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环保透水地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94941阅读:159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地坪,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环保透水地坪。



背景技术:

透水地坪作为一种新的环保型、生态型的道路材料,日益受到人们特别是业界的关注。现代城市的地表多被钢筋混凝土的房屋建筑和不透水的路面所覆盖,与自然的土壤相比,普通的混凝土路面缺乏呼吸、吸收热量和渗透雨水的能力,随之带来一系列的环境问题。透水地坪也被称为生态透水地坪,透水混凝土,无砂混凝土等,是采用骨料碎石,胶结料,添加剂,水泥,水等经过均匀搅拌,摊铺成路面。具有比传统混凝土更高的强度和耐久性,能满足结构物力学性能、使用功能以及使用年限的要求;具有与自然环境的协调性,减轻对地球和生态环境的负荷,实现非再生型资源可循环性使用;具有良好的使用功能,能为人类构筑温和、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透水地坪能够使雨水迅速渗入地表,有效地补充地下水,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城市自然水系不受破坏,具有很强的环保价值。同时,它解决了普通路面容易积水的问题,提高行走的安全性和舒适性,对于改善人居环境也具有重要意义。

现检索到一篇公开号为CN20532944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名称为一种带有虹吸排水收集再利用系统的生态透水地坪。该方案包括土基,在土基上覆盖一层粗石垫层,在该粗石垫层上铺设有一层细石垫层,在该细石垫层上设置有透水混凝土层;在地坪下还设置有虹吸式排水收集再利用系统,系统包括地下建筑,地下建筑顶板上铺设有保温层和防水层,防水层上设有相互连接的排水板和虹吸排水槽,排水板和虹吸排水槽四周为土基,虹吸排水槽上设有虹吸管和排水管,排水管通过管道依次连接有观察井和集水池。

该方案中虽然能对雨水和污水进行回收重复利用,但是土基及排水板水平平整设置,渗透至排水管上的雨水较少,使得集水效果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环保透水地坪,达到集水效果更佳,能更好地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环保透水地坪,包括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混凝土层、粗石层和路基层,所述路基层与所述粗石层连接部为波浪形,所述的波浪形的波谷处设有蓄水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路基层为波浪形,且蓄水池设置于波谷处,当雨水较多时,雨水从透水混凝土层向下渗透,波谷处地势更低以及形成倾斜坡面,使得雨水能更多地流入至波谷处,从而有更多的水流入到蓄水池,使能回收重复利用更多的雨水;相比于平整的路基层,处于波浪形的波谷处的蓄水池,有更佳的集水效果,从而能更好地对雨水进行回收重复利用。

优选的,所述蓄水池设有抽水管,所述抽水管连接有抽水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池设有抽水管,抽水管连接有抽水泵,下雨天时雨水流入至蓄水池,对雨水进行收集,在需要时通过抽水泵及抽水管将蓄水池内的水抽出充分利用,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既提高了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又起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路基层设有排水系统,所述蓄水池设有排水管,所述蓄水池与所述排水系统通过排水管导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池的作用在于对雨水进行收集重复利用,若蓄水池内储水量过满溢出时,容易使得路基层含水过多,以及造成雨水资源的无序排放;排水管的作用在于,当蓄水池内水过满时,将水引流排出至排水系统,对多余的水进行有序地排放,同时能有效避免蓄水池内水溢出导致波谷处积水过多,防止积水过多导致路基层松动。

优选的,所述排水管设于所述蓄水池高度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管设于蓄水池高度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既能保证蓄水池有足够的蓄水空间,保证蓄水池的集水重复利用功能,同时使得蓄水池在排水管的上方有预留空间,防止雨水过多而排水速度不够时蓄水池瞬间过满溢出;排水管位置的设置,使蓄水池能更好地对雨水进行收集便于重复利用,也能将多余的水有序地排出。

优选的,所述蓄水池设有井盖,所述井盖与所述粗石层间设有过滤网,所述井盖开设有进水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井盖起支撑隔挡作用,使便于施工及隔挡粗石层石头进入蓄水池内;过滤网的作用在于,隔挡防止石头进入进水口,防止进水口堵塞影响雨水流入至蓄水池内。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设于所述进水口上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设于进水口上端,起隔挡防止石头进入进水口堵塞影响雨水流入至蓄水池内,同时相比于完全覆盖井盖节约过滤网材料。

