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街道排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40832阅读:577来源:国知局
生态型街道排水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排水结构,特别是一种生态型街道排水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城市的街道排水设计还是以管道排水为主,在城郊或城乡结合部以沟渠排水为主,对处理雨水总的思想还是体现在一个“排”字上。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传统城市街道排水的弊端日益明显,这种以简单排放为单一方式和目标的道路排水系统,暴露出许多问题。城市扩张过程中,大量自然地面逐步被包括道路在内的硬化面所取代,道路周边区域硬化率也日益增大。不透水面积的增加导致城市综合径流系数增大,暴雨汇流迅速,径流量和径流峰值成倍增加,街道排水压力过重;道路对沿线周边的水体污染十分严重。路面雨水径流中除含有重金属、碳氢化合物等对环境危害性大的污染物质以外,车辆运行带来的油类等污染物,行人抛弃的废物,从庭院和其他开阔地上冲刷到街道上的碎屑和污染物等,最终都将在雨水淋洗、冲刷作用下迁移至水环境中,并对这些水域产生很大危害;此外,如今城市需水量日益增加,而传统的街道排水使路面及周边区域的雨水从城市雨污水管网白白流走,这不仅浪费了大量宝贵的雨水资源,还使城市排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及水环境不堪重负。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生态型街道排水结构,可减少路面径流和洪峰流量,缓解街道排水压力;并且解决街道排水问题的同时还能够通过将雨水统一汇集、过滤、净化,达到减缓洪峰流量,避免污染的雨水下渗,补充地下水源的目的。

发明内容:一种生态型街道排水结构,包括车行道、路缘石、雨水种植池、种植池间的人行通道和透水铺装的人行道;车行道路面采用密集配沥青混凝土材料,路面横向坡度为2.5%;路缘石在雨水种植池处有两个开口,且路缘石和雨水种植池之间设有雨水缓冲带,方便雨水流入种植池;雨水种植池入口处为阶梯式结构,使雨水分级流入,形成叠水景观;雨水种植池底部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种植土层、人工填料层、砂层和砾石层,砾石层里埋有穿孔管;人行道及人行通道采用透水路面砖铺装,透水路面铺装从上至下结构依次为透水砖面层、缓冲层、碎石基层;人行道与人行通道路面基层与垫层之间设有不渗透性土工布,且人行道边缘透水面层与不渗透性土工布之间设有排水管道通向雨水种植池。

雨水种植池入口处的阶梯式结构采用玄武岩堰铺设而成。

为了使得车行道上的水流能够顺利流入雨水种植池,雨水缓冲带靠近车行道的一侧高度与车行道平齐,靠近雨水种植池的一侧向下倾斜一定坡度。

工作原理:由于车行道为不透水路面,雨水通过道路横向坡度汇集到道路边缘,通过路缘石开口进入雨水缓冲带,再由雨水缓冲带进入雨水种植池;人行道与人行通道采用透水路面砖铺装,雨水能迅速下渗,下渗的雨水通过人行道路面下的排水管道排至雨水种植池。污染的雨水流入雨水种植池入口阶梯式的玄武岩堰时形成叠水景观,雨水下泻的速度得到减缓,使得雨水有有充分的时间在种植池下渗。污染的雨水在植被,土壤等环境下被过滤,净化,经过渗滤的雨水由底部砾石层中的穿孔管收集进入其他排水系统。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街道排水结构通过将街道雨水汇集到雨水种植池中过滤、渗入,用模拟自然的方式净化雨水,并将雨水收集重利用。

透水路面能有效地减少路面径流和改善路面积水状况,通常的透水路面让雨水自然下渗,为了避免污染的雨水下渗污染路基和地下水源,需要路面结构下设置成本较高的过滤,蓄水装置等。相较于此,本发明采取了一种更简单低廉的方式,通过在路面基层和垫层之间布设不渗透性土工布防止雨水渗入到基层后继续下渗,并在透水砖面层下设置排水管道,让无法下渗的污染雨水通过排水管进入附近的雨水种植池。本发明将两种路面的排水结构很好结构在一起,通过将污染的雨水汇集一处共同处理,既避免了污水下渗,又节约了成本。

考虑到本发明的街道排水结构中雨水种植池汇入的洪峰雨水量较大,本发明通过在雨水流入处设置玄武岩堰让雨水分级流入,相比一般方法既减缓了雨水下泻速度,保证了雨水有足够时间下渗,又形成了叠水景观,增强了街道的景观活力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生态型街道排水结构平面图;

图2是本发明的生态型街道排水结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生态型街道排水结构,包括车行道1、路缘石2、雨水缓冲带3、雨水种植池4、人行道5、人行通道6和排水管道7;车行道1的路面材料采用密集配沥青混凝土,且路面横向坡度为2.5%;路缘石2设于车行道1两侧边,路缘石2在雨水种植池4处设有开口,且开口为圆角形,路缘石2宽高均为150mm;路缘石2与雨水种植池4之间设有雨水缓冲带3,雨水缓冲带3靠近路缘石2一侧与车行道1高度平齐,另一侧向下倾斜,倾斜坡度为20%;所述雨水种植池4入口处石阶41,所述石阶41由玄武岩堰铺设而成,可使雨水分级流入,形成叠水景观;人行道5与人行通道6高度平齐且均采用透水路面铺装51,透水路面铺装51下方铺设有垫层,人行道5与人行通道6路面的透水路面铺装51的碎石基层与垫层之间设有不渗透性土工布52;人行道5透水路面铺装51与不渗透性土工布52之间设有排水管道7,排水管道7与雨水种植池4连通;人行道5和人行通道6由于其需要快速消除路面积水和交通荷载量较少的特点,较车行道1抬高了200mm。

如图2所示,人行道5与人行通道6采用的透水路面铺装结构层从上至下依次为60mm的透水砖面层、30mm缓冲层、150mm级配碎石基层,透水路面铺装51与不渗透性土工布52下方铺设有120mm灰土垫层。雨水种植池4从上至下依次为石阶41、树皮覆盖层42、植被及种植土层43、人工填料层44、砂层45和砾石层46,砾石层46内埋设有穿孔管47。树皮覆盖层42其平均厚度为60mm;植被及种植土层43为250mm,种植多年生草本植物;人工填料层44选用渗透性较强的人工材料,厚度为600mm;砂层45厚度为150mm;砾石层46由直径小于50mm的砾石组成,厚度为200mm,可埋设直径80mm的穿孔管47。具体雨水种植池的面积主要与其有效容量、处理的雨水径流量及其渗透性有关,是具体情况而定。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态型街道排水结构,包括车行道(1)、路缘石(2)、雨水种植池(4)、透水铺装的人行道(5)、种植池间的人行通道(6)、排水管(7);路缘石(2)设在车行道(1)两侧,路缘石(2)在雨水种植池(4)处有两个开口,且路缘石(2)和雨水种植池(4)之间设有雨水缓冲带(3),方便雨水流入种植池(4);所述雨水种植池(4)入口端设有阶梯型的玄武岩堰(41)使雨水分级流入;水种植池(4)从上至下依次为树皮覆盖层(42)、种植土层(43)、人工填料层(44)、砂层(45)和砾石层(46),砾石层里埋有穿孔管(47);所述排水管道(7)设于人行道(5)边缘透水面层下方。本发明有效地减少了地表径流,延迟径流时间,避免了污染的雨水下渗,补充了地下水。

技术研发人员:季彦婕;马新卫;何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南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7.05.19
技术公布日:2017.08.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