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雨水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28738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城市雨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关于城市出现内涝灾害的报道漏见不鲜,其原因就在于传统城市排水方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针对这种情况,海绵城市的理念逐渐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其作为新一代的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国际通用术语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排水系统在下雨时具有吸水、蓄水、渗水和净水能力,并在需要时可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构建符合海绵城市理念的城市排水系统中,现有措施主要是通过在源头建立小型、分散的雨洪管理工程来减少径流,因此通常将雨水渗透和雨水排放分开考虑,分别对渗透设施和排水设施进行相应的建设。目前城市配置的排水系统对雨水的处理能力极小,稍微大一点的降水量就会使得整个雨水处理系统瘫痪,更没有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的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城市雨水处理系统。一种城市雨水处理系统,包括:路缘石集排水系统、铺装板渗流系统、排渗水沟系统;路缘石集排水系统设置于两路面构造带的分界处,路缘石集排水系统由若干路缘石构件组成;铺装板渗流系统由若干铺装板组成,铺装板渗流系统下设有过滤层,过滤层设置于土壤上;排渗水沟系统由若干排渗水沟构件组成,排渗水沟系统设置于过滤层中或土壤中。进一步的,路缘石构件包括:石体,石体内设有水槽并且水槽贯穿石体的前后两端,石体上还设有若干入水孔A和若干排水孔A,入水孔A与排水孔A均与水槽相连通;入水孔A的一端高于路面,排水孔A与过滤层位置相对应,使得水槽内的水能够通过排水孔渗流至过滤层;与路缘石集排水系统中,各水槽相连通。进一步的,入水孔A与排水孔A均呈锥形,入水孔A的一端口径小于另一端的口径;排水孔A朝向水槽的一端的口径小于另一端的口径。进一步的,铺装板呈倒棱台型,相邻的铺装板之间有空隙。进一步的,过滤层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粗砂层、防渗土层、透水混凝土层、级配碎石层、防渗土层,其中防渗土层由防渗土工布填充。进一步的,排渗水沟构件为盖板型排渗水沟构件盖板型排渗水沟构件包括:基座B、渗流盖板,基座B上设有沟槽,基座侧面还设有若干排水孔B,沟槽与排水孔B相连通,渗流盖板设置于基座顶部并且渗流盖板设有若干入水孔B,入水孔B与沟槽相连通;进一步的,渗流盖板的位置不高于地面;排水孔B处设有防渗土工布。进一步的,排渗水沟构件为截流缝型排渗水沟构件,截流缝型排渗水沟构件,包括:截流缝盖板构件和基座C,截流缝盖板构件设置在渗排水沟构件的顶部,其由两块侧板、两块底板和若干个连接件构成,其中,两块所述侧板上下对齐设置,并形成一条开口向下逐渐增大的截流缝,两块底板分别连接在两块所述侧板的底端且相背设置,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块所述侧板的相对侧;基座C上设有沟槽C,且在沟槽的横向两侧壁分别开有若干个排水孔C。进一步的,排水孔C处设有防渗土工布。进一步的,路缘石构件、铺装板、排渗水沟构件均由混凝土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路缘石集排水系统、铺装板渗流系统、排渗水沟系统能够快速有效的收集雨水,防止积水的产生,容纳量大,同时也具有一定的蓄水功能。被收集的雨水既能够渗至土地被植物吸收或成为地下水,又能够传输给市政水处理系统,集中处理。过滤层对雨水进行有效的过滤,且本身结构稳定不易损坏。本实用新型使得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能够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路缘石构件纵向截面图。图4为路缘石构件立体图。图5为铺装板渗流系统结构示意图。图6为盖板型排渗水沟构件结构示意图。