优选的,所述过滤网的孔径小于所述粗石层石头的最小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过滤网的孔径小于所述粗石层石头的最小直径,有效地隔挡粗石层的石头,避免石头落入进水口堵塞进水口影响雨水流入至蓄水池内。

优选的,所述井盖向下凹陷,所述进水口开设于凹陷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井盖向下凹陷,雨水渗透至井盖上时,流入至凹陷处,使得雨水相对能更快地流入至蓄水池内。

优选的,所述井盖向正中心凹陷呈漏斗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井盖向正中心凹陷呈漏斗状,井盖内陷呈漏斗状使得水更好地往井盖中心聚拢,从而流入至蓄水池内,相比于平整的井盖有更快的进水速度,同时能使得井盖表面尽可能少地积水。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第一、路基层波浪形及开设于波谷的蓄水池的设置,使得相比于平整的路基层有更佳的集水效果,从而能更好地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

第二、抽水管及抽水泵的设置,使得在需要时通过抽水泵及抽水管将蓄水池内的水抽出重复利用,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既提高了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又起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

第三、排水管的设置,使得当蓄水池内水过满时,将水引流排出至排水系统,对多余的水进行有序地排放,同时能有效避免蓄水池内水溢出导致波谷处积水过多,防止积水过多导致路基层松动;

第四、井盖的设置,使得便于施工及对粗石层起支撑隔挡作用,同时井盖向正中心凹陷使得相比于平整的井盖有更快的进水速度,同时能使得井盖表面尽可能少地积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透水混凝土层;2、粗石层;3、路基层;4、蓄水池;41、抽水管;42、排水管;5、井盖;51、进水口;6、过滤网;7、抽水泵;8、排水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环保透水地坪,如图1所示,包括从上而下依次设置的透水混凝土层1、粗石层2和路基层3。路基层3与粗石层2连接部为波浪形,且在波谷处开设有蓄水池4。

当雨水较多时,雨水从透水混凝土层1向下渗透,波谷处地势更低以及形成倾斜破面,使得雨水能更多地流入至波谷处,从而有更多的水进入到蓄水池4,使能回收重复利用更多的雨水;相比于平整的路基层3,处于波浪形的波谷处的蓄水池4,有更佳的集水效果,从而能更好地对雨水进行回收利用。

蓄水池4上端设有井盖5,井盖5向正中心内陷成漏斗状。井盖5的正中心,开设有进水口51。在井盖5与粗石层2间,铺设有过滤网6,过滤网6的孔径小于粗石层2石头的最小直径。

井盖5起支撑隔挡作用,使便于施工及隔挡粗石层2石头进入蓄水池4内。井盖5内陷呈漏斗状使得水更好地往井盖5中心聚拢,从而流入至蓄水池4内,相比于平整的井盖5有更快的进水速度,同时能使得井盖5表面尽可能少地积水。过滤网6的作用在于,隔挡防止石头进入进水口51,防止进水口51堵塞影响雨水流入至蓄水池4内。过滤网6的孔径小于所述粗石层2石头的最小直径,有效地隔挡粗石层2的石头,避免石头落入进水口51堵塞进水口51影响雨水流入至蓄水池4内。

在蓄水池4的底端侧壁,连接有抽水管41,抽水管41另一端连接有抽水泵7。下雨天时雨水流入至蓄水池4,对雨水进行收集,在需要时通过抽水泵7及抽水管41将蓄水池4内的水抽出重复利用,充分利用雨水资源,既提高了雨水资源的利用率,又起到了节约用水的目的。

在蓄水池4高度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间,连接有排水管42,排水管42另一端与设置于路基层3的排水系统8导通。排水管42的作用在于,当蓄水池4内水过满时,将水引流排出至排水系统8,对多余的水进行有序地排放,同时能有效避免蓄水池4内水溢出导致波谷处积水过多,防止积水过多导致路基层3松动。排水管42设于蓄水池4高度的二分之一至四分之三间,既能保证蓄水池4有足够的蓄水空间,保证蓄水池4的集水重复利用功能,同时使得蓄水池4在排水管42的上方有预留空间,防止雨水过多而排水速度不够时蓄水池4瞬间过满溢出。

工作原理:当雨水较多时,雨水从透水混凝土层1向下渗透,流入至蓄水池4内;当蓄水池4内储水过多水位高于排水管42位置时,蓄水池4内水从排水管42排至排水系统8中;在需要时,利用抽水泵7通过抽水管41将蓄水池4内的水抽出重复利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