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支座连续刚构边跨梁段组成的临时T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346526阅读:4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无支座连续刚构边跨梁段组成的临时T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路、铁路桥梁结构的施工方法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无支座连续刚构边跨梁段组成的临时T构。



背景技术:

无支座连续刚构桥梁是近年来新发展起来一种桥型,与传统的连续梁(刚构)边墩设置活动支座相比,边墩采用墩梁固结的形式。为更好适应温度荷载主梁的纵向伸缩变形,边墩采用抗推刚度较小的双支薄壁墩,且主梁仅与其中一支薄壁柱固结。经过对国内外相关桥梁的研究,无支座连续刚构的主要特点有:(1)不设支座、避免支座病害,节约成本,后期维护费用低,避免更换支座带来的线路停运;(2)抗震性能较好,地震时水平力可以均摊到各个桥墩上,而连续梁桥则需要设制动墩,或者采用专用抗震支座;(3)墩梁直接固结相连,线条连续明朗,整体协调,景观效果好。

与传统的连续梁(刚构)相比,无支座连续刚构桥的边中跨比由0.5~0.6增加到0.8~1,结构更加轻盈。较大的边中跨比,导致边跨现浇段较常规连续梁(刚构)长很多,图1为现有技术中临时支墩配合贝雷支架施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以福厦高铁泉州湾跨海大桥3×70m无支座连续刚构为例,本桥墩高30~50m,位于泉州海湾,水位较深,风浪很大。边中跨比1:1,中墩悬臂施工长度为35m,边跨现浇段长35m。35m长的现浇段,采用传统的墩旁支架无法满足要求,必须设置临时支墩1并配合贝雷支架2才能进行现浇施工。

在海湾深水中中设置临支墩,必须先行施工深水基础,造价很高。墩高30~50m,风浪很大,施工工期长,风险系数高。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至少部分地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支座连续刚构边跨梁段组成的临时T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支座连续刚构边跨梁段组成的临时T构,包括:共用刚构墩、第一边跨悬臂段、第二边跨悬臂段、第一边跨现浇段、第二边跨现浇段以及临时支撑装置;其中,所述第一边跨现浇段与所述共用刚构墩的第一肢柱的墩顶刚接,所述第二边跨现浇段与所述共用刚构墩的第二肢柱的墩顶刚接;所述临时支撑装置安装在所述第一边跨现浇段和所述第二边跨现浇段中间;临时高强螺纹粗钢筋穿过所述临时支撑装置上设置的通孔,以连接所述第一边跨现浇段和所述第二边跨现浇段;所述第一边跨悬臂段和所述第一边跨现浇段刚接,所述第二边跨悬臂段和所述第二边跨现浇段刚接。

其中,还包括:第一中墩悬臂边跨段以及第二中墩悬臂边跨段;其中,所述第一边跨悬臂段和所述第一中墩悬臂边跨段通过合拢段刚接连接;所述第二边跨悬臂段和所述第二中墩悬臂边跨段通过合拢段刚接连接;其中,第一永久腹板钢索的一端与第一中墩悬臂边跨段的钢索通过连接器连接,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边跨悬臂段的波纹管、所述第一边跨现浇段的预留孔道穿出至腹板张拉槽口;第二永久腹板钢索的一端与第二中墩悬臂边跨段的钢索通过连接器连接,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边跨悬臂段的波纹管、所述第二边跨现浇段的预留孔道穿出至腹板张拉槽口;第一永久底板钢索的一端固定在第一中墩悬臂边跨段的底板齿块,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边跨悬臂段的波纹管、所述第一边跨现浇段的预留孔道穿出至腹板张拉槽口;第二永久底板钢索的一端固定在第二中墩悬臂边跨段的底板齿块,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边跨悬臂段的波纹管、所述第二边跨现浇段的预留孔道穿出至腹板张拉槽口。

