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排水路缘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0332阅读:922来源:国知局
一种排水路缘石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道路及市政公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路面用的排水路缘石。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排水路缘石基本上是用来分割路面和侧石的,不具备排水功能,道路两侧的雨水口是隔一定距离才设置一处,在雨季,尤其是在南方城市,由于雨量较大,雨水漫流距离长,容易造成道路严重积水,对车辆安全有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排水路缘石,它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路缘石不具备排水功能,道路积水严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路缘石,包括顶板、前支撑侧板及后支撑侧板,所述前支撑侧板与后支撑侧板垂直所述顶板的下端面,所述顶板、前支撑侧板及后支撑侧板为一体成型的结构,三者之间形成排水通道,所述顶板设有复数个矩形排水通孔,所述矩形排水通孔垂直所述前支撑侧板与后支撑侧板,所述前支撑侧板远离所述顶板的一侧设有复数个排水槽,所述排水槽垂直所述顶板。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板、前支撑侧板及后支撑侧板由C30- C50的水泥浇筑而成,且内部均设有钢筋网片,所述钢筋网片的表面镀有锌保护层。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板的厚度为3㎝-8㎝,所述前支撑侧板的厚度为3㎝-8㎝,所述后支撑侧板的厚度为3㎝-8㎝。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排水路缘石的高度为8㎝-18㎝。

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顶板为矩形,所述顶板与所述前支撑侧板、所述后支撑侧板连接处的长度为30㎝-6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排水路缘石的排水通道、矩形排水通孔与排水槽相互配合,能够迅速排出道路表面与道路内部的积水,同时,顶板与前支撑侧板、后支撑侧板之间形成空心结构,节省了材料,提高了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排水路缘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排水路缘石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排水路缘石的左视图。

其中,附图标记具体说明如下:顶板1、前支撑侧板2、后支撑侧板3、矩形排水通孔4、排水槽5、排水通道6。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排水型路缘石,包括顶板1,顶板1为矩形,顶板1下端面的两侧设有一体连接的前支撑侧板2与后支撑侧板3,前支撑侧板2与后支撑侧板3的外侧面与顶板1两端侧面齐平,顶板1的下端面与前支撑侧板2的内侧面、后支撑侧板3的内侧面相互配合形成排水通道6,顶板1设有矩形排水通孔4,矩形排水通孔4呈栅格均匀分布,加强排水效果的同时保证排水型路缘石的强度,前支撑侧板2上设有排水槽5,路面上和透水路面内的水流通过矩形排水通孔4与排水槽5流入排水通道6。本实用新型的顶板1、前支撑侧板2与后支撑侧板3采用C45的水泥浇筑而成,顶板1、前支撑侧板2与后支撑侧板3内部设有具有加强作用的钢筋网片,钢筋网片的表面铸有锌保护层,顶板1的厚度为8㎝,前支撑侧板2的厚度为8㎝,后支撑侧板3的厚度为8㎝,排水路缘石的高度为15㎝,顶板1与前支撑侧板2、后支撑侧板3连接处的长度为50㎝。

以上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阐述,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变形或替换。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