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设有排水沟的新型路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2569阅读:503来源:国知局
一种设有排水沟的新型路面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路面,具体涉及一种设有排水沟的新型路面。



背景技术:

在现有道路的建设过程中,为了便于排水,道路两边通常都设置有排水沟。排水沟上设有雨水篦子,从而获得满足车辆压过的机械强度。

如公告号为CN204239340U的专利,改专利公开了一种高效路面排水篦子,该排水篦子有排水板和开设在排水板上均匀分布的多个排水孔组成,排水孔的长轴方向与路面中心线呈偏向路面水流方向的夹角a,夹角a为45°~50°,从而提高了路面排水篦子的排水效率。

该专利的缺点在于:由于排水沟内在下雨天后会有一定的积水,长时间后排水沟会有一定的臭味。晴天时,臭味会从排水孔溢出排水沟外,影响环境。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设有排水沟的新型路面,通过设置和第一排水板可相对滑动的第二排水板,在晴天时滑动第二排水板,从而遮蔽第一排水板上的排水槽,从而防止臭味从排水沟溢散到排水沟外,从而使环境更清新。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设有排水沟的新型路面,包括路面,所述路面上设有排水沟,所述排水沟上嵌设有雨水篦子,所述雨水篦子包括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所述第二排水板上端面抵接于第一排水板下端面,所述第一排水板上开设有滑槽,所述第二排水板竖直向上设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穿设过滑槽且滑动连接于滑槽,所述联动杆背对第二排水板一端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下端面与第一排水板上端面抵触,所述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上均开设有排水槽;当晴天时,所述第二排水板遮覆第一排水板上的排水槽;当雨天时,所述第二排水板上的排水槽和所述第一排水板上的排水槽相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槽下底面对支撑块有一个支撑力,从而使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连接在一起。通过滑动支撑块,在联动杆的作用下,第二排水板相对第一排水板移动,从而改变第一排水板上的排水槽和第二排水板上的排水槽的相对位置。当晴天时,滑动支撑板,使第二排水板遮覆第一排水板上的排水槽,从而防止排水沟内的臭气通过排水槽溢散到排水沟外;当雨天时,滑动支撑板,使第二排水板相对第一排水板滑动,直至第二排水板上的排水槽和第一排水板上的排水槽相通,从而使水流入排水沟内。同时当承重物从改路面碾过时,第二排水板对第一排水板有一个向上的支撑力,从而减小了第一排水板变形的可能性,延长了第一排水板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长度方向和排水槽长度方向呈垂直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则在调节第二排水板时,只需将第二排水板滑动排水槽的宽度即可实现第一排水板排水槽的开闭。即调节时需滑动支撑块的距离较小,方便了调节。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排水板两侧,所述联动杆也设有两根且分别位于第二排水板两侧,两根所述联动杆分别嵌设于两个滑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支撑块和第一排水板之间的连接点,以及第二排水板的重心形成一个三角,从而使第二排水板可更稳定的连接于第一排水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为T型槽,所述联动杆和支撑块均嵌设于滑槽内且于滑槽呈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块上表面与第一排水板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路面平整,减小了车辆在路面上行驶时由于撞到支撑块而受到的震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支撑块和滑槽侧壁呈间隙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在滑动支撑块时,支撑块和滑槽侧壁无摩擦力,使支撑块可更方便的滑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槽长度方向和排水沟长度方向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使滑槽长度垂直于排水沟。此时车辆在进过该路面时,车轮对支撑块有沿排水沟长度方向的摩擦力,而滑槽对联动杆有一个沿排水沟长度方向的限位力,可防止支撑块在车轮的作用下移动。使第二排水板处于人工调节后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槽沿其宽度方向等间隔设有若干个,且两个相邻的所述排水槽之间的距离等于排水槽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确保第二排水板可阻挡住第一排水板上的排水槽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第一排水槽的宽度更大,从而提高排水效率,减少路面积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排水槽呈扇环形开设。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排水槽面积相同的情况下,提高了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的结构强度,从而延长了雨水篦子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雨水篦子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嵌设固定于排水沟内,所述底座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均位于安装槽内,所述第一排水板转动连接于底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从而防止第一排水板和第二排水板丢失。在需清理排水沟时,只需转开第一排水板即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在晴天时,可通过滑动支撑块,使第二排水板阻挡住第一排水板上的排水槽,防止臭气溢出;结构强度较高,使用寿命较长;可防止雨水篦子被盗。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雨水篦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处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处的放大图;

