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型钢组件以及包含该组件的声屏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3819发布日期:2018-11-09 20:43阅读:18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声屏障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型钢组件以及包含该组件的声屏障。



背景技术:

声屏障一般包括型钢和位于各型钢之间的板状隔声元件,型钢一般采用H型钢,隔声元件一般称为屏体,H型钢和屏体之间通常采用橡胶条做缓冲,以避免H型钢与屏体之间的刚性碰撞或接触。传统技术中,橡胶条一般通过铆接方式或粘结方式固定在屏体表面,安装时,将屏体从上至下插设在H型钢中,此时橡胶条既起缓冲,又具备防水效果。但是此种组装结构不能调节H型钢内壁和屏体之间的尺寸,而且在施工安装时,存在橡胶条脱离或安装后橡胶条移位等缺陷。另外,粘结方式中所采用的胶黏剂时间耐久性差,给施工安装的稳定性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针对以上缺陷,现在亦有关于型钢组件的改进技术,具体就是在型钢内侧通过铆接或螺接的方式固定铝型材,再在铝型材上固定橡胶条,铆接或螺接的缺点是抗疲劳性能差,长期使用以后,铆钉或螺钉容易脱落。另外,铆钉或螺钉只能通过穿设在型钢的侧壁上才能将铝型材固定在型钢上,这样必然造成铆钉或螺钉突出于型钢的侧壁,在运输中容易碰脱,而且突出的螺钉或铆钉造成型钢不易摆放,给运输带来诸多不便,为克服运输缺陷,现有技术也采用了使螺钉头、螺帽或铆钉头内陷于H型钢侧壁的做法,但是这种做法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不易大规模生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组装、结构稳固不易碰脱、能够大规模生产的型钢组件以及包含该组件的声屏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型钢组件以及包含该组件的声屏障,其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声屏障用型钢组件,包括型钢和弹性缓冲件,弹性缓冲件通过型材固定于型钢的翼缘内侧,型材焊接于型钢的翼缘内侧。

其中,型材包括支撑板和支撑脚,支撑板通过支撑脚焊接于型钢的翼缘内侧,弹性缓冲件固定于支撑板。

其中,型材在其端部可形成为扩口形的楔形结构,弹性缓冲件的上端部也可形成为扩口形的楔形结构。

其中,支撑脚与支撑板之间的夹角为钝角。

其中,支撑板设有卡孔,弹性缓冲件设有卡持部和缓冲部,卡持部卡入卡孔中以将弹性缓冲件固定于支撑板,缓冲部用于紧贴屏体的贴合面为波浪形。

其中,卡持部和缓冲部内都设有空腔。

其中,卡持部包括插入卡孔的连接部和用于阻挡连接部脱离卡孔的阻挡部。

其中,阻挡部为三角形,三角形阻挡部的底边与连接部的端部固接,且三角形阻挡部的底边的尺寸大于连接部的端部的尺寸。

其中,型材的端部设有卡槽,弹性缓冲件的端部卡入卡槽中。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涉及一种声屏障,包括立柱和屏体,屏体固定在立柱之间,所述立柱为如上所述的型钢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包括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型钢组件以及包含该组件的声屏障,其结构包括型钢和弹性缓冲件,弹性缓冲件通过型材固定于型钢的翼缘内侧,型材焊接于型钢的翼缘内侧,这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铆钉或螺钉凸出于型钢的侧壁,进而避免了碰脱隐患,使得型钢组件便于运输和摆放,而且型材焊接于型钢还使得型材能够稳定地固定在型钢上,进一步防止碰脱现象,另外型材焊接于型钢工艺简单,加工组装效率高,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另外,型材的横截面为类“]”型结构,两支脚分别和支撑板之间呈钝角,在焊接时,给位于内侧的支脚留有较大焊接空间,比较容易操作;弹性缓冲件的安装部在安装时容易挤入,安装后再插入屏体时,由于阻挡部的阻挡作用,使其在受到屏体向下的摩擦力时不会从型材的卡孔中脱出,有效解决了现场施工中可能遇到的橡胶条脱出等问题,延长了屏体,尤其是非金属屏体的使用寿命;弹性缓冲件中设置有空腔,在挤入时空腔受到挤压变形,阻挡部嵌入通孔中,嵌入后,空腔恢复原状,阻挡部不会从通孔中脱出;该型钢组件制作简单,制作效率高,具备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型钢组件安装有屏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型材和弹性缓冲件固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型材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的弹性缓冲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2的型材的结构示意图。

图1至图6中的附图标记为:

1-型钢;

2-型材、21-支撑板、22-支撑脚22、23-卡孔、24-卡槽;

3-弹性缓冲件;

31-卡持部、311-连接部、312-阻挡部、313-第一空腔;

32-缓冲部、321-贴合面、322-第二空腔;

