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封闭建筑施工现场分区砼钢拼装式临时道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85856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封闭建筑施工现场分区砼钢拼装式临时道路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封闭式建筑施工现场内分区拼装式的多功能临时道路,尤其涉及到具有经济性和雨水收集功能的用于封闭式建筑施工现场内分区拼装式的多功能临时道路。



背景技术:

在一个封闭式的施工现场内,临时施工道路传统的做法是浇筑混凝土,这样的做法缺点有:需要安排人机作业,增加项目的成本与工期;其次,施工结束后要凿除临时道路,作业过程中要产生噪音与扬尘,对附近环境造成了不利的因素;凿除下来的混凝土块形成了建筑垃圾,给当地城市环境保护增加了负担。近年来,随着企业成本节约意识的加强和社会环境保护意识的认识的提高,一些城市和建设单位已经给予了高度重视,开始了预制模块化拼装式临时道路的研究与应用,以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但从目前可检索到关于铺装式临时道路的成果资料看,尽管现有的应用成果把现场现浇混凝土工艺改为了装配式预制混凝土路面模块或装配式钢板路面模块,但是这些变化仅仅是改变了临时道路的建造模式,即从现浇模式改变到了某种单一材料预制模块,例如,单一的钢板模块临时道路,或单一的混凝土预制模块的临时道路,没有对建筑施工场地内交通运输特点进行分析,也没有对拼装式路面对地基的作用进行分析,沿用了社会上常规双向混道设计建造技术,会造成如下问题:

1、采用双向混道,整个路面预制结构的设计荷载必然按照重车荷载取值。众所周知,中国载重车辆超载现象很普遍,超载1~2倍很普遍,额定载重30多吨的货车超载后达到60多吨很常见,有时可达百吨,而其空车重量一般不会超过15吨。这样的话,相比空车荷载,按照重车荷载设计就要消耗材料,增加单位道路面积的材料用量,增加预制拼装式路面结构模块的重量;

2、车道平面内没有进行分区,完全是全断面统一规格的路面结构铺装,同样,会增加单位道路面积的材料用量,增加预制拼装式路面结构模块的重量;

3、目前建筑场区内的临时道路配套的雨水沟采用现场砌筑模式,它同现浇混凝土路面模式的缺点一样,耗时、费工、不环保。

有鉴于此,如何更精细化地设计出适合于封闭建筑施工场地内临时道路,并且配套相应的雨水收集功能的临时道路系统,降低拼装式道路的制造、运输、安装、拆除环节的成本,更好地推广普及拼装式道路这一绿色建造技术,就成为了当前业内技术人员面临的一项研究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拼装式临时道路存在的问题,根据建筑施工现场封闭和与社会道路隔离的特点,同时根据建筑施工现场临时道路的交通流量小、载货重车同时进出几率小的特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分区拼装式临时道路技术方案,可以大大优化路面结构,降低建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封闭建筑施工现场分区砼钢拼装式临时道路,道路横断面被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空车道(1)、重车道(2)、行人辅助道(3)和集水路肩(4);空车道(1)、重车道(2)和行人辅助道(3)沿道路的纵向顺次布置,集水路肩(4)设置在行人辅助道(3)的一侧;空车、重车、人及其辅助运输分别对应空车道(1)、重车道(2)和行人辅助道(3),空车、重车、人及其辅助运输各行其道,不混行。

空车道(1)的路面结构由承受空车轮压荷载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5)和不承受空车轮压荷载的混凝土板(6)拼装,重车道(2)由承受重车轮压荷载的钢板(7)和不承受重车轮压荷载的混凝土板(8)组成,行人辅助道(3)由单一的混凝土板(9)拼装。不承受空车轮压荷载的混凝土板(6)设置在承受空车轮压荷载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5)的中间,承受空车轮压荷载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5)的各个预制板沿道路的横向铺设,不承受空车轮压荷载的混凝土板(6)沿道路的纵向铺设;不承受重车轮压荷载的混凝土板(8)设置在承受重车轮压荷载的钢板(7)的中间,承受重车轮压荷载的钢板(7)的各个预制板沿道路的横向铺设,不承受空车轮压荷载的混凝土板(6)沿道路的纵向铺设。

