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嵌式翼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4170阅读:1956来源:国知局
镶嵌式翼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铁路设备器材领域,尤其是一种镶嵌式翼轨。



背景技术:

辙叉是指使车轮由一股钢轨越过另一股钢轨的设备,为保证列车车轮平顺稳定的运行,要求轮缘踏面保持在同一高度之上,即在车轮的有效接触范围,辙叉的轮缘踏面即心轨、翼轨顶面高度都是一致的。但在实际运行时,由于一般翼轨为普通钢制造,随着列车运行速度提高和重载使得翼轨垂磨非常严重,在一些情况下甚至会因为应力效应集中而出现断裂现象。

中国专利CN2895505Y公开了一种镶嵌合金钢式翼轨,它由工作边一侧轨头部分切除的标准钢轨和镶嵌于工作边一侧的合金钢镶块组成;其所述合金钢镶块的上部内侧面与钢轨轨头切除面接触配合,镶块的下端面与钢轨轨底上表面接触配合。

又如中国专利CN104975542A公开的一种通过改进心轨及翼轨顶面结构,其特征是辙叉心轨宽35mm对应处翼轨沿跟端方向逐渐降低,过渡至心轨宽60mm对应处翼轨的标准钢轨高度,以缓冲列车顺向进叉时对翼轨顶面的冲击,增强列车过叉平顺性,改善心轨及翼轨的受力状态,从而提高辙叉的使用寿命。

上述专利所翼轨结构均有不足,无法保证车轮对心轨或翼轨产生的巨大冲击造成的顶面磨耗和剥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改善翼轨的受力状态,高寿命、高可靠的镶嵌式翼轨。

本发明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镶嵌式翼轨,由标准钢轨和镶嵌于内侧的合金钢镶块组成,所述合金钢镶块与标准钢轨接触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镶块的过渡区段为心轨翼轨共同承载区段,所述镶块由辙叉咽喉向辙叉跟端方向逐渐抬高,并在过渡区段内达到拐点,自镶块的拐点到的末端为镶块的配合区段;所述镶块在辙叉咽喉方向的纵边缘具有薄边缘,所述镶块在辙叉跟端方向的纵边缘具有圆边缘。通过镶块与标准钢轨的配合,提高翼轨的耐磨性,镶块的渐抬高结构改善心轨及翼轨的受力状态,提高辙叉的使用寿命。

作为优选,所述配合区段的镶块自拐点后继续向辙叉跟端方向抬高,并在所述镶块末端达到最高点。

作为优选,所述配合区段的镶块自拐点直至镶块末端呈水平或一段水平后降低,并在末端处达到最低点。

作为优选,所述配合区段的镶块自拐点后向辙叉跟端方向降低,并在末端处达到最低点。

作为优选,所述薄边缘处镶块的顶面低于钢轨顶面。

作为优选,所述圆边缘处镶块的顶面高度(与辙叉趾端钢轨顶面顶点相比)小于15mm或低于钢轨顶面。

作为优选,所述镶块与钢轨螺栓连接。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1、通过镶块与标准钢轨的配合,提高翼轨的耐磨性,镶块采用了强度更高的合金钢;2、镶块的渐抬高结构改善心轨及翼轨的受力状态,缓冲列车进叉时对翼轨顶面的冲击,提高辙叉的使用寿命;3、镶块薄边缘、圆边缘结构避免了与其配合钢轨出现应力效应而出现断裂现象;4、配合区段的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的道岔及运行条件(如车轮截面),对镶块进行定制,适应各种不同的道岔运行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翼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翼轨剖面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翼轨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翼轨心轨配合图。

图中:翼轨1、标准钢轨2、镶块3、配合区段4、过渡区段5、拐点6、薄边缘7、圆边缘8、心轨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参见图1,本实施例中的镶嵌式翼轨,由标准钢轨2和镶嵌于内侧的合金钢镶块3组成,合金钢镶块3与标准钢轨2接触配合,镶块3的过渡区段5为翼轨1和心轨9共同承载区段,镶块3由辙叉咽喉向辙叉跟端方向逐渐抬高,并在过渡区段5内达到拐点6,自镶块3的拐点6到的末端为镶块3的配合区段4;镶块3在辙叉咽喉方向的纵边缘具有薄边缘7,镶块3在辙叉跟端方向的纵边缘具有圆边缘8。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中的镶嵌式翼轨,过渡区段为辙叉理论尖端至心轨顶面宽50mm为区段,镶块由辙叉咽喉向辙叉跟端方向逐渐抬高至5mm,并在过渡区段内达到拐点,自镶块的拐点到的末端为镶块的配合区段,配合区段的镶块顶面高度呈水平。

本实施例镶块薄边缘处镶块的顶面低于钢轨顶面,圆边缘处镶块的顶面高于钢轨顶面5mm。

本实施例镶块采用逐渐抬高至拐点后呈水平结构,改善了翼轨的受力状态,缓解列车从趾端进辙叉时对心轨顶面的冲击,提高辙叉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中的镶嵌式翼轨,过渡区段为辙叉理论尖端至心轨顶面宽50mm为区段,镶块由辙叉咽喉向辙叉跟端方向逐渐抬高至3mm,并在过渡区段内达到拐点,自镶块的拐点到的末端为镶块的配合区段,配合区段的镶块自拐点后继续向辙叉跟端方向抬高至6mm,并在所述镶块末端达到最高点。

本实施例镶块薄边缘处镶块的顶面低于钢轨顶面,圆边缘处镶块的顶面高于钢轨顶面6mm。

本实施例镶块采用逐渐抬高至拐点后继续抬高的结构,改善了心轨的受力状态,缓解列车进辙叉时对心轨顶面的冲击,提高辙叉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中的镶嵌式翼轨,过渡区段为辙叉理论尖端至心轨顶面宽50mm为区段,镶块由辙叉咽喉向辙叉跟端方向逐渐抬高至5mm,并在过渡区段内达到最高点即拐点,自镶块的拐点到的末端为镶块的配合区段,配合区段的镶块自拐点后向辙叉跟端方向降低,并在末端处降低至2mm。

本实施例镶块薄边缘处镶块的顶面低于钢轨顶面,圆边缘处镶块的顶面高于钢轨顶面2mm。

本实施例镶块采用逐渐抬高至拐点后减低的结构,改善了翼轨的受力状态,缓冲列车从跟端进叉时对翼轨顶面的冲击,提高辙叉的使用寿命。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中的镶嵌式翼轨,过渡区段为辙叉理论尖端至心轨顶面宽50mm为区段,镶块由辙叉咽喉向辙叉跟端方向逐渐抬高至5mm,并在过渡区段内达到拐点,自镶块的拐点到的末端为镶块的配合区段,在配合区段与过渡区段相交的区域镶块呈水平,而后的镶块向辙叉跟端方向降低,并在末端处降低低于钢轨顶面。

本实施例镶块薄边缘处镶块的顶面低于钢轨顶面,圆边缘处镶块的顶面低于钢轨顶面。

本实施例镶块改善了心轨及翼轨的受力状态,缓解列车进叉时对翼轨顶面的冲击,提高辙叉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配合区域段的镶块结构是根据实际的不同道岔使用条件而定制,延长不同使用条件下辙叉的寿命。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凡依据本发明专利构思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