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捷桥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308571阅读:37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捷桥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建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捷桥梁。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日益增多,人口流动和物资运输巨大,当遇到溪谷、河道和山沟等处,架设桥梁是常用的方法。然而,现有的桥梁结构较复杂,建造周期较长,造价也较高。

为了能够解决这类问题,需要设计一种成本低,结构简单的便捷桥梁,方便实用于一些河道或小溪等宽度较窄的河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捷桥梁,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捷桥梁,包括混凝土圆筒和河道,所述混凝土圆筒相互排列在河道的内侧,所述河道的两侧设有地面,所述混凝土圆筒的上表面设有桥面板,所述桥面板的下表面设有铰链固定连接混凝土圆筒的表面,所述桥面板的两端均固定连接连接在地面的上端,所述混凝土圆筒与桥面板之间填充有硬质棉,所述混凝土圆筒的内侧设有橡胶柱,所述橡胶柱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条形垫,条形垫的另一侧紧贴混凝土圆筒的内侧表面,所述混凝土圆筒的下端设有浮力盒,浮力盒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块,所述弧形块通过膨胀螺丝与混凝土圆筒固定连接,所述浮力盒的内部粘黏有泡沫板。

优选的,所述铰链的两端内部均设有螺孔,螺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桥面板的下端内部和混凝土圆筒的上端内部均设有螺纹槽,螺栓分别与螺孔和螺纹槽螺纹连接。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圆筒采用混凝土结构浇筑。

优选的,所述桥面板采用钢板结构。

优选的,所述硬质棉由聚酯纤维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便捷桥梁,实施方便,不需要向传统的石拱桥那样挖掘构筑基础,桥梁有明显的沉降,仍可以正常使用,使用混凝土圆筒和桥面板结构,既节省建造工序,也节约了建造成本;同时混凝土圆筒的内部通过支撑杆进行支撑,配合橡胶柱的定位,以及条形垫的防护,使得混凝土圆筒在承受重力时,具有更好的安全性,混凝土圆筒的下端通过浮力盒增大浮力,尽可能的减少沉降的幅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圆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螺孔位置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圆筒、2桥面板、3铰链、4河道、5地面、6硬质棉、7螺孔、8橡胶柱、9支撑杆、10条形垫、11浮力盒、12弧形块、13膨胀螺丝、14泡沫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捷桥梁,包括混凝土圆筒1和河道4,河道4经过处理,主要是去除淤泥层,形成适合混凝土圆筒1排列的河道底部,保证混凝土圆筒1的稳定性,混凝土圆筒1相互排列在河道4的内侧,河道4的两侧设有地面5,混凝土圆筒1的上表面设有桥面板2,桥面板2采用钢板,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桥有沉降时仍可以使用,桥面板2的下表面设有铰链3固定连接混凝土圆筒1的表面,铰链3的两端内部均设有螺孔7,螺孔7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能够保证连接的稳定性,桥面板2的下端内部和混凝土圆筒1的上端内部均设有螺纹槽,螺栓分别与螺孔7和螺纹槽螺纹连接,桥面板2的两端均固定连接连接在地面5的上端,混凝土圆筒1与桥面板2之间填充有硬质棉6,硬质棉6由聚酯纤维材料制成,保证桥面板2与混凝土圆筒1之间不会产生较大的缝隙,混凝土圆筒1的内侧设有橡胶柱8,橡胶柱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条形垫10,条形垫10的另一侧紧贴混凝土圆筒1的内侧表面,能够增加混凝土圆筒1的受力效果,混凝土圆筒1的下端设有浮力盒11,浮力盒1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块12,弧形块12通过膨胀螺丝13与混凝土圆筒1固定连接,浮力盒11的内部粘黏有泡沫板14,保证混凝土圆筒1在河道4内能够减少沉降的幅度。

本实用在具体实施时:混凝土圆筒1、桥面板2、铰链3和硬质棉6组成,混凝土圆筒1相互排列在河道4中,形成桥梁的主体结构,桥面板2通过铰链3铺设在混凝土圆筒1上,并连接到地面5上,作为车辆通行的通道,在桥面板2和混凝土圆筒1之间的空间采用硬质棉6填实,铰链3的螺孔7用于螺栓固定,使得桥面板2能够与混凝土圆筒1能够固定连接,当混凝土圆筒1受力时,橡胶柱8在混凝土圆筒1内起到定位作用,通过支撑杆9和条形垫10的支撑,使得混凝土圆筒1在受力时,能够具有一定的保护性,浮力盒11内的泡沫板14配合浮力盒11本体能够具有一定的浮力效果,能够尽可能减少桥面板2沉降的幅度。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