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砖及人行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36507阅读:414来源:国知局
地砖及人行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建设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砖及人行路。



背景技术:

目前,大多数城市普遍使用地砖铺设人行路、公园以及广场的路面。地砖是一种铺地材料,以水泥、集料、大理石粉等为主要原材料,经加工、振动加压或其他成型工艺制成,用于铺设人行路、公园、城市广场的路面。使用地砖铺设路面,不仅方便行人出行,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城市的水土流失,而且相当美观。但人行路上铺设的地砖一般供行人行走,由于地砖强度较低,当频繁踩踏或重物掉落时容易造成地砖碎裂,影响正常使用。而且频繁更换碎裂地砖也很浪费人力物力。

针对上述由于踩踏或重物掉落导致地砖碎裂的问题,现有技术通过加强地砖自身强度或为地砖设置弹性减震层的方式解决,前者为加强地砖自身的强度,选料上乘,地砖强度虽得以提升,但不能抵挡鞋底或重物与地砖表面的直接碰撞,抗碎裂效果一般,并且制做地砖费用高,不符合经济性原则;采用为地砖设置弹性减震层的方式解决地砖碎裂问题,由于受到地砖体积的局限,弹性减震层的减震能力十分有限,而且现有技术通常将弹性减震带设置在地砖的下表面,同样不能抵挡地砖表面与鞋底或重物直接接触时受到的冲击,收效甚微。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不能有效解决在使用地砖过程中由于频繁踩踏或重物掉落造成的地砖碎裂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地砖,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有效解决在使用地砖过程中由于频繁踩踏或重物掉落造成的地砖碎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砖,包括:砖体、支撑棒以及托盘,所述托盘与所述砖体的下表面连接,所述支撑棒插设在所述砖体内,所述支撑棒的一端伸出所述砖体的上表面,所述支撑棒的另一端与所述托盘垂直连接。

优选地,所述砖体上设有多个贯穿所述砖体厚度的通孔,多个所述支撑棒一一对应插设在多个所述通孔内,所述托盘与所述砖体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砖体包括防滑凸起,所述防滑凸起盖设在所述支撑棒伸出所述砖体上表面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托盘和所述支撑棒一体化设置。

优选地,所述砖体包括泡沫填充层以及耐磨层,所述泡沫填充层设置在所述耐磨层的下方,所述泡沫填充层位于所述托盘上方。

优选地,所述耐磨层包括有合成纤维层。

优选地,所述砖体还包括防水层,所述防水层设置在所述耐磨层与所述泡沫填充层之间。

优选地,所述砖体包括榫头以及与所述榫头相匹配的卯眼,所述榫头与所述卯眼均设置在所述砖体相对应的两侧的侧壁上。

优选地,所述托盘的下表面设有多个锥形凸起。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地砖具有以下优势: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砖时,重物掉落或行人踩踏在地砖上,由于支撑棒的伸出砖体的一端位于砖体的上表面之上,支撑棒较砖体突出,所以行人的鞋底或重物能够接触到支撑棒,支撑棒承受了部分的压力,砖体上表面与鞋底接触的部分承受了剩余部分的压力,故砖体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相比较传统方式变得更小,进而使得砖体受到保护,不容易发生碎裂等情况。而支撑棒受到的压力则传递给与之垂直连接的位于砖体下面的托盘,托盘受到压力再将压力传给地面。换言之,当行人踩踏或重物掉落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砖上时,地面对托盘具有支持力,托盘又对支撑棒具有支持力,支撑棒对行人或重物具有支持力。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砖将砖体上设置支撑棒,利用支撑棒的支撑作用,将部分受到的压力传递给位于砖体下面的托盘,进而传递给地面。其中,由于支撑棒与托盘垂直连接,使得托盘能够承受支撑棒传递的大部分的力,并且能够减少砖体受到支撑棒的压力,能够降低由于压力过大导致砖体碎裂的概率。托盘增加了支撑棒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将支撑棒受到的压力传递给托盘下面的地面的同时减小了压强,避免了支撑棒受到行人或重物的压力过大插入地面的情况发生。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地砖大大减少了砖体受到的行人或重物的压力,使得砖体受到保护,减少地砖碎裂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人行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不能有效解决在使用地砖过程中由于频繁踩踏或重物掉落造成的地砖碎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人行路,包括:多块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地砖,相邻的所述地砖可拆卸连接。

所述人行路与上述地砖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砖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砖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砖的装配图;

