伸展或收缩。

进风管331还设有机壳334,机壳334形成有用于容纳电机31的电机腔334a,该电机腔334a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腔口334b,334c用于使气流进入电机腔334a以冷却电机31。

为了实现更好的冷却效果,电机31还连接有一个辅助风扇34,该辅助风扇34能被电机31驱动进而转动产生气流。根据风道330内的压强特点,辅助风扇34在转动时产生与主风扇32相反的气流,这一来气流在电机腔334a中内外的流动方向是相反的,更加有助于对电机的冷却。

作为一种具体的方案,辅助风扇34的转动轴线302与主风扇32的转轴轴线301在同一条直线上。

另外,机壳334的前端334d向软管332的方向伸出,并且机壳334的外侧具有流线型外形并且向前端334d是逐渐收缩的,机壳334的外侧具有导流的作用,其能够增强气流的有效流动,尤其导向主风扇32扇叶根部的气流,因此机壳334前端伸出软管332不仅有效的降低了进风管333的尺寸使用户能够更灵活的摆动,也使出风口333a的气流更强。

作为可选方案,进风管331和出风管333均一部分被软管332所包围。

为了保证连接的可靠性同时又不降低软管332可弯曲的角度,进风管331与软件332重叠部分的尺寸A与软管332的长度B(在软管332自然伸长时的长度)之比大于等于0.2小于0.5。另外,为了实现良好的效果的同时不阻碍软管332弯曲,机壳334前端334d伸出进风管332的长度C与软管332自由弯曲部分(在软管332自然伸长时出去包覆在进风管331和出风管333的部分以外的长度D)之比大于等于0.1小于等于0.3。

另外,为了保持出风管333在与软管332连接处的结构强度,使紧固件51在箍紧软管332时支撑出风管333使其不会出现较大的变形。

更进一步地的方案,风机系统100还包括把手60,用户可以通过把手60来操作风机装置30。

为了使用户能够更直接有效的操纵出风管333,把手60连接至出风管333,使用户在摆动把手60时带动出风管333。具体而言,操作把手60能够相对于出风管333滑动,以适应不同臂长的用户。作为可选方案,把手60设有操作扳机61以供用户控制电机31的运行,为了保证使用安全把手60还设有安全扳机62,在用户未按下安全扳机62时,用户不能通过操作扳机61启动电机31,为了使用户方便的使用风力较强的模式,把手60还设有强力按钮63,一旦用户按下强力按钮63,电机31将以最大功率的模式驱动主风扇32转动。具体而言,操作扳机61和安全扳机62位于操纵扳手60相对的两侧。用户可以单手操作操作扳机61和安全扳机62,在用户单手握持把手60时,还可以通过手指按压强力按钮63。

为了使用户能够适当调整操纵姿势,把手60被设置为能相对软管332转动,使把手60处于不同相对位置,这样能使用户以较为舒适姿势操纵出风管333。

作为可选方案,使出风管333相对软管332是可以转动的,从而使与之连接的把手60也是可以相对软管332转动。

如图12所示,作为其中一种方案,在出风管333的端部与软管332端部之间设置一个环形件70,该环形件70与出风管333构成转动连接,软管332通过紧固件51箍紧在该环形件70的外侧。

作为可选方案,把手60在相对软管332转动时设有几个预设挡位,当把手60转至相应的挡位时可以被固定。

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在环形件70内侧设置若干凸起或凹槽,出风管33外侧设有一个或多个与环形件70凸起或凹槽对应的凹槽或凸起,在它们相对转动时,凹槽和凸起的配合能使把手60能固定某一相对转动的位置上。另外,出风管33与环形件70的转动连接应当是具有一定的阻尼的以防止过于灵活的转动带来安全隐患。

另外,作为可选方案,电路板331设置于进风管331。具体而言,如图12和图16所示,在进风管331的外侧还设有保护壳80,保护壳80设置在进风管331外侧并与进风管331配合构成电路板腔81,电路板腔81内容纳由电路板82,在用户使用风机系统10时,进风管331位于电路板82和用户之间;进风管331的管壁是完全封闭的气流并不能通过管壁从电路板腔81进入进风管331中。电路板腔81设有一个靠近进风口331a的出风腔口811和一个能使气流进入电路板腔81的进风腔口812;在主风扇32转动时在进风口331a处产生的气流由进风腔口812进入电路板腔81并流经电路板82后流出电路板腔81。这样巧妙的利用了进风口331a处的负压从而产生有助于电路板82冷却。

作为一种可选方案,电路板还可以设置在风机装置的下部,即电路板和把手位于主风扇的转动轴线的两侧,或电路板和把手位于风道的两侧。电路板还可以设置在风机装置的上部,即电路板和把手位于主风扇的转动轴线的同侧,或电路板和把手位于风道的同侧。电路板还可以设置在靠近用户身体的一侧。

