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玻纤复合格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3880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玻纤复合格栅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土工格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玻纤复合格栅。



背景技术:

玻璃纤维土工格栅以下简称玻纤格栅是一种用于路面增强、老路补强,加固路基及软土基的优良土工合成材料。在处理沥青路面反射裂纹应用上,已成为不可替代的材料。该产品是以高强无碱玻璃纤维通过国际先进的经编工艺制成网状基材,经表面涂覆处理而制成的半刚性制品。具有经、纬双向很高的抗拉强度和较低的延伸率,并具有耐高温、耐低寒、抗老化、耐腐蚀等优良性能,广泛应用于沥青路面、水泥路面及路基的增强和铁路路基、堤坝护坡、机场跑道、防沙治沙等工程项目。

目前常用的玻纤格栅有带自粘胶和不带自粘胶两种,带自粘胶的可直接在已平整的基层铺设,不带自粘胶的,通常采用钉子固定法。钉子固定法铺设玻纤格栅时,先将一端用固定铁皮和钉子固定在已洒布粘层沥青的下层结构上,既不能将钉子钉于玻纤格栅上,也不能用锤子直接敲击玻纤格栅,固定好后,如发现钉子断裂或铁皮松动,则需重新固定。上述铺设过程需要人工在玻纤格栅的相应位置上固定铁皮,铺设过程麻烦效率低,且铁皮位置固定不好容易破坏玻纤格栅,影响玻纤格栅的使用寿命。

更进一步地,玻纤格栅铺设固定完毕后,须用胶辊压路机适度碾压稳定,使玻纤格栅与原路表面粘牢固,若在格栅层上有车辆急转向、急刹车和倾泻混合料脚料时,玻纤格栅会产生损伤,所以需要增强玻纤格栅的抗撕裂能力、整体的强度和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玻纤复合格栅,有效解决了目前玻纤格栅在铺设过程中出现的铺设效率低、格栅固定不牢固以及格栅铺设完成后对其进行碾压过程中容易使玻纤格栅被撕裂,影响其使用寿命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玻纤复合格栅,在原有玻纤格栅的基础上设计改造,通过在格栅本体上添加边框、连接件,提高格栅拼接和固定的效率和稳定性,通过改造格条的内部结构以及在格栅本体上端设置有无纺布层,增强格栅的抗撕裂能力、整体的强度和其过滤性能,进一步提高其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玻纤复合格栅,包括由格条垂直编织相交构成的格栅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条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玻纤编织层、防腐层、防撕裂层、覆盖层,所述玻纤编织层设置于防腐层内,防腐层与防撕裂层之间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的下端与玻纤编织层相连;所述格栅本体中设置有透气孔,格栅本体的四周设置有边框,边框与透气孔的相交处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包括第一凸板和下端设置的第二凸板,第一凸板和第二凸板内设置有固定装置。

所述第二凸板的上表面与边框的下表面固定,边框的上表面与第一凸板的下表面接触。

所述第一凸板设置为对称结构,包括两侧的平板,平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平板之间设置有凸台,第一凸板与第二凸板相扣接,第二凸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通孔相通的第二通孔。

所述凸台的中部水平设置有条形槽。

所述第一凸板和第二凸板两端的边缘分别设置为圆弧形过渡结构。

所述固定装置设置为接地螺钉或U形螺钉。

所述格栅本体上端设置有无纺布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玻纤复合格栅由格条垂直编织相交而成,格条内部结构包括玻纤编织层、防腐层、防撕裂层和覆盖层,防腐层与防撕裂层之间设置有加强筋,加强筋下端与玻纤编织层相连,防撕裂层和覆盖层起到保护作用,提高了格栅的抗撕裂能力;加强筋的设置提高了格栅整体的强度;格栅本体的上端设置有无纺布层进一步提高了格栅整体的强度和格栅的过滤性能。

2、格栅本体的四周设置有边框,提高了格栅整体的平整性和稳定性;边框上固定设置有连接件,连接件内设置有固定装置,固定装置把格栅本体固定在已洒布粘层沥青的下层结构上,连接件包括可拆卸的第一凸板与第二凸板,不仅可以把格栅本体固定在地面上,而且还可以把两块格栅拼接固定,不仅固定方便而且提高了铺设格栅的效率,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综上,与原有玻纤格栅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格栅本体周围设置边框、连接件和固定装置,提高了格栅拼接固定的效率和稳定性,通过改造格条的内部结构以及在格栅本体上端设置有无纺布层,增强了格栅的抗撕裂能力、整体的强度和其过滤性能,进一步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中格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凸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边框,2.格条,3.透气孔,4.固定装置,5.连接件,6.无纺布层,21.覆盖层,22.防撕裂层,23.防腐层,24.玻纤编织层,25.加强筋,51.第一凸板,511.凸台,512.平板,513.条形槽,514.第一通孔,52.第二凸板,521.第二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便公众更好地掌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法,本实用新型具体的实施方案为:如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所示,所述的玻纤复合格栅,包括由格条2垂直编织相交构成的格栅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条2由内向外依次包括玻纤编织层24、防腐层23、防撕裂层22、覆盖层21,所述玻纤编织层24设置于防腐层23内,防腐层23与防撕裂层22之间设置有加强筋25,所述加强筋25的下端与玻纤编织层24相连;所述格栅本体中设置有透气孔3,格栅本体的四周设置有边框1,边框1与透气孔3的相交处设置有连接件5,连接件5包括第一凸板51和下端设置的第二凸板52,第一凸板51和第二凸板52内设置有固定装置4。

所述第二凸板52的上表面与边框1的下表面固定,边框1的上表面与第一凸板51的下表面接触,由于第二凸板52与边框1固定设置,方便了第一凸板51和第二凸板52的拆卸和安装,无需再调整连接件5的固定位置。

所述第一凸板51设置为对称结构,包括两侧的平板512,平板512上设置有第一通孔514,平板512之间设置有凸台511,第一凸板51与第二凸板52相扣接,提高了连接件5的牢固性;第二凸板52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第一通孔514相通的第二通孔521,第一通孔514和第二通孔521内用于安装固定装置4,连接件5的扣接连接方式和固定装置4的安装提高了格栅与连接件5的固定的稳定性,使连接件5不易松动。

所述凸台511的中部水平设置有条形槽513,用于对连接件5内的固定装置4限位。

所述第一凸板51和第二凸板52两端的边缘分别设置为圆弧形过渡结构,减小了连接件5边缘的应力集中,提高连接件5的承载能力。

所述固定装置4设置为接地螺钉或U形螺钉,用于把格栅本体紧固在沥青路面上。

所述格栅本体上端设置有无纺布层6,既提高了其过滤性能,同时又增强了格栅的抗撕裂能力和整体的强度,进一步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格栅本体四周设置边框1、连接件5和固定装置4,提高了格栅拼接和固定的效率和稳定性,通过改造格条2的内部结构,增加了防撕裂层22、覆盖层21和内部的加强筋25,并在格栅本体上端设置有无纺布层6,提高了格栅的过滤性能,增强了格栅的抗撕裂能力、整体的强度,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只是用图解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原理,本说明书并非是要将本实用新型局限在所示所述的具体结构和适用范围内,故凡是所有可能被利用的相应修改以及等同物,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申请的专利范围。

除说明书所述技术特征外,其余技术特征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