其中,所述共用刚构墩的第一肢柱和第二肢柱中间设置有肢间系梁。

其中,所述临时支撑装置为预制钢外壳,内置钢骨架的预制混凝土结构,顶面设置有吊环。

其中,所述共用刚构墩的底部安装有基础和承台;其中,所述基础设置于地表以下工程地质适合的地基层中;所述承台位于所述基础之上与所述基础的顶部连接成整体;所述共用刚构墩的底部设置在所述承台上,与所述承台刚性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肢柱和所述第二肢柱上均设置有截面形状为矩形或者多边形的通孔。

综上,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支座连续刚构边跨梁段组成的临时T构,第一边跨现浇段与共用刚构墩的第一肢柱的墩顶刚接,第二边跨现浇段与共用刚构墩的第二肢柱的墩顶刚接;临时支撑装置安装在第一边跨现浇段和第二边跨现浇段中间;临时高强螺纹粗钢筋穿过临时支撑装置上设置的通孔,以连接第一边跨现浇段和第二边跨现浇段;第一边跨悬臂段和第一边跨现浇段刚接,第二边跨悬臂段和第二边跨现浇段刚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支座连续刚构边跨梁段组成的临时T构,通过临时T构形成实现了长边跨现浇段梁体的悬臂浇筑施工,克服了传统临时支墩配合贝雷梁支架现浇施工临时基础造价高,高墩支架风险大,施工周期长的缺点;具有施工质量好,成本低,施工周期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等优点,尤其在深水高墩连续刚构施工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临时支墩配合贝雷支架施工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无支座连续刚构边跨梁段组成的临时T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无支座连续刚构边跨梁段组成的临时T构的构件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参考图2和图3,一种无支座连续刚构边跨梁段组成的临时T构,包括:共用刚构墩5、第一边跨悬臂段2A、第二边跨悬臂段2B、第一边跨现浇段1A、第二边跨现浇段1B以及临时支撑装置10;其中,

所述第一边跨现浇段1A与所述共用刚构墩5的第一肢柱的墩顶刚接,所述第二边跨现浇段1B与所述共用刚构墩5的第二肢柱的墩顶刚接;

所述临时支撑装置10安装在所述第一边跨现浇段1A和所述第二边跨现浇段1B中间;

临时高强螺纹粗钢筋6穿过所述临时支撑装置10上设置的通孔,以连接所述第一边跨现浇段1A和所述第二边跨现浇段1B;

所述第一边跨悬臂段2A和所述第一边跨现浇段1A刚接,所述第二边跨悬臂段2B和所述第二边跨现浇段1B刚接。

优选地,在承台上搭设墩旁支架11至墩顶,将临时支撑装置10吊装至第一边跨现浇段1A和第二边跨现浇段1B中间并固定,临时支撑装置10的厚度为第一边跨现浇段1A和第二边跨现浇段1B中间的宽度;临时支撑装置10与两侧第一边跨现浇段1A和第二边跨现浇段1B的接触面上涂有脱模剂。

优选地,有多根临时高强螺纹粗钢筋6穿过所述临时支撑装置10上设置的多个通孔,以连接第一边跨现浇段1A和第二边跨现浇段1B。

其中,利用挂篮悬臂浇筑法浇筑第一边跨悬臂段2A和第二边跨悬臂段2B。

其中,挂篮悬臂浇筑法指的是在桥墩两侧设置工作平台,平衡地逐段向跨中悬臂浇筑水泥混凝土梁体,并逐段施加预应力的施工方法。

具体地,利用挂篮12浇筑第一边跨悬臂段2A和第二边跨悬臂段2B,采用临时钢索中的短索71和临时钢索中的长索72同步分阶段张拉第一边跨悬臂段2A和第二边跨悬臂段2B各阶段至合拢段3;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支座连续刚构边跨梁段组成的临时T构,第一边跨现浇段与共用刚构墩的第一肢柱的墩顶刚接,第二边跨现浇段与共用刚构墩的第二肢柱的墩顶刚接;临时支撑装置安装在第一边跨现浇段和第二边跨现浇段中间;临时高强螺纹粗钢筋穿过临时支撑装置上设置的通孔,以连接第一边跨现浇段和第二边跨现浇段;第一边跨悬臂段和第一边跨现浇段刚接,第二边跨悬臂段和第二边跨现浇段刚接。本实施例提供的无支座连续刚构边跨梁段组成的临时T构,通过临时T构形成实现了长边跨现浇段梁体的悬臂浇筑施工,克服了传统临时支墩配合贝雷梁支架现浇施工临时基础造价高,高墩支架风险大,施工周期长的缺点;具有施工质量好,成本低,施工周期短,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好等优点,尤其在深水高墩连续刚构施工中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还包括:第一中墩悬臂边跨段4A以及第二中墩悬臂边跨段4B;其中,

