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93998阅读:272来源:国知局
轨道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轨道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轨道结构。



背景技术:

无砟轨道作为一种新的轨道结构被广泛使用。现有的无砟轨道结构中的混凝土层直接浇筑在底板层上,在轨道结构的长期使用中,位于混凝土层上的轨道相对于底板层容易发生偏移,因此现有的轨道结构存在底板层与混凝土层连接不稳定的问题,这样会造成经过的列车运行不稳定,对铁路的运输安全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轨道结构的底板层与混凝土层连接不稳定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结构,用于设置在基础上,轨道结构包括沿远离基础的方向顺次叠置的底板层和过渡连接层,轨道结构还包括第一纵向钢筋,第一纵向钢筋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底板层内和过渡连接层内以连接底板层和过渡连接层。

进一步地,第一纵向钢筋为多根,多根第一纵向钢筋沿底板层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轨道结构还包括轨道板层和第二纵向钢筋,其中,轨道板层设置在过渡连接层上,第二纵向钢筋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轨道板层内和过渡连接层内以连接轨道板层和过渡连接层。

进一步地,第二纵向钢筋为多根,多根第二纵向钢筋沿轨道板层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轨道结构还包括横向钢筋,横向钢筋为多根,多根横向钢筋沿轨道板层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设置在轨道板层内。

进一步地,轨道结构还包括横向钢筋,横向钢筋为多根,多根横向钢筋沿底板层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设置在底板层内。

进一步地,过渡连接层由混凝土浇筑形成。

进一步地,轨道板层包括多块轨道板,多块轨道板沿底板层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

进一步地,轨道板包括两个子轨道板,两个子轨道板沿底板层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轨道结构还包括两条铁轨,两条铁轨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两个子轨道板上。

进一步地,轨道结构还包括连接钢筋,连接钢筋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子轨道板内。

进一步地,连接钢筋为多根,多根连接钢筋沿底板层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

进一步地,轨道结构还包括扣件套管和扣件结构,其中,扣件套管预埋在轨道板层内,扣件结构与扣件套管紧固连接以将两条铁轨压紧在轨道板层上。

进一步地,轨道结构还包括连接部和接地端子,其中,连接部设置在轨道板层内并与第二纵向钢筋焊接,接地端子的一端与连接部连接,接地端子的另一端与基础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部为扁钢,扁钢的外壁面电镀有锌层。

应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轨道结构的底板层和过渡连接层之间设置第一纵向钢筋,且将第一纵向钢筋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底板层内和过渡连接层内。这样,底板层通过第一纵向钢筋不仅为过渡连接层提供了足够的连接力,而且第一纵向钢筋还增强了底板层和过渡连接层的抗剪切能力,当列车转弯半径过小而施加给轨道结构的剪切力很大时,底板层与过渡连接层仍然能够稳定地连接,从而避免了列车发生晃动而造成脱轨事故,进而提高了列车运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轨道结构具有结构简单、适用性强、使用寿命长、经济性好和维修方便等特点。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选实施例的轨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中的轨道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1中的轨道结构的左视剖视图;

图4示出了图1中的轨道结构的轨道板的带有局部剖视的俯视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可选实施例的轨道结构俯视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基础;20、底板层;30、过渡连接层;40、第一纵向钢筋;50、轨道板层;51、轨道板;511、子轨道板;512、灌注孔;60、第二纵向钢筋;70、横向钢筋;80、铁轨;90、连接钢筋;100、扣件套管;110、扣件结构;120、连接部;130、接地端子;140、起吊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方位词如“前、后、上、下、左、右”、“横向、竖向、垂直、水平”和“顶、底”等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通常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这些方位词并不指示和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者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方位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的轮廓的内外。

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表面”、“上面的”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使用“第一”、“第二”等词语来限定零部件,仅仅是为了便于对相应零部件进行区别,如没有另行声明,上述词语并没有特殊含义,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轨道结构的底板层与混凝土层连接不稳定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轨道结构。

如图1至图5所示,轨道结构用于设置在基础10上,轨道结构包括沿远离基础10的方向顺次叠置的底板层20和过渡连接层30,轨道结构还包括第一纵向钢筋40,第一纵向钢筋40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底板层20内和过渡连接层30内以连接底板层20和过渡连接层30。

通过在轨道结构的底板层20和过渡连接层30之间设置第一纵向钢筋40,且将第一纵向钢筋40的两端分别设置在底板层20内和过渡连接层30内。这样,底板层20通过第一纵向钢筋40不仅为过渡连接层30提供了足够的连接力,而且第一纵向钢筋40还增强了底板层20和过渡连接层30的抗剪切能力,当列车转弯半径过小而施加给轨道结构的剪切力很大时,底板层20与过渡连接层30仍然能够稳定地连接,从而避免了列车发生晃动而造成脱轨事故,进而提高了列车运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图3所示,第一纵向钢筋40为多根,多根第一纵向钢筋40沿底板层20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有效地提高了底板层20和过渡连接层3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1至图3所示,轨道结构还包括轨道板层50和第二纵向钢筋60,其中,轨道板层50设置在过渡连接层30上,第二纵向钢筋60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轨道板层50内和过渡连接层30内以连接轨道板层50和过渡连接层30。

