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水式公路、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3050阅读:4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透水式公路、道路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透水的道路、公路结构形式。
技术背景目前道路、公路的结构自下而上主要为路基、路面基层、面层。雨水落在公路上,会形成积水,危及交通安全,也影响公路使用寿命,所以需要公路能排水,目前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是最普通的面层直接排水,面层不透水或基本上不透水,路面设横坡,水自路面直接排出或直接排入公路两侧的路沟。二是自路基顶部排水面层、路面基层可透水,在路基、路面基层之间设防水层,防水层一般采用防水卷材,防水层带有横坡,自面层、路面基层透下的水截至在防水层上,水往低处流,沿防水层的横坡排入公路两侧的路沟。两种形式共有的缺点是自道路、公路排出的水还需要集中排放,增加运营成本。另外也不适应补充地下水的环保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落在道路、公路上的雨水能最大量就地渗入地下的路面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面层、路面基层、路基三部结构内有供水自上而下渗下的孔隙通道。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方案面层、路面基层、路基均为孔隙结构,路面基层的孔隙与路基的孔隙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方案面层、路面基层为孔隙结构,路基下沿竖向设桩体,桩体内有带孔隙的填料,填料的孔隙可与路面基层的孔隙相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种方案面层、路面基层为孔隙结构,路基的上部为孔隙结构层,在此孔隙结构层的下端设带横坡的隔水层,与隔水层相适配在路基两侧设渗水井,渗水井内有带孔隙的填料。
目前,一般的设计理念是路基起承载作用,从规范角度说,路基要求稳定、密实,水禁止进入路基。由此导致雨水不能就地自上而下渗入地下,自道路、公路排出的水还需要集中排放。而本实用新型透水式公路、道路结构,路基全部或大部分为孔隙结构,且其孔隙与可透水地面层、路面基层中的孔隙相通,可透过路基排水,使落在道路、公路上的雨水能最大量就地渗入地下,最大量地减少集中排水,且可补充地下水,尤其适合于城市道路的应用。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透水式公路、道路结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透水式公路、道路结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透水式公路、道路结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D-D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透水式公路、道路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其结构为面层A、路面基层B、路基C均为可透水的孔隙结构,在路基C、路面基层B之间不再设防水层,路基C直接位于路面基层B下方,且路面基层B的孔隙1与路基C的孔隙1相通。自面层A、路面基层B透下的水进入路基C,沿路基C直排地下,此结构形式适合应用在如砂、粉沙土、砾石、石质等基底地质上的道路、公路铺建,因此类基底地质具有很强透水能力或遇水不塑化,渗水不会在底部危及道路安全。此结构形式面层A、路面基层B均采用多孔水泥混凝土,路基C可采用能产生多空隙的矿渣、砾石、碎石、中粗砂、建筑垃圾等硬质材料铺设,此类硬质材料不怕水,用压路机分层压实(可以透水),既满足承载能力,又降低成本。还可利用大量城市垃圾,可节约大量土地。
图2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透水式公路、道路结构的又一种实施方式,其结构为面层A、路面基层B均为可透水的孔隙结构,可采用多孔聚合物水泥混凝土。路基C可采用能产生多空隙的矿渣、碎石、砾石、中粗砂、建筑垃圾等硬质材料铺设,路基C下部沿竖向设桩体5,桩体5内填透水材料夯实(可以透水),如采用中粗砂、砾石、矿渣、碎石作填料,填料间的孔隙1可与路面基层B的孔隙1相通。自面层A、路面基层B透下的水通过桩体5渗入地下。另外桩体5能承受来自上层的压力,增强承载力。在桩体5上端可设透水性强的土工织物4,设土工织物4是为了防止路基C的泥土上泛堵塞上层的透水通道。此结构形式适合应用在软土或承载力较低的基底地质上的道路、公路铺建。
图3所示的是本实用新型透水式公路、道路结构的又一种实施方式,其结构为面层A、路面基层B均为可透水的孔隙结构,可采用多孔聚合物水泥混凝土。路基C的上部为孔隙结构层,可采用能产生多空隙的矿渣、砾石、中粗砂、碎石、建筑垃圾等硬质材料铺设。在此孔隙结构层的下端设带横坡的隔水层6,与隔水层6相适配在路基两侧设渗水井3,渗水井3内有带孔隙的填料,如采用中粗砂、砾石、矿渣、碎石作填料。自面层A、路面基层B透下的水沿隔水层3的横坡排出,经盲沟2进入或直接进入渗水井3,渗入地下。隔水层3的横坡一般为2-4%。
权利要求1.一种透水式公路、道路结构,主要有面层、路面基层、路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A)、路面基层(B)、路基(C)均为孔隙结构,所述路面基层(B)的孔隙(1)与路基(C)的孔隙(1)相通。
2.一种透水式公路、道路结构,主要有面层、路面基层、路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A)、路面基层(B)为孔隙结构,所述路基(C)下沿竖向设桩体(5),桩体(5)内有带孔隙的填料,填料的孔隙(1)可与路面基层(B)的孔隙(1)相通。
3.一种透水式公路、道路结构,主要有面层、路面基层、路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A)、路面基层(B)为孔隙结构,所述路基(C)的上部为孔隙结构层,在此孔隙结构层的下端设带横坡的隔水层(6),与所述隔水层(6)相适配在路基(C)两侧设渗水井(3),渗水井(3)内有带孔隙的填料。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透水式公路、道路结构,面层A、路面基层B、路基C三部结构内有供水自上而下渗下的孔隙1通道。根据不同基底地质具体为三种结构形式。落在道路、公路上的雨水能最大量就地渗入地下,最大量地减少集中排水,且可补充地下水,尤其适合于城市道路的应用。
文档编号E01F5/00GK2837360SQ200520122618
公开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17日
发明者李来宾, 宁仁海, 郑义坤, 陈占巧, 李文清, 孙进省, 李殿双, 霍玉娴, 安刚, 宋士民 申请人: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