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直升机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70403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直升机平台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直升机平台。



背景技术:

自升式钻井平台属于海上移动式平台,由于其定位能力强和作业稳定性好,在大陆架海域的油气勘探开发中居重要地位。自升式钻井平台通常设有供工作和居住的上层建筑及供直升机起降以满足物资补给和上下人员及救生、逃生等需要的直升机平台。直升机平台一般设在平台主体的一端与平台上层建筑相连。

由于自升式钻井平台工作环境恶劣、造价昂贵,所以平台设计不仅要综合考虑结构的合理性和安全性,还需要考虑经济性最优的问题。而直升机平台作为平台主体很重要的一部分,需要格外注意。直升机平台的支撑结构一般为桁架结构,是重要的基础构件,具有单向大悬臂梁特点,除了要满足结构强度要求之外,还要综合考虑如结构自重、结构刚度和焊接工程量等众多因素。其中,结构自重和结构刚度是控制因素,需要优先考虑。国外已经出现了铝质的直升机甲板模块,自重轻、强度刚度好且模块化程度高,但是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重轻、强度刚度好且便于模块化生产的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直升机平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直升机平台,包括直升机平台甲板、水平网络框架结构和下支撑立体框架结构,所述直升机平台甲板布设在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上,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由横向布设的五根H型钢构件、纵向布设的两根H型钢构件和斜向布设的两根H型钢构件组成,设置在所述下支撑立体框架结构上,所述下支撑立体框架结构由一斜支撑单元、一水平支撑单元、两横支撑单元及两纵支撑单元组成;

其中,所述斜支撑单元的上端与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连接,下端通过肘板与钻井平台主体连接;

所述水平支撑单元的外端通过肘板与钻井平台主体连接,内端与所述斜支撑单元连接;

所述两横支撑单元包括外侧横支撑单元和内侧横支撑单元,所述外侧横支撑单元和内侧横支撑单元的上端均与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连接,下端均与所述斜支撑单元连接;

所述两纵支撑单元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斜支撑单元、水平支撑单元和横支撑单元的两端。

进一步的,所述横向布设的五根H型钢构件按600mm间距布设,组成水平横向网络框架,所述纵向布设的两根H型钢构件按600mm间距布设,组成水平纵向网络框架。

进一步的,所述H型钢构件均由上面板、腹板及下面板组成,上面板与上面板、腹板与腹板以及下面板与下面板之间通过对焊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H型钢构件之间还焊接有一传力钢板,通过传力钢板实现H型钢构件之间力的传递。

进一步的,上述所述下支撑立体框架结构中:

所述斜支撑单元包括一对外斜撑杆、一对外水平撑杆、一根上横撑杆、一对中间斜撑杆、一对下斜撑杆和一根上斜撑杆,所述一对外斜撑杆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上,下端固定在钻井平台主体上,所述一对外水平撑杆的内端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一对外斜撑杆的上部,外端分别通过肘板与钻井平台的主体连接,所述上横撑杆跨接在所述的一对外斜撑杆的上部之间,所述一对中间斜撑杆的上端均固定在所述上横撑杆的中部,下端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一对外水平撑杆的中部,所述一对下斜撑杆的上端均固定在所述上横撑杆的中部,下端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一对外斜撑杆的下端,所述一根上斜撑杆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上,下端固定在在所述上横撑杆的中部;

所述水平支撑单元包括一根横撑杆和一对水平斜撑杆,所述一根横撑杆跨接在所述斜支撑单元的一对水平撑杆的中部之间,所述一对水平斜撑杆的外端分别对应的通过肘板与钻井平台的主体连接,内端固定在所述横撑杆中部;

所述外侧横支撑单元包括一对外斜撑杆和一根短竖中间撑杆,所述一对外斜撑杆上端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上,下端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斜支撑单元的一对外斜撑杆的上部,所述一根短竖中间撑杆上端固定在在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上,下端固定在所述斜支撑单元的上横撑杆中部;

