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水性城市道路的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99016阅读:302来源:国知局
一种透水性城市道路的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城市道路建设,尤其是一种透水性城市道路的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城市的地表不断被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建筑和不透水的路面所覆盖。而透水型路面的城市道路以其生态、环保的优势逐渐受到推广,透水型路面对于防止城市内涝、补充地下水并保障水质、改善城市热环境以及吸声降噪方面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因其具有良好的渗水性及保湿性,既兼顾了人类活动对于硬化地面的使用要求,又能通过自身性能接近天然草坪和土壤地面的生态优势,减轻了对大自然的破坏程度,使透水混凝土路面以下的动植物及微生物的生存环境得到有效的保护,从而能进一步保障城市的良好生态环境。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 205242204 U公开了一种城市透水道路结构,这种设计的道路结构单一,不具有快速排水、蓄水和渗水等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透水性城市道路的排水结构,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优化了排水结构,具有快速排水、蓄水和渗水等功能。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透水性城市道路的排水结构,包括透水道路面和路基,所述透水道路面下方设有排水槽,排水槽与倾斜放置的导流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导流板的另一端与透水道路面的底面固定连接,排水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垂直放置的第一支撑板,导流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垂直放置的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水平放置的第一金属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开有若干第一矩形通孔,两个相邻排水槽中间设有蓄水槽,蓄水槽与透水道路面的底面固定连接,蓄水槽的内部设有水平放置的第二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开有若干第一圆形通孔,第一圆形通孔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丝网,第二金属板的下方设有水平放置的第三金属板,第三金属板与蓄水槽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三金属板开有若干第二圆形通孔,第二圆形通孔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棉层,蓄水槽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上设有第一截止阀,蓄水槽通过连接管与排水槽相连通,蓄水槽的底部设有下水管,下水管上设有第二截止阀,蓄水槽通过下水管与渗水槽相连通,渗水槽的底部开有若干第二矩形通孔。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矩形通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金属丝网。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矩形通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海绵层。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中透水道路面下方设有排水槽,排水槽与倾斜放置的导流板的一端固定连接,导流板的另一端与透水道路面的底面固定连接,倾斜设置的导流板有助于经过透水道路面的雨水的汇集并快速流入排水槽中。排水槽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垂直放置的第一支撑板,导流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垂直放置的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水平放置的第一金属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可以有效对透水道路面起到支撑作用,防止透水道路面塌陷。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均开有若干第一矩形通孔,第一矩形通孔可以保证雨水在导流板和排水槽中的流动通畅。进一步的,第一矩形通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金属丝网。第二金属丝网可以有效的过滤掉雨水中的颗粒物杂质,防止颗粒物杂质的沉淀堆积对排水槽造成阻塞。两个相邻排水槽中间设有蓄水槽,蓄水槽与透水道路面的底面固定连接,蓄水槽可以有效的储存一定量的雨水。蓄水槽的内部设有水平放置的第二金属板,第二金属板开有若干第一圆形通孔,第一圆形通孔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丝网,第一金属丝网可以过滤掉雨水中较大颗粒物杂质,防止蓄水槽中颗粒物杂质的堆积。第二金属板的下方设有水平放置的第三金属板,第三金属板与蓄水槽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三金属板开有若干第二圆形通孔,第二圆形通孔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棉层,过滤棉层可以有效的过滤掉雨水中泥沙等体积较小的杂质。蓄水槽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上设有第一截止阀,蓄水槽通过连接管与排水槽相连通。当蓄水槽进行蓄水时可以关闭第一截止阀;当雨水量较大时,可以开启第一截止阀,将雨水迅速排放至排水槽,有效的增大了透水道路面的排水面积,避免了透水道路面的积水情况。蓄水槽的底部设有下水管,下水管上设有第二截止阀,蓄水槽通过下水管与渗水槽相连通,渗水槽的底部开有若干第二矩形通孔。开启第二截止阀,可以将蓄水槽中的水通过渗水槽流入地下,对地下水进行必要的补给。同时当雨量大时,也可以开启第二截止阀,将部分雨水排放至地下,有效的分担了排水槽的排水压力。进一步的,第二矩形通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海绵层。海绵层不但保证了雨水可以顺利的渗透到地下,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阻止地下的泥土等杂质进入到渗水槽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支撑板的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支撑板的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一金属板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二金属板的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中第三金属板的结构图。

图中:1、透水道路面;2、路基;3、排水槽;4、导流板;5、第一支撑板;6、第二支撑板;7、第一金属板;8、第一矩形通孔;9、蓄水槽;10、第二金属板;11、第一圆形通孔;12、第一金属丝网;13、第三金属板;14、第二圆形通孔;15、过滤棉层;16、连接管;17、第一截止阀;18、第二截止阀;19、第二矩形通孔;20、第二金属丝网;21、海绵层;22、下水管;23、渗水槽;24、矩形凹槽;25、第三圆形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中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粘贴等常规手段,在此不再详述。