通过在轨道结构上设置轨道板层50和第二纵向钢筋60,并将轨道板层50设置在过渡连接层30上,第二纵向钢筋60的两端分别设置在轨道板层50内和过渡连接层30内以连接轨道板层50和过渡连接层30。这样,轨道板层50通过第二纵向钢筋60与过渡连接层30稳定地连接,提高了整个轨道结构的抗剪切能力,当列车转弯半径过小而施加给轨道结构的剪切力很大时,轨道板层50与过渡连接层30仍然能够稳定地连接,轨道板层50、过渡连接层30以及底板层20之间建立了很牢固的连接关系,保证了轨道结构的使用稳定性,从而避免了列车发生晃动而造成脱轨事故,进而提高了列车运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如图3所示,第二纵向钢筋60为多根,多根第二纵向钢筋60沿轨道板层50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进一步提高了轨道板层50和过渡连接层30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4所示,轨道结构还包括横向钢筋70,横向钢筋70为多根,多根横向钢筋70沿轨道板层50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设置在轨道板层50内。这样,多根横向钢筋70能够对轨道板层50施加足够的预应力,避免了轨道板层50在设计载荷的作用下使用开裂的现象发生,提高了轨道板层50的整体强度和使用可靠性。

在实用新型的一个未图示的可选实施例中,轨道结构还包括横向钢筋70,横向钢筋70为多根,多根横向钢筋70沿底板层20的长度方向和/或宽度方向设置在底板层20内。这样,多根横向钢筋70能够对底板层20施加足够的预应力,避免了底板层20在设计载荷的作用下使用开裂的现象发生,提高了底板层20的整体强度和使用可靠性。

如图1和图2所示,轨道板层50包括多块轨道板51,多块轨道板51沿底板层20的长度方向依次设置。这样,有利于对轨道板51的加工和运输,通过在工厂中成批地加工生产出多块轨道板51后,只需将多块轨道板51运输到施工现场后与底板层20拼接或浇筑连接便能够轻松实现底板层20和轨道板层50的连接。

可选地,轨道板51的厚度为160mm。

如图4所示,轨道结构还包括起吊套管140,起吊套管140设置在轨道板51的外壁面处,这样,便于对轨道板51的起吊运输。

需要说明的是,过渡连接层30由混凝土浇筑形成。这样,在轨道结构形成的过程中,只需要在底板层20和轨道板层50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过渡连接层30,便可以将底板层20处裸露的部分第一纵向钢筋40和轨道板层50处裸露的部分第二纵向钢筋60稳定地连接在过渡连接层30内,从而实现轨道板层50、过渡连接层30以及底板层20的稳定连接,提高了轨道结构的工作稳定性。

可选地,轨道板51上还设置有灌注孔512,通过设置灌注孔512,有利于浇筑形成过渡连接层30。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调整过渡连接层30在不同位置的厚度,从而实现轨道板层50上混凝土挡肩的三维调整,更好地适应曲线型轨道结构,尤其是小半径曲线的缓和曲线地段的超高和正矢的轨道结构的精细调整,进而减少了铁轨精调工作量。

在本实用新型的图5示出的可选实施例中,轨道板51包括两个子轨道板511,两个子轨道板511沿底板层2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轨道结构还包括两条铁轨80,两条铁轨80一一对应地设置在两个子轨道板511上。这样,相当于去除了轨道结构的两条铁轨80之间的轨道板51的受力较小的部分结构,减少了轨道板51的制造耗材,提高了轨道结构的经济性,同时,两个子轨道板511之间的部分为绿色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有效的空间,从而提高了轨道结构的整体美观性。

如图5所示,轨道结构还包括连接钢筋90,连接钢筋90的两端分别设置两个子轨道板511内。这样,不仅增强了相对设置的两个子轨道板511之间的连接稳定性,而且还保证了两个子轨道板511之间具有较高的覆土厚度。

如图5所示,连接钢筋90为多根,多根连接钢筋90沿底板层20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这样,提高了沿底板层20的长度方向的子轨道板511之间的连接强度,强化了轨道板层50的整体稳定性。

如图1至图5所示,轨道结构还包括扣件套管100和扣件结构110,其中,扣件套管100预埋在轨道板层50内,扣件结构110与扣件套管100紧固连接以将两条铁轨80压紧在轨道板层50上。这样,保证了铁轨80被稳定的设置在轨道板层50上,从而提高了列车在铁轨80上运行的稳定性。

如图4所示,轨道结构还包括连接部120和接地端子130,其中,连接部120设置在轨道板层50内并与第二纵向钢筋60焊接,接地端子130的一端与连接部120连接,接地端子130的另一端与基础10连接。

可选地,连接部120为扁钢,扁钢的外壁面电镀有锌层。

可选地,连接部120设置在个轨道板5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

通过轨道板51的长度方向的端部设置的镀锌扁钢并与轨道板51内的第二纵向钢筋60和横向钢筋70焊接,并通过在轨道板51的内部预埋的接地端子130,达到无砟轨道的轨道电路传输长度控制、轨道电路绝缘性能保证、无砟轨道防弥留和防止杂散电流的产生并释放的功能。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所指的基础10为路面基础或隧道内的路面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工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