所述内侧横支撑单元包括一对外斜撑杆和一根短竖中间撑杆,所述一对外斜撑杆上端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上,下端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斜支撑单元的一对外水平撑杆的中部,所述一根短竖中间撑杆上端固定在在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上,下端固定在所述所述水平支撑单元的横撑杆中部;

所述两纵支撑单元均包括一对上外斜撑杆、一根下外斜撑杆、一根长竖撑杆和一根短竖撑杆,所述一对上外斜撑杆均包括一根左斜撑杆和一根右斜撑杆,左斜撑杆和右斜撑杆的上端均固定在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上,左斜撑杆的下端通过肘板与钻井平台主体连接,右斜撑杆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斜支撑单元的外水平撑杆上,所述一根下外斜撑杆的上端通过肘板与钻井平台的主体连接,下端固定在所述斜支撑单元的外斜撑杆上,所述一根长竖撑杆穿设于所述斜支撑单元的外水平撑杆,且其上端与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固定,下端与所述斜支撑单元的外斜撑杆固定,所述一根短竖撑杆上端固定在在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上,下端固定在所述斜支撑单元的外斜撑杆上。

进一步的,所述外水平撑杆的外端、纵支撑单元的上外斜撑杆的左撑杆下端、纵支撑单元的下外斜杆的上端均对应通过同一肘板与与钻井平台主体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直升机平台的安装施工过程,可以采取在工厂进行模块化生产并进行预拼装,保证构件的制作精度和质量,然后再运至工地现在地面上完成对水平网络框架结构和下支撑立体框架结构按模块化分段焊接组装完毕,有效避免了高空焊接作业时焊接质量难以保证的缺点,最后再采取整体吊装的方式完成直升机平台的安装,由于采取整体吊装,所以整体的尺寸安装精度可以得到很好的保证,同时还可以有效的减少应力变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直升机平台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直升机平台的水平网络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直升机平台的下支撑立体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直升机平台的下支撑立体框架的斜支撑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直升机平台的下支撑立体框架的水平支撑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直升机平台的下支撑立体框架的横支撑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直升机平台的下支撑立体框架的纵支撑单元结构示意图。

图中:10-直升机平台甲板;20-水平网络框架结构;21-H型钢构件;211-上面板;212-腹板;213-下面板;22-传力钢板;30-下支撑立体框架结构;31-斜支撑单元;311-外斜撑杆;312-外水平撑杆;313-上横撑杆;314-中间斜撑杆;315-下斜撑杆;316-上斜撑杆;32-水平支撑单元;321-横撑杆;322-水平斜撑杆;33-两横支撑单元;331-外侧横支撑单元;3311-外斜撑杆;3312-短竖中间撑杆;332-内侧横支撑单元;3321-外斜撑杆;3322-短竖中间撑杆;34-两纵支撑单元;341-上外斜撑杆;3411-左斜撑杆;3412-右斜撑杆;342-下外斜撑杆;343-长竖撑杆;344-短竖撑杆;40-肘板;41-肘板;50-钻井平台主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是如何实施的。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一种自升式海洋钻井平台的直升机平台,包括直升机平台甲板10、水平网络框架结构20和下支撑立体框架结构30,所述直升机平台甲板10布设在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20上,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20由横向布设的五根H型钢构件21、纵向布设的两根H型钢构件21和斜向布设的两根H型钢构件21组成,设置在所述下支撑立体框架结构30上,所述下支撑立体框架结构30由一斜支撑单元31、一水平支撑单元32、两横支撑单元33及两纵支撑单元34组成;

其中,所述斜支撑单元31的上端与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20连接,下端通过肘板40与钻井平台主体50连接;

所述水平支撑单元32的外端通过肘板41与钻井平台主体50连接,内端与所述斜支撑单元31连接;

