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的粉碎保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31879发布日期:2018-07-13 18:25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沥青的粉碎保温装置。



背景技术:

沥青在粉碎后进行搅拌制作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储蓄装置将沥青移动到待铺设的路面上,但是有的时候沥青供应量太多,路面使用不了,就需要隔夜使用,此时,储存罐里面的沥青量就不足以完全填满整个储蓄罐,导致空余地方较多,热量散失较快,沥青的状态发生改变,后期使用不便,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沥青的粉碎保温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沥青的粉碎保温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沥青的粉碎保温装置,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上端开口设置,所述罐体底部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三个支撑腿,所述罐体内腔的底部安装有出料管,位于罐体外侧的出料管上安装有流量阀,所述罐体的上端盖设有盖板,所述盖板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安装箱,所述液压缸安装箱内安装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罐体内腔相匹配的压板,所述罐体侧壁内、压板内和盖板内均设置有保温层,所述盖板上安装有出气管,所述出气管的上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所述压板上开设有通孔,位于通孔下方的压板上固定连接有浮球框架,所述浮球框架内放置有与通孔匹配的浮球,所述浮球框架的高度小于浮球的直径,位于浮球上方的通孔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凸缘。

优选的,所述保温层包括多层岩棉保温压合而成,位于罐体侧壁内的保温层上铺设有碳纤维加热层,所述碳纤维加热层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相连。

优选的,所述浮球由橡胶球制成,且橡胶球的中部呈中空状态,所述橡胶球的直径与通孔内径相同。

优选的,所述压板的外壁上粘接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由橡胶圈制成,所述橡胶圈的外侧开设有环形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沥青的粉碎保温装置,有益效果在于:该沥青的粉碎保温装置,罐体内腔的沥青液体热量散失慢,保温效果好,更加的节能环保,沥青后期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沥青的粉碎保温装置的结构主剖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沥青的粉碎保温装置的A处结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沥青的粉碎保温装置的罐体侧壁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罐体1、支撑腿2、出料管3、流量阀4、盖板5、保温层6、液压缸安装箱7、液压缸8、压板9、出气管10、密封盖11、密封圈12、通孔13、浮球框架14、浮球15、凸缘16、碳纤维加热层6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沥青的粉碎保温装置,包括罐体1,罐体1的上端开口设置,罐体1底部的周向上均匀设置有三个支撑腿2,罐体1内腔的底部安装有出料管3,位于罐体1外侧的出料管3上安装有流量阀4,罐体1的上端盖设有盖板5,盖板5上端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液压缸安装箱7,液压缸安装箱7内安装有液压缸8,液压缸8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与罐体1内腔相匹配的压板9,压板9的外壁上粘接有密封圈12,密封圈12由橡胶圈制成,橡胶圈的外侧开设有环形的凹槽,能够增加压板9与罐体1内壁之间的密封性,从而减少热量的散失,罐体1侧壁内、压板9内和盖板5内均设置有保温层6,保温层6包括多层岩棉保温压合而成,位于罐体1侧壁内的保温层6上铺设有碳纤维加热层61,碳纤维加热层61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相连,当沥青长时间放在罐体1内冷却了以后,通过接通碳纤维加热层61的电源可将沥青融化成液态。

盖板5上安装有出气管10,出气管10的上端螺纹连接有密封盖11,压板9上开设有通孔13,位于通孔13下方的压板9上固定连接有浮球框架14,浮球框架14内放置有与通孔13匹配的浮球15,浮球15由橡胶球制成,且橡胶球的中部呈中空状态,橡胶球的直径与通孔13内径相同,通过设置,能够在下压压板9的时候将气体排出,当气体拍完以后,浮球15与沥青液面接触,在浮力的作用下将浮球15压入通孔13内,从而实现密封,减少热量散失,浮球框架14的高度小于浮球15的直径,位于浮球15上方的通孔13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凸缘16,本实用新型在操作时,从罐体1的上端将沥青液体倒入,当罐体1内的沥青液体被使用到一部分后,通过液压缸8的伸缩,使得压板9下压,从而将压板9与沥青液面之间的空气排出,使得压板9与沥青液面之间空余地方较少, 使得沥青能够随时填满当前的储存空间,降低热量散失,实现节能的目的,该沥青的粉碎保温装置,罐体1内腔的沥青液体热量散失慢,保温效果好,更加的节能环保,沥青后期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