图7为截流缝型排渗水沟构件结构示意图。图8为过滤层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路缘石集排水系统,101-石体,102-入水孔A,103-水槽,104-排水孔A,2-铺装板渗流系统2,201-铺装板,3-过滤层,301-粗砂层,302-防渗土层,303-透水混凝土层,304-级配碎石层,4-排渗水沟系统,401-渗流盖板,402-入水孔B,403-基座B,404-排水孔B,405-沟槽,411-侧板,412-底板,413-基座C,414-排水孔C,415-沟槽C。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实施例一如图1所示的一种城市雨水处理系统,包括:路缘石集排水系统1、铺装板渗流系统2、排渗水沟系统4;路缘石集排水系统1设置于两路面构造带的分界处,路缘石集排水系统1由若干路缘石构件组成;铺装板渗流系统2由若干铺装板201组成,铺装板渗流系统2下设有过滤层3,过滤层3设置于土壤上;排渗水沟系统4由若干排渗水沟构件组成,排渗水沟系统4设置于过滤层3中或土壤中。本实施例中,路缘石构件包括:石体101,石体101内设有水槽103并且水槽103贯穿石体101的前后两端,石体101上还设有若干入水孔A102和若干排水孔A104,入水孔A102与排水孔A104均与水槽103相连通;入水孔A102的一端高于路面,雨水能够由入水孔A102进入水槽103,有效防止了路面积水的产生。排水孔A104与过滤层3位置相对应,使得水槽103内的水能够通过排水孔渗流至过滤层3,水槽103中的水能够由渗水孔排出至土壤中,这些水既可以被植物吸收也能够沉淀为地下水;与路缘石集排水系统1中,各水槽103相连通。本实施例中,入水孔A102呈锥形,入水孔A102朝向水槽103的一端的口径大于另一端的口径。入水孔A102的入水的一端口径较小,出水一端较大,防止了杂物堵塞在孔中,即使有杂物堵塞,也只会堵塞在端口处,不会堵塞在入水孔中间,清除十分方便。排水孔呈锥形,排水孔A104朝向水槽103的一端的口径小于另一端的口径。排水孔A104的入口的一端口径较小,出口一端较大,防止了杂物堵塞在孔中,即使有杂物堵塞,也只会堵塞在端口处,不会堵塞在排水孔A104中间,清除十分方便。本实施例中,入水孔A102朝向水槽103的一端的位置高于另一端。根据力学定律,水能够由高至低的从入水孔的入口进入并流入水槽103,加快了对路面积水的处理速度;排水孔A104朝向水槽103的一端的位置高于另一端。根据力学定律,水槽103内的水能够由高至低的从排水孔A104的入口一端进入然后流出石体101,加快了对水槽103内水的处理速度。本实施例中,入水孔A102为圆形孔或椭圆形孔。两种孔形都可以获得较大的单位流量,同时不易被阻塞。本实施例中,铺装板201呈倒棱台型,相邻的铺装板201之间有空隙,使得雨水能够通过空隙流至过滤层3。空隙上窄下宽的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杂物阻塞空隙。进一步的,过滤层3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粗砂层301、防渗土层302、透水混凝土层303、级配碎石层304、防渗土层302,其中防渗土层302由防渗土工布填充。由于目前城市大多污染严重,所以雨水所含的杂质和有害物质较多,雨水通过各层的过滤后,达到了净化的目的,不会污染环境,更环保。排渗水沟构件为盖板型排渗水沟构件或截流缝型排渗水沟构件,本实施例采用盖板型排渗水沟构件,其包括:基座B403、渗流盖板401,基座B403上设有沟槽405,基座侧面还设有若干排水孔B404,沟槽405与排水孔B404相连通,渗流盖板401设置于基座顶部并且渗流盖板401设有若干入水孔B402,入水孔B402与沟槽405相连通。下雨时路面上的积水能够由渗流孔进入沟槽405,有效防止了路面积水的产生,基座设置于地面以下,若干基座相连可以组成排渗水沟,若干相连的沟槽405即为用于蓄水和输水的通道,这个通道与市政水处理系统或其他水处理系统相连。沟槽405呈U型,这种形状有利于水在沟槽405内流动。本实施例中,排水孔B404为锥形孔,排水孔B404位于基座内的一端的口径小于另一端的口径。如果排水孔径一致则基座内如果有杂物就很容易排水孔B404,但是采用上述装置有效的防止了排水孔B404被堵塞的情况发生,即使发生堵塞不会堵塞在排水孔B404中间,堵塞在端口位置会被水流冲走,不会彻底堵塞排水孔,清理起来十分方便。本实施例中,渗流盖板401的位置不高于地面,可以使得雨水有效的向渗流盖板401聚集。排水孔B404为锥形孔,渗流孔上端的口径小于下端的口径,基于与排水孔B404同样的原理,能够有效的防止了渗流孔被堵塞的情况发生。渗流盖板401的上面为凹型弧面。更容易聚积水,且能够保证水不会漫到路面上。