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桥机自动调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704105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造桥机自动调梁系统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造桥机运、调梁设备,尤其涉及一种造桥机自动调梁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造桥机运、调梁设备为简单的桁架结构,由造桥机前导梁安置的卷扬机钢丝绳拖拉提供走行动力,小车向前、向后行走时,需变换卷扬机钢丝绳拖拉的方向,不具备完整的走行功能;不具备横向调节功能,梁段横向出现偏差时需依靠机械千斤顶对梁段进行横移;形式简单,走行时忽快忽慢,定位不准确,需反复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精度高的造桥机自动调梁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造桥机自动调梁系统,包括三维调节小车和电控箱;

所述三维调节小车包括上层桁架和下层桁架,所述下层桁架包括纵梁、横梁、横向连接系,所述下层桁架连接有主动轮箱和从动轮箱,所述上层桁架固定有顶升油缸和横移油缸,所述顶升油缸和横移油缸的液压系统与所述电控箱连接。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造桥机自动调梁系统,适用于上承式单线造桥机,架设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桥梁,适用于湿接、胶接两种施工工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造桥机自动调梁系统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造桥机自动调梁系统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液压泵站,2、主动轮箱,3、上层桁架,4、下层桁架,5、顶升油缸,6、从动轮箱,7、泵站托架一,8、泵站托架二,9、泵站托架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造桥机自动调梁系统,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是:

包括三维调节小车和电控箱;

所述三维调节小车包括上层桁架和下层桁架,所述下层桁架包括纵梁、横梁、横向连接系,所述下层桁架连接有主动轮箱和从动轮箱,所述上层桁架固定有顶升油缸和横移油缸,所述顶升油缸和横移油缸的液压系统与所述电控箱连接。

所述纵梁为箱型结构,所述横梁为H型钢,所述横向连接系为槽钢。

所述上层结构为槽钢焊接件,留有4个顶升千斤顶安装槽及2个横移油缸安装槽。

本实用新型的造桥机自动调梁系统,适用于上承式单线造桥机,架设节段拼装简支箱梁桥梁,适用于湿接、胶接两种施工工艺。

具体实施例:

该自动调梁系统由120T三维调节小车、电控箱两大核心部分组成,同时具备运梁、调梁两大功能。

如图1、图2所示,其中120T三维调节小车主桁架由型钢焊接组成,分上下两层:下层结构由纵梁、走行轮组、横梁、横向连接系组成,其中纵梁为箱型结构,通过销轴与走行轮组连接固定;每个走行轮组配备2个直径400mm走行轮,共4个走行轮组,要求走行轨道面宽120mm,厚度大于等于30mm;横梁为H型钢,横向连接系为槽钢,均为焊接件。上层结构由三道横梁、三道纵梁组成,均为槽钢焊接件,留有4个顶升千斤顶安装槽及2个横移油缸安装槽。

小车配备1套液压系统,2套横移油缸、4套75t顶升千斤顶,均由电控箱控制。

工作原理:

预制节段时,将带有GPS定位功能的预埋件埋置在节段顶面四个角,节段拼装时,电控箱采集该节段顶面坐标,通过与设计坐标值比对分析,控制液压泵站、液压马达、横移油缸、顶升千斤顶完成节段横向、纵向、竖向的三维调节。

液压泵站及马达提供小车走行动力,通过电控箱可以使小车前进和后退,通过调节液压油路阀门调整小车走行速度,实现梁段的纵向移动调节。液压泵站及横移油缸可对上层桁架结构施加横向水平推力,进而实现梁段的横向移动调节,保证梁段在拼装过程中满足线型要求;液压泵站及顶升千斤顶可实现梁段四个点的竖向移动调节,每个顶升千斤顶均可独立作业,保证梁段达到设计高程要求。

主要技术性能参数如下:

与现有技术中的小车的对比:

该自动调梁系统与原造桥机运、调梁设备比较:

1、原有的造桥机运、调梁设备为简单的桁架结构,由造桥机前导梁安置的卷扬机钢丝绳拖拉提供走行动力,小车向前、向后行走时,需变换卷扬机钢丝绳拖拉的方向,不具备完整的走行功能,现用的自动调梁系统配备电控箱,由液压泵站及液压马达提供独立走行动力,通过操作开关即可改变小车行进方向及速度;

2、原有的运、调梁设备不具备横向调节功能,梁段横向出现偏差时需依靠机械千斤顶对梁段进行横移,现用的自动调梁系统配备液压泵站、横移油缸及顶升千斤顶,梁段放置在小车上即可进行横向、竖向调节,操作便捷。

3、原有的运、调梁设备形式简单,走行时忽快忽慢,定位不准确,需反复调整;现用的自动调梁系统具有更高的实用性能及安全性能,在运梁、调梁的工序上都可以大大减少工时,对梁段的定位具有更高的准确性,能够同时满足湿接、干接不同工序的施工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