另外,保护壳80可以包括两个半壳801和802,软管332的后端可以先套住进风管331,然后在两个半壳801和802结合时箍紧软管332。

如图17至图20所示,穿戴装备20包括腰带21、肩带22、辅助带23和连接带24,在用户工作时,腰带21用于穿戴于用户的腰部。风机装置30连接至腰带21,由穿戴装备20承受风机装置30的重力以及来自于风机装置30的作用力。进风管331被连接装置40连接至腰带21以使进风管331大致位于用户的腰部的位置。穿戴装备20还包括锁扣25,锁扣25连接腰带21的端部。用户穿戴腰带21时锁扣25和电源装置10分别位于用户身体的前侧和后侧。锁扣25还能够调节腰带21的长度或松紧,以适应不同腰围的用户。在用户需要分开的时候,锁扣25能够快速打开腰带21。腰带21与电源装置10可拆卸的连接,并且能够被快速释放。电源装置10连接腰带21和肩带22。具体而言,第二连接装置11将电源装置10连接至腰带21。第二连接装置11使电源装置10与腰带21构成可拆卸的连接,电源装置10可拆卸连接至第二连接装置11。腰带21连接至第二连接装置11。肩带22用于穿戴于用户的肩部,穿戴装备20还包括肩带扣26,肩带扣26连接肩带22的端部。肩带扣26可以调节肩带22的长度或松紧,还能够快速打开肩带22。腰带21和肩带22均连接至第二连接装置11。腰带21和肩带22与第二连接装置11的连接可以是直接的连接也可以是间接的连接。肩带22的两端分别连接至腰带21和电源装置10。电源装置10连接至第二连接装置10,肩带22与腰带21一端的连接也可以是直接连接至第二连接装置11。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肩带22与电源装置10可拆卸的连接,并且能够被快速释放。肩带22可以采用单根的方式也可以采用双根的方式。腰带21可以作为一整根连接至电源装置10也可以作为分开的两段分别连接至电源装置10。辅助带23连接腰带21和肩带22。能够将腰带21上的力传递至肩带22。在用户没有扣住腰带21的连接扣时,辅助带23能够使风机装置30仍能保证一个稳定的支撑。具体而言,辅助带23数量为2其分别连接两条肩带22。连接带24连接两条肩带22,使得用户在穿着穿戴装备20时,肩带22不易滑落。

电源装置10连接至肩带22和腰带21,具体而言,电源装置10能够相对于肩带22和腰带21发生转动。电源装置10相对于肩带22转动的方向平行于电源装置10相对于腰带21转动的方向。在风机装置30的重量较大时,风机装置30将引起穿戴装备20的发生偏斜。穿戴装备20发生的偏斜不会引起电源装置10造成倾斜。使得电源装备10的位置适当,用户背负较为舒适。电源装置10设有提手,提手位于电源装置10的顶部。

如图17至图21,风机系统100还包括有连接装置40,连接装置40用于将风机装置30的重力和来自于风机装置30的作用力传递至穿戴装备20。连接装置40连接风机装置30和腰带21。具体而言,连接装置40连接进风管331和腰带21。作为一种可选的方式,进风管331通过连接装置40可转动的连接至腰带21。连接装置40不仅可以位于身体的一侧,还可以同时位于身体的两侧。也就是说连接装置40可以连接两个风机装置30,用户可以双手同时操作两个风机装置30。连接装置40使风机装置30能够快速连接至腰带21。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进风管331通过连接装置40可滑动的连接至腰带21。连接装置40使风机装置30能够安装至不同的位置以适应不同臂长用户的需求。具体而言,连接装置40包括第一连接件41和第二连接件42。第一连接件41固定至腰带21。第二连接件42能够相对于第一连接件41滑动,从而调节风机装置30相对于腰带21的距离。第二连接件42能够快速与风机装置30连接。具体而言,风机装置30能够相对于第二连接件42滑动,风机装置30与第二连接件42滑动的方向垂直于第二连接件42与第一连接件41的滑动方向。

风机装置30不仅可以连接至腰带21的左侧也可以连接至腰带21的右侧,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把手装置60能够旋转180°从而适配腰带21的两侧。作为另一种方式,风机装置30与连接装置40连接处能够旋转180°从而适配腰带21的两侧。

连接至腰带21的工具不仅可以为风机装置30也可以为其他类工具,如打草机、修枝机、电锤等。

作为一种穿戴装备的具体的实施方式,如图22和图23所示,穿戴装备701包括,腰带702、肩带703、锁扣704、第一连接扣705和第二连接扣706。锁扣704使腰带702的端部构成连接。具体而言,肩带703包括第一肩带部703a和第二肩带部703b。腰带702包括第一腰带部702a、第二腰带部702b、第三腰带部702c和第四腰带部702d。第一腰带702a和第二腰带部702b通过第一连接扣705连接。第一肩带部703a也连接至第一连接扣705。第二腰带部702b和第三腰带部702c通过锁扣704连接。第三腰带部702c、第四腰带部702d和第二肩带部703b通过第二连接扣706连接。在用户需要脱卸穿戴装备701时,可以通过打开锁扣704从而打开腰带702。锁扣704还可以调节腰带702的 松紧。当用户遇到紧急状况需要快速脱离穿戴装备701时,可以拍打或按压第一连接扣705和第二连接扣706从而打开第一连接扣705和第二连接扣706,此时穿戴装备701将从图22的穿戴状态,快速进入图23所示的脱离状态,此时腰带702和肩带703均被打开,穿戴装备701从用户身上脱离。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上述实施例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发明,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的方式所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