本实施例中,排水孔B404设有防渗土工布。本实施例中,路缘石构件、铺装板201、排渗水沟构件均由混凝土制成。下雨时,雨水通过三个方式被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城市雨水处理系统吸收处理:(1)路面上的雨水流入路缘石构件,而后可以渗入土壤或流入市政处理系统;(2)雨水直接由铺装板201的空隙流向过滤层3,经过滤层3过滤后渗入土壤;(3)雨水流入排渗水沟构件,而后可以渗入土壤或流入市政处理系统。通过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城市雨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的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施例二如图1所示的一种城市雨水处理系统,包括:路缘石集排水系统1、铺装板渗流系统2、排渗水沟系统4;路缘石集排水系统1设置于两路面构造带的分界处,路缘石集排水系统1由若干路缘石构件组成;铺装板渗流系统2由若干铺装板201组成,铺装板渗流系统2下设有过滤层3,过滤层3设置于土壤上;排渗水沟系统4由若干排渗水沟构件组成,排渗水沟系统4设置于过滤层3中或土壤中。本实施例中,路缘石构件包括:石体101,石体101内设有水槽103并且水槽103贯穿石体101的前后两端,石体101上还设有若干入水孔A102和若干排水孔A104,入水孔A102与排水孔A104均与水槽103相连通;入水孔A102的一端高于路面,雨水能够由入水孔A102进入水槽103,有效防止了路面积水的产生。排水孔A104与过滤层3位置相对应,使得水槽103内的水能够通过排水孔渗流至过滤层3,水槽103中的水能够由渗水孔排出至土壤中,这些水既可以被植物吸收也能够沉淀为地下水;与路缘石集排水系统1中,各水槽103相连通。本实施例中,入水孔A102呈锥形,入水孔A102朝向水槽103的一端的口径大于另一端的口径。入水孔A102的入水的一端口径较小,出水一端较大,防止了杂物堵塞在孔中,即使有杂物堵塞,也只会堵塞在端口处,不会堵塞在入水孔中间,清除十分方便。排水孔呈锥形,排水孔A104朝向水槽103的一端的口径小于另一端的口径。排水孔A104的入口的一端口径较小,出口一端较大,防止了杂物堵塞在孔中,即使有杂物堵塞,也只会堵塞在端口处,不会堵塞在排水孔A104中间,清除十分方便。本实施例中,入水孔A102朝向水槽103的一端的位置高于另一端。根据力学定律,水能够由高至低的从入水孔的入口进入并流入水槽103,加快了对路面积水的处理速度;排水孔A104朝向水槽103的一端的位置高于另一端。根据力学定律,水槽103内的水能够由高至低的从排水孔A104的入口一端进入然后流出石体101,加快了对水槽103内水的处理速度。本实施例中,入水孔A102为圆形孔或椭圆形孔。两种孔形都可以获得较大的单位流量,同时不易被阻塞。本实施例中,铺装板201呈倒棱台型,相邻的铺装板201之间有空隙,使得雨水能够通过空隙流至过滤层3。空隙上窄下宽的结构能够有效防止杂物阻塞空隙。进一步的,过滤层3由上至下依次包括:粗砂层301、防渗土层302、透水混凝土层303、级配碎石层304、防渗土层302,其中防渗土层302由防渗土工布填充。由于目前城市大多污染严重,所以雨水所含的杂质和有害物质较多,雨水通过各层的过滤后,达到了净化的目的,不会污染环境,更环保。排渗水沟构件为盖板型排渗水沟构件或截流缝型排渗水沟构件,本实施例采用截流缝型排渗水沟构件,其包括:截流缝盖板构件和基座C413,截流缝盖板构件设置在渗排水沟构件的顶部,其由两块侧板411、两块底板412和若干个连接件构成,其中,两块所述侧板411上下对齐设置,并形成一条开口向下逐渐增大的截流缝,两块底板412分别连接在两块所述侧板411的底端且相背设置,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在两块所述侧板411的相对侧;基座C413上设有沟槽C415,且在沟槽405的横向两侧壁分别开有若干个排水孔C414。本实施例中,排水孔B404和排水孔C414处设有防渗土工布。本实施例中,路缘石构件、铺装板201、排渗水沟构件均由混凝土制成。下雨时,雨水通过三个方式被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城市雨水处理系统吸收处理:(1)路面上的雨水流入路缘石构件,而后可以渗入土壤或流入市政处理系统;(2)雨水直接由铺装板201的空隙流向过滤层3,经过滤层3过滤后渗入土壤;(3)雨水流入排渗水沟构件,而后可以渗入土壤或流入市政处理系统。通过实施例所述的一种城市雨水处理系统,可以有效的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