空车道(1)、重车道(2)和行人辅助道(3)拼装后的路面沿单向倾斜于集水路肩(4)。

集水路肩(4)用于收集雨水,集水路肩(4)分为封闭式集水路肩(10)和开口式集水路肩(11),每隔几个封闭式集水路肩(10),设置有一个开口式集水路肩(11);开口式集水路肩(11)的上部的开口处设有防雨水篦子(13),下部的开孔通过竖向短管(14)和埋在地下的纵向水平雨水收集管(12)连通。

由上可知,由于采取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封闭式场区临时道路内的由不同分区功能的预制路面结构拼装,适应了路面上空车、重车、行人三个不同分区上的荷载状况,可以大大优化路面结构,降低制路面单位面积的材料用量和单位面积上的重量,进而降低预制路面全寿命期间的制造、运输、安装与拆除费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预制拼装式的雨水收集功能,这套装置预制的同路面结构一样可以快速施工安装、回收、重复利用,为施工现场雨水回收与利用铺垫了技术基础。

附图说明

图1为临时道路平面内独立通行分区的定义与路面结构的拼装图。

图2a为紧邻辅道集水系统组成剖面1。

图2b为紧邻辅道集水系统组成剖面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处理完路基和埋设完水平雨水管(12)和竖向雨水管(14)后,将临时道路划分为空车道(1)、重车道(2)、行人辅助道(3)、集水路肩(4)四个区域;在同一断面上,首先拼装重车道(2)内的钢板(7),距离钢板(7)铺装作业处一定距离,开始拼装重车道(2)内混凝土板(8)、空车道(1)内的混凝土板(5)和混凝土板(6)、辅道(3)内的混凝土板(9);最后布置集水路肩(4),安装每隔几个封闭式集水路肩(10),设置一个开口式集水路肩(11),开口式路肩上部的开口防止雨水篦子(13),下面的开孔通过竖向短管(14)和埋在地下的纵向水平雨水收集管(12)连通。

一种用于封闭建筑施工现场分区砼钢拼装式临时道路,一改传统或现有的双向混行的道路设计模式,将道路横断面划分为四个部分,分别为空车道(1)、重车道(2)、行人辅助道(3)和集水路肩(4),空车道(1)、重车道(2)和行人辅助道(3)顺次布置,集水路肩(4)设置在行人辅助道(3)的一侧;空车、重车、人及其辅助运输分别对应空车道(1)、重车道(2)和行人辅助道(3),空车、重车、人及其辅助运输各行其道,不混行。

空车道(1)的路面结构由承受空车轮压荷载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5)和不承受空车轮压荷载的混凝土板(6)拼装,重车道(2)由承受重车轮压荷载的钢板(7)和不承受重车轮压荷载的混凝土板(8)组成,行人辅助道(3)由单一的混凝土板(9)拼装。不承受空车轮压荷载的混凝土板(6)设置在承受空车轮压荷载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5)的中间,承受空车轮压荷载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板(5)的各个预制板沿道路的横向铺设,不承受空车轮压荷载的混凝土板(6)沿道路的纵向铺设;不承受重车轮压荷载的混凝土板(8)设置在承受重车轮压荷载的钢板(7)的中间,承受重车轮压荷载的钢板(7)的各个预制板沿道路的横向铺设,不承受空车轮压荷载的混凝土板(6)沿道路的纵向铺设。

空车道(1)、重车道(2)和行人辅助道(3)拼装后的路面沿单向倾斜于集水路肩(4)。

集水路肩(4)用于收集路面雨水。集水路肩(4)分为封闭式集水路肩(10)和开口式集水路肩(11),每隔几个封闭式集水路肩(10),设置有一个开口式集水路肩(11);开口式集水路肩(11)的上部的开口处设有防雨水篦子(13),下部的开孔通过竖向短管(14)和埋在地下的纵向水平雨水收集管(12)连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