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交通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1380阅读:222来源:国知局
一种城市交通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属于道路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交通系统。



背景技术:

城市交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提供有序的出行环境,随着以人为本、绿色出行等现代城市交通理念的提出,以自行车高速路为代表的城市慢行系统逐步受到重视。

自行车高速路是指专用于自行车骑行的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具有三点特点:1)行驶速度快,通行效率高。目前城市中由于机非混行,自行车的行驶速度不足10km/h,而自行车高速公路的设计时速可达30km/h,能大幅提高自行车通行效率,间接缓解大型城市的拥堵效应。2)以人为本,体现公平。自行车高速公路实行机非分离,使得自行车享有独立路权,充分保护自行车骑行者免受机动车的伤害,并减少两种交通工具的相互影响。3)绿色环保,低碳健康。自行车高速路倡导绿色出行,对提高现代城市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具有积极的意义。

在国内,过去几十年的城市规划建设过分追求机动化交通,逐步压缩甚至取消了自行车道,据统计广州和深圳的自行车出行率仅为9%,出行率最高的厦门市在高峰期也仅有20%,远低于西欧国家30%~50%的出行率指标。交通环境的日益恶化促使国内各大城市加速提出重建、新建自行车高速路系统的方案。目前国内城市的自行车交通系统尚处于起步阶段,其规划设计、制造安装理论和技术远落后欧洲发达国家。快速公交系统(busrapidtransit)简称brt,是一种介于快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间的新型公共客运系统,是一种中运量交通方式,通常也被人称作“地面上的地铁”。它是利用现代化公交技术配合智能交通和运营管理(集成调度系统),开辟公交专用道路和建造新式公交车站,实现轨道交通模式的运营服务,达到轻轨服务水准的一种独特的城市客运系统。目前,快速公交系统的下方空间还没充分利用,为此,有必要结合brt对大型城市自行车高速路的规划及建造关键问题研究,通过合理的规划、完善的设计和全过程建设,提出城市交通系统一体化解决方案,对促进城市的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城市交通系统,旨在促进城市的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城市交通系统,包括brt、天桥、人行道以及自行车高速路,所述自行车高速路包括自行车行车路段、过渡路段以及用于停放自行车的停车亭,所述自行车行车路段搭建于所述brt下方,所述过渡路段安装于所述自行车行车路段与停车亭之间,所述停车亭上设置有供人上落的通道;所述通道与所述天桥或者人行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供人上落的通道为升降机、楼梯或者坡道。

进一步地,所述人行道包括地面上的人行道以及与通道对接的建筑物上的人行通道或走廊。

进一步地,所述自行车行车路段包括若干联路段,每一联路段均包括钢箱梁、钢盖梁、钢柱、埋件以及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嵌置于地面下,所述埋件嵌置于所述混凝土内,所述钢柱竖向固定在所述混凝土上,所述钢盖梁安装于所述钢柱上;所述钢盖梁的底部两侧分别延伸出承托平台,所述钢箱梁包括整幅钢箱梁、异形钢箱梁以及分幅钢箱梁,相邻的所述整幅钢箱梁与整幅钢箱梁、相邻的所述整幅钢箱梁与异形钢箱梁以及相邻的所述异形钢箱梁与分幅钢箱梁分别通过支座与所述钢盖梁两侧的承托平台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座为板式橡胶支座,其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四氟滑板、橡胶以及加劲钢板,所述上支座板焊接于所述钢箱梁的底部,所述下支座板焊接于所述钢盖梁的承托平台上,所述橡胶固定在所述下支座板上,所述加劲钢板嵌置于所述橡胶内,所述四氟滑板固定在所述橡胶上。

进一步地,所述停车亭上还设置有自动取放车系统,所述自动取放车系统包括车库、传送机构、取放车台、取车装置以及控制系统;所述取放车台上设置有用于取放自行车的抓放机构,所述车库包括取放车区以及排成一排的若干车位,所述取放车台高于所述车位,每一所述车位上均设置有用于检测车位上有无自行车的第一检测装置,所述取放车台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其上有无自行车的第二检测装置,所述传送机构、取车装置、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以及控制系统之间电气连接;当所述取车装置开启,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传送机构将所述取放车台移动至具有自行车的一个车位附近,所述抓放机构将车位上的自行车抓取至所述取放车台上,所述传送机构再将所述取放车台移动至所述取放车区,同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取车装置关闭;当所述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取放车台放有自行车并且所述取车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传送机构将所述取放车台上的自行车传送至一个空缺的车位上。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城市交通系统,利用了原有的brt高架建设自行车高速路,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成本;通过自行车高速路与现有的brt线路、人行道、天桥等城市慢性交通系统的紧密结合,让行车体系接驳转换方便,便于人们出行。同时,自行车高速路是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的新途径,也是缓解城市上下班通勤需求,提供多种市民活动功能的新通道。

附图说明

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城市交通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城市交通系统某个位置的纵向剖视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城市交通系统的一段自行车行车路段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的钢盖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施例的停车亭的主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施例的停车亭的自动取放车系统的主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及图2所示,为本发明的一较佳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城市交通系统,包括自行车高速路100、brt200、天桥300以及人行道400。