所述两横支撑单元33包括外侧横支撑单元331和内侧横支撑单元332,所述外侧横支撑单元331和内侧横支撑单元332的上端均与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20连接,下端均与所述斜支撑单元31连接;

所述两纵支撑单元34分别对应设置在所述斜支撑单元31、水平支撑单元32和两横支撑单元33的两端。

请参阅图2所示,横向布设的五根H型钢构件21按600mm间距布设,组成水平横向网络框架,纵向布设的两根H型钢构21件按600mm间距布设,组成水平纵向网络框架。

所述H型钢构件21均由上面板211、腹板212及下面板213组成,所述上面板与上面板、腹板与腹板以及下面板与下面板之间通过对焊连接。

所述H型钢构件21之间还焊接有一传力钢板22,通过传力钢板22实现H型钢构件21之间力的传递。

请参阅图3至图7所示,斜支撑单元31包括一对外斜撑杆311、一对外水平撑杆312、一根上横撑杆313、一对中间斜撑杆314、一对下斜撑杆315和一根上斜撑杆316,所述一对外斜撑杆311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20上,下端固定在钻井平台主体50上,所述一对外水平撑杆312的内端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一对外斜撑杆311的上部,外端分别通过肘板41与钻井平台主体50连接,所述上横撑杆313跨接在所述的一对外斜撑杆311的上部之间,所述一对中间斜撑杆314的上端均固定在所述上横撑杆313的中部,下端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一对外水平撑杆312的中部,所述一对下斜撑杆315的上端均固定在所述上横撑杆313的中部,下端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一对外斜撑杆311的下端,所述一根上斜撑杆316的上端固定在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20上,下端固定在在所述上横撑杆313的中部;

所述水平支撑单元32包括一根横撑杆321和一对水平斜撑杆322,所述一根横撑杆321跨接在所述斜支撑单元31的一对外水平撑杆312的中部之间,所述一对水平斜撑杆322的外端分别对应的通过肘板41与钻井平台的主体20连接,内端固定在所述横撑杆321中部;

所述外侧横支撑单元331包括一对外斜撑杆3311和一根短竖中间撑杆3312,所述一对外斜撑杆3311上端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20上,下端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斜支撑单元31的一对外斜撑杆311的上部,所述一根短竖中间撑杆3312上端固定在在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20上,下端固定在所述斜支撑单元31的上横撑杆313中部;

所述内侧横支撑单元332包括一对外斜撑杆3321和一根短竖中间撑杆3322,所述一对外斜撑杆3321上端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20上,下端分别对应固定在所述斜支撑单元31的一对外水平撑杆312的中部,所述一根短竖中间撑杆3322上端固定在在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20上,下端固定在所述水平支撑单元32的横撑杆321中部;

所述两纵支撑单元34包括一对上外斜撑杆341、一根下外斜撑杆342、一根长竖撑杆343和一根短竖撑杆344,所述一对上外斜撑杆341均包括一根左斜撑杆3411和一根右斜撑杆3412,左斜撑杆3411和右斜撑杆3412的上端均固定在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20上,左斜撑杆3411的下端通过肘板41与钻井平台主体50连接,右斜撑杆3412的下端固定在所述斜支撑单元31的外水平撑杆312上,所述一根下外斜撑杆342的上端通过肘板41与钻井平台的主体50连接,下端固定在所述斜支撑单元31的外斜撑杆311上,所述一根长竖撑杆343穿设于所述斜支撑单元31的外水平撑杆312,且其上端与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20固定,下端与所述斜支撑单元31的外斜撑杆311固定,所述一根短竖撑杆344上端固定在在所述水平网络框架结构20上,下端固定在所述斜支撑单元31的外斜撑杆311上。

所述斜支撑单元31的外水平撑杆312的外端、纵支撑单元34的上外斜撑杆341的左撑杆3411下端、纵支撑单元34的下外斜杆342的上端均对应通过同一肘板41与钻井平台主体50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