图4为图1所示的地砖沿A-A面的剖视图。

图示:1-砖体;2-支撑棒;3-托盘;11-通孔;12-防滑凸起; 13-泡沫填充层;14-耐磨层;15-防水层;16-榫头;17-卯眼; 31-锥形凸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砖的爆炸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砖的装配图;图4为图1所示的地砖沿A-A面的剖视图。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砖,包括砖体1、支撑棒 2以及托盘3,托盘3与砖体1的下表面连接,支撑棒2插设在砖体1内,支撑棒2的一端伸出砖体1的上表面,支撑棒2的另一端与托盘3垂直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砖包括有砖体1、支撑棒2以及托盘3,托盘3与砖体1的下表面连接,支撑棒2自砖体1的下表面至上表面竖直插设在砖体1内并且其一端伸出砖体1的上表面,支撑棒 2的另一端与托盘3连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砖的制做过程中,可以在制做完成的砖体1上开孔,再将支撑棒2穿入该孔后伸出砖体1的上表面。还可以在砖体1的制做过程中直接放置支撑棒2,并将支撑棒2在砖体1的上表面预留一部分,再将贯穿砖体1的支撑棒2位于砖体1下表面的一端与托盘3连接。故支撑棒2与砖体1 能够实现固定连接或可拆卸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砖中,支撑棒2及托盘3均采用强度较高的材料制做,支撑棒2伸出砖体1的部分的长度小于等于5mm,且截面积占砖体1上表面面积的 40%-60%,以能够在保护砖体1的基础上增加行人踩踏舒适度。其中,支撑棒2的数量可为多个,多个支撑棒2的总截面积占砖体1上表面面积的40%-60%。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砖时,重物掉落或行人踩踏在地砖上,由于支撑棒2的伸出砖体1的一端位于砖体1的上表面之上,支撑棒2较砖体1突出,所以行人的鞋底或重物能够接触到支撑棒2,支撑棒2承受了部分的压力,砖体1上表面与鞋底接触的部分承受了剩余部分的压力,故砖体1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相比较传统方式变得更小,进而使得砖体1受到保护,不容易发生碎裂等情况。而支撑棒2受到的压力则传递给与之垂直连接的位于砖体1下面的托盘 3,托盘3受到压力再将压力传给地面。换言之,当行人踩踏或重物掉落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砖上时,地面对托盘3具有支持力,托盘3又对支撑棒2具有支持力,支撑棒2对行人或重物具有支持力。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砖将砖体1上设置支撑棒2,利用支撑棒2的支撑作用,将部分受到的压力传递给位于砖体1下面的托盘3,进而传递给地面。其中,由于支撑棒2与托盘3垂直连接,使得托盘3能够承受支撑棒2传递的大部分的力,并且能够减少砖体 1受到支撑棒2的压力,能够降低由于压力过大导致砖体1碎裂的概率。托盘3增加了支撑棒2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将支撑棒2受到的压力传递给托盘3下面的地面的同时减小了压强,避免了支撑棒2受到行人或重物的压力过大插入地面的情况发生。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砖大大减少了砖体1受到的行人或重物的压力,使得砖体1受到保护,减少地砖碎裂的情况。

优选地,砖体1上设有多个贯穿砖体1厚度的通孔11,多个支撑棒2一一对应插设在多个通孔11内,托盘3与砖体1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支撑棒2与通孔11数量均为多个且数量相同,多个通孔11均自砖体1的上表面至下表面贯穿砖体1且在砖体1上均匀分布,各支撑棒2分别插设在各通孔11内,各通孔 11的直径均大于等于对应的各支撑棒2的直径,以保证各支撑棒2 能够穿过对应的各通孔11。多个支撑棒2的一端分别从砖体1伸出砖体1的上表面,伸出长度小于等于5mm,多个支撑棒2的总截面积占砖体1上表面面积的40%-60%,以确保在保护砖体1的基础上增加行人踩踏舒适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分别设置数量相同的多个通孔11与多个支撑棒2,并将多个通孔11在砖体1上均匀分布,其目的是分散单个支撑棒2的受力,同时还能够增加鞋底或重物与支撑棒2接触的概率,使得鞋底或重物与支撑棒2接触的机会更多,进而增强了对砖体1的保护。此外,还增加了行人踩踏在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地砖上时的舒适度。

其中,通过设置能够容纳支撑棒2插入的通孔11,使得支撑棒2 与砖体1能够实现分离,并且在本实施例一中,托盘3与砖体1可拆卸连接,可为卡接、粘接或插接。则和托盘3垂直连接的支撑棒2 能够实现与砖体1的可拆卸连接。如此设置的目的是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砖能够在发生破碎的情况时,能够拆卸托盘3及与托盘3垂直连接的多个支撑棒2,保留托盘3以及多个支撑棒2,并将各支撑棒2分别插设在新的砖体1的各个通孔11中,将托盘3与新的砖体1连接后即可重新铺设使用,十分节省材料。同样地,在需要更换托盘3及各支撑棒2时,可保留可持续使用的砖体1。

