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内部结构设计的桥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8572阅读:9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内部结构设计的桥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桥梁,特别涉及一种新型内部结构设计的桥梁。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工程建设进入一个井喷期,而建设过程中临时建筑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质量和便捷性要求也日益严苛,给人们带来巨大的困扰,并且传统的临时工程建筑具有不稳定,不便捷等缺点,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在过去数十年的桥梁结构设计技术发展中,大多数工程师使用了许多不同的方式来降低成本,例如斜拉桥设计、拱桥型设计及索桥设计等,但三角形的稳定结构永远是最有效方法。在三角形的稳定结构应用的中,不合理的组合以及搭配方式,使整体结构的简易性和实用性大打折扣,进而提高生产建造成本,而现在的桥梁结构设计改变了原有的设计理念。这是斜拉桥,索桥,拱桥结构和传统桥梁结构设计的最大差异。上述有良好的使用寿命和质量,但是建造周期长,难度大,成本高,不利于贫困地区和建造临时建筑的广泛普及。因此,一种性能优良而成本低廉的桥梁结构亟待研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内部结构设计的桥梁,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置的包括若干“<”型的三角固定结构的底板,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可以使桥梁的底部不会出现断裂,结构松脱等情况,设置的两侧支撑架构包括连接杆组成的若干“∧∨”型支撑结构,在多个受力点以及防移管的作用下,降低了两侧桥梁结构因不堪其重而断折的风险,十分有利于载重,经过各个连接部位的加固,继续提高了其稳定性,如此反复工作,将稳定性提高了一个档次,设置的中间支撑结构,通过正反三角形交叉布置,既提升了桥梁上方施重的受力点,又使得受力点均匀分配,达到均匀受力,分散受力,提升了桥梁的整体结构的连贯性,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内部结构设计的桥梁,包括顶板、底板,所述顶板与底板之间通过两侧支撑结构、中间支撑结构连接,所述底板包括连接杆组成的若干“<”型的三角固定结构,所述两侧支撑架构包括连接杆组成的若干“∧∨”型支撑结构,所述中间支撑结构包括若干连接顶板与底板、两侧支撑结构的中间设置有支撑柱的依次正反设置的三角形支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包括两个底边,所述底边之间设置有若干横边,所述横边之间通过呈“<”型的两个连杆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两侧支撑结构包括两个支撑面,所述支撑面包括若干呈“∧∨”型的侧支撑结构,所述侧支撑结构的一端与底边连接,另一端通过支撑横梁与顶板连接,所述侧支撑结构的外侧连接有第二连接固定横杆。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支撑结构包括中间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一端通过连接柱与横边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柱与支撑横梁连接,所述支撑柱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斜支杆,所述斜支杆与支撑柱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支撑结构。

进一步的,前后相邻的所述斜支杆与支撑柱之间形成的三角形支撑结构呈正反方向布置,正向布置的三角形支撑结构的斜支杆的一端通过连接柱与支撑横梁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柱与底边连接,反向布置的三角形支撑机构的斜支杆的一端通过连接柱与支撑横梁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柱与横边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置的包括若干“<”型的三角固定结构的底板,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可以使桥梁的底部不会出现断裂,结构松脱等情况,设置的两侧支撑架构包括连接杆组成的若干“∧∨”型支撑结构,在多个受力点以及防移管的作用下,降低了两侧桥梁结构因不堪其重而断折的风险,十分有利于载重,经过各个连接部位的加固,继续提高了其稳定性,如此反复工作,将稳定性提高了一个档次,可以防止两侧开绽甚至断裂的情况,设置的中间支撑结构,通过正反三角形交叉布置,既提升了桥梁上方施重的受力点,又使得受力点均匀分配,达到均匀受力,分散受力,提升了桥梁的整体结构的连贯性,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底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内部结构设计的桥梁,包括顶板1、底板2,所述顶板1与底板2之间通过两侧支撑结构3、中间支撑结构4连接,所述底板2包括连接杆组成的若干“<”型的三角固定结构,所述两侧支撑架构3包括连接杆组成的若干“∧∨”型支撑结构,所述中间支撑结构3包括若干连接顶板1与底板2、两侧支撑结构3的中间设置有支撑柱4-1的依次正反设置的三角形支撑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2包括两个底边2-1,所述底边2-1之间设置有若干横边2-2,所述横边2-2之间通过呈“<”型的两个连杆连接,利用三角形稳定性,可以使桥梁的底部不会出现断裂,结构松脱等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两侧支撑结构3包括两个支撑面3-1,所述支撑面3-1包括若干呈“∧∨”型的侧支撑结构3-11,所述侧支撑结构3-11的一端与底边连接,另一端通过支撑横梁3-2与顶板连接,所述侧支撑结构3-11的外侧连接有第二连接固定横杆3-12,在多个受力点以及防移管的作用下,降低了两侧桥梁结构因不堪其重而断折的风险,十分有利于载重,经过各个连接部位的加固,继续提高了其稳定性,如此反复工作,将稳定性提高了一个档次,可以防止两侧开绽甚至断裂的情况。

进一步的,所述中间支撑结构4包括中间支撑柱4-1,所述支撑柱4-1一端通过连接柱与横边2-2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柱与支撑横梁3-2连接,所述支撑柱4-1两侧各设置有一个斜支杆4-2,所述斜支杆4-2与支撑柱4-1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支撑结构,提升了桥梁上方施重的受力点,又使得受力点均匀分配,达到均匀受力,分散受力,提升了桥梁的整体结构的连贯性,稳定性。

进一步的,前后相邻的所述斜支杆4-2与支撑柱4-1之间形成的三角形支撑结构呈正反方向布置,正向布置的三角形支撑结构的斜支杆4-2的一端通过连接柱与支撑横梁3-2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柱与底边2-1连接,反向布置的三角形支撑机构的斜支杆4-2的一端通过连接柱与支撑横梁3-2连接,另一端通过连接柱与横边2-2连接,通过正反三角形交叉布置,使得受力点均匀分配,达到均匀受力,分散受力,提升了桥梁的整体结构的连贯性,稳定性。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