上述自行车高速路100包括自行车行车路段1、过渡路段2以及用于停放自行车的停车亭3。自行车行车路段1搭建于brt200下方,过渡路段2安装于自行车行车路段1与停车亭3之间。请一同参见图5及图6,停车亭3上设置有供人上落的通道;具体地,所述供人上落的通道为升降机31、楼梯32或者坡道,该通道与天桥300或者人行道400连接。其中,该人行道400包括地面上的人行道、与通道对接的建筑物上的人行通道及走廊等供人行走的场所。

请参见图3及图4,上述自行车行车路段1包括若干联路段,每一联路段均包括钢箱梁11、钢盖梁12、钢柱13、埋件以及混凝土。

上述混凝土嵌置于地面下,所述埋件嵌置于所述混凝土内。所述钢柱13竖向固定在所述混凝土上,并且,所述埋件的顶部露出混凝土,埋件的顶部焊接固定有若干加劲板,若干加劲板围设成与钢柱13外周缘匹配的形状,钢柱13外周缘与所述加劲板焊接。所述钢盖梁12安装于所述钢柱13上;钢盖梁12的底部两侧分别延伸出承托平台121。

上述钢箱梁11包括整幅钢箱梁111、异形钢箱梁112以及分幅钢箱梁113。相邻的整幅钢箱梁111与整幅钢箱梁111、相邻的整幅钢箱梁111与异形钢箱梁112以及相邻的异形钢箱梁112与分幅钢箱梁113分别通过支座与所述钢盖梁12两侧的承托平台120连接。

具体地,所述钢盖梁12包括整幅钢盖梁、整幅分联处钢盖梁、分幅钢盖梁以及分幅分联处钢盖梁。同一联路段两个相邻的所述整幅钢箱梁与整幅钢箱梁通过所述整幅钢盖梁连接;相邻两联路段的两个所述整幅钢箱梁与整幅钢箱梁通过所述整幅分联处钢盖梁连接;同一联路段的所述分幅钢箱梁与分幅钢箱梁通过所述分幅钢盖梁连接;相邻两联路段的两个所述分幅钢箱梁与分幅钢箱梁通过所述分幅分联处钢盖梁连接。

其中,所述钢箱梁11与另一联路段的钢盖梁12的连接处设置有伸缩缝。

上述支座为板式橡胶支座,其包括上支座板、下支座板、四氟滑板、橡胶以及加劲钢板。所述上支座板焊接于所述钢箱梁12的底部,所述下支座板焊接于所述钢盖梁12承托平台120上,所述橡胶固定在所述下支座板上,所述加劲钢板嵌置于所述橡胶内,所述四氟滑板固定在所述橡胶上。

上述自动取放车系统包括车库33、传送机构、取放车台、取车装置以及控制系统。取放车台上设置有用于取放自行车的抓放机构,车库33包括取放车区以及排成一排的若干车位。取放车台高于所述车位,每一车位上均设置有用于检测车位上有无自行车的第一检测装置,取放车台上设置有用于检测其上有无自行车的第二检测装置。所述传送机构、取车装置、第一检测装置、第二检测装置以及控制系统之间电气连接。

当取车装置开启,控制系统控制传送机构将取放车台移动至具有自行车的一个车位附近,抓放机构将车位上的自行车抓取至取放车台上,传送机构再将取放车台移动至取放车区,同时控制系统控制取车装置关闭。当第二检测装置检测到取放车台放有自行车并且取车装置处于关闭状态时,控制系统控制传送机构将取放车台上的自行车传送至一个空缺的车位上。

每一个所述的车位上均设置有卡位,所述卡位上设置有用于锁固自行车的锁固装置。

所述第一检测装置以及第二检测装置包括光电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者其他的传感器,通过传感器可以检测卡位上是否有自行车,并将信息实时反馈至控制系统。所述锁固装置与所述第一检测装置电气连接,当所述第一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车位上放上自行车后,所述锁固装置锁固所述车位上的自行车。

上述传送机构为直线传送机构,本实施例通过正反转电机与传动带的方式来实现,通过正反转电机的旋转带动传动带来回运动,传动带上固定有固定块,固定块与取放车台固定连接。

取放车台包括竖向杆以及承车台,所述竖向杆安装于固定块下方。抓放机构包括抓取臂、滑块以及横杆。所述横杆通过滑块可竖向移动地安装于所述竖向杆上,所述滑块可滑动地套设在所述横杆上,所述抓取臂与所述滑块固定连接。所述抓放机构的抓取臂通过水平以及竖向移动就位后,将取放车台上的自行车卸载至靠近所述取放车区的一个车位上,或者将车位上的自行车抓取到取放车台上。

本实施例的城市交通系统,利用了原有的brt200高架建设自行车高速路,因地制宜,综合利用现有资源,降低成本;通过自行车高速路与现有的brt200线路、人行道、天桥等城市慢性交通系统的紧密结合,让行车体系接驳转换方便,便于人们出行。同时,自行车高速路是推进低碳生态城市建设,倡导绿色低碳出行的新途径,也是缓解城市上下班通勤需求,提供多种市民活动功能的新通道。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