为了增加行人踩踏在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地砖时的舒适度,砖体1 包括防滑凸起12,本实施例一中的防滑凸起12为柱状,且截面积大于支撑棒2的截面积,使得鞋底或重物更加容易与截面积更大的防滑凸起12接触,进而与支撑棒2间接接触。防滑凸起12盖设在支撑棒 2伸出砖体1上表面的一端,防滑凸起12与支撑棒2的接触的端面上开设有圆形槽体,圆形槽体的直径大于等于支撑棒2的直径,其深度与支撑棒2伸出砖体1部分的高度相等。支撑棒2伸出砖体1上表面的一端插入圆形槽体中。需要说明的是,防滑凸起12的高度稍大于支撑棒2伸出砖体1部分的高度,二者高度差须小于等于3mm。此外,柱状防滑凸起12的柱面与圆面的连接边缘经过打磨处理,以避免行人踩踏到防滑凸起12边缘时鞋子被割破的情况发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砖通过设置防滑凸起12,将鞋底、重物与支撑棒2分隔开,既增加了鞋底、重物与支撑棒2的间接接触面积,也避免了支撑棒2的磨损,还增加了行人踩踏地砖时的舒适度。

为了保证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地砖的支撑能力,托盘3和支撑棒2 一体化设置,例如托盘与支撑棒在制作过程中一体成型。托盘3与支撑棒2一体化的设置能够最大程度上保证二者之间的连接牢固,以便支撑棒2能够将受到的压力传递给托盘3,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砖更加耐用。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支撑棒2与托盘3可由强度较高的金属材料制成,二者可采用焊接方式连接。

进一步地,砖体1包括泡沫填充层13以及耐磨层14,泡沫填充层13设置在耐磨层14的下方,泡沫填充层13位于托盘3上方。泡沫填充层13主要由密度较高泡沫制成,使其具有较强的抗压性与弹性,在由于行人踩踏或重物的重力对地砖产生压力时能够起支撑作用,并且泡沫质轻,搬运本实施例一提供的地砖相对轻松,十分方便。此外,泡沫成本较低且容易获得。

进一步地,耐磨层14包括有合成纤维层。在制做耐磨层14的过程中,在主料的料层中加入合成纤维层,合成纤维层由合成纤维制成,具有高强度、高弹性的特点,将合成纤维层加入到耐磨层14中,可显著提高了砖体1的韧性以及强度,使得砖体1不易破碎,经久耐用。

值得一提的是,砖体1还包括防水层15,防水层15设置在耐磨层14与泡沫填充层13之间。防水层15可由丙凝、石油沥青等疏水的材料制成,防水层15设置在耐磨层14与泡沫填充层13之间,是为了保持泡沫填充层13的干燥,防止地砖上面的水进入到泡沫填充层13,浸泡侵蚀泡沫填充层13,使得泡沫填充层13强度下降,进而使得地砖变得容易碎裂。

进一步地,砖体1包括榫头16以及与榫头16相匹配的卯眼17,榫头16与卯眼17均设置在砖体1相对应的两侧的侧壁上。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地砖之间通过榫卯连接。具体地,在砖体1的一侧设置有榫头16,与该侧相对应的另一侧设有与榫头16 相配合的卯眼17,该地砖的榫头16可插入相邻地砖的卯眼17中,该地砖的卯眼17可容纳相邻地砖插入的榫头16。榫头16与卯眼17 配合连接,不仅能够将相邻的地砖接触紧实,还可限制相邻地砖间发生相对运动,减小地砖的碎裂概率。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可使用燕尾榫及楔钉榫等进行地砖间的连接,使得地砖之间连接更为紧固。

需要说明的是,托盘3的下表面设有多个锥形凸起31。本实施例一中,托盘3的下表面设有多个锥形凸起31,多个锥形凸起31的尖端部位向下设置。在铺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地砖时,先将需要铺设的地砖与已铺设好的相邻的地砖调整好间隔,再将地砖放置在地面上后用力向下压地砖,使得托盘3的下表面设有的多个锥形凸起31能够压入地面,能够起到很好的固定作用,将地砖固定在了地面上。如此设置的目的是防止地砖产生晃动或是在地面上移动,进而防止使用地砖铺设的道路出现变形等情况,影响使用。此外,多个锥形凸起31还可由多个竖直设置在托盘3下表面的细棒代替。

实施例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人行路,包括多块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地砖,相邻的地砖可拆卸连接。

本实施例二提供的人行路包括多块地砖,该地砖具有伸出砖体1 的上表面的支撑棒2,当重物掉落或行人踩踏在人行路的地砖上时,行人的鞋底或重物能够接触到支撑棒2,支撑棒2承受了部分的压力,支撑棒2受到的压力则传递给与之垂直连接的位于砖体1下面的托盘 3,托盘3受到压力再将压力传给地面,砖体1上表面与鞋底接触的部分承受了剩余部分的压力,故砖体1的上表面受到的压力相比较传统方式变得更小,进而使得砖体1受到保护,不容易发生碎裂等情况,进而增强了人行路的抗压能力。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相邻的地砖可拆卸连接,如此设置的目的是不仅能够方便施工人员快速施工,还为以后更换碎裂的地砖提供很大便利。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