图5为实施例中雨水篦子的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中第一排水板转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路面;2、排水沟;3、雨水篦子;3.1、底座;3.1.1、安装槽;3.1.2、容纳槽;3.1.3、支撑凸边;3.2、第一排水板;3.2.1、转动柄;3.2.2、转动销;3.2.3、排水槽;3.2.4、滑槽;3.3、第二排水板;3.4、联动杆;3.4.1、支撑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设有排水沟2的新型路面1,包括路面1。路面1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排水沟2。排水沟2用于排除路面1上的积水。排水沟2上设有若干雨水篦子3。

如图2所示,雨水篦子3包括底座3.1、第一排水板3.2和第二排水板3.3。底座3.1固定嵌设于排水沟2内。底座3.1呈矩形,底座3.1上开设有安装槽3.1.1,安装槽3.1.1呈矩形设置。底座3.1沿排水沟2长度方向一侧开设有容纳槽3.1.2。安装槽3.1.1内壁沿底座3.1周向设有支撑凸边3.1.3,支撑凸边3.1.3位于底座3.1底端。

如图2所示,第一排水板3.2嵌设于安装槽3.1.1内,第一排水板3.2沿排水沟2长度方向一侧设有转动柄3.2.1,转动柄3.2.1位于容纳槽3.1.2内。转动柄3.2.1上穿设有转动销3.2.2,转动销3.2.2两端均嵌设于容纳槽3.1.2侧壁内且转动连接于底座3.1。则第一排水板3.2转动连接于底座3.1。当转动柄3.2.1底面抵触容纳槽3.1.2底面时,第一排水板3.2的上端面和底座3.1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如图2所示,第一排水板3.2上沿排水沟2长度方向开设有排水槽3.2.3,排水槽3.2.3呈扇环形开设。排水槽3.2.3沿其宽度方向等间隔开设有若干个。且两个相邻排水槽3.2.3之间的距离等于排水槽3.2.3的宽度。从而在保证第一排水板3.2结构强度的同时,尽可能的增大排水槽3.2.3的面积,提高排水效率。

如图3所示,第一排水板3.2上沿排水槽3.2.3宽度方向开设有滑槽3.2.4,滑槽3.2.4为T型槽。滑槽3.2.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第一排水板3.2两侧,即两个滑槽3.2.4分别位于排水槽3.2.3两端。

如图2所示,第二排水板3.3位于第一排水板3.2下方,且放置在支撑凸边3.1.3上。第二排水板3.3的上端面抵接于第一排水板3.2的下端面。从而支撑凸边3.1.3对第一排水板3.2和第二排水板3.3有一个支撑力,从而使第一排水板3.2安装更稳定。第二排水板3.3上开设有与第一排水板3.2相同的排水槽3.2.3。

图2和图4所示,第二排水板3.3相对第一排水板3.2一侧设有联动杆3.4,联动杆3.4设有两根且分别位于第二排水板3.3两侧。如图5所示,两根联动杆3.4分别穿设过两个滑槽3.2.4,且联动杆3.4滑动连接于滑槽3.2.4。联动杆3.4背对第二排水板3.3一端设有支撑块3.4.1,支撑块3.4.1嵌设于滑槽3.2.4内,且支撑块3.4.1滑动连接于滑槽3.2.4。支撑块3.4.1上端面与第一排水板3.2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支撑块3.4.1侧壁和滑槽3.2.4侧壁呈间隙配合。

当晴天时,在滑槽3.2.4内滑动支撑块3.4.1,在联动杆3.4的带动下,第二排水板3.3随着支撑块3.4.1相对第一排水板3.2滑动,直至第二排水板3.3刚好遮覆住第一排水板3.2上的排水槽3.2.3,从而防止臭从排水沟2溢出到外界环境中。当雨天时,滑动支撑块3.4.1,第二排水板3.3随着支撑块3.4.1相对第一排水板3.2滑动,直至第二排水板3.3上的排水槽3.2.3和第一排水板3.2上的排水槽3.2.3相通为止,从而使路面1上的积水从排水槽3.2.3流入排水沟2内,完成排水。

且由于滑槽3.2.4沿排水槽3.2.3宽度方向开设,而排水槽3.2.3沿排水沟2长度方向开设,即滑槽3.2.4垂直于排水沟2。当车辆在雨水篦子3上驶过时,支撑块3.4.1会受到沿排水沟2长度方向的力,此时滑槽3.2.4侧壁对支撑块3.4.1有一个限位力,从而使支撑块3.4.1保持在人为调整的状态。

如图6所示,当需清理排水沟2时,只需转动第一排水板3.2即可。且由于底座3.1固定连接于排水沟2,而第一排水板3.2转动连接于底座3.1,故第一排水板3.2不易被偷走,还有防盗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