所述第一边跨悬臂段2A和所述第一中墩悬臂边跨段4A通过合拢段3刚接连接;

所述第二边跨悬臂段4B和所述第二中墩悬臂边跨段2B通过合拢段3刚接连接;其中,

第一永久腹板钢索81的一端与第一中墩悬臂边跨段4A的钢索通过连接器连接,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边跨悬臂段2A的波纹管、所述第一边跨现浇段1A的预留孔道穿出至腹板张拉槽口;

第二永久腹板钢索82的一端与第二中墩悬臂边跨段4B的钢索通过连接器连接,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边跨悬臂段2B的波纹管、所述第二边跨现浇段1B的预留孔道穿出至腹板张拉槽口;

第一永久底板钢索91的一端固定在第一中墩悬臂边跨段4A的底板齿块,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一边跨悬臂段2A的波纹管、所述第一边跨现浇段1A的预留孔道穿出至腹板张拉槽口;

第二永久底板钢索92的一端固定在第二中墩悬臂边跨段4B的底板齿块,另一端依次通过所述第二边跨悬臂段2B的波纹管、所述第二边跨现浇段1B的预留孔道穿出至腹板张拉槽口。

其中,第一边跨现浇段1A的一端设置有腹板张拉槽口和底板张拉槽口;其中,腹板张拉槽口和底板张拉槽口分别与临时支撑装置10相对。腹板张拉槽口和底板张拉槽口的深度30cm~50cm,与梁缝处的临时支撑装置的镂空区通过组成了宽度80cm~100cm的张拉工作空间,施工完成后封闭。

其中,第二边跨现浇段1B的一端设置有腹板张拉槽口和底板张拉槽口;其中,腹板张拉槽口和底板张拉槽口分别与临时支撑装置10相对。腹板张拉槽口和底板张拉槽口的深度30cm~50cm,与梁缝处的临时支撑装置的镂空区通过组成了宽度80cm~100cm的张拉工作空间,施工完成后封闭。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共用刚构墩5的第一肢柱和第二肢柱中间设置有肢间系梁。

具体地,共用刚构墩5的下半段的截面形状为圆形,上半段分为两肢柱,下半段的截面形状为圆形提高抗撞能力,也减小对水流的阻力。

优选地,共用刚构墩5较高时,在第一肢柱和第二肢柱中部设置肢间系梁,将两肢柱连接起来,提高桥墩的稳定性。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临时支撑装置10为预制钢外壳,内置钢骨架的预制混凝土结构,顶面设置有吊环。

具体地,临时支撑装置10为预制钢外壳,内置钢骨架的预制混凝土结构,临时支撑装置10的顶面设置有吊环,方便现场整体吊装和整体拆除。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共用刚构墩5的底部安装有基础和承台;其中,

所述基础设置于地表以下工程地质适合的地基层中;

所述承台位于所述基础之上与所述基础的顶部连接成整体;

所述共用刚构墩5的底部设置在所述承台上,与所述承台刚性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支座连续刚构边跨梁段组成的临时T构,共用刚构墩的底部安装有基础和承台,提高了临时T构的安全性。

在本实用新型又一个实施例中,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所述第一肢柱和所述第二肢柱上均设置有截面形状为矩形或者多边形的通孔。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无支座连续刚构边跨梁段组成的临时T构,第一肢柱和第二肢柱上均上设置有截面形状为矩形或者多边形的通孔,节省了混凝土用量。

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做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