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处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5861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处治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路面维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处治结构。



背景技术:

车辙是在行车荷载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永久性变形积累形成的带状凹槽。车辙降低了路面平整度,当车辙达到一定深度时,由于辙槽内积水,极易发生汽车飘滑而导致交通事故。

目前处治车辙的方法是将车辙的面层切削或铣刨清除,然后重铺沥青面层。然后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或SBS改性沥青单混合料、或聚乙烯改性沥青混合料来修补车辙。该方法不能有效的处治由路基破坏引起的车辙病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处治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处治结构,包括路基和铺设于路基上的沥青路面,包括开挖于车辙病害处的基坑,所述基坑下端位于路基内,所述基坑位于路基内的侧壁上开有若干孔,所述若干孔内均设置有填充材料,所述基坑下端面铺设有水泥混凝土层,所述填充材料与水泥混凝土层连接,所述水泥混凝土层上端设置有一层粘结层,所述粘结层上端铺设有沥青混合料层。

优选地,所述基坑下端至路基上端的距离为50cm~80cm。

优选地,所述孔的深度为100cm~200cm。

优选地,所述填充材料设置为水泥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粘结层为沥青改性防水粘结层。

优选地,所述沥青混合料层为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层。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将病害路面完全移除,并且在路基内铺设水泥混凝土层,能够有效的提高路基强度;路面采用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层,能够提高路面层的结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处治结构示意图;

图2为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处治结构俯视图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的沥青路面车辙病害处治结构,包括路基1、铺设于路基1上表面的沥青路面2,在车辙病害处开挖出下端位于路基1内的基坑3,基坑3下端至路基1上端的距离为80cm,基坑3位于路基1内的侧壁上开有若干孔4,孔4的深度为150cm,在基坑3内铺设有水泥混凝土层5,水泥混凝土层5延伸至孔4内,水泥混凝土层5上端面铺设有一层沥青改性防水粘结层6。沥青改性防水粘结层6上端面上铺设橡胶改性沥青混合料层。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