参照图1-6,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包括透水道路面1和路基2,所述透水道路面1下方设有排水槽3,排水槽3与倾斜放置的导流板4的一端固定连接,导流板4的另一端与透水道路面1的底面固定连接,排水槽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垂直放置的第一支撑板5,导流板4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垂直放置的第二支撑板6,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水平放置的第一金属板7,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均开有若干第一矩形通孔8,两个相邻排水槽3中间设有蓄水槽9,蓄水槽9与透水道路面1的底面固定连接,蓄水槽9的内部设有水平放置的第二金属板10,第二金属板10开有若干第一圆形通孔11,第一圆形通孔11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丝网12,第二金属板10的下方设有水平放置的第三金属板13,第三金属板13与蓄水槽9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三金属板13开有若干第二圆形通孔14,第二圆形通孔14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棉层15,蓄水槽9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6,连接管16上设有第一截止阀17,蓄水槽9通过连接管16与排水槽3相连通,蓄水槽9的底部设有下水管22,下水管22上设有第二截止阀18,蓄水槽9通过下水管22与渗水槽23相连通,渗水槽23的底部开有若干第二矩形通孔19。本实施例中透水道路面1下方设有排水槽3,排水槽3与倾斜放置的导流板4的一端固定连接,导流板4的另一端与透水道路面1的底面固定连接,倾斜设置的导流板4有助于经过透水道路面1的雨水的汇集并快速流入排水槽3中。排水槽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垂直放置的第一支撑板5,导流板4的顶面固定连接有垂直放置的第二支撑板6,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水平放置的第一金属板7,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可以有效对透水道路面1起到支撑作用,防止透水道路面1塌陷。第一支撑板5和第二支撑板6均开有若干第一矩形通孔8,第一矩形通孔8可以保证雨水在导流板4和排水槽3中的流动通畅。进一步的,第一矩形通孔8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二金属丝网20。第二金属丝网20可以有效的过滤掉雨水中的颗粒物杂质,防止颗粒物杂质的沉淀堆积对排水槽3造成阻塞。两个相邻排水槽3中间设有蓄水槽9,蓄水槽9与透水道路面1的底面固定连接,蓄水槽9可以有效的储存一定量的雨水。蓄水槽9的内部设有水平放置的第二金属板10,第二金属板10开有若干第一圆形通孔11,第一圆形通孔11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金属丝网12,第一金属丝网12可以过滤掉雨水中较大颗粒物杂质,防止蓄水槽9中颗粒物杂质的堆积。第二金属板10的下方设有水平放置的第三金属板13,第三金属板13与蓄水槽9的内壁固定连接,第三金属板13开有若干第二圆形通孔14,第二圆形通孔14内部固定连接有过滤棉层15,过滤棉层15可以有效的过滤掉雨水中泥沙等体积较小的杂质。蓄水槽9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6,连接管16上设有第一截止阀17,蓄水槽9通过连接管16与排水槽3相连通。当蓄水槽9进行蓄水时可以关闭第一截止阀17;当雨水量较大时,可以开启第一截止阀17,将雨水迅速排放至排水槽3,有效的增大了透水道路面1的排水面积,避免了透水道路面1的积水情况。蓄水槽9的底部设有下水管22,下水管22上设有第二截止阀18,蓄水槽9通过下水管22与渗水槽23相连通,渗水槽23的底部开有若干第二矩形通孔19。开启第二截止阀18,可以将蓄水槽9中的水通过渗水槽23流入地下,对地下水进行必要的补给。同时当雨量大时,也可以开启第二截止阀18,将部分雨水排放至地下,有效的分担了排水槽3的排水压力。进一步的,第二矩形通孔1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海绵层21。海绵层21不但保证了雨水可以顺利的渗透到地下,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阻止地下的泥土等杂质进入到渗水槽23中。

另外,本实施例中第一金属板7的顶面开有若干交叉设置的矩形凹槽24,矩形凹槽24的底部开有若干第三圆形通孔25。交叉设置的矩形凹槽24可以对透水道路面1进行有效的固定作用,防止透水道路面1与第一金属板7产生相对滑动。第三圆形通孔25可以有效的增大透水道路面1的排水面积,在大雨量时及时的将雨水排放至排水槽3中,有效的防止了透水道路面1表面的积水。

其中,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透水道路面已经在背景技术引用的专利文献中进行了充分的公开,第一金属丝网、第二金属丝网、过滤棉层和海绵层等器件属于成熟的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详述其具体结构。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