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隔音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37587阅读:2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隔音屏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隔音屏。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高铁、地铁等轨道列车逐渐成为了人们出行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列车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的极大的噪声,为减少铁路噪声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人们采用隔音屏作为减噪措施,防止噪音污染,提升沿线环境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现有的隔音屏安装在铁路两侧,能够起到一定的隔音效果,但还是有一大部分声音会通过反射传出到隔音屏的另外一侧,隔音效果有待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占用空间小、隔音和吸音效果好的隔音屏。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隔音屏,包括隔音屏本体,所述隔音屏本体上自上而下等间距平行安装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下侧面上安装有可拆卸的吸音装置;所述吸音装置包括外壳和安装在外壳内的第一吸音板,所述外壳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外壳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卡条,所述固定板的下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条相匹配的第一卡槽,所述固定板与吸音装置通过第一卡条以及第一卡槽活动卡接。

所述外壳靠近隔音屏本体的侧面上安装有第二卡条,所述隔音屏本体上开设有与第二卡条相匹配的第二卡槽,所述隔音屏本体与吸音装置通过第二卡条以及第二卡槽活动卡接。

所述吸音装置为直角三棱柱状的吸音装置。

所述隔音屏本体内部开设有扩散腔和吸音腔,所述吸音腔内安装有第二吸音板,相邻2个所述吸音装置之间的隔音屏本体侧面上开设有与扩散腔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扩散腔和吸音腔之间的隔音屏本体内部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扩散腔和吸音腔通过第三通孔相连通。

所述隔音屏本体的下端开设有排水口,所述排水口与扩散腔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隔音屏,隔音屏本体上安装有可拆卸的吸音装置,吸音装置通过卡条安装,安装和拆卸方便;与现有的隔音屏相比,吸音装置能够将经过隔音屏本体反射后的噪音进行更好的吸收,从而起到更好的隔音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的一种隔音屏,包括隔音屏本体1,所述隔音屏本体1上自上而下等间距平行安装有固定板2,所述固定板2的下侧面上安装有可拆卸的吸音装置3。固定板2与隔音屏本体1可以焊接相连,也可以一体制造而成。所述吸音装置3包括外壳31和安装在外壳31内的第一吸音板32,所述外壳31上开设有第一通孔6,第一通孔6等间距开设多个,形状优选为长条形或圆形,便于噪音进入外壳31内。

所述外壳31的顶部安装有第一卡条34,所述固定板2的下侧面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卡条34相匹配的第一卡槽21,所述固定板2与吸音装置3通过第一卡条34以及第一卡槽21活动卡接。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外壳31靠近隔音屏本体1的侧面上安装有第二卡条35,所述隔音屏本体1上开设有与第二卡条35相匹配的第二卡槽22,所述隔音屏本体1与吸音装置3通过第二卡条35以及第二卡槽22活动卡接,使吸音装置3的安装更加稳固。第一卡条34和第二卡条35可以为T形的卡条,制作方便,固定效果好。所述吸音装置3优选为直角三棱柱状的吸音装置,吸音装置的斜面与隔音屏本体1之间形成夹角,能够更好的对经过隔音屏本体1反射后的噪音进行吸收。

所述隔音屏本体1内部开设有扩散腔11和吸音腔12,所述吸音腔12内安装有第二吸音板13,相邻2个所述吸音装置3之间的隔音屏本体1侧面上开设有与扩散腔11相连通的第二通孔61,第二通孔61,第二通孔61等间距开设多个,形状可以与第一通孔6相同,优选为长条形或圆形。所述扩散腔11和吸音腔12之间的隔音屏本体1内部开设有第三通孔62,所述扩散腔11和吸音腔12通过第三通孔62相连通,第三通孔62的形状优选为圆形,且均匀开设在扩散腔11和吸音腔12之间的隔音屏本体1内。噪音通过第二通孔61进入扩散腔11内,声波在扩散腔11内发生反射过程中通过第三通孔62进入吸音腔12内被第二吸音板13吸收,使隔音屏具有很好的隔音和吸音的效果。

其中,第一吸音板32和第二吸音板13的材料相同,可以采用聚酯纤维板、岩棉板等吸音材料制作而成。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隔音屏本体1的下端开设有排水口7,所述排水口7与扩散腔11相连通,便于将雨天从第二通孔61进入到扩散腔11内的雨水排出。

本实施例的一种隔音屏,隔音屏本体上安装有可拆卸的吸音装置,吸音装置通过卡条安装,安装和拆卸方便;与现有的隔音屏相比,吸音装置能够将经过隔音屏本体反射后的噪音进行更好的吸收,从而起到更好的隔音效果。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