4-屏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以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加以详细说明,需要指出的是,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旨在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而对其不起任何限定作用。

实施例1

参见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型钢组件,包括型钢1和弹性缓冲件3,型钢1可以为H型钢,亦可根据需要选择为T型钢及其他类型,弹性缓冲件3通过型材2固定于型钢1的翼缘内侧。进一步的,型材2可以焊接于型钢1的翼缘内侧,这样能够有效避免现有技术中铆钉或螺钉凸出于型钢1的侧壁,进而避免了碰脱缺陷,使得型钢组件便于运输和摆放。型材2焊接于型钢1还使得型材2能够稳定地固定在型钢1上,进一步防止碰脱缺陷,而且工艺简单,加工组装效率高,能够实现大规模生产。

如图2至图4所示,型材2包括支撑板21和支撑脚22,支撑脚22分别位于支撑板21的两侧,支撑板21通过支撑脚22焊接于型钢1的翼缘内侧,支撑脚22与支撑板21之间的夹角为钝角,不仅便于支撑脚22焊接在型钢1上,而且型材2的横截面呈扩口的U形,进而使得支撑板21与型钢1的翼缘内侧之间有一定的间距。根据实际需要,可以通过调整支撑脚的长短,进而调整支撑板21与型钢1的翼缘内侧之间的距离,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型钢组件适用于不同厚度尺寸的屏体4。

如图3至图5所示,支撑板21设有多个卡孔23,多个卡孔23沿支撑板21的纵向和/或横向排布,卡孔23可以为长条形或方形,卡孔23的长度为1mm~2000mm,其宽度为1mm~100mm。弹性缓冲件3设有卡持部31和缓冲部32,卡持部31卡入与其对应的卡孔23中以使弹性缓冲件3固定于支撑板21。缓冲部32紧贴屏体4的贴合面321可以为波浪形,这样可增大缓冲部32与屏体4的紧密贴合度,进而能够有效防止噪音透过和防止雨水渗入。为便于卡持部31卡入卡孔23内,卡持部31内设有第一空腔313,在将卡持部31卡入卡孔23时,挤压卡持部31使得第一空腔313收缩变形,卡持部31变小,进而使其很容易嵌入卡孔23中。同样,缓冲部32内设置有第二空腔322,在屏体4插入型钢1之间时,第二空腔322被挤压,有利于屏体4嵌入型钢1中。为防止因第二空腔322的设置而导致缓冲部32的变形性过大,还可以在第二空腔322中增设加强条,以增强其抗变形能力。

进一步的,卡持部31包括插入卡孔23的连接部311和用于阻挡连接部311脱离卡孔23的阻挡部312。连接部311为四方形,阻挡部312为三角形,阻挡部312连接连接部311的边长大于连接部311连接阻挡部312的边长,也即是三角形阻挡部312的底边的尺寸大于连接部311的端部的尺寸,这样阻挡部312可以更好地阻挡连接部311脱离卡孔23。优选的,三角形阻挡部312的底边尺寸比连接部311的端部的尺寸大0.5~6mm。

本实施例中,为加强型材2的结构强度,型材2的支撑板21和支撑脚22通过冷弯、热轧或铸造一体成型。为进一步加强型材2的结构强度,型材2设有加强筋,加强筋位于支撑脚22之间且沿型材2的纵向延伸。为方便将型材2的焊接固定,型材2的材质为碳钢或不锈钢,其所采用的焊接方式为点焊和条焊相结合的方式。

本实施例中,为方便屏体4插入型钢1中,型钢1翼缘内侧上的两个型材2在其端部形成为扩口形的楔形结构,该楔形结构从上向下的长度为5~10cm,对应地,两弹性缓冲件3的上端部也形成为扩口形的楔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声屏障,包括立柱和屏体,立柱由如上所述的型钢组件构成,屏体设置在立柱之间。由于本申请的改进仅涉及型钢组件,因此对屏体部分不再详细描述,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比较成熟的技术。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型钢组件,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主要技术方案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同的技术特征采用实施例1中的描述,在此不做赘述。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型材2的端部设有卡槽24,弹性缓冲件3的端部卡入卡槽24中,这样能够有效防止屏体4在装入H型钢之间时,弹性缓冲件3由于摩擦力的作用而随屏体4的下移而下移或从型材2中脱出。当然,也可以通过在型材2端部设置压板,该压板将弹性缓冲件3的上端部压紧,进而避免弹性缓冲件3滑动,该压板可通过焊接在型材2端部的板形成,也可直接在型材2的上端部切出压板。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声屏障,包括立柱和屏体,立柱由如上所述的型钢组件构成,屏体设置在立柱之间。由于本申请的改进仅涉及型钢组件,因此对屏体部分不再详细描述,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比较成熟的技术。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细地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